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知识点总结
「中学物理」内能——知识点

「中学物理」内能——知识点第⼀节分⼦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组成的。
2、⼀切物体的分⼦都在不停地做⽆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之间有间隙。
B分⼦在做不停的⽆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体混合在⼀起颜⾊变得均匀,结论:⽓体分⼦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体、液体、⽓体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分⼦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间有相互作⽤的引⼒和斥⼒。
当分⼦间的距离很⼩时,作⽤⼒表现为斥⼒;当分⼦间的距离稍⼤时,作⽤⼒表现为引⼒。
如果分⼦相距很远,作⽤⼒就变得⼗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于分⼦之间的作⽤⼒的作⽤范围,镜⼦不能因分⼦间作⽤⼒⽽结合在⼀起。
)第⼆节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做⽆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分⼦动能:物质内所有分⼦做⽆规则运动⽽具有的能量。
温度越⾼,运动越快,动能越⼤。
分⼦势能:由于分⼦间具有⼀定距离,也具有⼀定的作⽤⼒,因⽽分⼦具有势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做⽆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或单个分⼦所具有的能。
⼀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1)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论温度⾼低.(任何温度下物体的内能都不为零)(2) 温度不变时,状态改变,内能也会改变,如:⽔结冰时,质量不变,温度不变,状态发⽣改变,放出热量,导致内能减⼩.(3)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状态发⽣改变,导致内能增⼤.(4)内能与分⼦动能和势能(微观)有关,机械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置(宏观)有关.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个物体,温度升⾼,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分⼦热运动:物体内部⼤量分⼦的⽆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分⼦⽆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13.内能知识点

第1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金属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状态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作用是等效的)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热传递:(实质: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没有改变)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能量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第3节比热容1、比热容(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内能知识点

过程量 “吸收”或“放
出”多少 J
热容 1、概 念:单 位质量
联 (2)传递热量的多少可量度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的某种
系 (3)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将改变,但温度不一定改 物质温 变,比如 0 ℃的冰变成 0 ℃的水 度升高
(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
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定义式: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注意:①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即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
能是等效的.
②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
或放出多少”热量.
实验结论:瓶内的空气膨胀推动塞子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了雾,该实验说明: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
内能减少,温度会降低。
6、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量
温度
内能
热量
概念 物体的冷热程度 能量的一种形式 传递内能的多少
区
分子 角度
分子热运动剧烈 程度的标志
分子热运动动能 和分子间势能的
总和
内能通过热传递 转移的量值
三、比
别 形式 表述 词
状态量 “是”多少
状态量 “具有”多少
单位
℃
J
(1)温度变化,物体的内能变化
同,有个别不同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如冰和煤油。(5)液体的比热
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3、水的比热容较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 温度变化要小些。海风和陆风;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 经常利用。①用水作为冷却剂或散热剂;②调节气候.如汽车发动机、 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 也常用热水取暖。 4、热量计算公式:Q吸=cm(t-t0) Q放=cm(t0-t) 。物体吸收(放出)热
物理内能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内能的知识点总结1. 内能的基本概念内能是宏观物体所具有的微观热运动的总和,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温度和状态有关。
对于单原子气体和理想气体,内能与热量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对于非理想气体以及固体和液体,内能与热量之间存在更加复杂的关系。
2. 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对系统的热容和温度变化进行测量计算,另一种是通过系统的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来计算。
(1)热容法:热容是指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比值。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与对外界做功之和。
因此,通过对系统的热容和温度变化进行测量,可以计算系统的内能。
(2)微观粒子动能法:内能还可以通过统计物体内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的平均动能来计算。
根据统计力学,系统的内能可以表示为系统的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之和。
因此,通过对系统内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进行统计分析,也可以得到系统的内能。
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内能与热量是热力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与对外界做功之和。
因此,内能的变化与热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常见的热力学过程中,内能与热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几种情况进行总结:(1)恒容过程:在恒容过程中,系统的内能的增加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
这是因为在恒容过程中,系统没有对外界做功,所以系统内能的增加完全由所吸收的热量来决定。
(2)恒压过程:在恒压过程中,系统的内能的增加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所对外界所做的功。
这是因为在恒压过程中,系统除了吸收热量外,还要对外界做功,所以系统内能的增加部分由吸收的热量来决定。
(3)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与对外界所做的功之和为零。
这是因为在绝热过程中,系统不与外界交换热量,也不对外界做功,所以系统内能的增加为零。
4. 内能的热力学性质内能作为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具有一些独特的热力学性质,这些性质对于理解和应用内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内能的概念和特点内能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能量,它包含了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
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以及温度有关。
内能具有可传递、可转化和可守恒的特点。
二、内能的传递1. 热传递:热是内能的一种传递方式,它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功传递: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能也可以通过功的方式传递。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所做的功将会增加物体的内能。
3. 物质传递:内能也可以通过物质的传递而传递。
例如,当我们往开水中加入冷水,内能将通过热传递和物质混合的方式传递给冷水。
三、内能的转化1. 热能转化:热能是内能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用热水加热蒸汽锅炉时,热能被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轮机工作。
2. 动能转化:物体的动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例如,当我们用手摩擦两个物体时,物体的动能被转化为内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3. 电能转化:内能也可以通过电能的转化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使用电热水器加热水时,电能被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四、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也会增加;反之,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发生变化。
五、内能的测量内能是无法直接测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其他与内能相关的物理量来间接推断内能的大小。
例如,当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时,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饱和蒸汽表等来推算物体的内能。
六、内能的守恒定律内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内的内能总量在任何过程中保持不变。
即使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内的内能之和也始终保持不变。
七、内能的应用1. 制冷与制热:内能的转化可以用于制冷和制热。
例如,制冷剂在蒸发时吸收外界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而制热器则通过加热来提高物体的温度。
内能知识点总结手写

