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课件-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第三单元课件

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第三单元课件
项目 国家元首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 世袭 美国总统共和制 总统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项目 国家元 首任期
国家元首 的权力 政府首脑 政府的产生 政府与议 会的关系 国家权 力中心
英国君主立宪制
终身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任期制
“统而不治”的虚君
首相 议会产生 以首相为首的内阁由 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 的政党组建,并对议 会负责
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政,为资本主义的进一 ②作用: 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3、建立过程:(P37-38) 3)核心——责任制内阁: (P38) 1)形成: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 阁会议,英国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2)内容:
◆内阁首脑是首相,由下议院选举产生; ◆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是国家权力的真正控制者; ◆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P44-45;联系选 三、法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1、确立背景: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1875年)。 ◆ 共和之路艰难曲折的原因: 国内:
①法国封建制度比较强大。 ②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引起人民不满。 ③小农经济长期影响,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够 强大。
修二第五单元)
国际: 法国大革命时,欧洲大陆基本上还是封建 国家,多次受反法同盟势力武装干涉。
掌握国家的实权
总统 总统任命 以总统为首的政府与 议会(参众两院)是 制约与平衡关系
议会
总统
▲ 试结合英美国情分析两国政体不同的原因:
英:原是君主专制国家,有王权受议会限制的传统;
君主立宪制是通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新旧势力妥协 的结果。
美:没有封建传统的国家,有反专制、追求民主自由

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三、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有利于资产阶级政 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 1、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 2、国王是国家元首,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最高 行政长官是首相 • 3、内阁形式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 4、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立法创议权 和行政权,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 • 5、权力中心:议会,掌握立法权 • 6、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 合体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立法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背景: (1)历史渊源:13世纪初,《大宪章》的签署,以后逐渐形 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大宪章》特点:限制王权;保护贵族利益;不具有现代民主 意义 (2)阶级基础:17世纪,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模式 的新贵族强大,要求在议会中捍卫自己的权利 解决了国王 (3)封建势力:国王“君权神授”,实行专制 与议会之间 2、过程: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光荣革命) 的主权之争 3、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 内容: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财政等方面限制国王权力,建 立君主立宪制 4、确立的意义 (1)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 从人治走向法治 (2)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二、发展: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的形成(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 (1)前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 承担实际的行政职责 (2)形成:1721年罗伯特罗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2、内阁制的运行机制: (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 重新进行选举 (3)内阁由议会多数党选举产生,多数党的领袖成为首相,对议会负责,议 会对内阁进行监督 3、19世纪中期形成两党制 4、成为首相的条件:议会中的多数党;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形式上得到国王 的任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复习课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复习课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复习课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洪秀全思想:创立拜上帝教——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与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

二、前期进军路线: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洪秀全东乡称天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了政权)——1853年春,占南京改为天京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

三、推翻清统治——北伐;巩固天京——西征;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东征。

四、《天朝田亩制度》:1、目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2、空想性: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小农经济)的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原因)。

五、《资政新篇》—洪仁玕,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六、转折点——天京变乱:第二课:辛亥革命一、酝酿兴起与发展1、思想武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2、中心:上海、东京。

3、兴中会: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孙中山革命活动开始,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8月,东京。

以“驱逐鞑掳、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而以建立民国为核心;办《民报》为机关报。

——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4、理论基础——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核心)、民生主义二、辛亥革命的爆发——高潮:1、武昌起义:于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金兆龙——楚望台军械库,史称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诞生。

3、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目的——为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与主要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课件(精心整理)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课件(精心整理)

民主党克里
共和党胡佛
共和党布什
共和党布什
三、两党制的演变
“驴象之争”
(美国共和政体的一个特色)
1、发展历程
19世纪50年代中期,两党制形成 1860年以后,交替执政的局面持续 至今;
2、实质
驴——民主党(1828) 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象——共和党(1854)
美国政体的特点:
1、总统制、共和制与联邦制相结合 2、显著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 3、总统权力大(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最高统帅) 4、两党交替执政
【活学活用】
案例分析:5.16危机
1876年,君主派麦克马洪当选总统,上任不久后, 任命君主派人物布罗伊为内阁总理,众议院363名共 和派议员以惊人的一致对布罗伊投了不信任票,麦 克马洪于是解散了众议院。经过君主派和共和派的 激烈斗争,麦克马洪被迫辞职。讨论,5.16危机事 件,总统是否违宪?5.16危机说明了什么?
总统违宪:1、总统任命总理须经众议院同意; 2、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同意。
3.共和政体的巩固:
“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成为修改提 议的对象。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属成员 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884年法国议会通过的决议

