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oshiti
大学学校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学校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A. 牛顿运动定律B. 相对论C. 波函数D. 热力学第二定律答案:C2. 在经济学中,消费者剩余是指:A. 消费者购买商品所支付的总金额B.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节省的金额C.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D.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出售商品所获得的利润答案:C3.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A. 基因突变B. 自然选择C. 人为选择D. 环境适应答案:B4. 在化学中,pH值是用来衡量溶液的:A. 温度B. 密度C. 酸碱度D. 离子浓度答案:C5.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A. 萨拉热窝事件B.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C. 俄国十月革命D. 德国无条件投降答案:B6. 在计算机科学中,操作系统的主要用途是:A. 运行特定的应用程序B. 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C. 提供用户界面D. 进行数据加密答案:B7. 以下哪个不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A. 中国B. 法国C. 德国D. 俄罗斯答案:C8. 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本我”和“超我”属于:A. 行为主义理论B. 精神分析理论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答案:B9.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A. 只有受力物体产生反作用力B. 受力物体不会施加反作用力C. 两个物体之间会产生相等且相反的力D. 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答案:C10. 在文学理论中,后殖民主义批评关注的重点之一是:A. 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B. 文学作品的道德价值C. 殖民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D. 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_________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答案:叶绿体12.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__。
答案:安培13. 经济学中的“看不见的手”是由_________提出的。
考试试题及答案

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A. 中国B. 法国C. 德国D. 俄罗斯答案:C3. 光年是长度单位,它表示的是:A. 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B. 光在一小时内传播的距离C. 光在一分钟内传播的距离D. 光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A. 古埃及B. 古巴比伦C. 古印度D. 古希腊答案:D5.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肺C. 肝脏D. 皮肤答案:D6. 以下哪个是维生素C的别称?A. 抗坏血酸B. 核黄素C. 维生素B1D. 维生素D答案:A7.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特兰蒂斯海沟C. 太平洋海沟D. 印度洋海沟答案:A8. 以下哪个不是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望远镜答案:D9.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A. 美国B. 俄罗斯C. 沙特阿拉伯D. 伊朗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A. 埃及金字塔B. 长城C. 泰姬陵D. 埃菲尔铁塔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
(苏必利尔湖)2.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
(热带雨林)3. 人体最长的神经是_________。
(坐骨神经)4.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是_________。
(氢)5.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_。
(撒哈拉沙漠)6.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绿、蓝)7.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_。
(贝加尔湖)8.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_________。
(大堡礁)9.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_。
考试试题及答案

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是平的。
B.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人类居住在太阳系的地球上。
D.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 以下哪种动物不属于哺乳动物?A. 鲸鱼B. 蝙蝠C. 乌龟D. 狮子3.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20世纪?A. 法国大革命B. 第一次世界大战C. 第二次世界大战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4. 以下哪个作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A. 莎士比亚B. 托尔斯泰C. 鲁迅D. 海明威5. 以下哪个公式是计算圆的面积?A. A = πr²B. V = πr³C. A = 2πrD. V = 4/3πr³6. 以下哪个元素是气态的?A. 铁B. 氧C. 金D. 铅7. 以下哪个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A. 美国B. 俄罗斯C. 印度D. 法国8. 以下哪个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钙B. 铁C. 锌D. 铅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造纸术10. 以下哪个不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A. 埃及金字塔B. 亚历山大灯塔C. 万里长城D. 自由女神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________。
12. 人类的祖先被普遍认为是________。
13.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_。
14.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
15.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
16.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17. 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________米/秒。
18. 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是________。
