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案(优质)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优质学案-word文档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优质学案-word文档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 水”的成因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 是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CO 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化学过程如下:(1)溶蚀作用:CaCO 3+CO 2+H 2O =Ca(HCO 3)2。

(2)淀积作用:Ca(HCO 3)2=CaCO 3↓+CO 2↑+H 2O 。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1)岩石⎩⎪⎨⎪⎧ 可溶性: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 岩石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 透水性越好(2)水⎩⎪⎨⎪⎧ 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 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强弱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 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岩石条件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2.气候条件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3.水文条件 地势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好。

4.生物条件 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

知识点一| 认识喀斯特地貌———————情景导入先思考———————材料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

(1)图示地貌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什么高原?形成该地貌的作用有哪些?提示:云贵高原。

溶蚀、淀积作用。

(2)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这种典型的地貌,为什么?提示:不能。

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其形成条件之一就是水分充足,而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设计

特 岩石的 受岩石空__隙_和_裂_隙_的发育程度影响
作 用
_透__水_性
的 基 本
水的
取决于水中所含的_二_氧__化_碳_、_有_机__酸_
_溶__蚀_力 和无__机__酸_的数量。
条 件
水的 取决于_大__气_降__水_、地__面_坡__度_以及 _流_动__性 _岩_石__裂_隙__的类型与连通性。

认 识
斯 特 地貌Fra bibliotek喀斯特地貌名称的由来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桂林“山水”的成因
250N
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原因
喀斯特作用条件 圈层 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溶蚀力 水的流动性
岩石圈
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岩性纯、 空隙和裂隙发育
大气圈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A
B
C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喀斯特地貌按空间分布可分为 地面 喀斯特地貌 和 地下 喀斯特地貌。
1 峰林 2 溶蚀洼地 3 孤峰 4 落水洞 5 地下河 6 石钟乳 7 石笋 8 石柱
峰林
溶蚀洼地
孤峰
石石钟钟乳乳 石 柱
石笋 地下河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 的水对 可溶性岩石的 溶蚀 以及 淀积 作用。
D.冰川对山体的侵蚀作用
读下面“20元人民币版面图案”,判断2-3 题
B
2.该版面景观是 (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3.该地形景观的成因是 ( B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4.该地貌景观是由于( D )

云南省高中地理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上水”的成因学案

云南省高中地理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上水”的成因学案

云南省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上水”的成因主备教师:董诗平【学习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喀斯特作用的四个基本条件。

2: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前先学】1. 喀斯特地貌:是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2. 喀斯特作用指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淀积作用。

3.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

4.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自然条件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问题与例题】问题:请你具体说说地球各圈层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并分析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后要求:“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桂林旅游区,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以灵渠——中国最早的运河为代表的诸多人文景观,加之便捷的交通、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据报道,在2000年国家旅游“黄金周”期间,以桂林为中心的旅游区旅客比1999年增加了三成,旅游收入是1999年的两倍,成为该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1)桂林山水的游览价值在于()A.山水的景观美B.野生动物的多样性C.对地貌、水文成因的科学研究D.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2)桂林著名的山水秀色是在可溶性石灰岩地区广泛发育而成的。

由于处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的______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从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可知,这一地区在地质史上应属于______环境。

讲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旅游资源的价值、形成,以及化学知识和地球演化史知识。

桂林山水属地质地貌景观,侧重于山水景观。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溶蚀的结果,其景观有峰林、溶洞、天生桥等。

解答:(1)A C (2)侵蚀(溶蚀)峰林溶洞CaCO3+H2O+CO2=Ca(HCO3)2(3)温暖浅海【课内检测】1.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风力的搬运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2.侵蚀作用中强大而普遍的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波浪侵蚀D.冰川侵蚀3.下列形态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A.峰林B.角峰 C.落水洞D.石笋4. 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5.有关桂林山水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形成、发育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有关B. 其形成、发育与生物条件无关C. 其形成、发育与水循环无关D. 其形成、与发育与陆地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广布有关【课堂小结】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2.喀斯特作用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淀积作用:Ca(HCO3)2= 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自然条件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课后作业】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B. 流水的冲刷作用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不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3.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D. 孤峰、溶洞、落水洞4.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① 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5.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A 黄土高原的成因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C 华北平原D 山麓冲积扇6.关于石钟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B. 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C. 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D. 其形态呈柱7.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程标准:运用案例去理解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一、导与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一、导与学过程:
㈠情景设置:
桂林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喀斯特地貌游览区。

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

桂林山水向以“山清、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

㈡认识喀斯特地貌
阅读P70—71教材,结合图3-3-2,思考:
1、“喀斯特”一词的由来
2、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及其分类?
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最基本条件:
4、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类型: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桂林山水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
条件等密切相关;此外,地形条件也十分有利于桂林山水的形成(详
见教材P72)
答案:D
四、系统归纳与整理:札记
信息反馈:。

