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反思薛艳萍

合集下载

七(上)第三单元话题三section A课堂教学反思

七(上)第三单元话题三section A课堂教学反思

七(上)第三单元话题三section A课堂教学反思施教理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教材简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话题sectionA通过康康邀请同学就餐的情景呈现主要教学内容,在图片的帮助下,学习关于食物与饮料的词汇,了解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分类,并掌握有关饮食习惯的表达和常用的就餐用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餐饮习惯的差别,同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策略:我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内容,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了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掌握关键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及其回答“I’d like…”。

本课教学难点是词汇量大,因此设计有趣、符合学生生活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

过程简述:第一环节,通过播放歌曲《What would you like?》导入课文,让学生边唱边复习学过的食物单词。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学生重唱,师生共同归类所学过的有关食物的单词。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单词三遍,在对话练习中让学生复习学过的有关食物的单词。

第二环节新课呈现,教师利用图片,将表示食物和饮料的词汇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并让他们把可数和不可数名词进行分类;再利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示范引入本课需呈现的就餐用语,让学生初步感知。

第三环节是听录音完成表格的填写,训练学生从听力材料中获取具体食物与饮料信息的能力。

七年级英语教学反1

七年级英语教学反1

高效课堂七年级英语教学反思滦平三中:汪海燕七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以后初中英语学习很重要。

因此,我觉得自己肩上的任务重大,教学上不敢有一丝的懈怠,认真学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

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使教学计划及实施有条理,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英文书写的端正与规范,是开学阶段必须要抓好的。

从新生入学第一次在英语四线格上落笔写英文字母,就要向学生们提出要求:任何一位学生都必须书写端正,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吓唬之余,在最初阶段还不妨特意抓几位敢“顶风作案”的学生,以惩一儆百;同时对书写端正的任何一个学生都给予鼓励。

后来我惊奇的发现,那些中文汉字写的歪歪扭扭的学生,英文却完全可以写的非常端正,俨然一个优秀生的卷面一般,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后期进行英文写作评分时,依然贯彻字迹端正者得高分,否则从重扣分的原则。

经过一段时间的狠抓整治,同学们形成一个端正书写的良好氛围。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养成大声朗读,敢于开口是非常必要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最害怕不开口的学生。

我认为只要他们开口读、说英语了,那么他们这一生学习英语都将不会存在任何的障碍了。

所以在开学最初的几个星期阶段,我特别提醒我的学生们,一定要开口出声且大声的朗读英语。

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学生,则要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致力于先张口,再出声,最后大声朗读。

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名言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更是如此。

早自习上,我想尽办法让学生们去读,以不同的形式,朗读不同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们读的潜能,让学生们都能开口说英语。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是和学生的单词量完全成正比的。

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的单词量大是众所周知的。

为了让学生从识记单词拼写这个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我想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全班学生讲述正确的识记单词拼写的方法,同时帮助其摒弃他们在小学阶段可能业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方法。

英语的教学反 康红萍

英语的教学反 康红萍

英语的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重要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力的一种动力,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

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快将学生带入英语之门,并取得大而积极地收获,是历来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门槛”。

经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

学生一旦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起更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得去学习,以下几点是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的: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放得开,大胆的用激情、夸张的语言神态,多联系语言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语境,教师做到了、做好了,才能把学生领入英语的的语境中去表现自己。

学生才会放得开去表现自己,同学们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掌握新的句型。

2、利用身边的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教文具的名称,让学生拿出文具盒;教水果词时,让学生举例常吃的水果。

学生进行实物的操练和记忆,学生会掌握的更牢固。

实物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做可以消除学生开始学的英语是认为英语难的学生的心里障碍,使他们思想更活跃,更容易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能当堂记住的学习内容,教学效果好。

3、攻克学生初学是单词难记忆这一关,保持兴趣。

在初学单词时,不妨回忆小学时学汉语的经验。

先学拼音再学汉字。

那么英语也是一种语言,老师应先教会学生读音标,再利用音标拼单词。

不但有助于对词汇的记忆,也培养了独立学习知识的能力,从而避免了学生在初学单词时,用汉字来帮助记读音的陋习。

总之,运用多种方法,因材施教、因情施教,总结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康红萍2011、10、20。

