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第10年,对话张颖:敌人让我做得更好
张瑞敏商道真经_第八章 让海尔长”第三只眼”——张瑞敏论遇挑战

“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长三只眼睛:第一只眼睛盯住企业内部员工,以凝聚内部员工的才智为上;第二只眼睛盯住用户,以用户利益为上;第三只眼睛盯住外部环境机遇,不仅是国内市场改革开放的机遇,还有世界经济的大机遇。
第三只眼对中国企业来说尤为关键。
”让海尔长“第三只眼”张瑞敏如是说:“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定时期,企业必须是三只眼,盯政策和政府的第三只眼尤其重要,不然许多机遇就会失之交臂,企业悔之莫及。
”精彩解读海尔的企业发展之路之所以越走越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对机遇与挑战的时候,一次也没有放过。
张瑞敏认为,海尔现在还能生存,是因为具备识别机遇的眼力和抓住机遇超前发展的办法。
张瑞敏经常给员工讲推销员卖鞋的故事:两位推销员到非洲的穷山僻壤推销鞋,可是他们对市场的分析和把握却大相径庭。
一位推销员认为,当地的土著人根本不穿鞋,绝对没有销售市场;另一位推销员则持相反的观点:正是因为土著人从不穿鞋,才给销售带来了潜在的市场,而且未来潜力不可估量,甚至有可能独占非洲市场。
同样的机遇,两种观点体现出两种思维方式、两种看问题的角度,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人把握机遇的能力高下。
对于抓住机遇的问题,张瑞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在不同的时期,企业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截然不同。
张瑞敏说:“计划经济下,企业长一只眼盯住领导就够了。
市场经济下,企业要长两只眼,一只盯住员工,达到员工满意度的最大化;一只盯住用户,达到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
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企业还要再长第三只眼睛,用来盯住国家政策。
”这就是张瑞敏提出的著名的“三只眼”理论,也是他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浓缩。
张瑞敏提出的“三只眼”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是针对企业如何把握各种变化,抓住各种机遇等问题而提出的。
海尔就是“长了三只眼睛”的企业,而张瑞敏就是具有超前意识的指挥官,富于创新精神的设计师。
他在指挥广大员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各种稍纵即逝的机遇,发展海尔,壮大海尔。
真正的高手,拼命工作,更会玩命生活!雷军、王石、周鸿祎皆是!

文:王书哲“努力工作,玩命生活。
”这是经纬中国管理创始人张颖最爱说的一句话。
“无法生活好的人,长远无法做大事。
做一个多元、有亮点、有魅力、有气场、又很酷的人,有助于你工作和事业的成功。
”该工作的时候拼命工作,该生活的时候玩命生活,张弛有度的人生才最幸福。
今天,我们想和你分享4位大佬的精彩人生,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一边拼命工作,一边玩命生活。
希望他们玩命生活的热情,能带给你前进的力量。
1、经纬创投张颖:“努力工作,玩命生活,是我一直坚持的价值观”2008年,张颖创立经纬中国。
10年过后,经纬投资的公司超过480家,其中包括陌陌、滴滴、猎聘、有赞、饿了么、VIPKID 等众多明星创业公司。
初创经纬时,张颖很清楚自己面临的挑战:能否抢到好项目事关生死存亡。
为了抢到好项目,张颖一天工作15小时,凌晨一两点下班,几乎是常态。
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经纬团队看到项目就像“饿狼”一样,听到一点点风声就拼命去抢、去追。
据小饭桌CEO李黎回忆,经纬抢项目的劲头是从上到下全体在线的。
“有一次经纬抢下来一个非常热门的项目,为防止其他对手到创始人家里或者办公室把案子撬走,晚上11点多,张颖和分析师们还全部守在办公室。
张颖给所有下属发信息,说一定会陪他们一起拿下这个项目。
