章末复习(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章末复习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pptx

章末复习
1
1.能说出分子、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结构;能描述 原子的核式模型.(重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实例. 3.能简单说出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大致历程. 4.能大致说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2
探究问题一:认识分子 1.有一滴体积为10-9 m3的油滴在水面上,形成一个面 积为10 m2的单分子油层,则该油分0.1子的直径为
3
3.取一张纸,按你平常撕纸的方法将其撕成两半;再取一张同样 的纸,用两只手抓住两边, 用力向两边拉,是否还像刚才那样容 易把纸分成两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不容易,因为这两次撕纸时起作用的分子个数不 同,所以分子的引力不同,克服分子引力需要的拉力 就不同.
4
探究问题三:“解剖”原子 4.自从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你用自己喜欢 的一种方式(如框图、列表、知识树)总结出来,以便和同 学们分享.
7
nm. 探究问题二: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几种现象. (1)长答期:扩堆散放现煤象的. 墙角的墙壁上被刮下几毫米后还是黑 的.
(2)将答两:温滴度红越墨高水,分同子时运滴动入越两剧杯烈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
相同的烧杯中,红墨水扩散的快慢程度不同.
答:扩散现象.
(3)春暖花开,很远处就能闻到花的芳香.
D 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模型与下 列哪个图最相似( )
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
5
探究问题四:飞出地球 宇宙深处
(全)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学生版)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1 认识分子新知1 分子(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它并不是指体积、空间、数目等方面的“最小”.例题精讲【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 分子是物体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 .以上说法都不对【例2】体积为2 cm3的水中含有6.7×1022个水分子,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 m.(1)若把水分子看作球形,且球的体积公式为,R为球的半径. 根据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提示:可用比较法)(2)如果将这些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排列成长队,则队伍长多少?这列长队可绕地球多少圈?(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举一反三关于分子直径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约为0.1 mmB. 约为0.1 μmC. 约为0.1 nmD. 约为0.1 dm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新知1 扩散现象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如糖放入清水中,过会儿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在花园行走时闻到花香等.(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2)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任意两者之间进行.(3)扩散现象进行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进行得越快. 也就是说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例题精讲【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A. 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B. 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C. 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D. 秋天到来,树叶飘落举一反三如图10-2-1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空瓶子,另一个瓶子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叫,在实验开始前,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 (ρ二氧化氮>ρ空气)新知2 分子间的作用力一根铁丝很难被拉伸,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一块铁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很微弱,可以忽略. 如破镜不能重圆,就是因为玻璃裂口处的分子间距离很远,分子间几乎没有引力.例题精讲【例2】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 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B.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 将橡皮吸盘紧压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D. 破镜不能重圆举一反三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10-2-2所示. 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新知3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例题精讲【例3】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 s后的现象如图10-2-3所示,该现象说明( )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 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举一反三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 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 ( )A. 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 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间存在斥力D. 分子间有空隙新知4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三态物质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特点,就是由于物质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就像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身子可以来回晃动一样,如图10-2-4甲所示.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就像我们在自己的教室中交换座位,但又没离开教室一样,如图10-2-4乙所示.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且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分子极度散乱. 就好比我们在操场上玩耍,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四处奔跑,如图10-2-4丙所示. 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易压缩,具有流动性.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宏观性质上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今后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会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来解释和说明一些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理论主要包括:物质是由被称为“分子”的微小粒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分子运动情况影响分子的排列.例题精讲【例4】关于物质的状态及分子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B. 液态物质中,分子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气态的小C.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D. 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举一反三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10-2-5所示:下图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3 “解剖”原子新知1 微观粒子的探索过程(1)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分子;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0世纪初又发现了质子和中子;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夸克.(2)原子结构的两种模型:一是汤姆孙提出的枣糕模型,另一种是1911年卢瑟福提出的类似行星模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后来科学家根据模型研究发现了质子,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又发现了中子.例题精讲【例1】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在图 10-3-1 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 )举一反三1. 电子的发现,揭开了原子结构的面纱,说明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本身是中性,说明其中一定还有带电的“东西”存在. 这个“东西”就是原子核.2. 二十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学生查德威克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是 ( )A. 质子和中子B. 质子和电子C. 电子和中子D. 核子和电子新知2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内部还有介子、超子等粒子,质子、中子、介子和超子又是由夸克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可表示为:例题精讲【例2】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B. 核外电子带正电C. 电子比原子要大D. 原子核带负电举一反三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 (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0.4 飞出地球10.5 宇宙深处新知宏观世界的“大”与微观世界的“小”宏观世界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等,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度量它们的尺度通常用“光年”,大多数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 对于宏观世界,地球上的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 微观世界物体的尺寸非常的小,衡量其大小的尺度常用“纳米”等,人们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来对它们进行观察和研究.例题精讲【例1】微观粒子与宇宙天体有很多相似之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相似B. 宇宙天体、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 天体之间、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D. 宇宙天体、分子的运动都没有规律【例2】关于浩瀚的宇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行星B. 在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的恒星C. 银河系中有众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D. “海王星”是一颗卫星举一反三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为0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B. 物理学家汤姆孙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太阳属于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初中物理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考点解读
重点突破
针对训练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考点解读
考|点|1 认识分子
1.概念:分子是能保持物质_化__学__性__质__不__变_____的最小微粒,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这种微粒叫分子。
2. 大小:分子很小,其直径的数量级为__1_0_-1_0___m,即 __0_._1____nm,分子的质量也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 26 kg。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考试要求和中考大揭秘
知识内 容
考试要求
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
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3.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从粒子 到宇宙
4.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5.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6.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考点解读
图10-5
重点突破
针对训练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解析] 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
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解析] 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尘土飞扬, 是指固体颗粒尘土的运动,是机械运动;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不属于分子运动;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一节认识分子【教材分析】:本节由三个段标组成,即德谟克里特的猜想、什么叫分子、分子的大小。