英文反思

英文反思

8A Unit 1 Main Task 教学反思英文版(附教案)大丰实验初中钟萍萍Teaching reflection:In order to adv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Yanche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ponsored the annual Top-quality Courses Competition. I, luckily, took this rar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this competition on December 7th. All of the competitors were from different counties. They had the same goal, that is, to show their teaching style so as to promote academic changes between themselves. I felt a little nervous at first, because it was my first time to take part in such a competition. In addition, there was little time for me to do enough preparation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With the help of my colleagues and their encouragement, I decided to try my best. I chose the part of Main Task as my teaching material. After I studied the text, I found that the main goals of this period were to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new words about people’s personality, appearance and to train the students’ability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imself/herself or his/her best friend. Based on the knowledge aims, I also had to help realize students’emotional aim, say,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what kind of a friend is a true friend and how to make good friends. This was a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me. After this competition, I realized that I had learnt a lot from practice and others.Now I’d like to analyze my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ⅠPrepar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During my preparation, I prepared a lot of pictures to realize the revision and teaching of the new words. I found that they were quite attractive when students saw them during the teaching. To some extent, the use of the pictures of some famous stars could cultivate students’interest to use th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ir appearance, personality and etc. When I had to teach the related words about the face, for example, round and square, I presented some cartoons for comparison. As far as the adjectives of eyes and nose were concerned, I also used some flashcards for presentation and comparison. The students inclined to look and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 using the related adjectives. When I taught the words of one’s figure and personality, I first called some students to tell me what kind of friends they would like to choose as their best friends.I gave them some hints when they met some difficulties. Then, I presented some pictures for a small talk, getting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personalities of different people and what kind of person they would like to be. After this, I gave students some time to describe the famous stars, for instance, Yao Ming, Harry Porter, S.H.E and etc., which could help them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of the adjectives. During the reading part, I presented some questions and tasks for students to answer and fulfill. Owing to the use of multimedia, students could answer thequestions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avoid the one-sidedness of comprehension, I gave students more time to read and practice. The total goal was to develop students’ability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is/her best friend. To serve this goal, I designed some questions for them to answer in advance and got students to talk and make a conclusion. In this part, I used a game to help, say, a guessing game, asking students to write down something about his/her friend and read it aloud for others to guess who he/she was. This method, I thought, conquered the monotony of writing. I outlined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n honest, kind-hearted and helpful person. At last, I played a poem for students to enjoy and imitate, which, as I saw it, would possibly raise the theme to a higher level.ⅡStudents’learning processThis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came to Jianhu. All of the things were strange to me. I knew nothing about the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exchanges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me in class, I stepped into their classroom and introduced myself to them before my class. They felt quite strange initially, but later they felt excited. I asked them to try their best in my class. All of them nodded and it seemed that we became closer. However, when it came to my class, they felt quite nervous just in front of the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places. Before class, I tried to relax them by singing a song and asking them to wave their hands. They were very cooperative. I felt a little more confident. During the class, Iproceeded well as I designed. Once I raised a question, most of the students could undertake brainstorm and gave me the correct answers. When the discussion time came, I divided them into groups of four, asking them to do related tasks. What I didn’t expect was that they preferred not to come to the front for acting. I felt a bit embarrassed at first, but I respected their choices and dealt with it properly. For most of the time, all of the students were very hard-working. It seemed that they had grasped all the knowledge effectively in this period. However, I found some problems when they stood up to give me answers. At that time, I felt nervous about my teaching effect. “Was my teaching method unsuitable for them?”, I said to myself, but I had no time to think. I tried to speak more slowly and clearly, giving them more time to think and speak. It really worked. The students and I cooperated well during the following steps. In my teaching process, I felt it a pity that I didn’t give the students time to present their papers and correct their mistakes, which I thought I should keep in mind for future teaching. After the class, our instructor gave me some advice, which was quite acceptable and suitable to me.Ⅲ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lassIn terms of my organization of the class, there were seven steps in detail. They were warm-up, revision, presentation, practice, conclusion, discussion and writing. From the angle of the time control, all of the stepswer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during my class. Warm-up and revision occupied about 8 minutes; presentation occupied 5 minutes; practice accounted for half of the class; writing lasted about 7 minutes. I was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part of oral practice, because every student participated in listening and talking. They could give correct answers when they stood up.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was ideal at this point. Meanwhile, I wa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writing part, as I mentioned in partⅡ.Although students had time to write their compositions, they didn’t have the opportunities to know how well they had written. They should get some comments on their composition, for instance, grammar, sentence structure, hand-writing and so on. If I had five more minutes, I would present their papers to the whole class and gave some corrections if necessary. The last part was enjoying a poem,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theme of the class. Because of the limited time, I didn’t realize the teaching aim of this part.I just called them to read it. If I removed this part, I thought it would be better for the writing exercise.All in all, on one hand, this was a comparatively successful class. On the other hand, during my competition, I found some unsatisfactory elements in my teaching. I think it would be better for m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procedure for future use. In addition, the classed should be practical and adhere to the students’ability. I learned a lot from my experience and my instructor’s guid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new conceptof teaching, I think I need to do more research on the textbook and learn more from the others.by Zhong PingpingDecember 12th, 20068A Unit One Main Task teaching planZhong Pingping from Dafeng Middle SchoolTeaching aims:(1). Knowledge aims:A. To make the Ss. master some new words about people’s personality. appearance and future plans.B To let Ss understand the passage better.(2). Ability aims:A. To develop the Ss’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B. To train the Ss’ability of working in groups.(3). Emotional aims:A To enable the Ss to know what kind of friend is a true friend and how to make good friends.B. To enable the S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Teaching focuses: To help to train the students’abilities of expressing themselves in EnglishA. To help the S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B. To enable the Ss to study in groups and co-operate skillfully.C. To develop the Ss’interest in English.Teaching difficulties:(1) How to describe a person.(2) How to write a passageTeaching Methods:(1).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2). “Task-based”teaching methodTeaching ProceduresStep1 warm up1. Free talk between T and Ss.Such as: Fine weather, isn’t?Do you like this kind of weather?What will you do on such a find day?Who do you want to do with?Step2. revision1. ask a few questions about friends.For example: What does your friend look like?What kind of person is your friend/What does your friend like?What does your friend do or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What made you become good friends?2. let students practice in pairs.Step3.presentation1. show pictures of stars and let Ss say sth. about appearance and guess their personalities. let Ss work in pair to describe persons2. play a gameI will let Ss describe a person in our class to ask other students guess. Step4.listening and practice1. play the tape recorder. Let the Ss listen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For example, Who is Daniel’s friend? Where does she live? What is she like? What would she like to do when she grows up?2. play the tape again ask the student read aloud after the tape then filla table. is employed to make the Ss grasp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 Step5.make a conclusionHow to write a passage:Introduction: say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is.Main body: describe his/her appearancedescribe his/her personalityConclusion: describe his/her future planStep6discussionI will say: we have learnt a lot about friends. If you choose a boy or a girl as your best friend, what will you thank about? Here are some questions for you to discussion.?What is his/her name??What is he/she like? (appearance)?What’s his/her personalities, qualities and abilities??What does he/she like doing??What would he/she like to do in the future?Then let them have a competition.Then make a conclusion: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Step7.Homework:(1)Recite the words as many as possible after class.(2) Write an article about your friend.。

