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舱的情感化设计(1)

合集下载

基于集成创新理论的矿用救生舱设计研究

基于集成创新理论的矿用救生舱设计研究

基于集成创新理论的矿用救生舱设计研究随着矿业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矿工生命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

在矿井事故中,救生舱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

因此,研究救生舱的设计变得非常必要。

本文将运用集成创新理论,探究矿用救生舱的设计,以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根据集成创新理论,我们需要在设计中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减少故障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矿用救生舱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得它方便矿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因此,它应该设计得足够宽敞,能够容纳多人同时逗留。

此外,它的内部应该设有床铺、饮水、照明等基本设施,以满足矿工的需求。

救生舱需要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其刚度和强度。

它应该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保证其能够承受当地的艰难条件。

其次,我们需要保证救生舱的安全性。

要想使救生舱获得更好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救生舱底部和四周的墙壁,增加其抗震能力和防爆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氧气供应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以保证矿工在舱内逗留时体温和呼吸正常。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救生舱的外部放置紧急逃生通道,以增加矿工在事故中的生存机会。

最后,我们需要在设计中提高救生舱的灵活性。

不同的矿井存在着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影响,因此救生舱需要适应这些变化。

在设计中,我们应该考虑采用可拆卸式连接装置,以便在救援时能够快速地连接和拆卸。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设计中采用便于更换或维修的模块化系统,以减少维修和更换所需的时间和人力。

总之,基于集成创新理论,我们需要在矿用救生舱的设计中提高系统可靠性、保证安全性、提高灵活性。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考虑,可以提高矿工在事故中的生存机会,减轻矿山事故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矿用救生舱人性化休息方式对坐具形式的影响

