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niak分级在MRI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的应用(1)

合集下载

MRI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Bosniak分级的应用探析

MRI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Bosniak分级的应用探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M R I 诊 断肾脏 复杂囊性病变 中 B o s n i a k分级 的应用探析
柳 军 晓 辉 县市 中 医院摘要: 目的:探讨 分析 MR I 诊 断肾脏 复杂囊性 病变 中 B o s n i  ̄ 分级 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 院 2 0 1 0年 1月. 2 0 1 3 年 1 2月 收治 的 4 0 例经病理证 实为。 肾 脏 复杂囊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 象,回顾 性分析 其 MR j 表现 ,给予 B o s n i  ̄ 分 级,并将之与 病理 及手术结果进行对 比。结果:恶性病变及 良性病 变两组分 隔数 量大于 4的病变比例分 别是 6 7 . 9 %、1 6 . 6 %,恶性组 中病 变出 现 明显 强化 比例显著 高于 良性组 , 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 强化征 象诊 断恶性病变与病理结果 比较符合率为 8 5 . 7 %。 恶性 m. Ⅳ级病 变、 Ⅱ. ⅡF级病变 比例与 良性组 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 < O . 0 5 ) 。结论 :增强扫 描是 B o s n i  ̄ 分级与 良 性鉴别 的可 靠征 象,分隔数 量也具有较 重要 的诊 断价值 。 关键词 :MR / ; 肾脏复杂囊性病变;B o s n i a l ( 分级;诊断 中图分类号 : ¥ 9 4 1 . 4 2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6 7 1 — 5 8 3 7 ( 2 0 1 5 ) 5 — 0 0 4 3 一 O 1
肾脏复杂囊性病变 的恶性 、 良性鉴别是 临床诊 断工 作中 的难 点, 目前 临床上 应用 较为广泛的就是 B o s n i a k分级法 。 本研究选取我 院 2 0 1 0年 1月- 2 0 1 3年 1 2月收治 的 4 0例经 病理证 实为 肾脏复杂 囊性病变 患者为研 究对象 ,探讨分析 M R I诊断 肾脏复杂囊性病变 中 B o s n i a k分级的应用 价值 , 报

临床多参数超声的肾脏囊性病变的Bosniak分类系统要点

临床多参数超声的肾脏囊性病变的Bosniak分类系统要点

临床多参数超声的肾脏囊性病变的Bosniak分类系统要点Bosniak分类系统历经多次修改和完善,2020年欧洲生物医学超声学会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for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EFSUMB)首次提出基于多参数超声包括超声造影特征的肾脏囊性病变的分类意见。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Bosniak分类系统I类:明显良性型临床意义:良性单纯囊肿,无需随访。

Bosniak I型的恶性肿瘤患病率为3.2% (95% CI 0-6.8)。

II类:低复杂程度型临床意义:可靠良性,恶性占比几乎为0,无需随访。

据报道,Bosniak II型的恶性肿瘤患病率为 6.0% (95% CI 2.7-9.3)。

在手术治疗的Bosniak II型中,恶性肿瘤发生率约为9.0%(5 - 14%)。

IIF类:可能良性型临床意义:需影像学随访,随访周期为6~12个月,随访需满5年。

Bosniak IIF组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6.7% (95% CI 5-8.4),手术组为18% (12 - 26%)。

在影像学监测中,12% (8 -17%) 的囊性病变需要重新分类为Bosniak III/IV类,恶性肿瘤发生率高达85% (74 - 92%)。

III类:不确定型临床意义:中等概率为恶性,无法明确时建议泌外科会诊。

BosniakIII型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55.1% (95% CI 45.7-64.5),手术组为51% (42 - 61%),放射组为54% (45 -63%)。

IV类:可能恶性型临床意义:绝大多数为恶性,无法明确时建议泌外科会诊。

Bosniak IV类肿瘤的恶性率为91% (95% CI 86.7 - 94.2),手术组 (86%的病例为恶性肿瘤) 和放射组 (95%的病例为恶性肿瘤) 之间无差异。

Bosniak分类系统使用前提①对象:肾脏囊性病变(cystic renal masses,CRM):指病灶内以液体成分为主,强化的实性成分占比<25%的肾脏占位性病变。

bosniak分级标准

bosniak分级标准

bosniak分级标准Bosniak分级标准是一种用于对肾脏占位病变进行评估和分类的方法,由波士尼亚移居美国的放射科医师Morton Bosniak于1986年首次提出。

