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为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司、项目、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能力,特制订本制度。
1、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接受“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三级不少于50学时的安全教育培训;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还要接受专项的安全教育培训;2、公司安全部具体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
3、公司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4、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项安全培训,熟悉有限空间作业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5、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6、必须对新上岗的员工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
7三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1)公司级培训不少于20学时: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根据工作性质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
(2)项目级培训不少于20学时: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doc 标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一、前言目的和重要性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和特点安全培训教育的必要性二、培训教育目标确保作业人员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培养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三、培训对象新入职员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四、培训内容有限空间作业基础知识有限空间的定义和分类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识别安全法规与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安全设备与工具使用个人防护装备(PPE)检测仪器和救援设备作业前的准备作业计划和风险评估通风和气体检测安全操作规程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作业中的安全措施应急处置与救援事故报告和应急响应救援操作和自救互救技巧案例分析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教训总结和预防措施五、培训方式理论培训实操演练模拟演练互动问答六、培训时间与周期新员工入职培训定期复训特殊情况下的临时培训七、培训师资内部安全专家外部专业培训机构讲师八、培训效果评估理论考试实操考核员工反馈和建议九、培训记录与档案管理培训签到表培训考核记录培训档案的保存与管理十、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实践建立安全文化长效机制十一、监督与考核安全培训的监督机制培训效果的考核方法考核结果的应用十二、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清单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十三、结语强调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对培训制度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许多作业都需要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如储罐、舱室、地下管道等。
在这些有限空间中进行作业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探讨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以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作业质量。
二、背景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氧气不足、有毒有害气体、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等。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许多事故是由于从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操作规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培训而引起的。
因此,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
三、培训教育制度内容1. 培训目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旨在提升从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潜在风险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正确判断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2. 培训内容(1)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和分类;(2)有限空间作业的潜在风险,如缺氧、有毒有害气体、机械伤害等;(3)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进入前的准备、安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紧急情况处理等;(4)事故案例分析和演练,以加深对风险的认识和掌握应对方法。
3. 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授课程的方式,向从业人员介绍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2)实际操作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景,让从业人员亲自进行操作并灭火演习,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核评估: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的掌握情况。
四、培训教育制度实施1. 培训计划编制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信息,并明确培训责任人。
2. 培训资料准备准备相关的培训材料和PPT,以便培训师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培训。
3. 培训师资培训组织专门的培训师资培训,提高培训师的培训水平和专业能力,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一、制度目的二、培训对象所有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员工及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1.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范围和特点;2.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规定;3.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和事故案例分析;4.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质量准备、空间检查、通风措施等;5.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6.有限空间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应急救援程序等;7.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技巧;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及责任。
四、培训方式和周期1.培训方式:线下面对面培训、视频会议等形式;2.培训周期:新员工入职时进行初次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
五、培训评估进行培训的参训人员需要参加培训考核,通过相关测试和实操考核才能获得合格证书。
六、培训记录公司应建立健全培训记录档案,包括培训人员名单、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信息。
每位参训人员的培训记录应妥善保存。
七、培训资源公司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内外部培训资源,确保培训的全面覆盖。
八、培训效果评估公司应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参训人员的反馈意见,及时修正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九、惩处措施对于未按照培训制度参加培训的人员,或者培训后未能通过考核的人员,应依据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惩处措施。
十、其他本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时修订和完善,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
以上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内容,旨在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 前言有限空间作业是指违反人体不适,对人员进入设备或装置内部空间而采取的各种所需的手段和程序。
由于空间狭小、通风不良、气体有毒有害物质积聚等特点,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着潜在的不安全和风险,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企业订立本规章制度,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教育培训,并确保全体员工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要求和操作技能。
2. 培训目标本制度的培训目标是确保全部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员工全面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掌握相应的安全技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 培训内容3.1 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与分类•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各类分类。
3.2 有限空间作业的不安全和风险•了解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和风险;•掌握有限空间作业所涉及的特殊环境因素,如有毒有害气体、通风不良等。
3.3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要求•熟识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如设备检查、通风准备等;•熟识有限空间作业中的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
3.4 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操作规程,如进入与退出的程序和技巧等;•了解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常见操作技术,如通风、清洁、焊接等。
3.5 事故案例分析与应急措施•学习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显现的应急情况,并学习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
3.6 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与管理•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和责任分工;•掌握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监督与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4. 培训方式与周期4.1 培训方式本培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含但不限于:—线下面授培训;—线上网络培训;—案例分析和讨论。
4.2 培训周期•每位员工入职后需接受一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并通过培训考核后方可参加有限空间作业;•每年进行一次定期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以保持员工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的掌握。
有限空间作业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特制定本教育培训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员工。
一、教育培训目标本制度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二、教育培训内容1.有限空间作业基础知识:包括有限空间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
2.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估:识别有限空间作业中的潜在危险,评估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安全作业规程:学习并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通风、检测、防护设备使用等。
