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化裁治疗胆囊炎32例

合集下载

大柴胡汤加减用于胆石症、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大柴胡汤加减用于胆石症、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大柴胡汤加减用于胆石症、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试析大柴胡汤加减用于胆石症、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7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

结果: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

结论:大柴胡汤加减用于胆石症、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推广。

【关键词】大柴胡汤加减;胆石症;胆囊炎;治疗【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049-02胆石症、胆囊炎均是外科常见疾病,近年来,该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

当前,临床上对于胆石症、胆囊炎的治疗多以西药为主,但其复发率较高。

本文主要研究大柴胡汤加减用于胆石症、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作如下报道。

1.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胆石症、胆囊炎患者,共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均38例。

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3:15,年龄26~71岁,平均(48±1.2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2:16,年龄27~70岁,平均(47±2.02)岁;研究组则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疾病诊断的标准;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并与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

研究经无合并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囊炎者,无合并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无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具体包括:饭后口服红霉素,一次0.3g,一日四次;口服先锋IV胶囊,一次0.25~0.5g,一日四次。

『消化系统』处方:胆囊炎胆结石大柴胡汤加减

『消化系统』处方:胆囊炎胆结石大柴胡汤加减

『消化系统』处方:胆囊炎胆结石大柴胡汤加减大柴胡汤加减(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减)[方药组成]柴胡l5克.赤芍l5克.黄芩l5克.半夏lo克.枳壳lO克.大黄9克(后下).茵陈3O克,郁金1O克,川金钱草6O克,蒲公英30克,全瓜萎3O克。

[功能]疏肝利胆。

[主要症状]身目俱黄.右胁胀痛拒按.上引肩背.脘腹胀满.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数[主要辨证要点]本证系湿热郁阻肝胆.胆汁逆人肝所藏的血中.随心脉周历全身.故见身目俱黄,右骑胀痛拒按,肝胆湿热.停结胃肠,而致脘腹胀满.大便干结。

惟胆病之痛.常上引右侧肩背.是其特点。

[适应证)胆囊炎.胆结石、胆道感染和肝炎等.(加减)胆结石加鸡内金10克,芒硝9克(元明粉5克分冲)以软坚化石.胆道感染加五味子10克,柴胡加量至30克、山豆根lO克以抗菌解毒,胆囊炎加生牡蛎30克,以软坚消肿.〔验案〕李某,男,55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098947.初诊:1989年l1月30日。

主诉:右胁痛1年余.加重1十月.病史:右胁疼痛间断发作1年余.近1个月来右胁痛。

放射至右后背.伴有口苦、耳鸣,疲乏无力.北京同仁医院B超检查示:胆石症(充满型).素有糖尿病,且有“三多一少”症状.经服中药后症状减轻.检查:BP 140/110 mmHg.B超示;胆石症(充满型).空腹血糖277 mg/dl.屎糖(++),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辨证:肝胆湿热,气阴两虚。

西医诊断;胆结石、糖尿病。

治法:清利肝胆.佐以井阴。

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l0克.枳壳l0克赤芍3O 克,川军6克,川金钱草10克,郁金l5克.茵陈30克.川楝子15克,王不留行10克,鸡内金l2克.海金沙60克(包),生地l5克,麦冬12克,元参l5克。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1990年2月12日。

上方连续服用2个月来.右胁疼痛明显减轻,尿糖转阴。

“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改善,手麻木.掌热,舌质红苔少,脉弦细,仍拟清肝利胆.继续观察。

大柴胡汤化裁治疗胆囊炎32例

大柴胡汤化裁治疗胆囊炎32例

芍 1 , Og木香 1 , 0g延胡索 1 , 0 厚朴 1 , g 0g龙胆草 2 , 手 1 , 0g佛 0 g
香 附 1g 沉香 1 , 0, 0g 山药 3 , 0g 莲子 3 , 0g 滑石 1 , 0g 竹茹 2 , 0g
在年龄 、 性别 、 并症及病 程等 一般资料 比较( 合 P> 00 , .5)差异 无统计学 意义 , 具有 可 比性 。
1 诊 断标 准 . 2 ‘
陈皮 1 。 1 /, 3次服用 。服 5剂后症 状明显好转 , 0g 剂 d 分 大便 稍干, 加用生地 1 , 0g 大黄倍量 。继服 5 剂后诸 症悉除 。
(1 进食 后腹痛 、 ) 腹胀 、 恶心甚至 呕吐 , 可有 双肋下攻 撑感 ,
继发急性感 染时上述症状 更加 明显且程 度加重 。( B超提示 : 2) 胆囊壁 毛糙 、 囊肿 大 、 汁 淤积 , 胆 胆 可合 并胆囊 结石 。( 排除 3) 消化 系统其他 疾病 。
患 者如 合并 急性 感染 均给予 抗 生素 治疗 。治疗 组 主要运
用 大 柴胡 汤化裁 : 柴胡 1 ,黄芩 1 , 5g 0g 大黄 1 , 食 1 , 0g 枳 0g 白芍 1 , 香 1 , 胡 索 1 , 朴 1 。有 食 积 者加 用 0g 木 0g 延 0g 厚 0g 山楂 、 曲等 品;有 血 瘀 者 加 用砂 1 丹 参 、 神 = _、 五灵 脂 等 品 ; 有 气 滞 者加 用沉 香 、 手 、 附等 品 ; 佛 香 有结石 加用鸡 内金 、 海金
热、 和解 少 阳 , 为治疗 胆囊 炎 的主方 1 笔者运 用 大柴 胡汤 可 1 1 。
应 用 S S 1 . 计 软件 进行 统 计分 析 , 数 资料 及 率 的 P S 30统 计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效果体会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效果体会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效果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柴胡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基于此观察组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所获总有效率(95.0%)明显要高,二者通过软件的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所获疗效较为理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大柴胡汤;慢性胆囊炎;治疗胆囊炎作为一种慢性胆囊炎症性病变,医学研究认为该病多是基于胆石症发生的,通常是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1-2]。