该评估方法主要基于CT检查,通过分析病变的形态、密度和壁壳等特征,将病变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Bosniak I、Bosniak II、Bosniak IIF和Bosniak III。

不同等级的病变预后和治疗方案也不相同,因此Bosniak分级标准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Bosniak I型病变为单一囊性病变,标志性的特征是光滑的周边轮廓和均匀的壁壳。

这种病变的形态学和病理学特点表明,其患者的良性风险很高,通常无需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或治疗。

Bosniak II型病变也是囊性病变,但与Bosniak I型病变不同的是,其壁壳存在不均匀的厚度或不规则的周边轮廓。

具体来说,Bosniak II型病变主要是由一些病变因素导致的良恶性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定性的评估。

Bosniak IIF型病变是一种不典型的囊性病变,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

在CT影像中,这种病变通常呈现为局灶性增厚和囊性变化,但其壁壳通常不完整或存在肿瘤绒毛。

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比例是50:50,无论是观察还是手术,都需要将患者的影像学数据与病理学结果结合起来。

Bosniak III型病变最为严重,通常是由有明显实质性成分的囊肿破裂、出血、坏死等导致的。

恶性肿瘤的比例很高,患者需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在CT影像中,这种病变常常呈现为不规则、多形性的实体病变,会消耗水分,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密度。

在进行Bosniak分级评估时,需要注意肾脏占位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壁壳和内部结构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可以准确判断肾脏占位病变的恶性程度,并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无法确定肾脏占位病变的类型或性质的患者,Bosniak分级标准还可以提供较为可靠的帮助。

肾囊性肿物的Bosniak分类及处理

肾囊性肿物的Bosniak分类及处理
手术大部分为恶性
良性
ⅡF类
①;③无强化的软组织成分;④直径≥3cm的完全位于肾实质内的高密度囊肿。通常边界清楚
随诊至5年部分为恶性
Ⅲ类
①难以定性的囊肿伴囊壁或分隔不规则或均匀增厚;②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手术或积极随访,超过50%为恶性
Ⅳ类
具有典型的恶性征象:有强化的软组织成分
肾囊性肿物的Bosniak分类及处理
Bosniak分类
CT特征
处理
Ⅰ类
①单纯性囊肿,壁薄而纤细,无分隔、钙化或实性成分;②均匀水样密度灶(CT值0~20HU);③边界清晰,边缘光滑锐利;④增强扫描无强化
良性
Ⅱ类
①良性囊肿可伴有纤细分隔;②囊壁或分隔可有细小钙化;③<3cm的均匀高密度囊肿;④边界锐利无强化

肾囊性病变Bosniak分类

肾囊性病变Bosniak分类

肾囊性病变Bosniak分类来源:缤纷影像新的2019年Bosniak分类的目标是减少观察者之间的差异性,提高每个类别中恶性肿瘤的精确率,提高特异性,从而降低对良性病变进行不必要治疗的比率。

Bosniak 2019分类将囊性肾肿块定义为<25%的肿块由增强组织组成,以避免侵袭性坏死的实体肾肿块被称为Boshk IV。

被定性为良性的Bosniak I和Bosniak II可被描述为'囊肿',术语'囊性肾肿块'应适用于Bosniak IIF,III和IV病变。

诸如'复杂性囊肿'或'高密度囊肿'之类的术语可能会令人困惑,应避免使用。

Bosniak I•轮廓分明,薄(≤2毫米)光滑的壁;均匀的流体(- 9至20 HU);无隔膜或钙化;壁可能会增强。

Bosniak II六种类型,均具有薄壁(≤ 2 mm)且轮廓分明:1.囊性肿块,薄(≤2毫米)和少数(1-3)分隔;分隔和囊壁可能会增强;可能有任何类型的钙化。