矿用救生舱人性化休息方式对坐具形式的影响

矿用救生舱人性化休息方式对坐具形式的影响任宏;彭文忠【摘要】矿用救生舱是矿难发生后可以临时避难的一种可移动救生装置,包括生存舱、过渡舱和设备舱三部分,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文章针对救生舱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提出生存舱中休息方式设计的问题,通过人、机、环境三者的协同分析研究,得出针对不同的休息方式的坐具设计思路.【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9)004【总页数】4页(P346-349)【关键词】救生舱;环境分析;坐具形式;设计思路【作者】任宏;彭文忠【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741 救生舱的意义及其组成方式救生舱是近年在国外率先出现的一种在井下矿难中可以充当临时避难所的可移动救生装置.根据世界各国对矿井事故的调查,在井下矿难事故发生瞬间,现场受到伤害死亡的矿工只占事故伤亡人数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矿工是在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升井或逃离高温、有毒有害气体,导致溺水、窒息或中毒死亡的.由此可见,为遇险矿工提供一个等待救援逃生的救生舱意义重大.救生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掩体,其构成比较复杂,以满足其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命保障作用.救生舱一般由过渡舱、生存舱、设备舱三部分组成.过渡舱可以有效阻值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1].生存舱是矿工生存的基本空间,包含基本的生命保障设施,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的休息方式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设备舱主要是存储一些维持救生舱运转的设备.这三部分可以拆装、组合,方便运输.2 救生舱内室环境及其对坐具形式的影响2.1 空间尺寸从尺寸角度来看,救生舱内部空间环境十分狭窄,内室空间尺寸一般是10000(长)mm*1300(宽)mm*1750(高)mm.在这样一个局促空间中,要满足14人的96小时的生存要求指标,坐具的基本形式一定是在满足基本休息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休息方式应该多变.很显然,这样的空间尺寸,满足这样的空间人数使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每人一床的躺卧方式是不可能了.怎样将坐、躺、靠等休息行为高效地结合在坐具设计当中,是我们依照人机工程学原则,满足矿工生理心理需求的重点研究内容.其次,坐具要满足储物这一功能.救生舱内要储备一定量的食物、饮用水、药品等,而生存舱空间狭小,坐具需预留一个储物空间存放生活必需品.2.2 光环境与温度环境从光环境角度来看,救生舱内室光源的布置不拘泥于一种方式.但不管哪种方式,一定要满足光强度适中,避免眩光增加矿工的疲劳程度的基本要求.在光的色调选择中可以尽量选择偏暖的色调,让矿工在避难时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从温度、湿度来看,救生舱长时间置于矿井巷道内,内室的温度、湿度很大,所以座椅材料的使用就要特殊选择.要求材料尽量使用相对硬一些,不容易发霉腐烂的材料.3 救生舱坐具形式设计3.1 救生舱内休息行为的基本原则矿工在避难时心态焦虑,而且在狭小的救生舱内可能较长时间才能够得到救援,如此,很可能身心俱疲.坐姿虽然是一种休息姿态,但在这样的心态与环境下,如果一成不变的坐在椅子上,将会产生极度疲劳.我们可以采用动态的原则,融合多种休息方式在坐具设计当中,通过坐具设计来减轻这种疲劳.3.2 坐具设计满足基本的休息功能与储物功能图1所示,是目前大多数矿用可移动救生舱坐具所采用的一种形式,最为普通、实用,当然也满足了坐和储物的基本功能,但是缺少了人性化的考虑,包括矿工生理、心理的关怀.从矿工的生理角度讲,座椅的设计要考虑到靠背与脊柱的关系,坐面的软硬程度,容膝、容脚空间的预留等;从心理角度讲,要考虑到矿工的心理疲劳、心理恐惧.很显然,图(1)所示的座椅是无法满足这些人性的关怀的.图1 普通座椅3.3 坐具设计满足可变动的坐姿角度调节方式和基本储物要求图2所示,是座椅的简要侧视图,在公共汽车、动车、飞机上都能看到,最大的特点就是后背可以进行旋转,休息方式有坐变为躺,达到了一种动态转变过程,同时符合了动态设计这一人机原则[2].底座为一台,满足于生活必需品的储备.这种形式的座椅,排列在一起形成双排放置于生存舱内,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因为座面下方有足够的容脚空间.从安全的角度来讲,该种形式安全性最为可靠,不涉及上下支撑问题,每个座椅由一根连杆连接在一起,由一个人统一按下一个按钮,便可以达到同侧座椅靠背同时旋转的功能.该种座椅形式满足了上文提到的两种基本功能:休息和储物,而且达到了一种动态的设计要求,相对减轻了矿工避难时的疲劳程度,救生舱座椅设计时应该是首选的一种座椅形式.图2 旋转座椅3.4 坐具设计满足多种休息方式和储物要求图3 对翻座椅图3所示,是另一种座椅形式的前视图,这种形式对于图2来说相对比较复杂,是在高靠背椅的基础上进行翻转变化,两个座椅形成一个最基本的单元,最后再由几个这种单元组合在一起形成上下床.需要说明的是靠背3和靠背4中间有折页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在没有翻转之前,靠背1、靠背3、靠背4同时包含于支撑柱1内,靠背2包含于支撑住2内.翻转时靠背1、靠背2往下翻,形成一个平面,靠背3、靠背4一起往上翻,当趋于水平时靠背4卡在支撑住2的横梁上,形成一个平面.这种比较人性化的理念,当所有靠背收纳起来,座椅呈现的休息方式是坐,当所有靠背翻转后,呈现的休息方式是躺.两个座椅相围合形成了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这对避难的矿工来说无形之中有一种被保护的感觉,更加符合避难时矿工的心理.该形式的坐具虽然没有图2变化灵活,但真正做到了休息姿态变换,躺就是躺,坐就是坐.对于遇险矿工而言,这种休息姿态可能更加人性化.该坐具同样满足了动态休息和储物的基本功能,但在灵活程度和安全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图4 吊床座椅相比图3,图4在灵活性和舒适性上得到了更好的兼顾.图4所示,是一种有座椅变吊床的形式,从侧视图看:靠背旋转90度至水平位置,位于靠背凹槽内的伸缩杆再旋转90度至垂直位置,此时伸缩杆的顶端与救生舱的顶部相连接,上面一层可以躺着,下面一层可躺可坐.图4与图3相比,实现了同样的功能,但它更加简洁牢固,而且可操作性更加方便.3.5 救生舱坐具设计形式总结从以上坐具设计形式可以看出,后三种形式的座椅较图1有了很大的改变,是真正从人的角度去考虑座椅的设计,给予遇险矿工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尽量减少避难这一过程中疲劳、恐慌,坐具与矿工之间产生了情感交互.4 救生舱座椅设计思路4.1 安全的保障煤矿井下环境复杂,事故多样.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火灾、冒顶、透水,每一类灾害带来的伤害都不尽相同.外部的这种高温、高压、震动会影响到救生舱内,引起舱内座椅上矿工的恐惧与不安,可以通过坐具的设计来减少这种心理因素.第一,座椅本身的结构要绝对安全;第二,可以像飞机、汽车那样给救生舱给个座椅配备安全带,保证矿工的安全.4.2 功能的满足救生舱座椅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是休息和储物,储物是救生舱座椅所特有的一个功能,等待救援的矿工需要食物配备大约是2000 kJ每人每天,饮用水大约是500 mL每人每天,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并且有安全的余量.所以储物空间在保证座椅美观的同时要尽可能大.4.3 舒适性的要求首先,坐具的形式要符合人体工程学,总的来说就是要具有合理的尺寸,主要参数尺寸包括椅面高度、宽度、深度、椅面倾角,靠背的高度、宽度和倾角;其次,坐具的设计要考虑到动态休息方式的转变,达到矿工坐姿的舒适性,减轻疲劳的的程度[3];最后,座椅材料应软硬适中,符合救生舱内室的空间环境.4.4 美观的要求任何工业产品都讲求外观的美,救生舱座椅同样应具有美观的外形,但在在救生舱这样一个空间内,在基本功能的条件限制下,形式和功能可能会有一定的矛盾,设计时就要把握好这个平衡点.5 结束语救生舱坐具形式的设计,是在研究环境限制因素基础上的一项系统设计,综合考虑工程学、人体工学、设计心理学、美学等多种学科.设计过程从遇险矿工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在有限的空间下妥善处理人性化的休息方式对生存舱坐具形式的影响,通过坐具设计给矿工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关怀.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用可移动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2009,9.[2]程健维.杨胜强.程涛.国外矿井救生舱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0(11):22.[3]赵江洪.人机工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救生舱 调研报告