19. 地球上最丰富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
20.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是根据________来确定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21. 请简述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22. 描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及其意义。
安全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安全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火灾逃生时的正确行为?A.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 打开窗户通风C. 沿着疏散指示标志迅速撤离D. 低姿势前进,避免吸入有毒烟雾答案:B2. 遇到地震时,以下哪个做法是错误的?A. 躲在坚固的桌子下B. 迅速跑到开阔地带C.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D. 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物击中答案:C3. 在家庭中,以下哪种物品不适合作为灭火器使用?A. 灭火器B. 沙子C. 湿毛巾D. 水答案:D4. 以下哪种情况下,应立刻关闭煤气阀门?A. 发现煤气泄漏B. 需要更换煤气罐C. 准备烹饪食物D. 煤气灶具故障答案:A5. 遇到陌生人敲门,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A. 立即开门B. 通过猫眼观察C. 直接询问对方身份D. 无视敲门声答案:B6. 在公共场所,以下哪个标志指示紧急出口?A. 绿色箭头B. 红色叉号C. 黄色闪电D. 蓝色人形答案:D7. 以下哪种行为在驾驶时是被禁止的?A. 系安全带B. 打电话C. 保持车速适中D. 定期检查车辆答案:B8. 以下哪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使用电器?A. 电器发出异味B. 电器外观有损伤C. 电器工作正常D. 电器价格昂贵答案:A9. 以下哪种急救措施是处理骨折的正确方法?A. 立即移动伤者B. 使用冰敷C. 固定伤肢D. 按摩伤处答案:C10. 遇到洪水时,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 向高处转移B. 紧闭门窗C. 使用救生圈D. 驾车穿越洪水区域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火灾时,应使用电梯逃生。
(错误)2. 地震时,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行动。
(正确)3. 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所有窗户通风。
(错误)4. 遇到陌生人敲门,应先通过猫眼观察。
(正确)5. 驾驶时,应随时注意周围环境,保持安全距离。
(正确)6. 电器着火时,应使用水来扑灭。
(错误)7. 骨折时,应避免移动伤者。
(正确)8. 洪水来临时,应尽快向高处转移。
考试题库及答案

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历史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B.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
C. 明朝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达到了顶峰。
D.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答案:A2. 以下哪个科学家是相对论的创立者?A. 牛顿B. 爱因斯坦C. 霍金D. 达尔文答案:B3. 世界四大名著中,不属于欧洲的作品是:A. 《红楼梦》B. 《悲惨世界》C. 《战争与和平》D. 《哈姆雷特》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国的首都是______,它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答案:北京2. 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是______。
答案:太平洋3. 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是______。
答案:牛顿三、判断题1. 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答案:正确2. 太阳系中,地球是最大的行星。
()答案:错误3.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故事情节。
答:《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故事。
主要围绕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兴衰和争霸,以及众多英雄人物的智勇斗争。
其中,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人物,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人的智谋和策略斗争构成了故事的主要情节。
2. 阐述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答: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描述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答: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火山活动等,但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尤其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中国大学生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大学生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四项?A.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B.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丝绸C.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瓷器D. 丝绸、瓷器、印刷术、指南针答案:A2. 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相对论?A. 牛顿B. 爱因斯坦C. 霍金D. 达尔文答案:B3. 中国的首都是: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深圳答案:C二、填空题4.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_。
答案:长江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______年。
答案:19496. 中国的官方语言是_________。
答案:普通话三、简答题7. 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作用。
答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允许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士通过考试获得政府职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流动和人才的选拔。
科举制度也有助于统一文化和思想,因为它要求考生掌握儒家经典。
8. 描述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和意义。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