2.平扫 CT 均匀高密度(≥ 70 HU)肿块。

3.肾脏增强扫描时,CT值> 20 HU 的均质的没有强化的肿块。

可能有任何类型的钙化。

4.平扫 CT 均质密度 -9 至 20 HU。

5.门静脉期 CT 21 至 30 HU 的均质肿块。

6.均匀的低密度,太小而无法表述。

Bosniak IIF两种类型:1.囊性肿块伴有许多(≥4个)光滑的分隔,(≤2 mm)分隔可增强。

2.囊性肿块具有光滑的轻微增厚(3 mm)增强的壁,或光滑的轻微增厚的分隔(3 mm)可伴强化。

Bosniak III一个或多个增强的厚壁(≥4毫米)或增强的不规则(≤3毫米)的壁或分隔。

Bosniak IV一个或多个增强的壁结节(≥ 4 mm )。

下表总结了Bosniak2019年分类分隔被定义为连接两个表面的线性或曲线结构。

多达 3 个隔膜被认为是'少数',并且与 Bosniak II 病变一致。

肾脏囊性病变Bosniak分级影像诊断

肾脏囊性病变Bosniak分级影像诊断

解剖基础肾脏、肾单位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红褐色,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肾门:肾静脉、肾动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肾窦:肾门凹向肾内形成的腔,称肾窦。

