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电视画面与造型元素(1)
电视画面造型PPT课件

远景画面作用 :
(1)画面视野的开阔,能全方位地展示自然景观。 (2)画面场面壮观,能对事件和景物表述有一种量的冲击和 震撼。 (3)常被运用在电视片段落的开头、结尾。 (4)远景画面具有渲染环境气氛能力,具有特殊的抒情作用。
拍摄远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表现环境全貌和空间具体关系画面留有足够时间。 (2)注意场景中规模、范围和细节表现。 (3)注意处理好在画面中地平线位置。 (4)注意镜头运动速度一般放慢,要平稳、均匀。 (5)多选侧光、侧逆光且注意选择前景。
(5)在一组蒙太奇镜头组接中,全景 画面具有某种定位作用。
拍摄全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拍摄全景时,不仅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 的特征化反映,还应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表现出被摄体的一般性 质及其空间位置,表现出周围环境与被摄主体的相互关系。 (2)摄像人员应善于选择适当的前景来帮衬内容表达并加强纵深感, 选择与主体不同色调的背景来衬托主体、突出主体。 (3)该场景其他小景别画面的色调和影调应以全景画面为基础,并注 意所有画面总体光效的一致和轴线关系的一致。
(二)全景
★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特点: 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 境和活动空间。(视频) 全景画面作用 : (1)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 (视频) (2)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视频) (3)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4)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
(四)顶拍 ★俯拍的角度如果与地平面垂直或接近垂直,就成了顶拍。 (视频) ★航拍 (视频)
三、拍摄方向
★摄像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一周360° 的相对位置。
课件19:电视摄像造型元素

全景
全景语义:全面客观
• 注意事项: • 一.完整性.不要顾头 不顾脚. • 二.处理好主体与环 境的关系.不要拍出 一锅粥,不知所云. • 三.作为其它小景别 画面的基准.
中景
中景语义:重要的组成部分
• 注意事项: • 一.底线:胸以下,膝 盖以上 • 二.选取具有表现力 的部分 • 三.注意构 • 拍摄方向 • 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
拍摄高度
平角
• 语义含义:平等、客 观、公正
仰角
• 语义含义:崇高、庄 严、伟大。突出气势
俯拍
• • • • • 语义含义:对大场面 来说可以表现宏大与 气势,但对于小景别 来说,则容易表现出 个体的渺小与卑微。
俯拍:可以拍出可爱,也可以拍出可恨 所以轻易不用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第一节:电视画面景别
第二节:拍摄角度
第三节:运动 第四节:构图
电视画面景别
• 景别:被拍摄主体一 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 框架结构中呈现出的 大小和范围 • 分类:远景、全景、 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
远景语义:远取其势
• 注意事项: • 一.分为大远景和远 景 • 二.电视的表现力远 不如电影(你可以想 一下把千军万马压进 一个小盒子里的感觉) • 三.多以逆光拍摄
近景
近景语义:具有代表性的局部
• 注意事项: • 一.寻找主体最具有 表现力的部分.人物 看眼睛.在一般电视 拍摄中较为常用.领 导人都须有近景镜头 • 二.力求背景的简洁, 多用长焦拍摄
特写
特写语义:这里出事儿了,请注意
• 注意事项: • 一.脸不全要,小处着 眼 • 二.信息量最高的局 部 • 三.忌晃\忌摇\忌乱 抓一气
第三讲 电视画面与造型元素(1)

3)斜侧
斜侧角度包括前侧和后侧,是一种最常用 的角度。在拍摄两个人时能分清主次。
过肩镜头:以记者的后侧为前景,拍摄被 采访者的前侧,把视觉重点置于被采访者 身上,主体突出并且有深度感,画面有变 化。
4、背面
有把观众带到现场的效果,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具有一定的悬念。
2、与镜头、画幅的区别
在涉及造型处理时多称画面,涉及时间结构时多称镜头。说镜头 组接,画面剪辑,而不称镜头剪接。
在导演部门和制片部门称为镜头而不称画面,在摄影、摄像部门 称画面。
3、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1)屏幕显示特性 色彩失真 ,色彩失真,中间层次少 画面无纯黑部分 有强光漫射现象 屏幕上光点亮度消失不同步
4.4 拍摄角度
2、 拍摄角度
1)正面 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 充分展示被摄体的横线条,产生对称、均衡、庄重、稳定、 严肃的效果。 显得呆板无生气。
常用在口播、政治性会议, 拍建筑物,产生平静和谐的 视觉效果。突出宏伟气势。
2)侧面
被摄体的视线方向位于画面的一侧或在画面之外,从而使其具有明确 的方向性。多用于对话、交流、会谈、接见场合,有平等的含义。
3、
心理角度
1)客观角度
依据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
是基础性的、主流形态的拍摄角度。影视作品中最常用的角度。
2)主观角度
代表画面中人物视线的拍摄角度。如果有意从被摄者的视线角度拍 摄就意味着让观众从他的视线看发生的事情。 易引起观众的心理感应。
由于其拟人化的视点运动方式,往往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 意力。