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作者:赵娟娟来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反思,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当课堂教学陷入低谷时,不妨静下心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对症下药,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教学反思英语学习课堂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缺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收获,教师本人也不至于身心俱疲。

当课堂教学陷入低谷时,不妨静下心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对症下药,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有效反思。

1. 教学目标我们能否从一堂课获得幸福感,往往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以及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如何。

多数课堂里,优等生总能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积极性也较高。

然而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其实是班级后半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

而当前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已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一现状与教师的教学理想中找一个平衡点,这就是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

笔者今年新接了七年级一个班,一周的英语课下来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学生竟连26个英文字母也写不好。

笔者总结了一下原因:一部分学生来自中心小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小学,农村小学里没有专职的英语教师,是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教,英语基础教育存在相对的不平衡性;其次有些学生语数学科本就薄弱,学习能力相对欠缺。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课前备课时按知识能力的要求,设定出A、B、C三层次教学目标。

在小组学习或课后时间,多将关注点放在基础薄弱的一部分学生身上,逐步缩小他们与优等生的差距,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参与课堂的乐趣。

2. 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一个灵活、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提升学习过程中的心智情感活动。

教师应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组织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

英语教学心得总结

英语教学心得总结

英语教学心得总结作者:薛玉琼来源:《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4年第02期【摘要】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逐渐积累自身的教育教学心得,尽管心得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心得都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息息相关。

在从事英语教学的这些年里,本人也不断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总结和反思自己教学上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积累了一些教学上的心得,借由本篇文章与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心得听力练习话语情境好奇心羞怯感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13俗话说得好:“有反思才有收获,有总结才有提高。