由肾实质围成,窦内含有肾动脉、肾静脉、淋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临床特点✓肾脏囊性病变(cystic renal mass)是指以囊性表现为主的一类肾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较常见的肾脏病变,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60岁以上的人群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发生肾脏囊性病变✓形成原因:①先天性:发育异常、遗传性或基因突变,如髓质海绵肾、多房囊性肾病和多囊肾等②获得性:分泌增加、液体积聚、肿瘤囊变以及肿瘤或增生引起肾小管阻塞导致的继发性囊肿形成等✓分级的意义:①肾脏囊性病变表现多样,关键在判断病灶的良恶性及需要选择的处理方式②囊性肾脏肿块大部分为良性病变,恶变几率及侵袭性小Bosniak分级系统✓是由Bosniak于1986年提出的对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将肾脏囊性病变分为Bosniak I、II、IIF、III、IV五级✓根据影像特征制定,主要依据为:大小、CT值、囊内有无分隔、是否伴有钙化、囊壁及分隔厚度、囊壁分隔是否强化✓MRI具有优越的软组织分辨率,对囊壁和分隔的厚度、数目及实性成分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两者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被泌尿外科和影像科医师广泛采用,有助于预测恶性肿瘤的风险,指导随访或治疗✓不断完善及持续改进中,最新版本于2019年发表于Radiology旧版本CT 分级病变性质影像学表现(CT )Ⅰ级良性单纯性囊肿(不需随诊)囊壁薄、光滑呈细线样,边界清楚,无分隔、无钙化、无实性成分、水样密度(0-20HU )、无强化Ⅱ级轻微复杂性囊肿(无需随访)囊壁薄、光滑,有少许细线样分隔(≤2条,厚度≤1mm ),壁和分隔有可察觉但不明确的强化;壁或分隔有细小或短段稍厚钙化;部分位于肾外、≤3cm 均匀无强化稍高密度(>20HU )病变也属于此类ⅡF 级不能确定(需要随诊)囊壁或分隔轻度光滑增厚,有多发细线样不明确强化的分隔;壁或分隔有粗厚或结节状钙化,但无强化的软组织成分;>3cm 或完全位于肾内的无强化稍高密度病变Ⅲ级良恶性难以确定(需手术治疗)囊壁和/或分隔不规则增厚,含粗厚结节状多样钙化(≥2mm ),明确强化;分隔较Ⅱ级多Ⅳ级恶性囊性病变(90%)(需手术治疗)具有Ⅲ级囊肿的特点;邻近囊壁或分隔有独立存在的强化软组织成分旧版本缺点◼主观性强◼不同Bosniak分级中报告的恶性率存在问题◼BosniakⅢ级的分类能力差(50%为恶性)◼不包含磁共振表现2019版解决的问题◼增加高风险类别的特异性,提高无需随访或者随访的比例,防止过度诊断及治疗◼对原本模糊的成像术语进行准确定义:提高诊断医生之间的一致性◼正式加入磁共振表现基本要点✓使用Bosniak分级系统描述肾囊性肿块时是需要注明版本(持续改进中)✓囊性肿块定义:强化的实质成分少于25%的肿块,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免于将实性肿块伴囊变坏死类型纳入分级(囊性肿块的预后较好)✓Bosniak分级适用于排除感染性,炎症性或血管性病因及实性肿块伴坏死后的囊性肾脏肿块✓“囊肿”仅表示Bosniak I 级单纯性囊肿及被诊断为囊肿的Bosniak II 级肿块,对于其他类型的Bosniak II 级肿块及Bosniak类型使用囊性肿块表示✓“囊肿”特指良性的组织学诊断,“肿块”与组织学类型无关✓如果病变同时具有多个级别的特征时,使用最高级别特征进行表示术语定义术语定义强化所有Bosniak类别均可强化;对比平扫和增强图像时能明确感觉增强或者使用定量的方法明确其强化(强化程度>20HU或T1信号强度增加>15%)均匀密度、信号强度、回声相似,可以有薄壁但不能有分隔或者钙化水样平扫或增强CT上密度均匀,CT值范围为-9-20HUT2上信号均匀,同脑脊液类似超声上表现为无回声伴有后方回声增强隔膜/分隔囊性病灶内连接两个面的线状或曲线状结构少分隔数为1-3条,是BosniakⅡ级的特征多分隔数≥4,如果有强化,则是BosniakⅡF级的特征薄厚度≤2mm,是Bosniak I、Ⅱ级壁或者分隔的特征轻度增厚厚度为3mm,是Bosniak IIF肿块强化分隔或壁的特征厚厚度≥4mm,是Bosniak III级肿块强化分隔或壁的特征不规则增厚厚度≤3mm的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的强化凸起,与壁或分隔成钝角,Bosniak III级特征结节与壁或分隔成锐角的任何大小的突起;或者与壁或分隔成钝角且厚度≥4mm的局限性凸起术语:强化强化程度>20HU视觉观察明显强化信号强度增加>15%术语:均匀密度、信号强度、回声相似,可以有薄壁但不能有分隔或者钙化术语:水样平扫或增强CT上密度均匀,CT值范围为-9-20HU;T2上信号均匀,同脑脊液类似术语:分隔、少、多分隔:囊性病灶内连接两个面的线状或曲线状结构少:分隔数为1-3条,是BosniakⅡ级的特征多:分隔数≥4,是BosniakⅡF级的特征术语:薄、轻度增厚、厚薄:≤2mm轻度增厚:3mm增厚:≥4mm术语:不规则增厚、结节不规则增厚:厚度≤3mm的局限性或者弥漫性强化凸起,与壁或分隔成钝角,Bosniak