内能知识点总结手写
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质的微观性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振动以及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量总和。
物质的内能取决于其温度、压力和物质的组成等因素。
2. 内能的计算:内能可以通过内能公式计算,即内能等于系统的热容乘以温度变化。
内能的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W 表示系统所对外界作功。
3. 内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热量和功对于系统的内能变化是相等的,即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与对外界所做的功之和等于系统的内能变化。
这一定律反映了能量守恒的原理。
4. 内能与相变:在物质相变的过程中,内能也会发生变化。
在相变过程中,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会导致内能的变化,而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则不会发生变化。
5. 内能与热容:热容是物质单位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它与物质的内能密切相关。
内能和热容的关系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U = nCvΔT来描述,其中U表示内能,n表示物质的摩尔数,Cv表示定容摩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6. 内能与能量转化: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功、动能等。
这种能量转化是热力学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如热机和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内能转化为功的过程。
以上是内能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也可以继续与我交流。
内能相关知识点

内能相关知识点一、内能的概念。
1. 定义。
-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例如,一杯水内部水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具有动能,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具有分子势能,这些能量的总和就是这杯水的内能。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例如,加热一杯水,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含分子数越多,内能越大。
比如一桶温水的内能比一杯同样温度的水的内能大。
- 状态:同一物质,状态不同,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势能不同,内能也不同。
例如,0°C的冰熔化成0°C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因为冰熔化为水时分子势能增大。
- 物质种类: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情况也不同,所以内能不同。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关的能量,包括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和势能(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例如,飞行中的飞机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这是机械能。
- 内能是与物体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的能量。
例如,静止在桌上的一杯热水有内能,但机械能(动能为0,相对桌面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若不考虑弹性则弹性势能为0)很小。
两者是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 做功。
-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例如,压缩空气时,外界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
例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例如,打开啤酒瓶盖时,瓶内气体冲出,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瓶口周围会出现“白气”,这是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 热传递。
-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关于内能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内能的知识点总结一、内能的定义内能是指一个物体内部所含有的热能总和,它包括了物体的综合性质,比如分子振动、旋转、电子结构等,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组成和温度都有关系。
在热力学中,内能通常用符号U表示,它是系统的一种基本性质,是热力学描述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内能的定义可以用如下的方式进行推导。
考虑一个物质内部含有N个分子,每个分子具有独立的平动和转动自由度,简单起见,假设每个分子可在三个坐标方向上运动,即每个分子有3个平动自由度,同时假设每个分子有两个转动自由度(对于双原子分子,每个分子有两个自由转动度),这也是一个近似的假设。
根据统计力学的理论,平均而言,每个平动自由度的能量是kT/2,每个转动自由度的能量也是kT/2,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
因此,每个分子的平均内能可以表示为3kT/2+2kT/2=5kT/2。
而所有的N个分子的总内能就是5NkT/2。
根据理想气体的性质,内能与温度成正比,所以内能可以写作U=Nf/2RT,其中f为分子的平均自由度,R为气体常数。
由于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总和,因此它包括了与物体微观结构和微观运动有关的所有能量形式,如分子振动、分子间相互作用、电子结合等。
对于热力学系统而言,内能并不是一个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但是它的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过程中的热量交换和做功来进行间接测量。
内能的概念在热力学中非常重要,它为热力学系统的描述和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内能的性质1.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根据热力学理论,内能与温度成正比。
这是基于统计力学理论对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内能与温度成正比意味着当温度升高时,内能也会增加;当温度降低时,内能也会减少。
这也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直观认识,比如当物体受热时,它的内能会增加,导致温度升高;当物体失去热量时,它的内能会减少,导致温度降低。
2. 内能与热容的关系内能与热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定压条件下,内能的变化与热容之间有如下关系:ΔU = q + W其中ΔU为内能变化量,q为系统吸收的热量,W为系统所做的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可以得到:q = ΔU - W这就是常见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知识点总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内能总结
一、内能的概念: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1)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情况有关(2)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3)内能的大小不影响机械能,而机械能的大小也不影响内能,但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1)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2)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等)--内能改变。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W=△E)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
(3)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5)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6)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热量的单位:焦耳。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
由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