这次人口普查的意义在于,它为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提供了关于国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等基本情况的准确数据,为制定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数亿人口摆脱了贫困。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外,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对世界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为其自身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贸易和投资的重要参与者。
五、案例分析题10. 某大学生在准备期末考试时,发现自己的笔记丢失了,他决定向同学借笔记来复印。
请问,这种行为是否合适?为什么?答案:这种行为在道德和法律层面上都是不合适的。
家庭考试题及答案

家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家庭是由什么关系构成的?A. 同学关系B. 同事关系C. 血缘关系或法定关系D. 工作关系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A. 互相照顾B. 经济支持C. 情感交流D. 竞争排名答案:D3.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通常指的是谁与谁之间的关系?A. 父母与子女B. 兄弟姐妹C. 祖父母与孙子女D. 表亲答案:A4. 在家庭中,以下哪个角色通常不承担经济支持的责任?A. 父亲B. 母亲C. 子女D. 祖父母答案:C5. 家庭中的沟通方式不包括以下哪项?A. 语言沟通B. 非语言沟通C. 暴力沟通D. 情感沟通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是___________的基础。
答案:和谐家庭7. 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教育孩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尊重他人、独立思考8. 家庭中的冲突解决通常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沟通、理解9. 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承担___________的责任。
答案:家务10. 家庭中的经济规划应该由___________共同决定。
答案:家庭成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答案: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它为个人提供了情感支持、社会化训练和价值观教育。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教会个人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如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家庭的教育和榜样作用对个人的道德观、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12. 描述一下你认为的健康家庭关系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答案: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应该具备以下特征:首先是相互尊重,家庭成员之间平等相待,尊重彼此的意见和决定;其次是开放的沟通,家庭成员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愿意倾听他人;第三是情感支持,家庭成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够相互扶持和鼓励;最后是共同的责任,家庭成员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包括经济支持、家务劳动和情感关怀。
成人高考考试题

成人高考考试题1. 试题一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艰难困苦B. 聚精会神C. 埋头苦干D. 赴汤蹈火2. 中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其中不包括()。
A. 道家思想B. 佛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法家思想3. "绿色"一词一般用来形容()。
A. 垃圾B. 环保C. 科技D. 建筑4. "滔滔不绝"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
A. 山川壮丽B. 口才了得C. 风景如画D. 智勇双全5.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指日可待"相近的一组是()。
A. 不可思议、独一无二B. 百发百中、百折不挠C. 前所未有、酸甜苦辣D. 指鹿为马、一蹴而就二、填空题6.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1)。
7. 苹果、香蕉、橘子等是常见的水(2)。
8. 人们在起床后需要先(3)才能恢复元气。
9. 生活中,不应只追求物质上的(4),还要注重精神上的满足。
10. "不怕慢,只怕站"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抓住机会,不要(5)。
三、简答题11. 举例说明生活中应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简述互联网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四、论述题13. 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2. 试题二一、选择题1. 下列四个词语中,音节个数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公共汽车B. 电视机C. 自行车D. 文件夹2.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的需求。
A. 衣物B. 食物C. 住房D. 娱乐3.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同甘共苦"相反的一组是()。
A. 相敬如宾、齐心协力B. 暴风骤雨、广开言路C. 各取所需、互相支持D. 推心置腹、仇人相见分外眼红4. "信手拈来"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
A. 音乐天才B. 美味佳肴C. 学富五车D. 手艺高超5. 下列词语中,意思与"殚精竭虑"相近的一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注: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20分第I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9分,每小题3分)健忘——记忆随时光流失而忘却——也有其正面的效果。
想不起事情会令人沮丧,但忘掉一些不再需要的信息记忆,比如旧的电话号码或昨天我们将车停在哪儿了之类,通常对人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
正如心理学家罗伯特和伊丽莎白·比约克所指出的,不重要的或不再需要的事情,可能会不被想起或不被复述,因此它们就失去了对事后回忆的强化性影响,经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将之慢慢忘掉了。
约翰·安德逊和他的同伴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更深入。
他们认为经过一段时间而忘记一些事情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最佳适应状态。
安德逊实验了各种情况,包括回忆往事以及怎样利用过去的一些特殊印象来预测它现在的作用。
他观察到与人类健忘情形相似的规律性,即一条使用过的独特信息,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需求。
例如,安德逊的研究小组注意到,在图书管理中,近来或过去经常被整理的图书,要比那些最近较少整理的或过去不经常整理的图书,更容易催还。
安德逊和他的同伴们检查了《纽约时报》1986至1987年这两年730天的大字标题,他们记录下一个特殊的词语在每一份报纸出现的次数,于是,他们见到了类似的现象,即一个特殊的词语在上一份报纸上出现过之后,它在下一份报纸上出现的机率就会降低。