救生舱 调研报告

救生舱调研报告救生舱调研报告一、引言救生舱是现代航空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装备,它是为了确保乘客在飞行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和逃生而设计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救生舱的相关情况,以及对乘客被困其中时给予的保护和支持。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救生舱的设计和使用情况,以及乘客在救生舱中的体验和反馈。

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拜访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已经使用过救生舱的乘客,实地拜访则是到航空公司和相关技术研究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救生舱的设计和功能从调研结果来看,救生舱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安全性:救生舱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防火性能,能够在意外情况下保护乘客的安全。

2.舒适性:救生舱内部需要有基本的舒适设施,使乘客在被困期间能够得到基本的休息和保障。

3.生存条件:救生舱内部需要有适当的食品、饮水等生存条件,以使乘客在救援到来之前能够维持生存。

4.逃生工具:救生舱内需要配备逃生工具,以方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逃生。

四、乘客体验和反馈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乘客对救生舱的设计和功能都表示比较满意。

他们认为救生舱的舒适设施和生存条件都比较完善,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然而,也有少部分乘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包括增加娱乐设施和改善通风系统等。

五、救生舱的未来发展救生舱作为航空领域的重要技术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救生舱可以借助无人机等技术实现智能化操作和监控,提高救援效率和乘客安全。

2.绿色化:救生舱的设计需要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例如采用可持续能源和循环利用系统。

3.人性化:救生舱的设计也需要更加人性化,考虑乘客在被困期间的心理需求,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社交空间。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救生舱的设计和功能,以及乘客的体验和反馈。

救生舱在航空事故中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它的设计和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

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设计思路

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设计思路

煤矿井下救生舱的设计思路1概述根据世界各国对矿井事故的调查,在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现场瞬间受到伤害死亡的矿工只占事故伤亡人数的一部分,有相当一部分矿工都是因为在矿井透水或火灾、爆炸后不能及时升井或逃离高温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导致溺水、窒息或中毒死亡的。

因此,各国都在大力建设矿井避难硐室和研制矿用救生舱,以便为矿井发生事故后无法及时撤离的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爆炸冲击、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被困矿工提供氧气、食物和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赢得较长的生存时间。