”因此积累和总结教学上的心得,永远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积累教学心得时候,不仅需要深度挖掘自身教学上的经历,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拓展心得的宽度和广度。

在从事英语教学的这段时间内,本人也通过不断地反思、分析和总结,获得了一些教学上的心得和经验。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针对学生的听力问题、创造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消除学生开口讲英语的羞怯感四个方面的教学心得,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加强听力的教学和练习掌握一门语言不仅需要学生开口讲,也需要学生大量的听力练习。

但是现阶段,因为中考中的听力有时不计入总成绩,大多数的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中真正用作听力练习的时间是相对较少的。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各种感官的全面开发,也不利于学生将来掌握一口标准地道的英语。

学生的听力能力增长的同时,语感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因此,为了遵循语言教学的规范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应该重视听力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地道的发音和听力,真正提升综合的英语实力。

除了安排专门的听力环节之外,在教学中也要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教学,这样才能在最自然的状态下,给学生营造最和谐的听力环境,随时随地提升听力水平。

这也就要求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是比较高的,因此在课下教师也要经常地练习口语和听力,以免因为发音不标准等问题给学生们做出不好的示范。

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反思

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反思

容易遗忘 , 要 把 它 放 在 句 子 或 文 章 中 一起 记 忆 。 这 样 可把 握 单 词的词义 、 用法 、 搭 配 等 词 汇 特 点 。除 了课 本 上 的词 汇必 须 掌 握外 , 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 以增 加 词 汇 。 3 . 2 强 化 语 法 。要 流 利 地 掌 握 一 门 外 语 . 必 须 使 用 该 语 言 思考 , 而 不 用 在 头 脑 里 来 回 翻译 , 将 中式 思 维 转 变 为 英语 思 维 的 最 根 本 途径 之 一 是 强 化 语 法 知 识 。很 多 学 生 的词 汇量 很 丰 富, 但是对于怎么用 、 什 么 时 候 用 并 不 明 白 。这 些 恰 恰 是 语 法 知识 所 能 告诉 我们 的 , 哪些 词 要 用 在 旬 中 , 哪 些 词 应 该 用 在 句 尾, 语 法 里 都 有 相 应 的规 定 。一 旦 用 错 了 位 置 , 就 会 写 成 英 国 人看 不懂 的英 语 作 文 。 另外 , 对 于 词 汇 存 在 的 不 同 的 形态 也应 该注意。 4 . 采 用 图 片 引入 法提 高 英 语 阅读 能 力 首先利用 多媒体展示 一些和文 章有关 的图片作为 引例 . 举 出 人 物 和一 些 关 键词 , 引起 学 生 的 兴趣 , 在 介 绍 中故 意 留一 些悬 念 , 让 学 生 到 文 章 中查 找结 果 , 在 任 务 和 兴 趣 的 双重 驱使 下阅读 , 必 然 收 到 良好 的 效 果 。如 我在 教 授 人 教 版 “ G o f o r i t ! ” 九年级上第九单 ̄R e a d i n g“ H a v e y o u b e e n t o S i n g a p o r e ?” 时. 通 过 电 脑 多媒 体 向 学 生 展 示 几 张 有 关 新 加 坡 的人 文 、 地理 、 美 食的图片 , 同 时引 入 文 章 中 的相 关 词 汇 。 学 生 都 对 新 加坡 的一 些标志性建筑 、 语 言 和美 食 表 现 出极 大 的 兴 趣 , 这 时 让 学 生 打 开课 文 带 着 问题 阅 读 , 不 仅 能调 动学 生 的 学 习 主 动 性 , 还 能提 高 他 们 的 阅读 能力 。 5 . 营造 良好 的课 堂 氛 围 首先 , 轻 松 和 谐 的课 堂 气 氛 能 消 除学 生 的 焦 虑 畏 难 情 绪 . 使 他 们 处 于 最佳 的学 习状 态 。 因此 , 我在课 堂 中尽 力 为学生 创 造 个 轻 松 和谐 的 教学 氛 围 , 以亲 切 、 明快 的 教态 和 富有 感 染 力 的 教学 激 发学 生愉 快 的情 感 , 使 他 们 乐 于参 与 课 堂 活 动 。 其次 , 坚持用英语授课 , 为 学 生 提 供 一 个 英 语 语 言 的学 习 环 境 。这就 要 求 教 师 努 力 提 高 自身 素 质 。用 英 语 授 课 , 一 开始 学 生 可 能 不太 习惯 , 但 我 坚 持 从 最 简 单 的 日常 用 语 出 发 , 积 极 与 学 生 用 英 语 沟 通 交 流 ,让 学 生 在 循 序 渐 进 中养 成 用 英 语 思 维的习惯 , 这 对 学 生 英 语 口语 的 提 高 非 常 重 要 。 另 外 , 教 师还 要 保 护 学 生 的 课 堂 参 与积 极 性 , 多 鼓 励学 生 。 当 他 们 的 口语 表 达有 困难 时 , 多鼓励 他们 , 多用 鼓励 、 期 待 的 目光 , 并 适 时 地 给 他 们 帮 助 。学 生 出 现 表 达 错 误 时 , 不是粗鲁地打断他们 。 而 应 视 错 误 的 轻 重 有 选 择 地 纠 正 。 不 影 响 理 解 的 错 误 或 因 紧 张、 粗心弓 I 起的 1 3误 应 少 纠 正 或 不 纠 正 , 影 响理 解 的错 误 或较 严重的错误 , 教师应采 取委婉的方式 . 而且 纠错 主要 依靠 学 生 本人 。 6 . 分 组 协作 。 培 养 合 作 精 神 为 了 发 展 学 生 的 英 语 思 维 ,课 堂 教 学 中要 有 多 种形 式 的 合作学习 , 从 而 实 现 课 堂交 往方 式 的 多 样 化 : 课 堂教 学也 应 由 单向灌输 、 教 授 变 成 双 向甚 至 多 向 、 多 维 的立 体 交流 、 研讨 、 协 作。 课 堂合 作 学 习形 式 如 下 : 师— — 个 ( 体) 、 师— — 组 、 师— — 班、 个— — 个 、 组— — 组 , 个— — 班 、 组 —— 班 。这 样 不 仅 可 以 保 证 教 师 主 导 调 控 作 用 的发 挥 。而 且 大大 提 高 了学 生 参 与 合 作学 习的参与率 , 学生在参与合作 中动耳 、 动 口、 动手、 动脑 , 合 作 问答 、 合 作 对话 、 合作编话 、 合作表演 、 合作游戏 。 小 组 间 的竞 争 、 同学 问 的互 帮互 学 及 友 善 的 激 励 . 形 成 立体 的 交 互 思 维 网络 , 挖 掘 学 生 合作 创 新 的潜 能 。

