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工业废水毒性评估

工业废水毒性评估

工业废水毒性评估1毒性检测方法1.1急性毒性检测生物毒性检测按毒性指标类别不同,可分为急性毒性检测、慢性毒性检测、遗传毒性检测和内分泌干扰性检测。

突发环境风险防范要求,对毒性物质释放后果分析中以急性中毒为重点,因此,该文主要总结基于急性毒性的检测与评价方法。

急性毒性实验是对实验生物一次或24h内多次染毒的实验,从中探明环境污染物与机体短时间接触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找出污染物的作用途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依据受试生物类型,可将生物急性毒性实验分为活体动物实验、大型蚤类实验、细菌实验和微生物发电实验等。

细菌实验是目前毒性检测中研究较为成熟、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例如发光细菌法、脱氢酶活性法等。

中国标准规定的毒性检测方法即是发光细菌法。

不过,传统生物监测方法存有检测时间长、维护成本高、指示生物保存困难等问题,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现场监测、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测等急需开发快速、简便、灵敏、易维护的生物毒性检测技术。

基于微生物产电的MFC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生物毒性传感器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生物胞外呼吸,将水体有机污染物生物氧化过程产生的电子直接传递至电极,通过回路形成电流=,当水体中毒物积累,会抑制微生物呼吸,造成电流信号减弱。

传感器能实现对分子、离子及气体物质的快速感应和分析,是发展便携式快速水质监测仪的关键,目前已成功研发了BOD快速测定仪,并由双室向单室研究过渡,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该方法运用多种产电菌与发酵型细菌组成混合菌群,避免了使用单一菌种提纯难、易变异的缺点。

美国的废水急性毒性实验主要包括毒性浓度范围确定实验、多浓度限定实验和受纳水实验等。

毒性浓度范围确定实验通常是由一组小型梯度静态急性实验构成,具体来说是将相同的五组生物分别暴露于按对数级稀释的样品溶液(例如按100%,10.0%,1.00%,0.100%和一个质控样)8~24h。

多浓度限定实验,是美国污染物减排计划要求的决定排放允许值的方法,用来提供半致死浓度值或最大无影响浓度值(NOEC)。

大庆地区几种工业废水生物遗传毒性水平的测试与评价

大庆地区几种工业废水生物遗传毒性水平的测试与评价

胞的结果 ’ 相近似。
表 1环磷 酰胺诱 导蚕豆 根尖 细胞微 核结 果
环磷 酰胺 含量 ( / mgL)
CK (阴性 对 照 )
O5 .
1O .
MC % ) N( o
2 .2(_3 74 8S 53 93 .5 .4)
X ±S e
84 ±05 .4 .S
4 .3(42 1 .5 7 3 1 .8 ± 0 8 67 1 . O 5 1 1 .8) 55 9
741 (65 2 . 2 1 2 72 ± 09 .6 2 .O 288 5.3) 4. .7
小不 等 的小 核 即 微核 。所 以 ,微 核 技 术可 测 定 细胞 染 色体 受损 伤 的程 度 ,可 以直接 反 映 污染 物对 生 物 体遗 传 物 质 的影 响 。这 一 点
是理 化 方法 所 不及 的 。用 蚕 豆根 尖 细 胞微 核 技 术监 测水 质 污染 的
54 .8 4 .4 5 .3) 88 4 .5(09 81 13 4 .2± 13 .O
1 65 5 .3 6 .6 6 .4) 6 .8± 15 8 .3(93 47 24 21 .7
测试 系统 ,已被 国家 环保局 编人 《 生物 监测 技术 规 范 》。
文章 编号 :10 — 30( 0 1 , 05— 2 07 07 2 1 )1 — 15 0 2
Th e Tesi d Ev u t n: e Bi-Gen t xct e e t an ala i Th o ng o e i To ii L v c y o v al nd fIdu ti a t a er q n e fSe er Ki so n s r W se W t s i Da i g Ar a al n

国外化工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国外化工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国外化工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新进展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废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化工废水的处理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但这些处理技术存在着高能耗、高成本、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近年来,国外针对化工废水的处理,尤其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下面将对其进行探讨。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无毒的废水,具有低能耗、低成本等优点。