III级特征结节:与壁或分隔成锐角的任何大小的凸起;或者与壁或分隔成钝角且厚度≥4mm的局限性突起CT表现分级CT表现Ⅰ级边缘清晰、壁薄(≤2mm)光滑均匀水样密度(-9-20HU)无分隔或者钙化壁可强化Ⅱ级边缘清晰、壁薄(≤2mm)光滑①分隔薄(≤2mm)且少(1-3条),分隔及壁可强化,伴或不伴任何形式的钙化②平扫均匀的高密度肿块(≥70HU)③均匀的无强化肿块(CT值>20HU),伴或不伴有任何类型的钙化④Homogeneous masses-9to20HU at noncontrast CT⑤Homogeneous masses21to30HU at portal venous phase⑥太小(层厚大于病灶直径的1/2)而无法被描述特征的低密度均质肿块CT表现分级CT表现ⅡF级囊壁光滑轻度增厚(3mm)且强化1个至多个分隔光滑轻度增厚(3mm)且强化有多个(≥4)光滑且强化的薄分隔(≤2mm)Ⅲ级1个或多个增厚且强化的囊壁或分隔(厚度≥4mm)强化的不规则(凸起≤3mm,且与分隔或囊壁呈钝角)囊壁及分隔Ⅳ级1个或多个强化结节(与分隔或囊壁呈钝角但厚度≥4mm)或与分隔或囊壁呈锐角的任何大小的结节)MRI表现分级MRI表现Ⅰ级边缘清晰、壁薄(≤2mm)光滑均匀水样信号(同脑脊液相似)无分隔或者钙化壁可强化Ⅱ级均边缘清晰、壁薄(≤2mm)光滑①强化分隔薄(≤2mm)且少(1-3条);任何无强化分隔;可有任何形式的钙化②平扫T2上均匀高信号(同脑脊液相似)的肿块③平扫T1均匀高信号肿块,信号强度约为正常肾实质的2.5倍ⅡF级①囊壁光滑增厚(3mm)且强化;有1个或多个光滑增厚(3mm)且强化的分隔;多个(≥4)光滑且强化的薄(≤2)分隔②平扫T1压脂呈不均匀高信号Ⅲ级1个或多个增厚且强化的囊壁或分隔(厚度≥4mm)有强化的不规则增厚(凸起≤3mm,且与分隔或囊壁呈钝角)囊壁及分隔Ⅳ级1个或多个强化结节(与分隔或囊壁呈钝角但厚度≥4mm)或与分隔或囊壁呈锐角的任何大小的结节)Bosniak I级:CT✓边缘清晰、壁薄(≤2mm)光滑✓均匀水样密度(-9-20HU)✓无分隔或者钙化✓壁可强化Bosniak I级:MRI✓边缘清晰、壁薄(≤2mm)光滑✓均匀水样信号(同脑脊液相似)✓无分隔或者钙化✓壁可强化Bosniak II级:CT✓边缘清晰、壁薄(≤2mm)光滑a)分隔薄(≤2mm)且少(1-3条),分隔及壁可强化,伴或不伴任何形式的钙化b)平扫均匀的高密度肿块(≥70HU)c)均匀的无强化肿块(CT值>20HU),a a伴或不伴有任何类型的钙化d)平扫CT值为-9-20HU的均匀肿块e)门静脉期CT值为21-30HU的均匀肿块f)太小(层厚大于病灶直径的1/2)而无法被描述特征的低密度均匀肿块ca bBosniak II 级:CT✓边缘清晰、壁薄(≤2mm )光滑a)分隔薄(≤2mm )且少(1-3条),分隔及壁可强化,伴或不伴任何形式的钙化b)平扫均匀的高密度肿块(≥70HU )c)均匀的无强化肿块(CT 值>20HU ),伴或不伴有任何类型的钙化d)平扫CT 值为-9-20HU 的均匀肿块e)门静脉期CT 值为21-30HU 的均匀肿块f)太小(层厚大于病灶直径的1/2)而无法被描述特征的低密度均匀肿块d efcBosnia II级:MRI✓边缘清晰、壁薄(≤2mm)光滑①强化分隔薄(≤2mm)且少(1-3条);任何无强化分隔;可有任何形式的钙化②平扫T2上均匀高信号(同脑脊液相似)的肿块③平扫T1均匀高信号肿块,信号强度约为正常肾实质的2.5倍Bosniak II F 级:CT✓囊壁光滑增厚(3mm )且强化;✓1个至多个光滑增厚(3mm )且强化的分隔;✓多个(≥4)光滑且强化薄分隔(≤2mm )Bosniak II F 级:MRI✓囊壁光滑增厚(3mm )且强化✓1个或多个分隔光滑增厚(3mm )且强化✓多个(≥4)光滑且强化的薄(≤2)分隔✓平扫T1压脂呈不均匀高信号Bosniak III级CT、MRI✓1个或多个强化的增厚的囊壁或分隔(厚度≥4mm)✓强化的不规则囊壁及分隔(凸起≤3mm,且与分隔或囊壁呈钝角)Bosniak III级CT、MRI✓1个或多个强化的增厚的囊壁或分隔(厚度≥4mm)✓强化的不规则囊壁及分隔(凸起≤3mm,且与分隔或囊壁呈钝角)黄色瘤病:不适用Bosniak分级Bosniak IV 级CT 、MRI✓1个或多个强化结节(与分隔或囊壁呈钝角但厚度≥4mm )或与分隔或囊壁呈锐角的任何大小的结节)Bosniak IV级CT、MRI✓1个或多个强化结节(与分隔或囊壁呈钝角但厚度≥4mm)或与分隔或囊壁呈锐角的任何大小的结节)Bosniak IV级CT、MRI✓1个或多个强化结节(与分隔或囊壁呈钝角但厚度≥4mm)或与分隔或囊壁呈锐角的任何大小的结节)未解决的不足◼超声未被加入分级中◼Bosniak分级很大程度取决于解剖学表现,非结构信息(灌注、弥散等)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预测病变的侵袭性◼各个独立特征的预测价值仍未知◼影像上囊性变不能可靠地与坏死区分◼肿块的大小未被包括在该分级系统内(无明确阈值)◼Bosniak分级预测癌症的可能性,而非生物学行为小结Bosniak分级◼囊性肿块:强化的实质成分少于25%的肿块◼适用范围:适用于排除感染性,炎症性或血管性病因及实性肿块伴坏死后的囊性肾脏肿块◼Bosniak将肾脏囊性病变分为Bosniak I、II、IIF、III、IV五级◼主要依据:有无钙化、CT值、信号、分隔数、囊壁及分隔厚度、强化、不规则增厚、结节形成◼如果肿块同时具有多个级别的特征时,使用最高级别特征进行表示课后习题Bosniak分级填空题:◼囊性肿块是指强化的实质成分少于()的肿块◼Bosniak分级适用于排除(),()、()及()的囊性肾脏肿块选择题:◼平扫T1呈均匀高信号,信号强度约为正常肾实质的2.5倍的肾脏囊性肿块为Bosniak( )级A:I,B:II,C:IIF,D:III、E:IV◼Bosniak II级的肾脏囊性肿块内的分隔数不超过()A:2,B:3,C:4,D:5、E:6问答题:◼肾脏囊性肿块Bosniak II 级分别有哪些类型?。