谈谈初中英语教学及改进方法

谈谈初中英语教学及改进方法

谈谈初中英语教学及改进方法作者:薛彩艳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3年第04期【摘要】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大多还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听,笔记做了厚厚几大本”的模式,这是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遗留的弊端,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步。

本文就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切入,试着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问题方法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现今的社会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不懂外语的人就很难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初中课程里就把英语作为了一门主课,要求学生必须把外语特别是英语上好、学好。

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到处都充满着竞争压力,稍有一些不足,就容易处于竞争的劣势。

因此,承认英语的客观重要性,作为教师把英语教好,作为学生把英语学好,这就是应尽的责任。

很多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都感有些困惑,为什么自己已经很尽力去教了,可学生的成绩却不见提高?这是一系列问题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并不是在一两次考试当中就会有体现。

英语的内容很宽泛,在这么宽泛的内容里如果有稍微处理不好的地方,就会产生上述的现象。

教学需要讲规律,要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师不能很好去定位自己的角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较为无目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老师不能认清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导致上课时重点把握不准,没有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过于随意,目的性不强,不知道学习英语有何用处,漫不经心。

英语老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之所以不是很高,很大原因就在于教师们的定位出现了问题。

老师们的定位就好比一个水手在海洋中如何掌握好自己的航向,定位不准航向就会出现错误,产生严重的后果。

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对学习无目的时,那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

二、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缺少足够的兴趣目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学不好英语”而苦恼——中小学生为自己的英语总是无法入门、成绩提高不快、整天被父母老师逼迫学英语而苦恼;家长在为孩子学不好英语而自己又无法辅导而苦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江永三中薛艳萍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

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反思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

目前在中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

由于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中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反思三、中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

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

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
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

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

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

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

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反思四、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

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

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

而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的学习,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反思五、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

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

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

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

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
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尤其是在中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

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