国外研究人员针对化工废水的特殊性,对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改进。

研究人员发现添加填料有利于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废物降解。

填料可以提供微生物附着的表面,并提供氧气、营养物质等,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代谢。

一些研究者还利用填料的放大比表面积来增加废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处理效果。

一些研究人员还发现利用缺氧区域的厌氧微生物可以进一步提高化工废水的降解效率。

传统的厌氧微生物处理系统主要利用好氧区域降解有机物质,但这样做会产生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不能被完全降解。

而在缺氧区域,厌氧微生物可以更好地降解有机物质,提高处理效果。

一些研究人员还探索了利用厌氧微生物生产有机酸的方法来处理化工废水。

这种方法通过将有机废水转化为有机酸,再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等无毒废水,既达到了废水处理的目的,又可以利用有机酸作为化工原料或能源。

一些研究人员还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来处理重金属废水。

由于重金属废水中的重金属对常规的生物处理方法具有毒性,传统的厌氧微生物处理系统不能有效降解这些重金属。

研究人员利用特定的厌氧微生物来降解重金属废水,并通过添加特殊的添加剂来提高其降解效果。

国外针对化工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不仅改进了传统的处理方法,还开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

这些新的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降解化工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还能够处理含有重金属等特殊成分的废水。

化工废水对鱼的一致性及灵敏度的响应

化工废水对鱼的一致性及灵敏度的响应
h s c ran txc t n di e e tfs p c e a e i o iiy o f r n h s e is,a d wih t n r a e o hea u u le p s r o e r to fwat wae is rai ae r— t f i n t hei c e s ft c t a x o u e c nc ntai n o se tr,f h mo lt r t i t y
i J a s:iHu l> J a iHu 2> J a > J a > J Hu 5 i Hu3 i Hu 4 i a.
Ke y wor s: h mia n u t ; i ee t s p c e ;a u e tx ct d C e c l d sr d f r n h s e i s c t o ii i y f i f y
目前被用来监 测工业 废水 的生物 主要有 : 、 鱼 藻类 、 大型潘类 、 发光细菌 、 等 , 虾 本研究 以国际标准化 组织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试验 材料 .
(S ) IO 推荐 使 用 的标 准 化 鱼 类 毒 性 试 验 动 物 斑 马 鱼
( r h dn r ) 以及 月 光 鱼 ( e enFs) 红 绿 灯 Ba y ai r i , c o eo R dB a i 、 h
1 2 试验 方法 . 在鱼大部分 死亡 的最低浓度和 9 h大部分存 活的最 6 高浓度之间按一定 比例 级差设置 5个急性毒性试 验浓度
死亡率 =累计死亡数 目/ 每一容器试 验鱼死 亡的总
数 ×10 。 0%
2 结 果 与讨 论
( 以体积分数表示 ) 配 比水 总体积 为 4 , , L 每个 烧杯 中放 入 1 尾 形态 、 0 体态 尽量一 致 的鱼 种 , 浓度按 几何级 数排

THFA的毒性研究进展

THFA的毒性研究进展

THFA的毒性研究进展THFA,即四氢呋喃-2-酮丙酸,是一种用于生产聚酯、聚氨酯、聚醚等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随着THFA在工业上的使用日益广泛,人们开始关注其对人体和环境的毒性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THFA的毒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论证,不断增加我们对该化合物的认识。

1. THFA的毒性机理THFA的毒性机理尚不完全清晰,但目前研究表明,其毒性主要是由于其代谢产物对细胞和组织的直接或间接损伤所致。

THFA 主要在肝脏经过代谢作用后转化为THF乙酸(TFA),而TFA是与全身其他组织发生反应的主要物质,会对细胞膜、蛋白质、核酸等分子进行修饰,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2. THFA的对健康的影响THFA的毒性主要包括对人体的慢性和急性毒性两种影响。

(1)慢性毒性慢性暴露于THFA环境中,可能会引起肝、肾、神经、血液等组织器官的损害。

这些毒性效应可能是由TFA的形成和与细胞成分的反应所致。

TFA与细胞膜中的磷脂酰胆碱等成分反应后,会导致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到细胞的生存和活动能力。

(2)急性毒性THFA的急性毒性相对慢性毒性更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吸入和经皮肤吸收THFA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四肢无力等急性中毒症状。