防止君主派 在法国的复辟
4.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意义:
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和发展。
2、发展——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 行
国王召集内阁
3、重要补充——19世纪以后
4、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和选举权,大大加强了在 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开始形成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优质课件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优质课件

特点:确立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影响:君主立宪制取代了君主专制,统治方式从 人治转向法治。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 内阁制度的由来:
光荣革命以前国王组建内阁辅助行政 2)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
背景:18世纪,资产阶级的参政需求 19世纪,选举权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
发展: 国王逐渐退出内阁会议,内阁掌握行政权力。
《大宪章》第14条 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税数量的共识……在
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
《大宪章》第39条 除非经过同等之人的合审判,否则不得任意逮捕拘禁、放逐
或剥夺自由人法律上的保护,或以任何手段摧残自由人。
——英国《大宪章》
经过几个世纪,封建贵族权利,逐渐演变成普 遍的宪法权利。
内阁首相地位提高,内阁权利增加。1721年 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两党制形成,在议会选举和国家管理方 面发挥重要作用。
原则: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由首相组阁 集体负责制,与首相共进退 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应集体辞职 或由国王解散下院,重新大选。
国王

行 政
任 内 阁
权制
内阁
立法权
《大宪章》 《权力法案》
经济上难以形成关税保护 政治上难以维护稳定统一
制宪会议: 1787年费城,华盛顿主持 核心人物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制定原则:分权制衡
宪法体现了如下原则:
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 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 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 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 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 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 上的差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总复习课件(共5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总复习课件(共59张PPT)
汉武帝时开始实行, 以选举贤良;魏晋时 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 选才
背景
发展 情况
隋唐时创立和 完善;明清时 八股取士
考点六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措施 (中央) 措施 (地方) 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布政司、都 指挥司、按察 司)分管地方 行政、军政和 监察
朝代
作用影响
相制被废,君主 专制达到新的高 度;内阁实质是 内侍机构,无决 策权,是君主专 制强化的产物, 不可能制约皇权 军机处的设置标 志着君主专制达 到顶峰
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成长,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课堂检测

1、宗法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礼乐制度 D、世卿世禄制 2、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3、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作用是: A、加剧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避免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C、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4、中国历史上省制开端始于: A、隋唐 B、北宋 C、元朝 D、明清 5、我国古代的内阁制度形成于: A、唐朝时期 B、宋朝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6、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C、八股取士的实施 D、严酷的文字狱 7、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权欲 B、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法学思想的启示
人民抗争
近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旧 民 代 主 中 主 国 义 的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1911年) 革 民 命 主 革 命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1949)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第一轮复习PPT实用课件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第一轮复习PPT实用课件

20C初至今

工党(20C初兴起)
熟 1918年以后,工党取代自由
党成为正式的反对党。
保守党
基本框架及其内在关系
英国议会大厦
温莎堡行宫
国王 议会 首相 内阁
唐宁街10号
布朗被英王授权组阁
议会 下院
首相
内阁与首相在 政治上共进退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内阁 (政府)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存在一个牵制专制的集体——贵族。在限制王 权上他们更具有一定的力量。专制势力相对较弱。
(2)补充和完善 :
17世纪末议会通过《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 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18世纪初通过《王位继承法》:作出了严格的 限制性安排,它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 主教徒,未来的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徒.
内 降低财产资格限②制从男子使到城市女小子资产阶
Hale Waihona Puke 容 取消一些衰败选区级和城市工人获 得了选举权
给予新兴工业城镇代表名额
农业工人获得 选举权
意 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政治民主化进程 男性户主选举权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重要一步
又一步 但是下层工人和
基本实现,代议 制民主取得长足
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 全部农业工人仍 进展
这六个国家分别通过什么方式确立?
推进人类社会历史 演进的重要方式有:
革命、战争;改革
国别
政体的确立方式和标志
1640—1688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标志:
1689年的《权利法案》
1776-1783独立战争,确立标志:1787年宪法
1789—1870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标志: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ppt课件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ppt课件