”这件事让李黎非常感慨。
但是,即使是这么拼命工作的张颖,也并不认为应该把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上。
他认为,无法生活好的人,长远来看不可能做成事。
“努力工作,玩命生活,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价值观。
”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带着经纬一起做。
他说创业是一次长征,不可能一蹴而就,创业者应该刻意留出时间,从每天的厮杀中暂时解放出来,适当放松。
2017年5月20日,经纬联合36氪共同举办了一场MTA(Music+Technology+Art)天漠音乐节。
当时许巍的“蓝莲花”在舞台绽开,陈粒在沙漠中唱起“我看过沙漠下暴雨”,猎豹CEO 傅盛讲述AI+未来的故事......音乐、艺术、科技,组合到一起瞬间变成一件很酷的事。
七家顶级机构投资策略分析

七家顶级机构(红杉、IDG、DCM、金纬、纪源、晨新、创新工厂)投资策略分析①红杉资本知名合股人:沈南鹏、计越、周逵等投资特点:赌赛道是红杉的传统。
2020年之前红杉投资了高德软件、公共点评、奇虎360、网秦、博纳影业等项目,那时红杉的章法并非明显,处于四处撒网时期。
2020年投资乐蜂以后,红杉慢慢看清并在互联网领域当选定电商、旅行出行、O2O和垂直社区、互联网金融等四条赛道(2020年集中投了几个教育项目,后来只零星投了二、三个项目,大体上舍弃了这条赛道)。
这些行业的一起特点确实是“离钱近”,即即是社区也是专注于某类话题的垂直社区,变现路途比较清楚。
而除抓热点赌赛道,红杉还有深耕赛道、在同一领域“多点占位”的适应。
比如,在化妆品电商领域,它同时投资了聚美优品和乐蜂网,在在线旅行市场,驴妈妈和途牛网都多次被红杉下注;而在订餐领域,它不仅入股了饿了么,还投资了南京的零号线;在新兴的O2O本地生活领域,红杉一样在寻觅多处下注的机遇。
沈南鹏投资观点: 1.今天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机遇可能就少于两年前,两年以前移动互联网可能占到红杉中国初期基金40%的投资比例。
2.在移动互联网的方向上,以后细分的垂直领域,尤其跟一些传统的行业相结合的这些方向上面,往后面有更多的创业机遇。
未必大伙儿都要找这么庞大的量,非要一个应用所有人都用。
中国很多行业里面还有很多机遇,如何去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手腕来改造传统的一些行业,那个里面会涌现出很多的创业机遇。
这也是咱们接下来两三年最重点关注的地址。
3.跟产业上下游进行了解,找到原有的垂直行业原有这些公司他们的软肋在什么地址,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找到对应原有的现有公司的软肋,发觉原先它的哪些优势在互联网眼前变成了弱势,如此的话,有可能进行弯道超车,在那个进程中,我感觉会有很多机遇,但那个方向上,创业到成功的时刻比较长。
4.在移动互联网方向上面,接下来持续有机遇的仍是游戏领域,那个领域不管是从中国过去的进展,从PC到WEB,到原先的Social到移动,每次的变革里面都会发觉一些新的公司冒出来,过去一些公司某个领域已经做得很强,可是每次的转型进程中都会有新的机遇显现,那个地址面推陈出新的机遇很多。
张颖经纬创投新布局

军 中 国 。 原 易 趣 网创 始 人 、后 加 入 经 纬 创 投 转 做 投 资 的 邵 亦 波 ,找 到
主要 负责 对互 联 网 、软件 、半导 体
和 生 命 科 学 等 领 域 的 公 司进 行 上 市
时 的 张 颖 , 已经 成 为 该 基 金 的 联 席
点 , “ 业 模 式 要 极 其 简 单 ;创 业 商 者 需 要 既 能 做 决 定 ,又 能 听 建 议 ; 对 行 业 ,不 但 要 有 很 清 晰 的 理 解 ,
管 理 合 伙 人 。 没 过 多 久 , 张颖 又 把 “ 友 ”— — 前 凯 鹏 华 盈 合 伙 人 徐 老 传 陛 拉 过 来 做 管 理 合 伙 人 。 “ 近 相
公 认 为 美 国 顶 级 风 投 ,经 典 案 例 包
括 苹 果 电 脑 、 联 邦 快 递 、S n a Dik s 等。 “ 以前 在 美 国 时 ,会 经 常 看 到 经 纬 创 投 投 资 的 公 司 上 市 就 是 几 百
亿 美元 的市值 。神奇 而又 神秘 ,很
少 接 受 采 访 , 却 广 受 创 业 者 的 尊 重 。 ”这 是 张 颖 对 经 纬 创 投 的 最 初
旧 金 山 分 校 生 物 和 化 学 专 业 的 学
