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生物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生物: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生物: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1.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

老师应遵循这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

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

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并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本质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怎样全面理解DNA分子碱基对的改变可能导致的结果呢?是不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改变就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讨论英文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

然后,老师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对应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推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学习基因突变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高中生物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

高中生物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生物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白得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明白得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缘故。

(3)能够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能够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二、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数学方式讨论基因频率的转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或实验所取的数据,培育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2)通过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紧密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熟悉观。

课前预习利用说明和学法指导一、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二、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知识预备教材助读一、生物的变异变异的类型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

前者是环境因素的阻碍造成的,没有引发体内的转变;后者是由于生殖细胞内的的改变引发的,来源有三种:、基因重组、。

二、基因突变一、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发的基因改变,就叫基因突变。

二、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缘故是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全然缘故是的结构发生了突变。

3、特点:⑴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⑵随机发生。

⑶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

⑷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是的。

⑸基因突变是的。

一个基因可突变成一个以上的。

4、分类:可分为和诱发突变。

五、基因突变的意义:是生物变异的全然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

六、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⑴人工诱变的的概念:指利用因素或因素来处置生物,使生物发生突变。

⑵人工诱变的方式。

物理方式:用、、紫外线、激光等处置生物;化学方式:用、等处置生物。

⑶人工诱变的优缺点。

优势:提高变异频率,制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大幅度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

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置大量材料。

⑷实例:高产青霉菌的培育。

三、基因重组一、概念:在生物体进行________ 的进程中,操纵不同性状的基因的从头组合。

高中生物《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精编版

高中生物《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精编版

第一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1.本节在引言部分,指出生物的变异具有普遍性,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

2.本小节介绍了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和特点,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以及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

教材从实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介绍基因突变的普遍性、随机性、自然突变率低、有害性和不定向性等特点时,教材也举了具体的实例。

旁栏设置的思考题和小资料,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有重要用途,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材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上,介绍了两种常见的基因重组。

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引起的基因重组为例,阐述了基因重组对于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

教材还把重组DNA技术作为小字内容,安排在基因重组的正文之后,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生物技术。

4.本节内容可为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因重组的内容需要本章第二节中的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交换定律的有关内容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 知道);(2)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意义(B:识记);(3)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B:识记)。

2.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2)基因重组的概念。

2.实施方案:(1)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2)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在诱变育种上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突出重点内容。

五、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

2.突破策略:通过举例放映有关的投影和录像的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具体的理解。

六、教具准备:投影片、录像片、投影仪、录像机、多媒体设备。

七、学法指导:本小节内容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师生互动,通过实例举证来理解抽象概念和特点。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历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历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对生物体的影响,同时了解基因重组的原理与方式。

我们将以生物学核心概念“基因”的改变和组合为核心,探索遗传信息传递的复杂性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其发生的原因。

2. 掌握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性状及遗传信息的影响。

3. 了解基因重组的原理和类型,包括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4. 能够简单解释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在自然界的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堂讲解,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重要性进行了解与评估。

2. 通过课堂提问及小组讨论,检测学生对基因突变类型的掌握程度。

3. 结合课堂内容及实际案例,通过课堂测验,评价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影响及其在进化中的作用的认知水平。

4. 通过课后作业及小组报告,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引出遗传信息的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进而引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

2. 学习新知:首先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如点突变、插入或删除突变等),再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如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等)。

随后,探讨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性状及遗传信息的影响。

之后学习基因重组的原理和类型(如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等),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可以是“你对基因突变的理解”、“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等,通过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测验: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学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基因突变指由于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 的改变。

答案:替换增添缺失基因结构2.基因突变若发生在_______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若发生在_______中,一般不能遗传。

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_______传递。

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_______。

答案:配子体细胞无性生殖癌细胞3.基因突变的特点:(1)在生物界中_______;(2)是随机_______、_______;(3)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_______。

答案:普遍存在发生不定向的很低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尽管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_______,但却是_______;它是_______ 的途径,是_______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的原始材料。

答案:很低普遍存在的新基因产生生物变异生物进化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_______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它包括两类:一类是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从而使雌雄配子结合后发育成的后代产生变异;另一类是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_______时期,位于_____________有时会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答案:有性生殖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6.基因重组的意义:(1)是_______的来源之一;(2)对_______有重要意义。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概述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

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4.阐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所发生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使子代出现变异。

1.生命观念:用结构和功能观,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物质基础;运用进化与适应观,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2.科学思维:采用概括与归纳,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

3.科学探究:基于证据,论证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

4.社会责任: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镰状细胞贫血(也叫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实例(如图)(1)图示中的a 、b 过程分别代表DNA 的复制和转录,基因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

(2)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肽链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3)根本原因: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 A ――→替换为=====AT。

(4)病理诊断: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基因的一个碱基对改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典例。

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3.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1)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2)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二、细胞的癌变1.细胞癌变的机理2.癌细胞的特征三、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1.基因突变的原因(1)外界因素(连线)(2)内部因素: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

2.基因突变的特点3.基因突变的意义(1)对生物体的意义①大多有害: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学习目标1.说明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阐明基因突变的意义。

3.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

4.阐明基因重组的意义。

学习过程探究新知探究一: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的过程中,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也是的来源之一,对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二:判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一看基因型①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或bb,则引起姐妹染色体上B与b不同的原因是。