作用: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在
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
史意义。
2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3
第7课
课程标准: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
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制的特点。
4
一、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思想:《大宪章》----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3、政治: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的统治
二、确立
1、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立法权、财政权第转 移到议会 2、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 统治 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3、意义: ①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从 此,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 处于 “统而不治”地位,标志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②从人 治到法治底转变;③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5 ④
三、发展:
(一)形成责任内阁制(核心)----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1、含义:即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
形式
2、标志:1721年沃尔波尔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3、责任内阁制构成和特点
①首相:由国王任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握有行政权
和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 者和领导人) ②责任内阁:由首相提出内阁和政府的成员名单,递交 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 (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二、确立——1787年宪法 (1)、宪法内容 (2)、宪法原则 ①联邦制原则: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中央集权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1— 1918年 的 德国,
1889— — 1945年 的 日本为此
议会制民主共 和制
废除君主,议 会为权力中心, 总统为国家象 征,总理掌握 最高行政权
总统制民主共 和制
废除君主,议会 为权力中心,总 统为国家元首和 政府首脑,拥有 广泛的权力
现代德国、以 色列为此类型
美国最典型, 较鲜明的体现 了三权分立的 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主要机构的基本职能 议会:最高立法机关 (立法权、一定的财政权和司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内阁:最高行政机关 国王:按内阁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能 (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英联邦元首)
◆ 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 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 你认为: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 对?为什么?
资产阶级代议制
.1、概念:
–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 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 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产生于 英国。由于这种制度代表了人类在政治民主 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所以被欧美和世界 上许多国家效法。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A、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 成,议员由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 政监督权。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
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 的政治权力。 内容:1832年,进行了议会选举改革。 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 议会中的作用。
(行政权)
内阁 (首相)
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形式任命 君主
组 阁
多 数 党
下院
选 举

负 责
议会 (立法权)

任 命
上院
(贵族世袭)
责任内阁制构成和特点 ① 首相:由国王任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握有行政权和立法
历史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概述
把握一条线索: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 的完成,欧美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 都建立起以议会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把握四个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 国的1787年宪法与联邦政府的建立;法兰西共和 制的确立;德国二元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理解一个重要观点:英、法、美、德各国尽 管民主政治形式和发展程度有差异,但都属于以 代议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它体现了人类政治文 明发展的重大进步。
第7课
课程标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的特点。
一、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思想:《大宪章》----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3、政治: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的统治
二、确立
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 (1)时间: 1689年 (2)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
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人) ② 责任内阁:由首相提出内阁和政府的成员名单,递交国王
批准,组成责任内阁 (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①内阁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和立法大权。首相及内阁对政府事 务集体负责,共同进退。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要 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②英国内阁(政府)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由议会产 生并对议会负责。
际统治 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3)意义: 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从此,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 国王逐渐 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国的君主 立宪制确立起来.
三、发展:
1、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逐渐“统而不 治”; ②1721年沃尔波尔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③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物集体负责; 2④、两议党会制选逐举渐改形革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真正掌握政权 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 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他仅是国家元首,代 表英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象征。
特点: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保留 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握国家实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 位 作用: 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与内阁掌握了治理国家的 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 主化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C、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也就是都必须由在议 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 (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政府在执政 期间都坚决推行本党的意志和政策,总统和总理都拥 有巨大的权力。
3、作用: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 历史意义。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政 体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议会君主立 宪制
保留君主,但 君主仅为国家 象 征 , “统 而 不 治 ”, 内 阁 对议会负责, 议会为权力为 中心。
二元制君主 立宪制
保留君主, 君主受宪法 限制,但君 主拥有立法、 行政、司法 等方面的广 泛权力
英国最典型, 1945年 以 来 的 日本亦是如此
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 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 1.背景(1)、邦联制下各邦保留很大权力,中央最高权利机构 邦联国会权力有限;(2)、面临英国、西班牙的威胁;(3)、谢 司领导的农民起义,震撼了邦联的统治者;(4)、启蒙思想的 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如三权分立学说也对这部宪法制定产生 了重要影响。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 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第8课
课标和大纲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