C p a 2 0 . /3 投资与合作 a i l 0 90 0 t 2
为 高 速 成 长 的 早 期 和 扩 张期 企 业 , 目前 的 基 金 团 队 规 模 已 达 1 人 。 张 0 颖 也 并 不 认 为 经 纬 创 投 近 期 才 进 人
中 国会 贻 误 “ 机 ” , “ 们 有 足 战 我 够 的精 力 和 时 间 去 找 好 的公 司 ,不 少 vC因 为 之 前 投 得 太 快 了 ,现 在 反 而有 些 手 忙脚 乱 ,到处 扑火 。”
好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例子

好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例子很喜欢经纬的张颖。
这个时代牛逼的人很多,但能牛得硬气低调、爱憎分明却不容易。
作为经纬中国的掌舵人,能想象到他的忙碌和压力。
他有自己的方式:“我喜欢摩托车、徒步、看书、看碟。
稍微宅一点,对我来说有很大的作用。
”认识一个姐姐,生意做的很大,四川北京来回飞。
事情做大了,焦虑和压力随之而来。
我问她,每天管这么多事,烦么?她说,烦。
但她有个诀窍:“一旦躺上床,就不想任何工作的事了”……见过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很牛人士,他们被焦虑压力和繁杂事务裹挟,他们像高速运转的机器,他们有个共同的技能:会休息。
现代社会是个大丛林,没谁是活在无菌的真空环境下:每个人都会感到疲累,每个人都要面对压力。
在高强度的商业社会中,“会休息”显得尤为重要:用这样那样的方式,暂时忘却压力和烦恼。
你需要一个小小的空间,让铠甲下的灵魂得以蜷缩于此,享受短暂的栖息和片刻的安宁。
正如导师列宁所说的那样: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会休息”是一种职业能力,和沟通、表达、讲演、时间管理一样,是你实力的一部分。
它是慰藉心灵、排遣焦虑的技术,它是冷却技能、回血回魔的方法。
给我两小时,又是一个电量满格的战士。
看小说《二号首长》。
作为省委书记,小说中的赵德良,是全书最强大的存在。
这不仅因为他是全省的最高首长,更是因为他成熟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个人能力。
有一个细节,印象深刻:赵德良有一种特别的能力,抓紧一切时间休息。
别说是这种有几个小时车程的旅途,就算是只有十几分钟车程,他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睡眠,哪怕是睡上五分钟,待他重投入工作时,便会精神抖擞。
赵德良有一种特别的能力,抓紧一切时间休息。
别说是这种有几个小时车程的旅途,就算是只有十几分钟车程,他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入睡眠,哪怕是睡上五分钟,待他重投入工作时,便会精神抖擞。
当领导的人,往往有一个特别的本事,抓住一切时间休息。
而在领导边上当秘书,更是如此:领导休息的时间,秘书却不一定能休息。
沙宣经典句子

沙宣经典句子
1.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沿途的风景。
2. 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3. 每一次失败都是迈向成功的一步。
4. 没有人能阻止你追逐梦想,除非你自己放弃。
5. 勇敢面对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7. 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
8. 没有什么比坚持更重要的了,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9.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也是最大的朋友。
10. 没有什么比自信更重要的了,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1. 每一次挫折都是给你重新开始的机会。
12. 人生就像一场赛跑,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看到终点。
13. 没有什么比努力更重要的了,因为努力是成功的保证。
14. 人生最重要的是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别人的期望。