大量吸入THFA在短时间内可引起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伤害和甚至死亡。

3. THFA的环境影响THFA的毒性不仅对健康有潜在风险,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THFA广泛用于聚酯、聚氨酯、聚醚等高分子材料的生产中,因此,THFA在各种工业废水、废气、废固等中也存在广泛的分布。

(1)水环境在水环境中,THFA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可在短时间内被细菌完全分解而被去除。

然而,在工业批次的高THFA浓度生产过程中,THFA可能通过工业废水进入自然水域,从而影响水环境的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健康。

(2)空气环境THFA在空气中的浓度一般很低,但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THFA的挥发会导致其在空气中不断积累,并与其他有机污染物形成混合物,形成空气污染,对人体和环境都存在不良影响。

工业废水生物毒性监测与综合评价

工业废水生物毒性监测与综合评价

19 东北第六制药厂 30.40
83.70
32.54
20 沈阳纸板厂
-
88.65
31.60
21 辽阳有机化工厂 11.40
25.41
12.00
2.2 废水生物毒性评价分级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生物毒性还没有形成统一
的分级标准,根据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9-11],结
合辽宁省重点工业源废水生物毒性实验的具体特
级在中污染以上的占42.9 %。
表2 生物毒性和污染等级分级标准
Tab.2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biological toxicity and degree of pollution
毒性 发光菌 鱼类 发光菌、鱼
等级 相对抑光度
类毒性级别
1
<0
NAT 微毒或无毒
2 0—30 50—100 低毒
(1. 东北大学 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066004;2. 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 沈阳 110031)
摘 要:为了研究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在工业废水监测和管理上的应用,通过对辽宁省重点工业源废水进行鱼类、发光菌、蚕豆根尖的
生物毒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生物毒性监测指标及综合生物毒性指数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应该对这些 重点企业废水采取进一步的治理措施,否则会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及水生生物的生存。
(1.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066004,China;2. Liaon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 Shenyang 110031,China)

重金属污染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等于5的金属元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常见重金属有铅(Pb)、铜(Cu)、镉(Cd)、锌(Zn)、汞(Hg)、铬(Cr)等。

由于人类的活动,如冶炼、化工、氮肥等工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农业等人口密集活动,大量有害物质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其中包括一些危害健康的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对重金属污染及其影响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一、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人类活动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及家庭垃圾、化粪池、农业排放物等会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浓度升高。

另外,一些自然因素也会导致重金属污染,如火山喷发、影响的风化作用等。

二、重金属污染的影响重金属污染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生物毒性重金属在生态环境中具有较高的毒性,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均有危害。

例如:镉会影响生物的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生殖和免疫功能;铬在高浓度下会破坏硬壳类生物的腮的微髓和微结构等。

2. 土壤污染重金属孟壁积累在土壤中,而铅和镉是土壤中曾经广泛的有毒重金属。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食品的安全,在一些地方,土壤中污染如此严重,导致降雨会造成猛烈的酸雨。

3. 水体污染水体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地方之一,特别是当水中钴、铬、铅等超标时。

当人们使用受污染水源进行日常生活,不仅会危害身体健康,长期接触重金属还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三、重金属污染的防治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需要综合治理。

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议,制定督导机制,对污染治理企业进行加强环保监管,并强制性规定其进行治理和限额排放废水、废气。

对于已经发生的重金属污染,还需要采取一系列修复措施,如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改善土壤质量等方法。

四、重金属污染的纳米材料修复近年来,有诸多学者将重金属污染领域与纳米技术结合,通过制备各种功能化纳米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

其中,各种形态的氧化铁、羟基磷灰石、氧化锌等纳米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浅析工业废水中生物毒性的研究

浅析工业废水中生物毒性的研究

浅析工业废水中生物毒性的研究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毒性检验,可以全面了解污染水体中蕴含的综合毒性,从而预测和控制水体中化学物质污染情况。

近年来,我国工业废水处理中都会对其进行生物毒性检测,以进一步预测和控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成效。

本文主要深入研究我国目前工业废水的生物毒性种类及检验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工业废水;生物毒性;试验;研究1 引言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工业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为进一步了解工业废水的污染情况,我国目前已积极研发出高效、灵敏的环境检测方法,其中可划分成理化分析和生物毒性监测两类方法。