安德逊的研究小组在别的情况下也见到了类似的现象,包括与孩子谈话时使用的词语,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之后再次收到电子邮件的可能性这样的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后,记忆系统放弃一些不太需要的信息,因而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
因为信息在大脑中闲置的时间越长,那么将来使用它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总的看来,记忆系统将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放置一旁是较为明智的。
安德逊说遗忘的一般形式已经被大量的实验所证实——遗忘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会减慢——这反映了人们叙述过去的和现在的信息的相似性。
依安德逊所言,我们记忆中的东西按照这种规律被选择,并在实质上下了一个赌注,即我们近期没有使用过的信息将来也可能不需要它。
对这个赌,我们肯定赢多输少。
但是,我们对损失——遗忘所造成的挫折比较敏感,因此永远也无法体会到我们赢得了什么。
这种基本观点与那些研究在自然环境中动物行为的科学家们所说的“平衡”相类似。
例如,在一群野餐者附近,一只松鼠勇敢地抓起一点面包碎片,然后跑到附近的树下吃它。
这样反复几次,每一次只抓起一点碎面包,把它带到树下后才狼吞虎咽地吃。
尽管这不是吃饱肚子的最有效方法,但是,这确保了松鼠较少暴露在敌人面前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发现松鼠在拿碎面包片时——更可能拿的不是大片的而是小片的面包——吃大片面包片的时间比吃小片面包片的时间长,因此会使松鼠面临更多的危险。
在吃到更多食物和减少遇到敌人的风险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
松鼠的行为表明它在平衡二者的关系。
同样,人类的记忆中也存在着平衡。
1.对文中涉及的“健忘的正面效果”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人们对健忘所造成的挫折比较敏感,而健忘所造成的挫折对人是有益的。
B.常常想不起事情,会令人沮丧,但这种健忘又是很有必要的。
C.健忘能按规律选择记忆中的内容,将无关紧要的信息放置一旁。
D.健忘提高了记忆系统的工作效率,使人们更适应周围的环境。
2.对第三段划线句“对这个赌,我们肯定赢多输少”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忆系统放弃的信息未必是将来不需要的,这种记忆的选择就像下赌注。
B.“赢多”意味着记忆系统放弃了一些不太需要的信息,就能提高它的工作效率。
C.肯定赢多输少的结果表明,我们近期没有使用过的信息将来也不会再需要它。
D.记忆选择的结果告诉我们,记忆系统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放置一旁是较为明智的。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常整理图书有助于及时催还图书,这告诉我们,对那些有用的信息,要经常复习,强化记忆。
B.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事终将被遗忘,并且,容易忘事的人往往是工作效率更高的人。
C.不要为想不起一些事情而沮丧万分,事实上,遗忘使我们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
D.为了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人类与别的动物都在不断调整,使自己的行为尽可能达到平衡。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回答4-6题。
( 9 分)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
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坏.府舍屏障坏:毁坏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穷:尽C、口不臧否..人物臧否:批评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赠送5、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称代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临诣府,使取之.代前文的“作” B籍便书案,使写之.代前文的“书案”C钟会数以时事问之.代前文的文章 D乃赍酒挟琴造焉.代前文的阮籍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是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5分)译文:(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5分)译文:(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宿云梦馆欧阳修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8.(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9.名篇名句默写(10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丁香般的惆怅。
(戴望舒《雨巷》)(3),;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5)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刺秦王》)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13分)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
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
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
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
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
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
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
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
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
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
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
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
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
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
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
“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
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
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对汉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
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
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
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
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