教材首先通过对宏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提出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然后介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和发现,最终提出分子的概念。
并同时提出一切物质都是分子组成的。
本节的后半部分又以图片和一个小活动说明了分子的大小是可测的,并用“油膜法实验”测出了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书中以大量的图片以及文献资料增加学生对分子的感性认识,并以类比的方法来说明分子的大小,使学生对分子的大小有一个更清晰、更直观的认识;文中有关中国古代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明历史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在探究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和性质时,充分运用猜想和建立模型的方法,这是科学家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也是学生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图片资料与物理学史料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看图和自己动手做实验和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推理、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课件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重难点解读
参考答案:B
重难点2 原子及其结构
重难点解读
针对训练 4.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的原子 结构模型与下列图形最类似的是( )
重难点2 原子及其结构
重难点解读
【提示】卢瑟福提出的是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 子环绕原子核运动;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其余八大 行星环绕太阳运转,故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与 太阳系类似。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全章复习
重难点1 分子动理论
重难点解读
重难点1 分子动理论
重难点解读
重难点1 分子动理论
重难点解读
重难点1 分子动理论
重难点解读
重难点1 分子动理论
重难点解读
(2)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 很难进一步被紧缩。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分子间作用 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分子间作用力 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就变 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是因为固态的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 强大的作用力;液态物质中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 子间的作用力要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 流动性。
重难点2 原子及其结构
重难点解读
【提示】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 在原子核上,故C正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但并不是所有原子核中都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内只 有质子,没有中子,因此,质子和中子的个数不一定 相等,故D错误。
参考答案:ABC
重难点1 分子动理论
重难点解读
重难点1 分子动理论
重难点解读
【解析】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 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分子扩散的 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扩散越快,故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故B不符 合题意。分子间存在间隙,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 之后,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对方分子间的间隙, 从而使它们的总体积小于100mL,故C不符合题意。 液体很难被紧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但液体分子之 间同时也存在引力,故D符合题意。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归纳与应用课件及答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没有 用到下列哪项原理( C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α粒子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7.【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 解析 A.由于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 偏转,即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A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 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 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B在α粒 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C.绝大多数α
热熔器加热粗管端口内层和细管端口外层,然后把细管
推进粗管,冷却后两根管子就连接在一起很难被拉开了,
这个现象说明 ( C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1.解析 把加热后的细管推进粗管,减小了PPR管分子 间的距离,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使两根管子很难 被拉开了,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物理
配粤教沪科版
八年级下册
目 录
CONTENTS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归纳与应用
01 本章思维导图 02 中考真题链接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1.(2022·徐州)如图10-1所示,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用
《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

B.B 可能带正电,C 带正电
C.B 一定带正电,C 带负电
D.B 可能不带电,C 带负电
【思路点拨】(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带电体可以吸
3.宇宙的量度: (1)光年(l.y.):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通过的距离。 1 l.y.=9.461×1015m。 (2)天文单位(AU):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太阳系内天体间距离的基本单位)。 1AU=1.496×1011m 4.宇宙的起源: (1)大爆炸理论:(137 亿年前) 说明宇宙在膨胀,星系在远离我们。 (2)证据:谱线红移(光的多谱勒效应)。 要点诠释: 1.有一条横亘天际的光带,它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中而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银河系 是宇宙中数以千亿计的星系中的一员。 2.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边缘,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和太阳组成,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不是太阳系中的行星。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10ml 的水和 10ml 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20ml。这种现象用微观的分子理论分析,该
现象说明了
和
。小朋友们喜欢“吹泡泡”游戏,五光十色
的肥皂泡弹性好,不易破,这是分子间的
起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解析】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10ml 的水和 10ml 的酒精混合,水与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知道静电现象,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知识网络】
2023年春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春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试题卷(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在原子中带负电的是()A.质子 B.电子 C.中子D.原子核2.在太阳系中,月球属于()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慧星3.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A.关于分子结构的理论B.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C.关于原子核结构的理论D.关于电子结构的理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跟温度无关B.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没有间隙5.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6.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7.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了。
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可以再分8.关于微观粒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的 D.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9.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10.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11.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二、填空题12.根据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这个词是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019·北京)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 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 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 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属于 扩散 现象.
11.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如图所示是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 子中心的 质子 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带 负 电荷的 电子
7.(2019·安徽)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 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B.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 C.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 D.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绕核高速运动.
12.(2019·广安)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 花香,这是 扩散 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
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 分子之间存在 引 力.
考点 3 宇宙的认识及其结构 5.下列在宇宙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学说中,既具有科学价值,又具有 巨大的人文价值的是( C ) A.古人命名了许多星座 B.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 C.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02 常考题型演练
6.(2019·东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C.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煮茶叶蛋时,蛋很快就会咸,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物理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章末复习
01 分点突破
考点 1 分子动理论 1.(2019·怀化)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压紧的铅块能粘合在一起,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桂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2019·兰州)如图所示,2019 年 4 月 10 日人类首张黑洞照 片的问世,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了爱 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 是( D )
A.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B.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会走向“死亡” C.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2019·聊城)六月的荷香亭畔,荷花盛开,人们能闻到阵阵花香, 说明2 分子、原子 3.最先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理论的科学家是( C ) A.德谟克里特 B.汤姆逊 C.卢瑟福 D.牛顿
4.1909 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 心叫原子核.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 质量 ,它由带正电的 质子 和 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8.(2019·绵阳)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 大小 F 斥随着分子间距离 r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分子之 间斥力的大小( D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