同时,被困人员还能通过舱内通讯监测设备,引导外界救援。

目前,矿用救生舱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类。

由于移动式救生舱能够随着作业场所变迁而移动,可根据需要改变架设位置,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所以应用日趋广泛。

2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矿山安全法规和标准对推广、使用矿用救生舱有着硬性的规定。

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欧美各国十分重视矿山应急救援工作及相关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得一些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企业单位参与其中,如澳大利亚的MineARC 系统公司(MineARCSystems)、Shairzal安全工程公司(ShairzalSfaetyEngineering)、Cowan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美国杰克·肯尼迪金属制品公司(JackKennedyMetalProducts)、现代矿业安全支持有限公司(Modenr MineSafetySupply,LLC)、Strata公司(StrataProductsUSA);德国德尔格安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DraegerSafetyInc.)等。

国外矿用救生舱已有不少成功应用的案例。

如2006年1月29日凌晨3时,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一座钾盐矿井发生火灾事故,72名矿工被困井下,转移至矿井救生舱(澳大利亚MineARC 系统公司生产)中,经过26小时全力营救,72名矿工全部成功获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效应。

毕业设计--井下救生舱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井下救生舱结构设计

摘要本文的设计题目是“井下救生舱结构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煤矿安全也越来越引起国家和企业的注意,井下救生舱的问世将为煤矿井下矿工提供一种紧急避难场所,尽量减少矿难所带来的生命损失。

本文对井下救生舱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状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在救生舱的结构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自行设计了救生舱不同舱段之间连接的舱门,对舱门机构进行了运动分析,并对救生舱轮廓尺寸,壁厚与加强肋板的布置,密封和隔热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力学校核计算。

关键词:井下救生舱;整体结构;舱门;设计计算AbstractThe design topic of this paper is Design of underground life-saving cabin structure.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coal and other energy increasing, while the coal mine safety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the state and enterprises, will the advent of underground coal mine rescue chamber to provide a underground miners emergency shelter minimize loss of life caused by mining accident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life-saving cabin in chian and abroad is introduction in this paper,it also includs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life-saving cabin design should be pay attention to, to design a rescue capsu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cabin door, the door institutions of the movement, and life-saving module outline dimensions, wall thickness and the arrangement of costal board, sealing and insulation carried out a detailed check of the design and mechanical calculations.Key words: life-saving cabin; overall structure; cabin door; design calculation目录1 绪论 (1)1.1研究井下救生舱的意义 (1)1.2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1)2 设计参数要求 (3)3 救生舱整体设计 (5)3.1、外形设计 (5)3.2整体尺寸设计 (5)3.2.1 救生舱应该满足的条件: (5)3.2.2 舱体布局: (6)3.2.3 救生舱结构要求: (6)3.2.4救生舱内部尺寸设计 (6)3.2.5通用段长度设计方案 (7)3.3舱体结构特点: (9)4 生存舱结构设计 (11)4.1舱体设计思路 (11)4.2生存舱结构设计 (11)4.2.1初步确定舱体尺寸 (11)4.2.2 加强肋板的布置 (12)4.2.3纵向肋板刚度校核 (13)4.2.4横向肋板刚度校核 (15)4.3生存舱之间所用连接螺栓的尺寸的确定 (17)5 救生舱舱门设计 (20)5.1、救生舱舱门方案确定: (20)5.1.1、主舱门方案: (20)5.1.2、过渡舱门结构方案: (21)5.1.3、应急门方案 (22)5.2舱门结构参数计算 (22)5.2.1 舱门人机工程学 (22)5.2.2、主舱门结构计算: (23)5.2.2 缓冲门结构计算 (34)5.2.3 紧急门结构计算 (40)5.3结论 (50)6 舱体其他设计 (52)6.1舱体密封材料 (52)6.1.1 舱体密封技术目标 (52)6.1.2密封部位包含以下部位: (52)6.1.3 密封材料确定 (52)6.2隔热材料 (54)6.2.1舱体隔热技术要求 (54)6.2.2 保温部位: (54)6.2.3 保温材料选择 (54)致谢 (57)参考文献 (58)1 绪论1.1 研究井下救生舱的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我国的煤炭开采带来的人身伤亡率也是最高的,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矿业的生产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型潜艇逃生舱概念设计