肾脏囊性占位的MSCT表现与Bosniak分级的临床应用

肾脏囊性占位的MSCT表现与Bosniak分级的临床应用
由 两 位 高 年 资 放 射 科 医 生 对 32 例 CRM 患 者 的 MSCT 表现进行观察分析, 详细记录肾脏囊性肿块的形态大小、密
度、囊壁厚度、壁结节、分隔厚度、多房与单房、伴随钙化情况 及囊壁、分隔或实性部分的强化程度。 根据 Bosniak 分级系统[1] Ⅰ级、Ⅱ级、ⅡF 级、Ⅲ级及Ⅳ级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级。 完成 Bosniak 分级后并与病理结果对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 集 我 院 2006 年 1 月~2009 年 9 月 经 B 超 穿 刺 活 检 或
手术病理证实的 CRM 患者 32 例, 所有患者行 CT 平扫加增 强 检 查 提 示 CRM 且 手 术 确 诊 囊 性 成 分 占 肿 块 比 例>1/2。 男 20 例,女 12 例,年龄 2~72 岁,平均 45 岁。 29 例单肾单 发 病 灶,3 例双肾多发病灶。 腰痛或腰部不适 14 例 , 腹 部 包 块 4 例,发热 3 例,肉眼血尿 3 例,8 例无明显症状。 1.2 检查方法
采用 Toshiba Aquilion 4 层螺旋 CT 扫描机, 扫描条件: 管 电 压 120kV,管 电 流 350mA,层 厚 3.0mm,螺 距 为 3.5,重 建 层厚 5.0mm,间隔 5.0mm。
被检者扫描前 30min 常 规 口 服 纯 净 水 800~1000ml 充 盈 胃肠道,先平扫后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覆盖双肾全部及肾周 脂肪组织,扫描期间叮嘱被检查者屏气。 增强扫描静脉注入 优 维 显 (300mg/ml)80~100ml, 注 射 流 率 3.5ml/s, 注 射 后 25~ 30s 开始螺旋扫描,获取肾皮髓质期横轴位图像,60~70s 获取 肾实质期图像,120s 获取排泄期图像, 扫描结束后并在工作 站重建获得冠状位、矢状位 MPR 图像。 1.3 Bosniak 分级