目前在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多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为进一步提高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基于常规治疗加用了中药,所获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择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已征得患者和其家属的同意,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本次研究已将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存在精神障碍者以及缺失完整的临床资料者排除。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划分为了两个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中40例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38岁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2.5岁。

观察组中40例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37岁至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 ± 2.7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低脂饮食、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利胆消炎等。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治疗使用大柴胡汤进行治疗,药方的构成主要如下:柴胡、半夏、川芎、姜黄、郁金、元胡、桃仁、黄芩、枳实各15g,白芍20g,大黄5-10g,甘草10g,生姜五片,大枣5颗,用水煎两遍,分为早晚两次服用,注意该药为空腹喝。

029-034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029-034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炎是因胆道系统受到细菌、结石、化学因素的侵袭而发生炎症,引起全身及局部的各种病理改变的胆囊炎性疾病。

属于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胆囊炎两类。

急性者系由细菌感染引起;慢性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属病例以往并无急性发作史、就医时即为慢性胆囊炎。

胆石症是指包括胆囊与胆管在内的任何部位发生的疾病。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迁,部分人未做到科学合理用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年龄亦较前提前,以30--50岁为多见,30岁以下的也屡见不鲜,女性多于男性。

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发胆囊炎。

胆囊炎与胆石症均属常见疾病,两者常合并存在,在临床表现与治疗上也有类似之处,故于氏常合并辨治。

1.胆炎胆石属“胆胀”,肝郁湿热结滞成胆囊炎,急性者以右胁下疼痛及压痛为主证,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及黄疸等症状;慢性者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性钝痛为主要表现。

胆石症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发胆囊炎,一般分成急性发作期和静止期两期。

急性发作期,症状与急性胆囊炎相似;静止期,症状又与慢性胆囊炎类似。

中医古籍文献中虽无胆囊炎、胆石症病名的记载,但据其右胁下疼痛、疼痛多为胀痛,可并发黄疸,病位在胆腑的临床特征,一般将其归结为“胁痛”、“黄疸”、“结胸”及“胆胀”等范畴。

如《灵枢.胀论》篇谓:“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伤寒论》谓:“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结胸热实,......心下痛,按之石硬”。

《诸病源候论》亦云:“胁下满痛,而身发黄。

”可见,“胁痛”是言其主证;“黄疸”是言其并发症;“结胸”则指其病机特点(指本病是因实邪结滞于胸胁部位而成);而“胆胀”一名更为确切,既指出本病因胆腑功能失常所致,又说明本病以胁下痛胀为主证表现。

所以,于氏认为胆囊炎、胆石症当属“胆胀”的范围。

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与饮食失节、内伤七情、寒温不适以及寄生虫积聚等因素有关。

【VIP专享】029-034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VIP专享】029-034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炎是因胆道系统受到细菌、结石、化学因素的侵袭而发生炎症,引起全身及局部的各种病理改变的胆囊炎性疾病。

属于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胆囊炎两类。

急性者系由细菌感染引起;慢性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属病例以往并无急性发作史、就医时即为慢性胆囊炎。

胆石症是指包括胆囊与胆管在内的任何部位发生的疾病。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迁,部分人未做到科学合理用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年龄亦较前提前,以30--50岁为多见,30岁以下的也屡见不鲜,女性多于男性。

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发胆囊炎。

胆囊炎与胆石症均属常见疾病,两者常合并存在,在临床表现与治疗上也有类似之处,故于氏常合并辨治。

1.胆炎胆石属“胆胀”,肝郁湿热结滞成胆囊炎,急性者以右胁下疼痛及压痛为主证,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及黄疸等症状;慢性者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性钝痛为主要表现。

胆石症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发胆囊炎,一般分成急性发作期和静止期两期。

急性发作期,症状与急性胆囊炎相似;静止期,症状又与慢性胆囊炎类似。

中医古籍文献中虽无胆囊炎、胆石症病名的记载,但据其右胁下疼痛、疼痛多为胀痛,可并发黄疸,病位在胆腑的临床特征,一般将其归结为“胁痛”、“黄疸”、“结胸”及“胆胀”等范畴。