新型潜艇逃生舱概念设计

部舱 室 布置 , 所 以 球 形结 构 形 式 适 合 作 为 大 深 度
载人 潜水 器 的耐 压壳 形式 。而 圆柱形 相较 于球 形 具备 内部 空 间利 用 率 高 、 内部 舱 室容 易 布 置 的优
点, 但 是 结构 稳定 性 相对 较低 , 所 以 圆柱形 结 构形
构形 式 , 这 显示 出球 形 耐 压壳 具 有 很 好 的应 用 成
据各系统构成尺寸 的大小及其布置地位进行 总布置设 计。
关键词 : 新 型逃生舱 ; 装艇方案 ; 概 念设 计 中 图分 类 号 : U 6 6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7 9 5 3 ( 2 0 1 7 ) 0 6 - 0 1 1 2 05 - 表 1 不 同 型式 耐压 壳对 比
具 有 最 佳 的质 量 一 排 水 量 比 不 便 于 内部舱 室 布 置
容易制造壳体杯形管节
流体运 动阻力 大
容易进行直力分析而且较准确 不 易加 工制造 ~ 稳定性高 、 体积 密度 小 空 间利用率低 材料利用率高
多艇 员 , 使全 员逃 生 或大 部分 艇员 逃 生成 为可 能 。 此外 针对 逃 生舱 设 计 一 种 新 型 离 艇 释 放装 置 , 使
熟度 。但 潜艇 逃 生 舱 属 于一 次 性 救 援 设 备 , 一旦
释放 离艇 就无 法 再 次 返 回进 行 救 援 , 这 就 对 逃 生 舱 的单次 最大 救援 人数 提 出了更 高要 求 。当前 各 主要 潜艇 大 国所 装 备 的潜 艇 艇员 均 多 于 1 0 0人 , 而上 述救 援能 力最 大 的德 国 2 0 9级 救生 球 的救 援 人数 仅为 4 0人 , 这 就意 味着 只有少 部分 人 能进 入 逃生 舱 , 这 显然 不 符 合 全 员 或 大部 分 艇 员 逃 生 的 需求 。而 如果 继 续 加 大球 形 逃 生 舱 内径 , 将 会 对 潜艇 结构 产生 较大 影 响 , 因此 , 球 形逃 生舱 救援 能

高层宾馆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

高层宾馆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

高层宾馆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摘要:根据宾馆在建筑结构方面的特点以及建筑内人员的状况和火灾时自动消防设施的情况,确定火灾场景,运用火灾烟气模拟与人员疏散模拟进行定量化分析。

在设定的情况下,提出了通过增设适当的消防设施保证消防安全的建议。

关键词:高层宾馆;安全疏散;性能化防火设计引言:对高层宾馆进行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应从其建筑及使用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建筑功能与消防疏散的合理关系。

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是高层宾馆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安全疏散设计在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基础上,还应有更严格和具体的要求。

高层宾馆消防疏散设计与现行规范冲突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满足工艺的要求,其平面布局存在局限;(2)由于建筑体型较大,部分消防疏散楼梯不能直通室外;(3)由于建筑体量巨大、功能复杂,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

一、安全疏散设计概念及特点1、安全疏散设计概念所谓的安全疏散设计就是对火灾和烟气流动及疏散形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和设计提供合理的疏散方法或安全防护方法,以保证高层建筑内的人员安全。

在设计的时候,必须保证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内任何位置的人都能自由、无障碍的进行疏散,并能保证行动不便人员的安全。

2、高层宾馆建筑火灾人员疏散的现状以及疏散设计的特点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人员安全疏散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值得关注的焦点。

就目前现状来看,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设计仍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内部的易燃品或可燃品比较多,使得火灾隐患比较大。

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随着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等迅速的蔓延,特别是防火分隔或是防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时候,烟气和火势就会迅速的蔓延。

再加上高层建筑是人员集中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出现混乱、拥挤的状况。

在疏散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因恐慌,向自己熟悉的路线或是比较明亮的地方逃跑。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给疏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直升机水下逃生舱设计与仿真