15. 没有什么比热爱更重要的了,因为热爱是成功的动力。
16. 每一次失败都是为了让你更加坚强。
17. 人生最大的成就不是成功,而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18. 没有什么比坚持不懈更重要的了,因为坚持不懈是成功的秘诀。
19. 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20.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21. 没有什么比信念更重要的了,因为信念是成功的动力。
22. 每一次挑战都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加勇敢。
23. 人生最大的收获不是物质,而是内心的成长。
24. 没有什么比坚定信心更重要的了,因为坚定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王小丫专访张颖

王小丫专访张颖:零社交、零聚会的天使投资人注:经纬中国,专注VC早期阶段的顶尖VC机构之一,而非天使投资机构。
9月1日我们是播出的《互联网时代》的第八集《忧虑》,我们今天来到一家公司,很多年轻创业者,他们如果说能跟这样的公司有一些接触,这是他们心中最大的喜悦,今天我们来到经纬中国,现在我们要对话的是经纬中国的创始人张颖,我们同样会在央视财经的微博微信、搜狐新闻客户端,以及央视网,同步直播。
同时在央视网还在进行图文直播,我们可以欢迎大家随时来参与互动,一起来聊一聊创业,聊一聊互联网这个产业的投资方面的一些问题。
【不拥抱无线互联网才会必死无疑】王小丫:对于投资人来说,判断和眼力特别重要,判断对了可能是财源滚滚,判断错了是血本无归,现在可能有两种说法,比如前几天我采访徐小平老师的时候,他就给了一个他对于互联网的定义,他说很古典,就是鼠标加水泥,鼠标就是互联网,水泥就是传统行业,如果你现在不面对互联网,肯定不是被淘汰的问题,是必死无疑的,你是怎么样理解互联网的未来?张颖:PC年代其实有很多传统行业,它跟PC不沾边,也能发展得很好,因为毕竟屏幕,你的使用场景还是有限的,不能随时拿着PC在街上走,然后他有很多技术,包括定地点,都还没有非常成熟,那个年代不一定每一家企业都需要互联网化,但是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崛起,手机这种普遍的应用,特别是智能手机,给大家带来的便捷确实就像徐老师说的,你如果不去拥抱无线互联网,你不去拥抱这一小小的智能手机的屏幕,那你就会死。
有可能死是你在原地踏步,你周围的你的竞争对手拥抱无线互联网,然后得到了突破,再得到资金的支持,他们就比你走的远了,某种程度上你就退步了,哪怕你不退步,在原地踏步,你的市场份额就会被人家抢走,你就会慢慢被残噬,今年无线互联网规模有可能是过去PC的几十倍,确实今天没有任何企业,不管你在什么行业,你都深深地会被受到影响,哪怕今天比如说我们说的远一点,石油勘探,石油开发,我觉得移动互联网也能给那个行业带来很多的便捷跟很多的高效和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是非常可怕,同时又让人非常兴奋的事情。
蒋方舟励志故事

蒋方舟励志故事大家有没有听过蒋方舟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蒋方舟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蒋方舟励志故事:被誉为80后美女作家的蒋方舟,从七岁就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在由《人民文学》主办的第七届人民文学奖中,获得散文一等奖。
十一岁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争议和讨论,并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
此书出版,引起台湾媒体的一片惊呼,称其为:早熟的苹果。
2008年,蒋方舟被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提前录取,再度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人物。
三月的清华园,已是垂柳依依,姹紫嫣红。
在美丽的清华大学校园里,蒋方舟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
