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习题
2019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选择题(共16小题)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石灰水与盐酸B.石灰石与盐酸C.生石灰与二氧化碳D.铁和硫酸2.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3.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
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依次是()A.稀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稀盐酸B.稀盐酸、石蕊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C.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D.稀盐酸、酚酞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NaOH溶液与H2SO4溶液是否恰好中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方法及结论错误的是()实验序号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A CuSO溶液有蓝色沉淀,则NaOH过量4B 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则H2SO4过量2C 锌粒有气泡产生,则HSO4过量2D pH试纸pH=7,恰好中和A.A B.B C.C D.D5.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①熟石灰除去土壤中的硫酸②用稀硫酸除去铁锈③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7.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①甲既能说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又能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能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能说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④既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盐酸,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a点到b点溶液中盐酸的量不断增大C.b点时,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D.b点到c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量不再增加9.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B点和C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D.滴加硝酸银溶液,可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10.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 含答案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选择题(共5小题)1.表示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pH与滴加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能正确表示pH 随加入盐酸质量变化的图象是()A.B.C.D.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uO+H2SO4=CuSO4+H2OB.HCl+AgNO3=AgCl↓+HNO3C.Ba(OH)2+H2SO4=BaSO4↓+2H2OD.CaCO3+2HCl=CaCl2+H20+CO2↑3.如图所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A.HCl和NaOH B.NaOH C.NaCl D.NaCl和NaOH 4.将10克10%的硫酸和1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分别加入下列物质的溶液①CuSO4②BaCl2③MgSO4 ④FeCl3 ⑤Na2CO3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5.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发生中和反应的是()A.盐酸和铁B.铁和硫酸铜C.硫酸和氢氧化钠D.碳酸钠和稀盐酸二.多选题(共1小题)6.如图所示实验,将稀盐酸滴到含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最终烧杯内溶液呈现无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酚酞溶液的滴入量一般为1~2 mLB.溶液中所有物质都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C.烧杯内溶液显示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H+D.烧杯内溶液显示无色,说明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氢三.填空题(共5小题)7.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1)改良土壤:酸性土壤用来中和;碱性土壤用碳酸水来中和。
(2)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硫酸厂排放的废水用熟石灰来中和,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3)在医疗方面的应用:①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但胃酸过多,需服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来中和过量胃酸。
写出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②蚊虫叮咬,使皮肤肿痛,因蚊虫分泌出一种叫蚁酸的物质,显酸性,因此涂一些碱性物质可以减轻痛痒。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题训练三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5.(石家庄藁城月考)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常观察不到明 显现象,如图①所示。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会发生反应,步骤②中 加入的试剂不能是( D )
A.Zn粒 液
B.Na2CO3溶液
C.石蕊试液
D . AgNO3 溶
6.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下列相关说法中错 误的是( B )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NaCl、NaOH和 Na2CO3 。 大 家 认 为 猜 想 三 溶 液 中 可 能 存 在 Na2CO3 的 原 因 是 ___氢__氧__化__钠__吸__收__空__气__中__的__二__氧__化__碳__生__成__碳__酸__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 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左____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 ,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氯为化__钠______, 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H_C_l______,写出上述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_N_a_O_H_+__H_C_l_=_=_=_N_a_C_l_+__H_2O_________
(4) 石 灰 水 暴 露 于 空 气 中 易 变 质 , 写 出 变 质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C_a_(_O_H_)_2+__C_O_2_=_=_=_C_a_C_O_3_↓__+__H_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驻马店确山二模)某同学为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设计了如图实验,当 酚酞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溶解、过滤、蒸发对粗盐进行提纯C.用盐酸验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D.用稀硫酸验证铜、银和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2.下列实验室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不慎碰倒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B.易燃易爆物不能与其他物质混存,必须隔离贮存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少于试管容积的1 3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NaHCO3溶液3.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A.氧气B.石墨C.干冰D.蔗糖4.在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设计了四个小实验,对它们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只说明了石蕊遇酸变红色,与本实验没有任何关系B.实验Ⅰ为对照实验,说明水不使石蕊变色C.实验Ⅰ为对照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使石蕊变色D.实验Ⅰ为验证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而且生成了酸5.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乙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丙与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则三种溶液的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甲>丙>乙B.丙>乙>甲C.乙>甲>丙D.乙>丙>甲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B.活性炭可作冰箱除臭剂,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汽油能去除油污,因为汽油具有乳化功能D.钨可用于制作白炽灯丝,因为钨的的熔点高且能导电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pH试纸测得醋酸溶液的pH为9.3B.SO2、NO2的排放造成的pH小于7的雨叫做酸雨C.胃酸过多的人可以使用含氢氧化钠的药物进行治疗D.酸雨使土壤显酸性,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8.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A B.B C.C D.D 9.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变化过程的是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C.比较氯酸钾中有无二氧化锰的反应情况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 11.实验室欲制取少量的FeCl3溶液。
人教版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1.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下列物质,混合溶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A.硫酸B.硝酸C.pH为5的溶液D.烧碱溶液2.为改善空气质量,让津城天更蓝,今年我市将推动重点行业脱硫治理等任务的实施.脱硫过程中可用NaOH溶液、Na2SO3溶液将90%以上的SO2吸收,涉及的反应:①2NaOH+SO2═Na2SO3+H2O ②Na2SO3+SO2+H2O═2NaHSO3③NaHSO3+NaOH═Na2SO3+H2O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B.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2SO3C.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D.反应①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A.CaCO3粉末 B.MgCl2溶液 C.KNO3溶液 D.石蕊试液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A.CuS04 KNO3 HCl Na2S04B.NaOH NaCl HCl FeCl3 C.NaNO3 HCl Na2S04 H2S04D.K2CO3 H2S04 CaCl2 Na2C035.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A.BaCl2 B.NaOH C.CuO D.Zn6.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中不正确...的是A. B.C. D.7.X、Y、Z分别是NaOH、 HCl、 NaCl中的一种溶液,将无色的酚酞试剂滴入Y,溶液变为红色,将此红色溶液少量滴加到X中,红色褪去,则Z Y X依次是 ( )A.NaOH HCl NaCl B.NaCl NaOH HCl C.HCl NaOH NaCl D.HCl NaCl NaOH8.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含氯化镁)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练习试题 含答案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2NaOH+SO2═Na2SO3+H2OB.Ca(OH)2+2HCl═CaCl2+2H2OC.CuO+H2SO4═CuSO4+H2OD.2NaOH+CuSO4═Cu(OH)2↓+Na2SO42.将20克10%的盐酸与2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下列物质中能跟该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是()A.氯化钡B.氯化铁C.硝酸钠D.氢氧化钾3.室温时,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点溶液中有一种溶质B.d点溶液中溶质是Ba(OH)2和H2SO4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盐酸,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a、b、c三点的溶液中Na+数目是相同的B.a点溶液中仅有1种溶质C.滴加无色酚酞不变色的只有b点溶液D.c点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5.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点时溶液呈无色B.P点时,溶液中至少含两种溶质C.N点时溶液的pH最大D.从M﹣N点反应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大,随后逐渐减少6.酸碱中和反应没有明显可见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
