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合集下载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
进化路径
突变和重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进化的路径,推 动生命向着更为复杂、适应能力强的方向发展。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物种多样性
突变和重组带来了物种多样性, 不同的物种之间有着不同的基因 组成和表现形式。
表型多样性
生态多样性
突变和重组导致了表型的多样化, 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也增加了不 同表型适应环境的可能性。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复杂生物体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了解这些基本 概念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生命形式的形成和发展。
基因突变的种类和影响
1
插入/缺失突变
2
插入或缺失1个或多个碱基,会导致序列
改变,并且可能严重影响其功能。
3
影响
4
突变可能会导致新结构、新功能和新适 应能力的形成,也可能会导致遗传病的
发生和进化路径的改变。
点突变
发生于单个碱基上的突变,包括错义突 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基因重排
基因片段被剪切、重新排列,导致基因 序列改变,常见于免疫系统的抗原结构。
基因重组的过程和作用
交换
染色体交叉互换可以带来新的重 组组合,增加基因的多样性。
断裂和连接
基因重组的关键步骤是染色体上 的断裂和重组,这样新的序列组 合就可能出现。
突变和重组使得生态系统更加丰 富多样,不同物种之间形成相互 依存的生态网络。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研究的方法
1
分子学方法
包括PCR扩增、DNA测序、凝胶电泳等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基因突变和重组。
2
克隆和RFLP分析
对于基因重组的检测,利用克隆和限制性酶切鉴定DNA上的重组位点。
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上课用)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上课用)

02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 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 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也自由组合的现象。
类型
根据重组的来源,基因重组可以分为 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基因交换。这种重组 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通过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的等位基因而实现。同源重组的结果通常是产生新的等位基 因组合。
提供依据。
药物研发
基因突变和重组可以影响药物的 疗效和反应,通过研究这些变异 特征,有助于开发更加精准的药
物和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和预测
通过对个体的基因突变和重组进 行检测,可以预测个体对某些疾 病的易感性,从而采取针对性的
预防措施。
在农业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1 2 3
作物改良
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技术,可以创造出具有优良 性状的作物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逆性 和品质。
指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 少,以及染色体结构的改 变,如易位、倒位等。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自然因素
诱变因素
如紫外线、化学物质、病毒等可以引起基 因突变。
如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可以引起基因突变 。
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的影响
某些基因突变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某些遗 传性疾病。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如 镰状细胞贫血症;也可以促进生物进化, 产生新的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上课用)
目录
• 基因突变 • 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检测和鉴定方法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应用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学中重要的遗传现象,对生命体的演化和多样性 产生深远影响。
基因突变的定义
1 突变是什么?
2 突变的种类和原因 3 突变的影响
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在 DNA复制或重组过程中 发生的变化,导致突变 后代与原始个体存在差 异。
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 突变、缺失突变等,可 由DNA损伤、辐射暴露、 化学物质等引起。
结果差异
突变可能导致小范围的改变,而重组可产生大范围组涉及多个基因。
研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深入了解遗传变异
研究突变和重组可帮助我们更 好地了解基因的功能和进化机 制。
推动基因医学进展
研究突变和重组可促进基因医 学的发展,为疾病诊断和治疗 提供新的方法。
突变可能导致遗传病、 新特性的出现,也是进 化的驱动力。
基因重组的定义
1 重组是什么?
基因重组指基因间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的重组,产生新的组合基因。
2 重组的作用和应用
重组可增加遗传多样性,促进进化。在基因工程和农业领域有广泛应用。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
突变 vs. 重组
突变改变个体的基因组,而重组改变个体某些基因的排列组合。
改良农作物
通过研究基因突变和重组,可 以开发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 产量和抗病性。
结论
1
突变和重组的重要性
突变和重组是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基础,对人类和生物界具有重要意义。
2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突变和重组的机制和影响,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

浅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浅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浅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如何区分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材料,在生物的进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它们却存在着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时期不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通过基因工程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也属于基因重组引起的生物变异),是通过有性生殖的过程实现的;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既可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也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可以遗传)。

②原因不同:基因重组是由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即随机重组)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即交换重组)而引起的;基因突变是由于复制过程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受到物理因素(如激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或生物因素(如病毒)的作用而使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包括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

③结果不同:基因重组没有新基因的产生,只是原有基因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从而使性状进行了重新组合;基因突变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基因。

二、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吗众所周知,生物的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但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如以下7种情形:1、改变的碱基位于基因的内含子中。

一般情况下,内含乎是没有功能的,它不是mRNA的一部分,不能编码蛋白质,内含子的突变不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此种情形,一般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2、突变发生在无调节功能的非编码区中。