如《灵枢.胀论》篇谓:“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伤寒论》谓:“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结胸热实,......心下痛,按之石硬”。

《诸病源候论》亦云:“胁下满痛,而身发黄。

”可见,“胁痛”是言其主证;“黄疸”是言其并发症;“结胸”则指其病机特点(指本病是因实邪结滞于胸胁部位而成);而“胆胀”一名更为确切,既指出本病因胆腑功能失常所致,又说明本病以胁下痛胀为主证表现。

所以,于氏认为胆囊炎、胆石症当属“胆胀”的范围。

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与饮食失节、内伤七情、寒温不适以及寄生虫积聚等因素有关。

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胆石症32例

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胆石症32例
贞 子 、 莲 草 、 冬 等育 阴清 热 ; 皮 、 旱 麦 丹 紫草 凉血 活 血 , 瘀 消 斑 ; 化 小蓟 、 白茅 根清 下 焦 热 且 凉 血止 血 。本 病 末期 , 见 正 气不 足 的 可
后显效 5例 , 2~3 个疗程后显效 l ; 7例 有效 7例 ( 18 %) 无 2. 6 ;
( 稿 日期 2 0 收 0 9—0 8—1 ) 1
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胆石症 3 例 2
徐 守 成
中图 分类 号 : 5 5 6 2 文 献 标识 码 : R 7 . B
通 ” 即因 肝 胆 气郁 或 湿 热 蕴 结 , 机 阻滞 ,不 通则 痛 ” 发病 。 , 气 “ 而 治疗以 “ ” 主 , 用大柴胡汤加味 , 通 为 方 柴胡 、 金 、 姜疏 肝 解 郁 生 热 , 芩 、 半夏 、 子 、 黄 法 栀 蒲公 英 、 小 豆 清 热 利 湿 , 胡索 、 楝 赤 延 川 子 理 气止 痛 , 实 、 黄 通 里 攻 下 , 内金 、 钱 草 利 胆 排石 。诸 枳 大 鸡 金 药合 用 , 奏 疏 肝 理气 、 热 利 湿 、 里 攻 下 、 胆 排 石 之效 。方 共 清 通 利 证合 拍 , 效 甚佳 。 其
参 考 文 献
文 章 编号 :04— 4 X(0 00 0 6 —0 10 7 5 2 1 )4— 6 8 l
【 关键词 】 胆石症
大柴胡汤
(2 :4 4 1 ) 1 1.
[ ] 薛 进 福 .大 柴胡 汤 临证 应 用 举 隅 [].中 国 中医 急症 , 0 6 5 1 J 2 0 ,1
刺 、 心烦 热 、 五 口干 舌 燥 以及 舌苔 花 剥 等 现 象 轻微 , 复 发率 低 , 且
切 , 指 出 了本 病 是 因 胆腑 功能 失 常 所 致 , 既 又说 明 了本 病 以胁 下 痛 胀 为 主证 的 临床 表 现 。 报 道 , 床 采用 大柴 胡 汤 治 疗胆 石 症 据 临 取 得 良好 疗 效 …。笔 者 认 为 , 石 症 当属 中 医 学 “ 胀 ” 胆 胆 范畴 , 其 病 因病 机 特 点 多 与 饮食 失节 、 情 内伤 、 温 不 适 、 虫 积 聚 等 七 寒 蛔 因 素有 关 。胆 为 “ 中清 之 腑 ”与 肝 互 为 表里 , 泄 胆 汁 而不 传 化 , 输 水谷 与 糟 粕 , 功 能 以疏 泻 通 降 为顺 。 因此 , 种 原 因造 成 胆 的 其 各 通 降 功 能 失 调 , 致 肝 胆 气 郁 或 湿热 蕴 结 , 会 发 生胆 石 症 或胆 导 即

复方大柴胡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有效性分析

复方大柴胡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有效性分析

复方大柴胡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有效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大柴胡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5至2016年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选择复方大柴胡汤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35例仅进行常规治疗。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下痞满、胸胁胀痛、纳差以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复方大柴胡汤随证加减能够有效提高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复方大柴胡汤;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中药辅助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较为多发的慢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嗳气以及右侧胁部不适以及疼痛等。

慢性胆囊炎迁延难愈,容易反复,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患者胆囊处于长期的炎性症状状态下,胆囊可能出现功能性障碍,对机体生理功能产生影响,所以在疾病治疗中需要尽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选择复方大柴胡汤并随证加减进行辅助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86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1],中医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肝胆气郁证的诊断标准[2]。

以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选择西药联合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仅选择西药治疗。

观察组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17至66岁,平均(40.48±7.79)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14.07±2.25)个月。

对照组中男18例,女25例,年龄18至64岁,平均(39.27±7.54)岁,病程3个月至2.8年,平均(14.07±2.25)个月。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性资料比较,组间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均衡性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