Bosniak分级在MRI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的应用

Bosniak分级在MRI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的应用

Bosniak分级在MRI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的应用刘晓航;周良平;彭卫军;沈茜刚【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0(25)11【摘要】目的:探讨Bosniak分级在MRI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4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复杂囊性病变,恶性28例,良性13例.观察其MRI表现,进行Bosniak分级.并与病理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良性两组分隔数量大于4的病变比例分别为67.9%和2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恶性组中囊壁或分隔增厚的病变中88.2%可见不规则增厚,明显高于良性组的28.6%(P=0.009).9例病变实性成分大于25%,6例有假包膜征象,病理证实均为恶性.恶性、良性组中病变有明显强化分别占85.7%扣2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强化征象诊断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82.6%、76.9%和82.9%.恶性组Ⅱ~Ⅳ级病变和Ⅱ~ⅡF级病变比例分别为89.3%和10.7%,良性组为30.8%和6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增强仍是MRI Bosniak分级和良性鉴别的最可靠征象,囊壁和分隔的增厚、实性成分比、分隔数量及假包膜等征象也有重要诊断价值.【总页数】5页(P1263-1267)【作者】刘晓航;周良平;彭卫军;沈茜刚【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肿瘤学系;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肿瘤学系;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肿瘤学系;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肿瘤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37.11【相关文献】1.MRI 对肾脏复杂囊性病变 Bosniak 分级的诊断价值分析 [J], 程飞2.在MRI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Bosniak分级的应用分析 [J], 陈伟棠;陈茵茵;刘朝晖;陈颖峰3.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分级在肾脏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陈惠莉; 杜联芳; 蔡应娱; 李凡; 刘阳4.Bosniak分级在肾脏囊性病变的MS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J], 孟静; 游玉峰5.Bosniak分级在肾脏囊性病变的MS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J], 孟静; 游玉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脏复杂囊性病变的良、 恶性鉴别诊断是临床工 作的难点 ,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 Bo sniak 分级方法, 根据 CT 表现及对应的处理方式将肾脏囊性病变分为 5 型 。 MRI 软组织分辨力高, 可进行任意方向扫描, 对肾脏囊性肿块的诊断特异性高 , 在显示假包 膜、 囊 壁、 分隔和壁结节等方面较 CT 有一定优势 , 可提供关 于肾脏复杂囊性病变更多和更明确的信息 , 但目前尚 无基于 MRI 的肾脏囊性病变分级方 案, 笔者对 MRI 检查 中 Bosniak 分级 的应 用价 值进 行分 析, 旨 在对 MRI 在肾脏囊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及分级中的作用
1264
放射学实践 2010 年 11 月第 25 卷第 11 期 R adiol Pract ice, N 肿, 2 例囊壁 见炎症细胞浸 润; 女 5 例, 男 8 例 , 年龄 20~ 74 岁, 平均 53. 2 岁。 41 例均行腹部 MRI 平扫及增强扫描。 30 例使用 GE Sig na Excit e 1. 5T 双梯度超导 M R 扫描仪 , 腹 部相控 阵线 圈。 M RI 平 扫包 括 快速 毁 损梯 度 回波 ( f ast spoiled gradient - echo, F SPGR) T 1 WI( T R 140~ 190 ms, T E 2~ 5 ms) , 快 速恢复 快速自 旋回波 脉冲 ( f ast - recovery f ast spin - echo, FRFSE ) T 2 WI ( T R 6000~ 8000 ms, T E 80~ 100 m s) , 层厚 6~ 10 mm , 间 距 1~ 2 mm ; 增 强扫 描采 用对 比 剂马 根 维显 , 剂量 0. 2 mm ol/ kg, 注射流率 3 m l/ s, 扫描序列包括横轴面 多期增强扫 描 F SP GR T 1 WI ( T R 160~ 190 ms, T E 1~ 2 m s) , 冠状面延迟期扫描采用 F SGPR T 1 WI( T R 130~ 160 ms, T E 1~ 3 ms) , 层厚 5~ 6 mm , 间距 1~ 2 mm 。 11 例使用 GE Signa H Dx 3. 0T MR 扫描仪 , 线 圈、 平扫参数、 增强对比剂及注射方式与 1. 5T 相同, 增强扫描序列包括横轴面三维容积超 快速多期动态 ( liver acquisit ion w it h v olume acceleration, LA VA) 增强扫描 T 1 WI( T R 2~ 4 ms, T E 1~ 2 ms) , 冠状面延 迟扫描采用 LAVA T 1 WI( T R 3~ 4 ms, T E 1. 4 m s) , 层厚 5~ 6 mm, 间距 1~ 2 mm 。 观察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分隔数量 : 以囊