当记者请她谈谈自己的梦想时,蒋方舟的目光中顿时溢满了一种无限的憧憬和渴望。
那一刻,使人感到她一点也不陌生和遥远,就像是一个邻家的小妹。
梦想,其实这是一个很隐私的话题。
蒋方舟一度羞于表达,她已经走过了那个向人急速表达自己梦想的青涩年龄。
但无论走过多少千山万水,内心里总有一处芬芳,散发着它那迷人的馨香,山高水长,魂牵梦绕。
蒋方舟沉吟了片刻,嫣然一笑道,梦想再可笑,也胜过没有。
能有梦想,也需要天赋。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当大家对现实的丑恶龌龊、体制与潜规则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我还是保持着震惊和不适。
蒋方舟的震惊和不适,使我们感到她的清纯和简单,一点也不世故和圆滑,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无论尘世间如何改变,人们内心渴望的还是一种清纯和简单,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蒋方舟用一种无奈和沮丧的语气说道,我现在觉得距离梦想越来越远了。
大概在去年,爸爸对我说,孩子,你在北京买个房子吧,这样我们的心也就放下了。
我当时听了特别地感到不可思议。
我想,这样下去,我大概就成了芸芸众生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性就被这个东西剥夺了。
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又对我说,孩子,等房价一降下来,你就买个房子。
在父亲的催促下,我就真的在看周边的房价了。
那一刻,我感到一种特别特别明显的无力感。
蒋方舟的眸子里溢满了一缕柔软,她深情地说道,我原来的梦想是当大师,但渐渐地觉得当大师不是主观能够决定的了,所以我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识时务了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纬中国成立已经第10年了,从时间上来说,它也是一家老牌机构了——但仍然很少人会把这两个字和经纬相联,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总有出其不意的新动作。
作为中国最不缺少话题的风险投资机构,经纬中国就像它的创始人张颖一样,拥有富有争议的、同时让人无法忽视的强烈个性。
早年,张颖带领经纬以“传统美元基金变革者”的形象出现,变革包括几个方面:从互联网产品经理中挖掘年轻人来做投资,因为他们更懂行业;大规模的铺开人马,以近40人的投资团队和近70人的投后团队来完成对市场的广泛覆盖,而不是VC们的传统做法“狙击手型”;同时他们还是最早成立人民币基金的美元机构。
这些改变,如今早已成为VC行业的普遍做法,不再新奇。
但张颖在2010年便推出它们,背后是他对移动互联网为中国带来庞大机会的清醒认知和笃信。
那句著名的宣言“豪赌移动互联网”,从此和经纬的成功、张颖的名字紧紧联在了一起。
但如今,人们普遍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巨大红利正在过去。
在2017年上半年,创投圈或许刚刚度过了它最焦躁不安的6个月。
这也到了经纬中国成立的第10年,从时间上来说,它也是一家老牌机构了——但仍然很少人会把这两个字和经纬相联。
某种程度上因为它总有出其不意的新动作。
比如今年3月,经纬成立了一家“专门服务新经济公司的高端出行公司”,叫经纬出行,张颖骑着他的摩托车和被投公司的创始人们一趟趟的出行,从摩洛哥到火人节,从冰岛到堪察加。
5月,经纬和36氪一起,在沙漠里办了一场MTA天漠音乐节。
经纬在对标谁?张颖说,经纬没有任何对标。
经纬这还是在做VC吗?张颖说,经纬是在做投资平台。
两年前,我采访过张颖一次,那时聊天中张颖高频提及的词语包括“厮杀”“all in”“独角兽”“下一个BAT、滴滴快的”。
这一次,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来讨论他的个性以及局限,正是这些决定了经纬是今天的经纬——而不是另外任何一家业绩好的投资机构。
当然,他也深入地谈了他认为“无法超越的”经纬的品牌和酷。
经纬第10年,张颖也在焦虑。
但那是和其它人不一样的焦虑。
以下为对话。
控制与管理-同样的估值同样的时间点,别人抢不过我们;同样的估值不同时间点,我们可以晚进-我会打压膨胀的同事,打压到你万分痛苦36氪:上一次采访你是2015年底。