②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则引起姐妹染色体上B与b不同的原因是或的结果。

(2)二看细胞分裂方式①如果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为的结果。

②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可能发生了或的结果。

(3)三看染色体①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示意图,两条子染色体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的结果,如图甲所示。

②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示意图,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一致)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的结果,如图乙所示。

③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示意图,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不一致)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的结果。

【当堂检测】1、如图是某动物的几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动物性别是雄性的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1与2的片段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现象D.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2、某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开红花,一次开出一朵白花,白花的后代开白花,这属于()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环境影响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基因C.一般情况下,水稻雄蕊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中则不能D.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要保证子代中有两个所有染色体上基因完全相同,子代数量至少为246个4、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②基因型为DD的豌豆,种植在土壤贫瘠的地方出现矮茎性状,而下一代种植在水肥充足的地方,全表现为高茎③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 型肺炎链球菌的过程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插入和缺失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A.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数目变异C.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B.基因重组可产生新性状C.基因重组可产生新基因型D.二者均属可遗传变异7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性生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重组B.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中C.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表现型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1课时《课程标准解读》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宗旨和核心任务。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4个方面。

本学期学习的模块是《遗传与进化》。

【教学目标】1.阐明基因突变的概念。

2.能够说出基因突变性状不一定改变的原因。

3.阐明基因突变的特点。

4.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生物的变异: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性。

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航天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新授课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镰状细胞贫血正常血红蛋白β链部分氨基酸序列镰状血红蛋白β链对应氨基酸序列根本原因:碱基的替换直接原因:氨基酸的替换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是否一定导致基因突变?为什么?(2)基因碱基序列改变,氨基酸序列一定会改变吗?相应的性状呢?为什么?①基因突变后的密码子和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②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性状不改变。

(3)处于什么时期的细胞,容易发生基因突变?(4)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突变的基因能否遗传给子代?二、细胞的癌变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2.癌细胞的特点:①能够无限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课堂探究】1.镰状细胞贫血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2.癌细胞的特点有哪些?【课后作业】学习指导【板书设计】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一、镰状细胞贫血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3.基因突变的概念二、细胞的癌变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生物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新
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理解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3)能够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调查或实验所取的数据,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2、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知识准备
教材助读
一、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类型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

前者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没有引起体内的变化;后者是由于生殖细胞内的的改变引起的,来源有三种:、基因重组、。

二、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改变,
就叫基因突变。

2、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的结构发生了突变。

3、特点:
⑴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⑵随机发生。

⑶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

⑷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是的。

⑸基因突变是的。

一个基因可突变成一个以上的。

4、分类:可分为和诱发突变。

5、基因突变的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

6、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⑴人工诱变的的概念:指利用因素或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突变。

⑵人工诱变的方法。

物理方法:用、、紫外线、激光等处理生物;
化学方法:用、等处理生物。

⑶人工诱变的优缺点。

优点:提高变异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大幅度改变生物的
某些性状。

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

⑷实例:高产青霉菌的培育。

三、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________ 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来源:和。

3、实现途径:有性生殖(减数分裂)
4、意义:①为生物变异提供极其丰富的来源
②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习自测题
学始于疑
1、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2、基因重组的类型及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质疑探究
探究1、生物变异的类型有哪些?引发的条件是什么?有何不同的特点?
探究2、是否所有的DNA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都会引发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探究3、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区别本质
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
了,改变基因的“质”,出现了新
性状,但未改变基因的“量”
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
的,使性状重新组合。

但未
改变基因的“质”和“量”
原因
在一定的外界或内部因素的作用下,由于基因
复制时碱基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使发生突变
减数分裂过程中,

时期
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主要是
条件外界条件剧变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个体之间的杂交,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或外源基因导入
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
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来源之一,是生物进化的
重要因素之一
应用通过诱变育种培育新品种通过杂交育种,使性状重组,可培育优良品种;基因工程
发生可能性可能性很小,突变频率低非常普遍,产生的变异类型多
适用范围所有生物均可发生(包括病毒),具有普遍性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核遗传
联系①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②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③二者均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
归纳总结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
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知识网络图
当堂检测
1、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紫外线破坏生物的根本原因是导致生物( )
A.基因突变B.皮肤癌变C.染色体变异D.蛋白质凝固
2、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子女中,性状上差异很多,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环境影响 D.疾病影响
3、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1 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3 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
A. 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 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 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 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4、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直到1943年青霉素产量只有
20单位/毫升。

后来科学家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青霉菌,结果大部分菌株死亡了,其中有的菌株不但生存下来而且产量提高了几十倍。

请解释:
(1)用射线照射能杀死微生物但能得到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射线使微生物发生了___________。

(2)射线照射使青霉菌的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新的性状。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1、下列针对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D.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
2、病毒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蛋白质变
异D.RNA变异
3、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4、当牛的精原细胞进行DNA分子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
A.基因重组 B.DNA的解旋C.基因突变D.蛋白质合成
5、某男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
A.神经细胞B.精原细胞C.淋巴细胞 D.精细胞
6、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⑴图中①②③表示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_。

⑵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出现“差错”,导致DNA___________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若正常基因为H,那么致病基因就是_________。

H基因
表示的碱基组成是________,h基因的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

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 __和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