理化分析方法主要应用是测试工业废水中的常规指标,该方法操作简便,使用简单。

但工业废水中往往会混有一些有毒物质,理化分析方法只能简单测定某一项有毒物质的浓度及超标情况,无法真实反映水中污染物的生物学毒性和综合累积效应。

生物毒性监测能连续监测污染物对水质环境的影响,全面分析经处理后水体的综合毒性,为水质环境评价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2 工业废水中生物毒性种类生物毒性是指废水中能对生物机体带来损害的性质和能力,一般包括以下3种类型:(1)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急性毒性是指生物机体在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质之后,在短期内出现的毒性效应,这种效应是迅速而强烈的;相反,慢性毒性是指生物机体在长期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质所出现的毒性效应,这种效应相对迟缓,需要较长的试验期才能检测出来,具体试验期长短需求根据受试验物质的具体要求和实验机体的物种来决定。

(2)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

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是指生物机体与外源化学物质相互接触后,直接损坏DNA遗传物质或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的化学效应。

这种毒性会引起遗传物质突变,从而造成遗传物质复制错误、染色体形态和结构改变,引起遗传物质缺失和疾病。

(3)内分泌干扰性。

内分泌干扰性是指能够对生物机体内分泌功能带来改变,同时对生物机体、后代产生有害作用的外源化学物质所引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工业废水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风云, 孙根行, Zhao Fengyun, Sun Genxing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刊名:
工业水处理
英文刊名: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
年,卷(期):2010,30(4)
1.周秀艳;王艳;韩桂春工业废水生物毒性监测与综合评价[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02)
2.王晓辉;金静;任洪强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北工业科技 2007(01)
3.来永斌;孙晓怡;卜宁工业废水生物综合毒性监测与评价[期刊论文]-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7(02)
4.潘力军;高世荣;孙凤英应用大型水蚤和斑马鱼对几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毒性监测[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02)
5.楼霄;张哲海;王国祥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工业废水监测和管理上的应用 1992(02)
6.王丽莎;魏东斌;胡洪营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条件的优化与毒性参照物的应用[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 2004(04)
7.Ribo J M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studies of the luminescent bacteria toxicity bioassay 1997(04)
8.Bulich A A;Isenberg D L Use of the luminescent bacterial system for the rapid assessment of aquatic toxicity 1981(01)
9.顾夏生;胡洪营;文湘华水处理生物学 2006
10.高世荣;孙凤英;许永香利用水生生物评价水质及环境污染 2005(02)
11.邓南圣;吴峰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 2004
12.Wu W;Wang J;Zhao G The emission soot of biomass fuels combustion as a source of endocrine disrupters[外文期刊] 2002(04)
13.倪潇潇;王子健造纸厂废水的生物毒性测试[期刊论文]-中国造纸 2006(12)
14.于佳;唐玄乐;宋建平高氯酸盐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期刊论文]-毒理学杂志 2007(04)
15.黄正;王家玲细菌发光试验及Ames试验检测工业废水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的研究 1994(06)
16.Oda Y;Nakamura S;Oki I Evaluation of the new system (umu-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mutagens and carcinogens 1985(05)
17.Ma Mei;Wang Zijian;Shang Wei Mutagenicity and acute toxicity of waters from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 in Beijing water works 2003(10)
18.Helma C;Merseh-Sundermann V;Houk V S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four bacterial assays for the detection of genotoxie effects in the dissolved water phases of aqueous matrices 1996(03)
19.唐伟;隋文义;于波抚顺市不同行业废水生物毒性监测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06)
EPA Short-term methods for estimation the chronic toxicity of effluents and receiving waters to freshwater organisms 2002
21.刘大胜;赵岩;傅莹工业废水排放环境监管中的新手段: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应用[期刊论文]-环境监测 2008(14)
22.李丽君;刘振乾;徐国栋工业废水的鱼类急性毒性效应研究[期刊论文]-生态科学 2006(01)
23.李淑娆;李伟大型蚤急性毒性试验在工业污染源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环境保护科学 2001(05)
24.董玉瑛;雷炳莉;张阳镀铬化工废水对发光菌的综合毒性[期刊论文]-化工学报 2007(11)
25.王心如毒理学基础 20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yscl20100400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