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九年级物理第十章_机械能和内能_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概述一、内能的定义内能(Internal Energy)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由于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它是热力学系统的一种状态函数,通常用符号U表示。
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微观粒子的运动加剧,内能增加;温度降低,粒子运动减缓,内能减少。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有关。
三、内能的测量内能本身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来间接计算。
热量的单位与内能相同,都是焦耳(Joule)。
四、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1. 做功:当外界对物体施加力并使物体发生位移时,外界对物体做了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反之,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其内能会减少。
2.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者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传递,都会改变物体的内能。
五、热容量与比热容1. 热容量:物体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时,其温度变化的量度。
热容量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耳/摄氏度(J/℃)。
2.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要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
六、内能与相变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换时,会伴随内能的变化。
这种转换称为相变。
相变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潜热。
1. 熔化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
2. 汽化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的热量。
3. 结晶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放出的热量。
4. 凝华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时放出的热量。
七、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其总量保持不变。
八、内能的应用1. 热机: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如汽车引擎、蒸汽机等。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篇一:哇塞!物理的世界可真是奇妙无比呀!今天就让我这个“物理小达人”来给大家讲讲九年级物理中关于内能利用的那些超级重要的知识点!咱们先来说说热机吧!热机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大力士,不停地为我们工作。
你想想看,汽车能在路上风驰电掣,飞机能在天空自由翱翔,这可都离不开热机这个大功臣呢!热机到底是啥呢?它其实就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就拿汽油机来说吧,它的工作过程那叫一个精彩!吸气冲程,就好像是大口大口地吸气,把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吸进气缸。
压缩冲程呢,就像是在用力挤压一个大弹簧,把混合物压缩得紧紧的。
做功冲程可厉害啦,燃料猛烈燃烧,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活塞运动,这就像是一个爆发的小宇宙!排气冲程呢,就把燃烧后的废气通通赶出去,为下一次工作做好准备。
哎呀,那柴油机和汽油机又有啥不一样呢?这就好比是两个性格不同的小伙伴。
汽油机轻巧灵活,像是个活泼的小精灵;柴油机呢,力气大但比较笨重,就像个憨厚的大力士。
再来说说热机的效率吧!这可太重要啦!你想想,要是我们用了好多燃料,结果大部分能量都浪费掉了,那多可惜呀!热机效率就是用来衡量热机工作时有用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
要提高热机效率,就得让燃料燃烧更充分,减少各种能量损失。
这就好比我们做作业,要认真仔细,不能粗心大意,才能拿到高分,对吧?还有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也不能忘!能量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精灵,在各种形式之间变来变去。
比如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也能转化为内能。
就像我们在操场上跑步,跑累了会出汗发热,这就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汽车发动机工作,就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而且不管怎么转化,能量的总量总是不变的,这可真是神奇呀!总之,九年级物理中关于内能利用的知识点,就像是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将来说不定还能发明出更厉害的热机呢!篇二:哎呀,物理可真是一门神奇又有趣的学科!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九年级物理中关于内能利用的那些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 第十章 第2节 内能知识精讲 北师大版

一、学习目标:1. 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2. 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会解释一些简单的扩散现象.3. 知道物体的内能,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二、重点、难点:重点:扩散现象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难点:通过宏观现象来解释微观的分子运动三、考点分析:1)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某些热现象,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判断改变内能的方法。
2)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扩散现象,物体的内能,改变内能的方法;会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物理现象。
3)中考中常出现的题型:填空、选择、简答题。
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约2—4分,约占总分值的2%。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知识点一: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例1. 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的水中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B. 这叫扩散,只发生在液体中C. 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1)题意分析: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整杯水都变红了2)解题思路:本题是扩散现象问题,扩散现象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解答过程:物体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慢,但扩散现象不会停止,所以A错;扩散现象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所以B错;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C对;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所以D错。
解题后的思考:扩散现象应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加以理解,此题易错选A,认为温度低就没有扩散现象,实则扩散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进行。
例2. 一根纱线容易被拉断,一根铜丝不容易被拉断,这个现象表明()A. 纱线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 纱线分子间只存在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C. 纱线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小,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D. 纱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小于铜丝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题意分析:物体容易或不容易被拉断2)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解答过程:当拉纱线和铜丝时,纱线和铜丝分子间的距离都大于某一距离,因此分子间都表现为引力。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是物质的一种宏观性质。
它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是描述物质热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
二、内能的特点1. 内能是一种宏观性质,它是由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所组成的。