直升机水下逃生舱设计与仿真
>连接圆盘 连接圆盘前后各有一个起到连接舱头 舱尾与中部箱体的作用 连接圆盘半径 %&'O高度 $&3O 门规格 ';,Of;%,O 材料为 Q#:#类型 ($0=不锈钢 密度为 >%)1.X*O(
'可充水浮箱性质 浮箱示意图如图 ) 所示该浮箱内部 结构如图 ( 所示左右两侧为相同结构 其中 :$ j%i$(;$))O( :) j%&$)1%13O( :( j%&$%')%%O( 而浮箱整体宽度为 %&3O壁 厚为 $%,O则计算可得整个浮箱体积为 %i$;O( 而左右两 侧的分体浮箱的体积为 %&%0O( 注满水之后质量应该在 0% 公 斤左右 该浮箱设计意义在于在需要时可向其中注水以调 整模拟器的重心位置以达到改变模拟器的翻转状态的效果 使得模拟器翻转状态的调整成为可能
44 图 ) 可充水浮箱44444图 ( 面积示意图
&%
!科技风 "#"# 年 $ 月
科技创新
'仿真计算 有了模拟器 的 各 项 参 数 后# 首 先 对 模 拟 器 进 行 仿 真 计 算#得到在不同情 况 下 模 拟 器 的 翻 转 情 况# 在 实 验 之 前 确 定 几种切实可行的配重加载方案#使得实验有明确的方向#节 约实验成本与时间" )&$ 模拟器方向定义 原点!模拟器中部轨道中心" 前!模拟器没有门的一侧为模拟器前部" 后!模拟器门所在的半部分#为模拟器后部" 左!模拟器窗户所在一侧为左侧" 右!模拟器门所在一侧为右侧" )&) 模拟器参数 此次情况为未加任何载荷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关键词直升机水下逃生模拟器仿真计算水下翻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8月刊
66
前言:随着现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的提高,现代工业设计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从日常的生活小商品设计到国家专项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认为一个设计如果想要使它具有生命,就必须加入情感化元素,如果把设计作品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它的灵魂就是情感化元素,使它富有灵气和活力,作为逃生舱设计情感设计元素的运用.更是必不可少的。

逃生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的转移被困人员和重要物资,同时能够防止在被困群众逃生的时候受到外界的二次伤害。

设计这样一款逃生舱,用最简单的结构,最简单的使用方法,最快速的逃离方式来达到最好的躲避灾难的效果,把灾难的损失降到最小的极限。

一、国外逃生设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 国外研究机构开发出一些高水平的人员安全疏散模型, 众多的消防安全工程师利用这些分析设计工具对各类建筑中人员的安全疏散进行评估, 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效果。

如由美国Francis 开发的预测最小理论疏散时间的网络模型EVACNET+、由Stahl 开发的火灾行为模型BFIRES-II、由Alvord 开发的疏散与救援模型,还有BGRAF:等网络模型及EXODUS、ASERI(Volker Schneider)、AEAEGRESS、SGEM 等可以描述楼房内每一人员的运动提供虚拟显示的模型。

二、国内逃生设计的发展趋势
而在我国逃生设计还处于萌芽阶段,国内没有专门从事逃生设计的部门,只是通过设计公司实验型的设计不能大量吧设计转化成实际工具 ,或者直接从国外购买,同时对于配套逃生设计只是在公共场所,而在家庭中则没有受到重视,,家庭中没有专门用于逃生的工具。

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生命和生存的进一步认识和重视,如今对于逃生工具这一方面的需求和意识也普遍提高,所以逃生设计也逐渐应运而生,等到广泛的传播。

三、家用逃生舱的情感设计
(1)家用逃生舱概念的提出
如今随着人们在城市居住环境的逐步提高,经济的繁荣,人们逐渐搬进了高楼大厦当中,居住环境明显提高,但是所带来的问题也与之加重,一旦发生火灾或者地震灾难,人们不可能迅速的转移到安全地方,所以家用高楼逃生设计随之产生了. 高层建筑结构复杂、人员密集,一旦失火难以控制。