利用形象的完整性突出主体
用运动摄像,利用景别、角度的变化将主体突出。 主体在场景和镜头画面中占据的时间必须长于其它对象。
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及其作用

5)锯齿形线条。使人的视线忽高忽低地变化,产生不安定、不均匀、紊乱和动摇的感觉。
3、色彩。色彩包括色调的冷暖、色度的明暗、色彩的变化、对比、和谐、渐变等。
1)色调的冷暖。色彩左右着人的情绪,影响着人的情感,生活中人的情感都是与色彩联系在一起。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和含义,如红、黄色为暖色调,多表现热烈、喜庆、欢乐、胜利、坚强、勇敢等场面及情感;蓝、白色为冷色调,多表现安静、平衡、清凉、幽远、月夜、大海等场面及气氛。电视画面要根据主题确定色彩基调。
2)能增强画面的透视感。大小、浓淡、远近各类不同的影调可以形成层次丰富的影调透视,物体之间的明暗差别能使物体在二维空间中呈现出多维的立体效果。
3)可以突出物体的质感。画面中的物体恰到好处的影调控制,能够更好地突出物体的表面结构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4)可以增强画面的气氛。浓淡影调的配置,使画面因黑白灰所占的面积大小能形成各种调子。除了正常的影调以外,还有高调和低调之分。高调宜于表现明朗、欢快、恬静等情绪内容;低调往往宜于表现力量、深沉、苍劲、忧郁等情绪内容。
①前置光:可防止多余的或干扰性的阴影,减少物体表面不必要的造型,还可使被摄物投射出很长的阴影;但也会使造型平面化,易产生一种僵化呆板的印象。
②侧光:使被拍摄物层次分明、对比突出,反差比较明显,具有一种严峻感。
③背光:又称逆光,来自被拍摄物的背后,可造成剪影的效果,并使物体从背景中突出出来。
④底光:光线来自物体的下方,使被拍摄物有被扭曲变形感,常用来表达恐惧或狰狞的效果。
4)色彩与光的配合。在实际拍摄中,光的方向、明暗,对不同的被摄物体能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在彩色构图中必须注意光的配合。
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及其作用

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及其作用摘要:主要从镜头和造型两大方面讨论了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并详细分析了各要素对画面构图的作用。
关键词:电视画面;构图;基本元素一、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概念构图一词具有多种含义。
在拉丁语中,构图具有结构、联结、组成等意义。
构图一般分分为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两种。
在绘画(或摄影)艺术中,构图是指为了表现主题时所进行的图形配置;在影视艺术中,构图则是指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因素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以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此时构图所处理的是画面中影像之间的关系和组合,更具体地说是指人、景、物的位置关系和形、光、色的配置关系。
电视画面的构图一般由主体、陪体和环境组成。
主体是构图的中心,陪体主体的陪衬物,主体或陪体需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中。
陪体和环境与主体形成一定的关系,对主体起修饰和映衬作用。
这些作用可以通过线条、体积、位置、视点、亮度、色彩等方式完成。
二、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及其作用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可以把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分为两大类:镜头元素和造型元素。
电视画面主要是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拍摄记录下来的,因而镜头的运用对画面有着直接影响;而对于一幅特定的画面,通过形、光、色等空间元素来表现人、景、物,塑造视觉形象,则是画面造型的工作。
因此可以说:镜头使画面具有了时间感(运动感),造型使画面具有了空间感;镜头是画面创造的过程,造型则是画面创造的结果。
(一)镜头元素:主要包括镜头的景别、焦距、运动和角度。
1、景别:景别反映了镜头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
景别主要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叙事功能并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1)远景:主要用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展现场面;观众往往通过远景画面,了解故事的空间状态和感受宏观场面。
2)全景:主要用来展示一个特定的叙事空间,可以用来表现人与特定环境的关系,表现人或物体的运动和行为。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电视画面的构图布局及结构是指在电视节目中,摄像机对画面元素的安排和组合方式,以及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排列。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观赏效果。
下面将分析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及结构。
1. 画面的比例和对称:在电视画面构图中,一般使用16:9或4:3的画面比例。
画面的对称也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手法,可以通过摄像机角度和目标位置的选择来实现对称布局。