2. 内能与物质的温度有直接关系,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是一个系统的状态函数,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有关,与路径无关。
三、内能的变化1. 内能的增加: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会增加。
例如,当我们加热水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内能增加。
2. 内能的减少: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会减少。
例如,当我们冷却水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内能减少。
四、内能的转化1.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当物体发生机械运动时,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例如,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 内能与电能的转化: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内的电子发生热运动,内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例如,电热水壶的工作原理就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五、内能的传递1. 热传导:当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实现内能的传递。
2. 热辐射:物体表面的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例如,太阳辐射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地球上。
3. 对流传热: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例如,风扇吹来的风可以带走我们身体的热量。
六、内能的应用1. 温度调节:通过控制物体的内能变化,可以实现温度的调节,例如,空调可以通过吸收室内热量来降低室内温度。
2. 能量转化: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七、内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总结:九年级物理中,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
内能与物质的温度有关,可以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来改变。
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内能的特性和转化来实现温度调节和能量转化。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在平⽇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1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做⽆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做⽆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或单个分⼦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的热运动和分⼦间的相互作⽤⼒有关。
从宏观的⾓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个物体,温度升⾼,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量分⼦的⽆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分⼦⽆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如静⽌在地⾯⼟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简称焦。
⽤J表⽰。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本章整合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喷气式发动机:包括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发动机
火箭:由燃料箱、氧化剂箱、输送装置、燃烧室、尾部喷口组成
热值 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量(放出的热量) 物理意义:反映了燃料放热的本领
燃料的利用和保护: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中考聚焦体验
12345
1.(2017·四川成都)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35秒,“天舟”一号货运飞
本章整合
知识建构导图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机械能
势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质量、高度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程度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
扩散现象: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Q 吸=ηQ 放=90%×1.05×107 J=9.45×106 J
由 Q 吸=cmΔt 可得,水升高的温度
Δ(1t)=1������.���������0吸���5×=140.27 ×J1093(.24J/5)(k2×g21·℃.056)×J℃100kg =22.5 ℃。
关闭
解析 答案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关闭
D水.水吸的收温的度热升量高Q吸,它=c的m比(t-热t0)容=4变.2大×103 J/(kg·℃)×1 kg×(70 ℃-20
北师大九年级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重点知识归纳

北师大九上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一节机械能1.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做功的能力),就称这个物体具有能。
mv2)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E k=1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物体的质量(2)运动速度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E p=mgh)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1)物体的质量(2)被举的高度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k x2)(E p=12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5.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
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能的单位:焦耳,焦。
符号:J)7.必考实验:步骤1:让钢球m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水平面B点时推动木块运动,直至在C点静止。
(其余步骤同理)实验目的:探究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结论:(两次)小球的动能与其速度有关。
(三次)质量相同的小球,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的实验同理)8.机械能守恒: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没有摩擦或物体在光滑的表面上运动,就按机械能守恒处理)9.经典题型:蹦床问题从高空落下的运动员刚好与水平床面接触的点为A点,能到达的最低点为B点,试分析运动员的速度变化。
A点时,运动员只受重力G,过了A点,运动员开始受到蹦床的向上弹力T,但G>T,运动员继续加速下降,所以速度继续变大;因为T逐渐增加,所以加速度开始减小。
O点时,G = T,加速度为零,加速停止;过了O点,G<T,运动员开始减速下降,所以速度开始变小;随着T 越来越大,反向(向上)加速度开始增加。
B点时,运动员速度为零,但T最大,此时向上加速度也最大。
第二节内能1.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3)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九年级物理第十章 能及转化 章复习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三物理第十章能及转化章复习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十章能及转化章复习二. 本章知识与技能要求:1. 知道机械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会根据对动能势能影响因素的理解判断动势能的变化。
知道动势能间的转化。
了解水能、风能的利用。
2.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宏观的物理现象,如支持力与拉力的产生;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进行扩散现象。
3. 知道物体内能的初步概念,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清楚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但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热量、热值、比热: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叫做热量。
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2)燃料的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是:“焦/千克”。