你觉得过去这两年,经纬的好案子有哪几个?张颖:ofo、瓜子二手车,VIPKID,等等。
以及陌陌拿住没卖,坚决地看好,这直接让我们多赚了7、8亿美金;还有我们人民币基金的及早布局和坚决的投资节奏。
36氪:经纬想进的案子,经纬都能进得去吗,在任何时候?张颖:我觉得是,就拿刚才的几个案子说。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估值,10个案子里面我们能拿下8个。
比如说ofo是去年年中,当时戴威本来在跟别人谈,他们一直希望ofo不要跟我们签,说下周一就过会。
但在前一个周四,我们合伙人肖敏把戴威请到经纬办公室,然后让我见一下、帮忙聊。
然后我就跟戴威系统性地表述了我对这个市场的思考、对团队的看好,以及未来经纬能在哪些方面帮忙。
最后当晚我们就签下了TS,领投了ofo那一轮的融资,并拿到一席董事位。
瓜子也一样,他们从58分拆后去年2月先融了一轮,我们是9月才投,和之前一样的估值,我们投进去几千万美金。
在投之前,我邀请浩涌参加我们的经纬出行去了趟俄罗斯,我和他全程在一架私人飞机上,聊他的数据、他在做的事,观察他,他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在观察我们。
无疑这一趟下来我们都非常信任对方。
回来我就问他,你要不要多拿一些钱。
他也很爽快,说好,就按照半年前的价格,但是动作要快。
他不缺这个钱,而且瓜子11月就要融下一轮了,但还是让我们进了。
所以这就是我说的,同样的时间点同样的估值,别人抢不过我们;同样的估值不一样的时间点,我们可以晚进。
只要我们想进,合投或者跟投,我们总能想到办法。
36氪:不同的时间点以同样的价格进,之前的老股东不会有意见?张颖:在融资过程中,每一轮都有一些老股东会发牢骚,但如果创始人极其强,数据很好,他又知道怎么去周旋,他想要什么都能达到。
36氪:抢案子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张颖:抢案子的这个抢,始终是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的有战斗力的抢。
包括基金的品牌、我们合伙人的给力、执行中各种细节的拿捏、时间点的把握、经纬能给到的投后服务等等附加值。
如果看到创始人犹豫,我们合伙人就会把我推到他面前,一般聊个3、40分钟就会出现积极的一面。
对这点,我个人有充分的自信。
而且绝大多数时候,拿经纬的钱,这是一个在中长期创始人们不会后悔的决策,这就是事实。
36氪:这两年,哪些是你错过最遗憾的案子?张颖:有,但我不想说。
这个没有办法,也一定会有错过。
每次提到这个我都会头晕脑胀,会让我非常心烦和焦虑,但这也是让我们做得更好的动力。
36氪:经纬怎么来降低这种遗憾?张颖:以经纬今天的品牌和我们团队的渗透率,每个行业大多数明星项目我们都能及时看到。
如果我们没有投,那我们只能逼着自己再提升判断、认知,要么是我们把市场看小了,要么是我们低估了创始人的成长性。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升、持续性地提升我们对每个细分行业的认知和判断力,还有就是建立高效的系统性回访机制。
其实这一方面我蛮羡慕朱啸虎的,他有时候会出去二三十天,take a vacation,那中间有项目他错过就错过了,他不纠结,他不像我这么焦虑。
经纬现在有“一线机构病”:我们做得那么好了,我们怎么能再错过呢?但这个焦虑本身是阻挠我们成长的,我意识到了这个。
36氪:你焦虑的表现是给团队施压吗?张颖:不停地施压,持续焦虑一定会带来负面的东西,肯定有人会受不了。
但我在这里面也是有平衡的拿捏。
什么时候我是一个创始人身份,该行使比较专制的决策和举止,什么时候需要去凝聚团队精神,我心里是有尺度的。
对投资团队,我非常凶狠,阶段性的、他们把握不了头绪的凶,比如一个投资经理某件事做得不错,出成绩了,那我会先表扬肯定,给你更多空间,过程中看你持续成长,突破自己的安逸。
但他很可能就high了,自大了,很多东西开始做不好了,那我就会放大地去打压,打压到你万分痛苦。
36氪:你相信这种打压对每一个人都能起效?张颖:我打压他是因为他不知道今天你拿着经纬投资人的名片,你能敲开多重的门。
投资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一夜暴富的可能,经纬有很好的口碑,你有可能明天就能抓住下一个滴滴和ofo,甚至下一个阿里腾讯百度,因此而变成富豪。
而你如果能经过我的打击还活下来,在压力下做得更好,你就出来了。
你承受不了,那就去你的吧。
36氪:鼓励、放大、打压,你的目的是什么?张颖:第一当然是为了经纬的整体利益,第二是为了他们成长。
一个人的成长,是锯齿形的往上走。