鲁教高一地理必修一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鲁教高一地理必修一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快 乐 学 习 , 学 有 所 获 。
(名校课堂)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剖 析桂林 “山水 ”的成 因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名校课堂)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剖 析桂林 “山水 ”的成 因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答:植被覆盖率高,加大下渗量,减弱了地表径 流,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 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 坡度越大时,水的下渗越少,岩溶地貌发育 越差。
(名校课堂)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剖 析桂林 “山水 ”的成 因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名校课堂)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剖 析桂林 “山水 ”的成 因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四、当堂检测、回归基础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 完成第2-4题。 2.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溶蚀作用有 关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名校课堂)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剖 析桂林 “山水 ”的成 因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名校课堂)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圈层相 互作用 案例分 析—剖 析桂林 “山水 ”的成 因PPT- 优秀课 件【标 准版本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共31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共31张PPT)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5:58:03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82021/8/82021/8/8Aug-218-Aug-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82021/8/82021/8/8Sunday, August 08, 2021
来自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圈中 的地表水、地下水对岩石圈中的石 灰岩产生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形成 的溶洞、暗河等,又为地下水提供 了一个贮存空间。生物圈中植物生 长茂盛的地区,土壤中有机酸的含 量较高,对岩石的溶蚀起促进作用。
喀斯特地貌的开发与利用
喀斯特地貌一方面可以作为旅游资源 加以开发利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喀 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 铁路、公路、水库等建设带来安全隐 患,增加建设成本;喀斯特地貌区容 易产生水土流失。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可溶性(最基本) 岩石成分(碳酸盐类岩石)
透水性
岩石空隙、裂隙的发育程度
溶蚀力(基本) 流动性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 无机酸的含量
降水、坡度、岩石裂隙的 类型与连通性
4、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溶蚀作用
CO2+H2O+CaCO3═Ca(HCO3)2
沉积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5、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形态和成因
峰林、成因
地面喀斯特地貌:
峰林、峰丛、孤峰、 溶蚀洼地、落水洞
溶蚀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共44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共44张PPT)
力提升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用这节课所学到的 “从圈层相互作用分析地貌成 因”的地理思维,来画出“干旱 地区雅丹地貌成因”的思维导 图。 2、典题训练
【典题训练】读下图,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判断其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2)根据左图,判断该地区的突出地貌类型是 喀斯特地貌 。
老年期,地表出现了溶蚀洼地和孤峰。
材料一
• 云南是全国碳酸盐岩出露面积最广的省份 之一,出露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6% 。全省129个县(市、区)中,115个有喀斯 特分布。云南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 大、构造断裂发育为岩溶景观发育提供了 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
材料二
• 云南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 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4%,山间盆地零 星散布其中。地势西北高东南部低,海拔 高差异常悬殊,高低相差 6000 多米。
材料五
• 云南省幅员辽阔,生物资源丰富,享有“ 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等美誉。高等 植物有18000多种,其中热带亚热带高等植 物约10000种。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 查第五次复查结果知:云南森林覆盖率为 47.5%。
喀斯特地貌的有利影响: ①可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 ②云贵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洼地、盆地,当地称之为
(3)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 油”的现象,这是由水循环的哪个环节造成的?在旱季时对人类生活
生产有何影响? 下渗 地表缺水严重,加剧了旱情
THANK YOU
溶蚀作用
CO2+H2O+CaCO3 ═Ca(HCO3)2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幼年期,地表呈高原状态
青中年期,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同时发育,地表呈山地状态。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优质课件(共24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优质课件(共24张PPT)
重庆武隆、重庆金佛山、贵州施秉、广西桂林、环 江)
b形成丰富的地下水;
➢不利:
a地表水缺乏、土地贫瘠,耕地面积狭小; b交通不便; c水库易渗漏。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 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 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庆来学校 殷江波 庆来学校 高一地理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了解喀斯特作用的本质,能够辨认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并掌握喀斯特地 貌发育的条件,形成直观认识;
➢2.能够通过分析桂林山水成因,说明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 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重难点)
①溶蚀作用:
CO2+H2O+CaCO3=Ca(HCO3)2
②淀积作用:
Ca(HCO3)2=CO2↑+H2O+CaCO3↓
(4)发育条件:
大气圈
气候
水圈 水文
整体性
生物 生物圈
岩石
地貌
岩石圈
①岩石:石灰岩广布,空隙和裂隙发 育,岩石可溶性(基本条件)和透 水性强;
②气候:气候湿热,降水丰沛,生物 旺盛;
自主学习
(1)喀斯特的由来及喀斯特地貌的概念: (2)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1.认识喀斯特地貌
(1)概念: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 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类型
地面喀斯 特地貌
地下喀斯 特地貌
峰林、峰从、孤峰、 溶蚀洼地和落水洞
溶洞、地下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学习过程:[引入]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桂林山水甲天下”。

知识点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自主学习:[学生读图]讨论:同学们看到的这些自然景观叫什么呢?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什么是喀斯特作用?
由图A 到图B 发生什么变化? 由图B 到图C 又发生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共同归纳]喀斯特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具备哪几个基本条件。

(最基本)喀斯特作用的
四个基本条件
这四个条件中哪个是最基本条件呢?
【讨论】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可溶性岩石是什么岩石呢?
我们来看看碳酸盐类岩石发育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原理,即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这两个方向是可逆的,反应的方向取决于水中的CO 2的含量,即与CO 2进入水中
或从水中逸出。

喀斯特地貌按其形成的空间部位不同,可分为 喀斯特地貌和 喀斯特地貌。

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地貌景观?
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

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

知识点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桂林山水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石灰岩广布,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它的形成和发育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分析:(1)从岩石条件看,。

(2)从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看,;
地形条件——
(3)从生物条件看,。

四.课堂练习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A.岩石的透水性 B.岩石的可溶性
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 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量多少2.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钟乳石B.石笋C.溶洞D.落水洞
3.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侵蚀和风化作用
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4.关于喀斯特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地质作用 B.属于外力作用
C.属于内力作用 D.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5.不属于各种由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堆积体的是()
A.孤峰 B.石钟乳 C.石笋 D.石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