2. 画面的对焦:电视画面中,对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通过对焦的选择,可以突出画面中的某一元素,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3. 画面的透视:画面的透视是指通过摄像机的角度和位置,来展现画面的立体感。
透视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给观众一种空间感。
4. 剪辑技巧:剪辑在电视画面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剪辑技巧,可以将画面中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或场景。
5. 画面的色彩和光影:画面的色彩和光影也是构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和光影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6. 画面的线条和形状:画面中的线条和形状也能够起到引导观众视线、增加观赏效果的作用。
合理选择线条和形状,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
7. 画面的前景和背景:在电视画面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前景和背景,可以突出画面中的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电视画面的构图布局及结构是通过对比例、对称、对焦、透视、剪辑、色彩光影、线条和形状、前景和背景的选择和使用,来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增加观赏效果的目的。
一个好的画面构图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电视节目的主题和情感。
《电视画面造型》课件

目录
• 电视画面造型概述 • 电视画面造型的基本元素 • 电视画面造型的技巧与方法 • 电视画面造型的应用场景 • 电视画面造型的未来发展
01
电视画面造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电视画面造型是指通过电视摄像机的 镜头和取景,将现实世界或虚构世界 的场景转化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 感的电视画面。
特点
电视画面造型具有多变性、动态性、 真实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能够通过不 同的镜头语言和画面构图,创造出丰 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电视画面造型的重要性
传达信息
电视画面造型是电视媒体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 通过直观的画面语言,将新闻、事件、人物等重要信息传 递给观众。
增强表现力
电视画面造型能够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增强节目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节目所表达的情 感和主题。
剪辑技巧
剪辑点选择
准确选择镜头切换的时机,保持流畅的叙事 节奏。
节奏控制
通过剪辑调整影片的节奏,使故事更加引人 入胜。
转场效果
使用淡入、淡出、划变等效果,平滑过渡不 同场景。
声音与画面的匹配
确保音效、对话与画面相协调,增强观影体 验。
特效处理
色彩调整
根据情感和氛围需求,调整画面色彩 。
动态图形
添加标题、字幕、图表等,解释和美 化画面内容。
构图的元素
构图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比例 等,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元素,可 以创造出富有表现力和视觉冲击
力的画面。
构图的技巧
运用透视、对称、重复等构图技 巧,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层 次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景别
01
02
03
电视造型艺术(参考)

拍摄高度:是指摄象机镜头与被 摄对象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 或说相对高度。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平拍、俯拍和仰拍。
拍摄要领
一、平: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 要平。 二、稳:所有镜头都力求消除不必要的晃动 三、清:电视图象力求清晰 四、匀:技巧施加速度要匀,不能忽快忽慢。 五、准:技巧性镜头落幅画面要准确无误。
景深三要素: 一、焦距:短焦(广角)镜头---景深大;
长焦(窄角)镜头---景深小。
二、物距:物距大---------------景深大; 物距小---------------景深小。
三、光圈:
F/ 1.4 2 2.8 4 5.6 8 11 12 16 2 光圈系数(F)=焦距(f) /光孔直径(D) 注:光孔直径大------进光量多 光孔直径小------进光量小 焦距长------亮度低 焦距短------亮度大
(4)背景:是画面中在主体后面、离镜头较 远的景物或人物。
背景的作用:
A、说明作用 B、美化构图 C、渲染作用 怎样选择背景:
A、主题表现力要强 B、不要干扰主体 C、要慎重选择色彩
(5)空白:画面中单一色调的背景。 空白的作用: A、突出主体 B、均衡构图 C、渲染情绪 怎样处理空白: A、合理安排位置 B、合理安排面积 C、灵活选择色彩
四、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 物体局部的画面。 1、是塑造人物性格比较有力的手段 2、增加了与观众的交流感 注意: 1、要善于抓拍抢拍 2、尽量使用平拍 3、前景、背景和陪体尽量简洁