我特别讨厌看到投资人膨胀,包括我们自己的同事的膨胀,人一膨胀,过度自信就不会再成长,就会犯错。
有可能他们自己不知道,但在我面前非常透明。
那我碰到这个情况,尤其是多个点都在印证这个事情的发生,我就会打压,如果他能扛住这样的打压,才会有断崖式的成长。
我认为经纬今天能有的成绩,最关键的的原因就是我们给年轻人做事的空间,并且在他们出成绩的基础上不停地去延展这个边界,让他们担更多责任做更多事情。
这样子的鼓励、放大、打压,整体也是为了他们个人最快的成长。
36氪:有人也这样对待过你吗?你是如何获得断崖式的成长的?张颖:我20多岁在投行的那两年非常明显。
之前我从来不是所谓精英,非常懒散。
我在旧金山上的中学、大学,都是二三流的,到1999年我在西北大学读完硕士进到所罗门兄弟投行部,他们的工作强度让我非常痛苦。
经常在礼拜五派给你一大单活干,然后你的周末就完蛋了。
我们交上去的PPT,老板看了不满意,他会直接砸你,完全是狼性文化。
茶杯、烟灰缸、包,什么都砸,砸得你满身一塌糊涂。
然后你还要捡起来,再滚出去。
在这种环境里,搞得我们也很变态。
我们以前玩一个游戏,把西裤、衬衫脱下来扔给同事,让对方揉、在地上踩,互相弄得一塌糊涂不能再皱,然后让干洗店更加痛苦地去复原到一尘不染。
那种地方你只有这样发泄。
36氪:你认为这段经历对于你成为今天的你必不可少?张颖:非常重要,收获巨大。
2001年我去中经合,中经合的创始人刘宇寰先生,他是我的恩师,给了我很大信任和空间,让我去犯错纠错,基本上很多地方都不管我,我对他的感激是歇斯底里的。
那到2008年经纬中国成立,我自己当老板,就不用说了。
但我能在这整个过程中把握住自己,在经纬发展得非常好的时候居安思危,保持头脑冷静,我认为跟之前投行这段心性磨练密不可分。
36氪:你会去看别人总结的管理经验吗?张颖:从来不会,零。
一切都是在摸爬滚打中产生的直觉。
36氪:不相信那种有一套管理方法论的人?张颖:我相信,但我不是那种人。
嚣张与克制-经纬系创始人都知道,加入了经纬,你受人蹂躏的概率就会低很多-但我随时跟自己说,不要因为所谓成功、有钱,就变得和周围那些我不认可的傻x们一样36氪:你很多次对同行放话——第一,别来挖你的人;第二,对经纬投的公司,多次签了TS又毁约的同行,你会报复。
张颖:对经纬系公司的保护我是非常有意识的。
3、4年前,有一些机构系统性地看我们的公司,多次签了term sheet然后不投,折腾我们的创始人。
对这种惯犯,我千方百计也要搞他们,我会系统性地报复。
只要他想投我们经纬系的公司,我就不会让他投。
有时候同事会说算了吧,我说不可能。
这种事情发生一次,我就传播一次我这个观点。
我不但要让我经纬投资团队的每个人都牢记这是底线,我还要让所有同行都知道这件事上你绝对不要惹我。
经纬系的公司都知道,加入了经纬,你受别人蹂躏的概率就低很多,我会保护你。
红杉、SIG、DCM,这些一线基金我们都合作得非常多,他们加起来在我们这里投了几十个案子,没有一个反悔的,这是他们认可我们的被投公司,同时我认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认可和我们的长期合作。
36氪:张颖是一个嚣张的人吗?善于运用“肯定-打压”模式的人,有意识建立别人对你的畏惧感,应该是一个足够相信自身魅力的人。
张颖:我非常清楚我人格魅力的边界。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经纬,很多创始人认可我们,也有很多人认可我。
但我随时随地在心里跟自己说,不要因为所谓成功、有钱,就变成和周围那些我不认可的傻逼一样,非常嚣张,对别人不尊重,在细节上欺负人。
如果要做一个asshole,我只会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同行、大佬、创业者时——如果你不喜欢他,正好你碰到一件过分的事,那我就嚣张、爱憎分明。
但对普通人,对行业地位可能不如你的人,就必须克制。
但有些特定场合,我会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达到一些商业上的目的。
36氪:比如在抢案子的场合?张颖:对,我的同事经常拉我去抢案子,那我知道今天我需要充分放大我的人格魅力。
我的招数就是真实、直接,没有任何拐弯抹角,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把所有想法讲出来,给最真实和靠谱的建议。
我认为这种真实和直接是对创始人或者任何和我们开会的人最大的尊重,也许他当时不能消化,但时间拉长了他会理解,我们对他的真实就是我们对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