3)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的单位:焦/(千克·℃),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能用比热的知识解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5.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会分析能量的转化。
知道汽油机柴油机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
两种内燃机的主要不同。
汽油机柴油机四冲程的判断。
知道火箭的原理。
6. 会解决有关热机效率与燃烧放热、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机械功的综合问题。
【典型例题】例1. 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
小东说:“我的球弹性比你的好。
”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能和内能》复习提纲
一、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的比较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析
(1)分析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怎样变化,判断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如何变化。
(2)注意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有没有能量补充或损失,判断机械能总量改变还是不变。
例:“物体沿水平方向上滑动”,则机械能不变;“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则机械能减少。
二、内能
(一)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二)注意:内能是一种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三)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3、材料: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4、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四)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状态改变(如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二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内能来说,这二种方式是等效的。
) (1)热传递的实质: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 (2)做功的实质:内能和其他能的转化(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三、热量
(一)热量定义: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 (二)与热量相关的物理量 1、比热容c
(1)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单位:焦/(千克·℃),符号为J/(㎏·℃)
(4)注意:比热容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吸热和放热等无关。
(5)意义:水的比热:4.2×103
J/(kg ·℃) 物理意义是1kg 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
J (6)应用: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经常利用水来调节气温、取暖、散热等。
2、燃料的热值q
(1)表示:不同燃料在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
(2)定义: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3)单位:焦/千克,符号为J / ㎏ (气态燃料也可用J / m ³)
(4)意义:汽油的热值是4.6×107
J/kg ,其意义是1 kg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6×107
J (5)注意:燃料的热值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状况等无关。
(6)应用:火箭常用液态氢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三)热量计算
1、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燃料燃烧的放热公式:
四、温度、内能、热量的比较
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 五、热机
1、原理: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1)经历四个冲程,分别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2)曲轴旋转二圈,活塞往复二次。
(3)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内能(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的转速为1200r/min,则汽油机每秒内完成__个冲程,对外做功___次。
3、热机效率
(1)定义: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
(2)
公式:
4、炉子效率:请你类比热机效率写出它的定义及其公式
练习:
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后,匀速下落的过程中,运动员的()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C.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2、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跳板跳水时的情景,从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整个过程中()
A.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在增大,机械能不变
B.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机械能不变
C.运动员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
D.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增大
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就多
D、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加
4、如图所示,把一个底端密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管里放一些酒精,管口用塞子塞紧,用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
(1)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是能
转化为能,里面燃气的温度;
(2)拉动绳子克服摩擦做功,是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3)请说出该实验中的某一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八百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图示这种流行于民间的玩具式走马灯,它的
工作原理和近代的燃气轮机相同。
如果点燃走马灯内的蜡烛,燃烧产生的高温
气体将(选填“向上运动”、“向下运动”或“绕蜡烛旋转”),运动的
热空气便推动纸风车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
这种走马灯工作时
将内能转化为能。
6、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评出2006~2007年度奇思妙想十大发明,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六冲程引擎”,这种引擎在完成四冲程工作后,会把水注入汽缸,使水瞬间变成水蒸气,从
而带动活塞运动,产生第五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第六冲程是让水蒸气进入冷凝
器,变成可再次注入汽缸的水,其中第五冲程相当于四冲程内燃机的冲程,
能量是能转化能;在第六冲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请你指
出该“六冲程引擎”的一个优点:。
7、在大型游乐场里,小明乘坐如图所示匀速转动的“摩天轮”,正在向最高点运动,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B.小明的动能保持不变
C.小明的机械能守恒 D.小明的机械减少
8、如图所示,小刚对子弹击穿木板靶心前后子弹能量变化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有如下四点看法:(1)动能减少,是因为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动能减少,是因为子弹的机械能增加了
(3)动能减少,是因为子弹克服摩擦做了功
(4)子弹机械能不变
在他的看法中,正确的有()
A.1点 B.2点 C.3点 D.4点
9、小洪同学家中原来用液化气烧水,每天约用60℃的热水100kg,她家今年春节买了一台“皇明”太阳能热水器。
(1)这台热水器夏天平均每天可将100kg的水从20℃加热到60℃,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若石油液化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有70%被水吸收,她家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平均每个月节约多少kg液化气(液化气的热值为8.0×107J/kg,每个月按30天计算)
(3)请你说说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
(至少说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