五、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 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1、深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深刻体现事物深层含义 3、可以用于巧妙转场 注意: 1、切记滥用,特别是大特写 2、掌握好曝光度和主光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1)单向性:构图一次成功。 2)连续性 3)时限性:不管是长镜头还是短镜头,展现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 容量必须少而精。 ✓ 必须互相补充:分切拍摄,组接叙述。 4)同时性
延伸——
将几分钟内发生的动作扩展为仿佛是数倍于此时间的场面。 (不同角度拍摄下的跳高比赛的瞬间)
压缩——
平线的位置。
2)俯角 ✓ 压缩变形,产生萎缩、矮低的视觉效果。 ✓ 经常用于交待地理位置。 ✓ 可以增强平面景物的线条透视。离镜头近的景物降底,
远处景物升高,从而展视了视野,增加了空间深度。 ✓ 可使圆脸,高颧骨,胖脸型,得到适当拉长和校正。
3)仰角
✓ 汇聚,产生高大挺拔、雄伟壮观的效果。 ✓ 用仰角拍摄以天空做背景可以净化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 拉伸,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用来拍跳跃。
b、具有表意与叙事两种作用,以表现意境,创造气氛 为主。 ✓ 拍摄时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表现出被摄体的一般
性质及其空间位置。
c、具有定位作用。 ✓ 大多数节目的开端、结尾部分都用全景或远景。远景、
全景又称交代镜头。 ✓ 拍摄时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
特征化反映。
3)中景
a、表现人的动作:全景表现人的行为,那中景表现人的手臂活动。 ✓ 拍摄时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
2)平面造型特性 ✓ 利用人的视觉经验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画面 ✓ 利用物体运动体现画面空间深度和立体感 ✓ 利用摄像机运动突破画面的造型局限
✓ 3)框架结构特性 ✓ 通过框架对被摄景物做不同范 围的截取形成景别 ✓ 框架构成被摄物体在画面重的 相对位置 ✓ 框架形成画面稳定的参照 ✓ 框架形成运动速度的参照
✓ 构图一般不用前景,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 众的视线引向远方。运动的对象如能作对角线运动,不仅有 动态,也会增加纵深空间感。
2)全景
a 、主要表现对象,特别是人的形体,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 和活动空间。
✓ 拍摄是要清楚主体的重要性,防喧宾夺主,可选择适当的前景 和不同色调的背景来衬托主体。
c、前景 ✓ 用于直接表达画面内容。 ✓ 表现故事、事件的时间、季节、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有助于画面气
氛的表达。 ✓ 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感。 ✓ 美化画面,均衡构图。 ✓ 表现运动节奏。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越近感觉越快。
d、后景 ✓ 表明主体所处的环境、位置及现场氛围。 ✓ 可以使画面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和透视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 避免与主体的影调、色调相近或雷同。 ✓ 坚持减法原则,利用各种艺术手段简化背景,否则画面就会景物繁复,
实对比、动静对比等等。 ✓ 利用线条指引突出主体:把主体放在透视中心利用线条的指引突出主
体,用在静态构图之中。 ✓ 利用形象的完整性突出主体 ✓ 用运动摄像,利用景别、角度的变化将主体突出。 ✓ 主体在场景和镜头画面中占据的时间必须长于其它对象。
b、陪体 ✓ 帮助主体体现画面内容,使画面内容表达更加明确,更加充分。 ✓ 均衡画面,美化画面。 ✓ 对情节发展、事件的进展起推动作用。 ✓ 陪体切忌喧宾夺主,或平分秋色
3、 心理角度
1)客观角度
✓ 依据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 ✓ 是基础性的、主流形态的拍摄角度。影视作品中最常用的角度。
2)主观角度
✓ 代表画面中人物视线的拍摄角度。如果有意从被摄者的视线角度拍 摄就意味着让观众从他的视线看发生的事情。
✓ 易引起观众的心理感应。 ✓ 由于其拟人化的视点运动方式,往往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
✓ 构图力求饱满,构图恰当的特写会将我们的眼睛自然引向屏幕外的空 间,想象出一个完整的形象。
b、具有强烈的表情性质。 ✓ 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
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不能滥用。
c、有强调加重的作用:特写画面通过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排 除一切多余形象,从而强化了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好似一个惊 叹号。
意力。
✓《电视摄像》
第三讲 电视画面与造型元素
201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主要内容
电视画面的概念与特性 画面造型元素 景别 拍摄角度
一、电视画面的概念与特性
1、电视画面的概念
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 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就电视摄像而言,电视画面是 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 片断,又称电视镜头。