由于楼梯、竖井等烟囱效应,助长火势加速蔓延,由于断电失去照明以及人们的恐慌心理,造成人群疏散困难甚至发生拥挤、踩踏。

一旦发生火灾,救灾云梯的搭建:一方面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不能及时的救助各个楼层的被困人员。

所以将该逃生舱应用于大型、高层建筑物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逃生舱作为一个可以装卸的简单设备,他的使用场所也是非常广泛,既可以用在固定的高楼设施内,放在楼梯或者电梯固定处容易使人找到,同时也可以移动使用比如在山火火场当被困人员被困于火场之中无法逃脱,逃生舱可以利用直升机空投火场内,使得被困人员顺利逃出火场.
(2)以人为本的逃生舱
逃生设计作为一种实用性设计,起作用的保护人身安全,所以其突出的特性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人为的、主观的臆造,这样才能真正把“人”作为设计服务的对象。

“人”作为设计的最终审美主体,在设计的全部因素中都应该能找到他的观照之物,忽略其中任何一点,都是“设计”不到之故。

同时,设计中还存在一个结合实际,“适度”的问题。

设计必须依照指定的时间、
特定的环境来进行,离开了外在条件,其设计价值便无不复存在,企图一劳永逸的设计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同时在逃生舱的设计中,首先要给它定位,其设计的主要功能是救人,所以他的使用功能和实用功能应该最为最重要因素来考虑。

在确保他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加强其他的附属功能,做到其功能的完善。

(3)追求产品的实用性
逃生舱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要,而且满足了施救人和被救人的感情需要和对生命的敬畏。

如今的逃生舱大多采用了瘦长的造型,方便逃生舱进入狭小空间,再配以鲜艳的色彩和结实的板材,使这种高科技、高保真的产品简单化,迎合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感不是那么的敬畏,表现了人们对生命渴望的思想,首先逃生需要安全性,其次快速性。

所以家用逃生设施,通常把它的一端和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连在一起,绳索则安装在每个住户的晾台窗的外墙上框部。

一旦发生火灾,只要消防控制室一有动作,这些绳索便自动脱垂,在各个窗口形成一条条救生绳轨。

每个逃生舱安放在自己家中成折叠状,可任意放置,当遇到火灾可以迅速与绳轨向连结。

(4)对残疾人的不离不弃
逃生不仅是正常人员,同时已扩展到为残疾人设计的领域,成为逃生舱设计最具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的一面。

逃生舱内应该还有固定其的逃生绳,使其不用出力就可以安全逃脱。

如今对于弱势群体的设计已经普遍出现在大众的设计范畴之内,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必经是服务于社会整体而存在的。

逃生不是正常人的专利,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所以逃生设计更是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每一个公民的不离不弃。

(5)色彩的情感应用
作为国际救援设施的通用色彩,两种色彩作为逃生舱的主要色调:橘黄和反光绿。

黄色和红色在国际上被公认的救援色典,但是由于红色过于火,而且在发生火灾时红色过于雷同不易于救援,黄色较为暖和的色调,其与环境色可以很明显的区分开,所以整体应采用黄色的外色。

反光绿的选取则是为了起到功能的指向作用,同时在逃生舱的用量很小,只是起到明示作用,就如同警衣上的反光效果一样,尤其在夜晚营救的时候,可以通过逃生舱上的反光,可以清楚的找到救援者的具体位置,方便营救。

四、对未来逃生设计的展望
以便携式为原则
在未来的逃生舱设计中不能只停靠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灾难现场,我们要放眼未来,未来的社会在发展,生存环境和空间也在日益更新,我们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作为生命的保卫者,逃生舱的地位会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它的存在价值完全不低于任何的一种社会,家庭工具,随着人们对生命的重视它的用武之地也就越发的广阔。

我设想在不久的将来逃生舱会成为每个家庭或者每个固定团体的一个必须品,它的功能和材质会越发的强大和轻便。

可以随身携带。

比如在汽车里,在房间里,甚至带手提包中。

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时代变迁,逃生设计为了适应环境和人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着变革。

逃生舱设计必定依托科学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更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

逃生舱的情感化设计
李 鹏 河北科技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