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6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B.溶液温度和pH的变化均可作为酸碱反应发生的证据C.该实验室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D.从20s到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7.小明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
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 包含答案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2.下列物质中,能跟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A.Fe B.CuO C.Na2CO3D.KOH3.在实验室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研究中和反应时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如下做法:①放弃对此问题的研究;②挪用其他人的实验结果;③实验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两滴酚酞试液;④改用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二.填空题(共5小题)4.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1)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呈色.(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填选项).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5.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1)根据实验一回答:①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②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
A.酚酞 B.CuO C.Na2CO3 D.Ba(NO3)2。
6.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为色,此时溶液的pH ,向此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性,pH ;继续滴入稀盐酸,溶液呈色,pH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7.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请你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欢欢同学先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盐酸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入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仍呈无色,于是她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构是否正确?.(3)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她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即可).8.NaOH溶液的pH 7(填“>”、“<”或“=”),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呈色,向此溶液中滴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pH 7(填“>”、“<”或“=”),此时溶液呈色.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9.为验证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分析讨论了以下实验方案:方案一:取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观察现象;方案二:取少量的氢氧化钙固体与过量的稀盐酸混合,观察现象;方案三:取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1)方案一不可行,原因是;(2)方案二不可行,但可改进,取0.1g的氢氧化钙固体两份,分别加入5ml浓度为5%的稀盐酸和5mL ,对比观察固体是否全部消失;(3)方案三可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为达到同样的目的,他认为还可以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滴加氯化铜溶液,可观察到.10.某同学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稀盐酸充分反应.(1)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2)可能含有的溶质是;要检验其是否存在,可加入,若观察到,证明该物质存在.11.如图为验证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某小组的学生将要进行以下几个实验:(1)实验一:此方案不可行,原因是;(2)实验二:取少量Ca(OH)2固体与过量的稀盐酸混合,观察现象,该实验仍不可行。
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同步练习题卷 含详细答案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选择题(共27小题)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对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分析错误的是()A.溶质改变B.颜色改变C.碱性减弱D.质量增加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食用碱性食品可以缓解胃酸过多B.多喝碳酸饮料可替代饮用纯净水C.油锅里的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青菜等食材降温熄火D.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了,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3.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①用稀盐酸除铁锈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B.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C.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D.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5.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中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6.食用松花蛋时常感到有涩味,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
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时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A.食盐B.食醋C.香油D.酱油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8.化学兴趣小组在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图中A点所示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B.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C.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溶质NaCl和NaOH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9.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O2+Ca(OH)2═CaCO3↓+H2OB.CuO+H2SO4═CuSO4+H2OC.Fe+H2SO4═FeSO4+H2↑D.2NaOH+H2SO4═Na2SO4+2H2O10.如图表示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的pH变化情况,能正确表示溶液pH 随盐酸量变化的图象是()A.B.C.D.1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此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C.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12.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混合时无明显现象,说明它们一定没有反应B.某同学用石灰石与盐酸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未见浑浊,可能是盐酸浓度过大C.某同学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CO2时,始终收集不满,说明装置一定漏气D.检验某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时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说明一定没有变质13.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溶液,需要100克8%的KOH溶液,若改用100克8%的NaOH 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为()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14.若将 100g 10%的稀盐酸与 10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用来表示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原理C.该反应所得的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该反应的实质是 H+和 OH﹣结合生成 H2O15.向盛有10mL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图象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A.B.C.D.16.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1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NaOH溶液中的 OH﹣能与酸反应,则KOH 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C.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则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18.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a(OH)2+CO2═CaCO3↓+H2OB.CuO+2HCl═CuCl2+H2OC.Cu(OH)2+H2SO4═CuSO4+2H2OD.AgNO3+HCl═AgCl↓+HNO319.将100g10%的稀盐酸与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原理C.此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2种D.此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2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第十单元 第十一单元 第十二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金属和金属材料 溶液 酸和碱 盐 化肥 化学与生活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 识点教学及重难点 突破方略
东明一中 段黎华
各单元复习要点
重视课本,抓纲扣本,重视课本中的
讨论探究、资料卡片、技术与社会,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重视复习课要讲练结合 重视实验教学 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 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我们周围的空气 物质构成的奥秘 自然界的水 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