4.应急救援知识:了解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包括紧急撤离、急救知识、消防知识等。
5.实际操作技能:通过模拟和实际操作,熟练掌握有限空间作业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教育培训方式1.理论学习:通过讲座、视频、手册等形式,进行基础知识和安全理论的学习。
2.实践操作:在模拟或真实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确保员工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故案例,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育培训要求1.新员工培训:所有新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有限空间作业的专项培训,并通过考核。
2.定期复训:所有员工每年至少应接受一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复训和考核,确保知识更新和技能熟练。
3.特殊培训:对于涉及高风险有限空间作业的员工,应进行专门的强化培训。
4.记录与监督:每次教育培训和演练都应做好记录,并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
五、考核与评估1.理论考核:通过理论考试,检验员工对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际操作考核:通过现场操作考核,评估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技能水平。
3.综合评估:结合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的结果,对每位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六、奖惩措施1.对教育培训中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包括表扬、奖金或晋升机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为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司、项目、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能力,特制订本制度。
1、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接受“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三级不少于50学时的安全教育培训;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还要接受专项的安全教育培训;2、公司安全部具体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
3、公司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4、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项安全培训,熟悉有限空间作业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5、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6、必须对新上岗的员工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
7三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1)公司级培训不少于20学时: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根据工作性质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
(2)项目级培训不少于20学时: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有限空间作业是指那些具有限定进出口,并且无法连续进入的工作场所,如储罐、封闭的地下室、污水管道、风井等。
由于有限空间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遵守岗位职责的能力。
本文将着重从制度的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制度的内容1.安全知识培训:包括识别并评估有限空间中的危险因素、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紧急救援措施等。
2.作业流程培训:包括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进入与退出有限空间的程序、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3.急救培训:安排定期的急救知识培训,包括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处理等基本急救技能。
4.管理制度培训:介绍公司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报告等。
二、培训方式1.线下集中培训:定期组织线下的培训活动,邀请专业的安全培训师进行讲座,通过讲解、展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员工传达安全知识。
2.现场模拟演练:建立与实际工作场所相似的模拟环境,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实际模拟演练,让员工亲身体验,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与应对方法。
3.网络培训:制作网络培训课程,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设置在线测试,并实时记录学习情况,以评估学员掌握程度。
三、培训评估1.学习成果考核:在培训结束后,通过答题、操作演示等方式进行学员的学习成果考核,评估其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操检验:定期组织员工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进行实操检验,检查员工的操作技能并纠正不合规范的行为。
3.事故案例分析:对近期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员工深刻认识事故原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
同时,培训制度还应配套完善的安全设施和救援措施,以确保员工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的生命安全。
只有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才能真正达到预防事故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1、目的
为使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熟知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增强预防事故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
3、职责
安环部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人事总务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培训统计和通知工作。
4、内容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的对象为: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未经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与有限空间相关的作业。
相关人员的培训记录存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档案。
培训内容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内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使人发生中毒。
如:硫化氢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氰化氢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也可能发生中暑、触电、淹溺、掩埋、物体打击等危害。
在对有限空间进行初次气体检测或不确定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
浓度的情况下,进入者必须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等同有效的防护装置;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监护人员必须每2分钟拖动救生绳一次,询问进入者身体情况,出现异常应立即将进入人员拖出;严禁无防护进入抢救。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2)作业前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作业环境
(3)检测气体浓度并如实记录;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有毒气体浓度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小于25PPm)。
硫化氢浓度(应小于10 PPm)未经检验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4)确定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员;
(5)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许可证;
(6)通风;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
有受限空间内,如果进行电焊,切割,燃烧或者油漆作业,必须使用局部的废气排放系统,降低由于这些作业而产生的可燃气体/烟雾的浓度。
如果在受限空间内使用了局部废气排放系统,必须确保排气口要远离主要通风系统的进气口。
通风设备尽可能安装在受限空间的顶部或接近顶部的地方,这样可以提高通风的效率,而且可以避免通风中断;
进入期间的通风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
强制通风设备应持续、有效工作,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
(7)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8)应选用合格、有效的气体和测爆仪等检测设备;
(9)防爆、防氧化的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隔离式呼吸保护器;(10)检测人员应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按照规定的检测程序,针对作业危害因素制定检测应急措施;
(11)建立健全照明、通讯系统;
(12)配备齐全的人员防护和救援装备;
(13)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
(14)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a、所有人员应遵守有效空间作业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b、加强通风。
c、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不允许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设备。
d、机械设备的运动、活动、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
e、有限空间的坑、井、洼、沟、人孔通道出入口应设置安全标志。
f、当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不得强行作业。
g、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半封闭设备内部作业时,应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标志。
h、发生事故查明原因、立即采取有效、正确的措施进行急救。
检测仪器、劳保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掌握以下仪器和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气体检测设备
②呼吸防护用品
③防坠落用具
④安全器具
⑤警示设施
⑥其他个体防护用品
紧急事故的救援
(1)窒息事故的救援
窒息事故者的抢救主要时确保其呼吸畅通,调整事故者的姿
势,将患者的头部尽量往上抬,使得颈部紧紧绷直,这样做时,一手放在患者的脖子后面用力抬,一手放在患者额头往外推,这个动作通常使患者的嘴自然张开,如果抬起头使得呼吸畅通,患者开始呼吸,就保证事故者的姿势使其慢慢恢复状态,否则继续进行强制空气进入肺中,如不起作用,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2)硫化氢中毒的救援
由于硫化氢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对人体主要危害呼吸道,可出现流浪、眼泪、眼内异物感、实物模糊、流涕、咽喉灼热、胸闷、恶心、意识模糊。
部分可出现心脏损伤,重症者出现闹水肿、或肺水肿等,极高浓度(1000mg/m³)时可在数秒内引起窒息或死亡,此种事故在发现第一时间通知120急救中心,平时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CO中毒的救援
对于CO中毒事故者,应迅速,将其转移至现场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观察意识形态,在等待急救车辆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肺中,对于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往医院送,在送往过程中人工呼吸决不可停止。
(4)爆炸事故应急救援
事故发生具有突发性,如遇到爆炸时,应面背爆炸点迅速卧倒,如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鼻口,距爆炸中心较近的作业人员,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二次
爆炸发生,当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通往事故的一切电源,马上恢复通风,设法扑灭各种明火及残留火种。
爱德克斯(云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