plex cystic lesions. Methods: 41 patients w ith patho log y pro ven renal complex cystic lesions ( 28 malig nant, 13 benig n) wer e retr ospectively rev iewed. T he M R I finding s wer e studied and catego rized accor ding to Bo sniak classificat ion, then co rr elated with patholog ical and surg ical finding s. Results: L esions w ith septa w ith t he number mo re t han 4 compr ised 67. 9% of the malig nant g ro up and 23. 1% of the benign gr oup, w ith sig nificant statist ical difference ( P = 0. 007) . 88. 2% o f t he malignant lesio ns showed irr eg ular thickening o f cystic wa ll or septa, which w as sig nificantly hig her t han that of benig n lesions ( 28. 6% , P = 0. 009) . 9 lesions had solid co mpo nent mo re than 25% , 6 lesions wit h pseudocapsule sign prov ed to be malig nant on pat ho lo gy . M ar ked enhancement w as assessed in malig nant lesion ( 85. 7% ) and 23. 1% o f the benign g ro 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 001) . T he sensitivit y, specif icity and accur acy o f enhancement in the diag no sis o f malig nant re nal cy stic lesio n w as 82. 6% , 76. 9% and 82. 9% , respectiv ely . T he percentag e of the catego ry ~ and ~ F lesions wer e 89. 3% and 10. 7% r espectiv ely in the malig nant g roup, 30. 8% and 69. 2% in t he benig n g roup, the difference w as significant ( P < 0. 001) . Conclusion: Contrast enhancement o f lesio n is still the most r eliable sig n for the diagnosis o f r enal co mplex cy stic lesio n using Bosniak classificatio n and differ ent ial diag no sis with benig n lesion. T hickening of cy st ic wa ll or septa, per centag e o f solid co mpo nent, number of septa and pseudo capsule also play an impor tant role for the diag no sis. Key words Renal neoplasms; Cy st; M ag netic resonance imag ing; Diag no sis
病变 , 恶性 28 例 , 良性 13 例 。 观察其 M RI 表现 , 进行 Bosniak 分级 , 并与病 理及手 术结果 进行对 照 。 结果 : 恶性 、 良性 两 组分隔数量大于 4 的病变比例分别为 67. 9% 和 23. 1%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 0. 007) 。 恶性组 中囊壁或分 隔增厚的 病 变中 88. 2% 可见不规则增厚 , 明显高于良性组的 28. 6% ( P = 0. 009) 。 9 例病变实性成分大于 25% , 6 例有假包膜征象 , 病 理证实均为恶性 。 恶性 、 良性组中病变有明显强化分别占 85. 7% 和 23. 1%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 0. 001) 。 强化征象 诊 断恶性的敏感度 、 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 82. 6% 、 76. 9% 和 82. 9% 。 恶 性组 ~ 级病变和 ~ F 级病变比例分别 为 89. 3% 和 10. 7% , 良性组为 30. 8% 和 69. 2%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 0. 001) 。 结论 : 增强仍是 M RI Bosniak 分级和良 性 鉴别的最可靠征象 , 囊壁和分隔的增厚 、 实性成分比 、 分隔数量及假包膜等征象也有重要诊断价值 。 关键词 肾肿瘤 ; 囊肿 ; 磁共振成像 ; 诊断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0313( 2010) 11 - 1263 - 05 L IU X iao - hang, 中图分类号 R445. 2; R737. 11
放射学实践 2010 年 11 月第 25 卷第 11 期
Radiol Practi ce, N ov 2010, V ol 25, N o. 11
1263
腹部影像学
Bosniak 分级在 M RI 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的应用
刘晓航, 周良平, 彭卫军, 沈茜刚
摘要 目的 : 探讨 Bosniak 分级在 M R I 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的应 用 。 方法 : 41 例经病 理证实的肾 脏复杂囊 性
秩和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 F isher 精确概率 法进行分析。应用 SPSS 15. 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结 1 病变形态 分隔数量: 4 例患者病灶内分隔数量见表 1。分隔 数量 > 4 的病变占所有多 房囊性病变总数 的 66. 7% ( 22/ 33) , 其中恶性组 19 例 ( 图 1, 86. 4% ) , 良性 组 3 例( 13. 6% ) , 分隔数量 > 4 的病变在恶性和良性组中 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67. 9% ( 19/ 28) 和 23. 1% ( 3/ 13)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 7. 159, P = 0. 007) 。
作者单位 : 200032 上海 , 复 旦大学 附属肿 瘤医院 放射诊 断科、 复 旦大学肿瘤学系 作者简介 : 刘晓航 ( 1964- ) , 男 , 福 建人 , 博 士研究 生 , 主 要从事 影 像学新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