势。由于受限制,对聚焦的要求严格。
c、适应于电视屏幕小的特点,在电视摄像中用得较多。 ✓ 画面应力求简洁,特别要注意避开背景中那些明亮夺目
易分散观众注意物体。
✓ 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画面主 体,其他人物往往作为陪体或前 景处理。
5)特写
a、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提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
✓ 拍摄人物特写避免变形。
总体作用 远景——重气势; 全景——重气氛; 中景——重形态; 近景——重表情; 特写——重神情。
3、景别变化方法
用定焦距镜头,选 择不同的拍摄距离拍摄
在同一拍摄距离上, 用变焦距镜头拍摄
机位推拉与变焦改变景别的区别
1,机位推拉改变景别,镜头的视场角不变,景物呈现范围较大。 变焦推拉视场角随焦距的变大而缩小。
b、 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大远景表现距离,而这常与出场人 物的主观感受相联系,因此,它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 拍摄时讲究远取其势:势,即气氛,就是通过景物环境揭示 一种情绪,创造一种意境。
✓ 在电视片中常作为开篇或结尾。
c、画面结构简单、清晰。由于电视屏幕较小,并不适合表现 远景,所以要求删繁就简,目的性要强,时间长度要充分,摄 像机的运动不宜太快。
可用几秒钟或几分钟时间表现一些漫长的过程。植物的生长、 的某个瞬间或者人物运动的某个时刻凝定下 来,起到像照片一样凝固瞬间的效果。
颠倒——
突破现实时间线的顺向流逝,自由地组合过去、现在和未来。 (神话、背景介绍、科幻节目)
变速(快镜头和慢镜头)——
b、中景带有叙事性质:多表现两人以上的群体,展示人物间的交流, 表现对话。 ✓ 当表现人与物的关系时,以人与物的连接线为结构线。
4)近景
a、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是将被 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新闻播音中就常用这种 景别。
b、近景具有达意性质。 ✓ 拍摄人物近景就是取其精神,主要是表现人物表情、手
现稍纵即逝的运动影像,观众无法进行仔细的观察,在主题 表达和主体表现过程中,应是画面内容简洁,时空信息清晰 准确、简明集中。
✓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正确 电视画面的色彩表现收到硬件设备技术要求的限制,无法
像人眼那样识别更多层次的色彩和光影,在拍摄的过程中, 要尽量的选择好合适的光圈和色温、白平衡,是画面光色表 现尽可能得到还原。
4.4 拍摄角度
2、 拍摄角度
1)正面 ✓ 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 ✓ 充分展示被摄体的横线条,产生对称、均衡、庄重、稳定、
严肃的效果。 ✓ 显得呆板无生气。
✓ 常用在口播、政治性会议, 拍建筑物,产生平静和谐的 视觉效果。突出宏伟气势。
2)侧面
✓ 被摄体的视线方向位于画面的一侧或在画面之外,从而使其具有明确 的方向性。多用于对话、交流、会谈、接见场合,有平等的含义。
定风格。
✓三、电视画面的景别
1、景别的划分
景别------指画面中主体的范围和视觉距离的变化。 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划分景别------运用电视镜头表现手段,根据内容的 需要,确定画面中主体的远近和大小。
2、景别的作用
摄像师通过调整景别,可以对景物删留取舍、组织
并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引导注意力,规范画面内 部空间、暗示画面外部空间。
层次混乱。 ✓ 避免干扰主体形象的线形结构。
e、环境 ✓ 创造气氛表达情绪,展示作品风格。 ✓ 帮助观众了解事件或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民族特色、
区域特色等。 ✓ 帮助观众了解人物的身份、职业特点以及人物的性格爱好,文化素养
等。 ✓ 有人把环境当作一个角色来着意体现,也有人有意淡化环境以形成特
d、由于特写侵害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常被用于作转场 镜头。
四、 拍摄角度
1、 拍摄高度
1)平角 ✓ 画面具有平视平稳效果,透视关系正常不变形(用中焦镜头),
是一种纪实角度。是新闻摄像最常用的拍摄高度。 ✓ 不利于空间层次、空间深度的表现。如果追求构图平稳,不要
大的透视关系,用平角度拍摄最为合适。 ✓ 注意事项:注意地平线,避免中间等分。可利用角度来控制地
✓ 缺点是不利于立体、空间表现。
3)斜侧
✓ 斜侧角度包括前侧和后侧,是一种最常用 的角度。在拍摄两个人时能分清主次。
✓ 过肩镜头:以记者的后侧为前景,拍摄被 采访者的前侧,把视觉重点置于被采访者 身上,主体突出并且有深度感,画面有变 化。
4、背面
✓ 有把观众带到现场的效果,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 具有一定的悬念。
✓3、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电视画面的表现是模拟人眼来观察和记录影像,因此在
拍摄过程中要注意画面要符合人们观看的习惯画框要平稳, 运动表现要尽量匀速。
✓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来”,电视画面造型是一种
视听语言,声音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期声的运用, 可以是电视画面的现场感更强,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 感觉,更有利于将观众带入事件中。
2,机位推拉景物的空间透视感较强,变焦推拉透视感随焦距的变 大而减弱
3,机位推拉景深范围不变,变焦推拉景深随焦距的变大而减弱
4、景别的画面意义
1)远景
a、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但其中必须有主导景象。 ✓ 其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