基因的非编码区对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决定着基因是否表达为蛋白质,在这些片段发生基因突变,如果不影响其调控功能的发挥,蛋白质仍然正常合成,就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3、同义突变。

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单个碱基置换可能只改变mRNA上的特定密码子,但不影响它所编码的氨基酸,一般也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研究方向。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而基因重组是指DNA片段在染色体上的重新组合。

本文将分别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机制以及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点突变是指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无义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提前终止,导致蛋白质缺失;同义突变则不改变氨基酸序列。

插入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插入额外的核苷酸,导致序列的改变;缺失突变是指DNA序列中丢失了一段核苷酸,导致序列的缺失。

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包括自然突变、诱变剂诱导突变以及人工基因编辑技术等。

自然突变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突变事件,可以是正常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的;诱变剂诱导突变是指通过化学物质或辐射等外部因素诱导DNA序列的突变;人工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等工具,可以精确地对DNA序列进行编辑。

基因突变在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基因突变,可以揭示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帮助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

此外,基因突变也是进化过程中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基因突变的积累和选择,物种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DNA片段在染色体上的重新组合,包括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是指来自同一染色体的两个DNA片段之间的重组,可以促进基因的重组和遗传多样性的产生;非同源重组是指来自不同染色体的DNA片段之间的重组,可以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变化。

基因重组的机制包括交叉互换和非同源重组。

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DNA片段,通过交叉互换,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可以重新组合,增加基因的多样性。

非同源重组是指来自不同染色体的DNA片段之间的重组,可以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变化,例如染色体间的倒位、插入和删除等。

专题2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串讲)(解析版)

专题2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串讲)(解析版)

专题2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考点一 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突变,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可遗传变异为染色体变异,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变异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真、原核生物和病毒共有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1)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突变特点①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②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在细胞内不同DNA 分子上和同一DNA 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③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④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还可能发生回复突变。

(4)意义: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1.变异类型的概述考点分布重点难点 备考指南 1.基因突变及其与性状的关系 2.基因重组及其与基因突变的比较 3.基因突变的实例4.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 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理解并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

理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理解并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

理解掌握基因重组的时期。

2.基因突变对蛋白质与性状的影响①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碱基对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替换小除非终止密码提前出现,否则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氨基酸序列增添大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缺失大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②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a.突变可能发生在非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

b.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密码子的简并性)。

c.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3.基因突变的机理、原因及特点(1)在细胞分裂间期易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是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复制,DNA复制时需要解旋成单链,单链DNA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碱基对的改变。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述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述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指生物体中发生的基因序列变化,可以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和多样性的产生。

本文将分别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机制和在生物进化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个体或群体中基因序列的改变。

它可以是由于DNA复制、染色体重组、突变诱发剂等因素导致的。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染色体水平,称为染色体突变,也可以发生在DNA水平,称为点突变。

基因突变包括基因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反转突变等多种类型。

基因点突变是指单个碱基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或者起始密码子的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点突变又可以细分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类型。

插入突变是指新的DNA序列插入到基因组中,并导致整个基因组的改变。

而缺失突变则是指部分DNA序列从基因组中丢失,也会导致整个基因组的改变。

反转突变是指DNA序列的逆转,导致DNA序列在基因组中的倒位。

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可以通过各种条件下的DNA复制错误、DNA损伤和DNA修复等过程来解释。

为了维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细胞具有多种修复机制,如错误配对修复、缺失修复和链切割修复等。

然而,当修复机制发生错误或者被不适当的刺激激活时,就可能产生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生物体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多样性基础,通过改变个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可以促进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此外,基因突变也是人类遗传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先天性疾病和癌症等。

基因工程领域借助基因突变的特性,可以进行基因编辑和基因改造,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插入、基因修饰和基因定位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生物材料的生产、农业作物的改良和人类疾病的治疗等方面。

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DNA分子在染色体水平上的重组。

它是基因组演化和生殖发育的重要过程。

基因重组可以是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称为同源重组;也可以是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称为非同源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 简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序列的改变,可以导致基因的功能变化,进而对生物体的性状产生影响。

而基因重组则是指在DNA分子水平上,通过基因片段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组合,从而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本文将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

2. 基因突变2.1 类型基因突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可以分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是指由于碱基改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无义突变是指由于点突变导致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使得蛋白质提前终止合成;同义突变是指点突变虽然改变了DNA序列,但由于遗传密码的冗余性,不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插入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插入了一个或多个碱基,导致整个序列移位,进而影响基因的编码能力。

•缺失突变是指DNA序列中丢失了一个或多个碱基,导致DNA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基因的编码能力。

•倒位突变是指DNA序列的一部分发生了翻转,导致DNA序列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基因的编码能力。

2.2 影响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变化,可能是有害的、无害的或有益的。

有害突变会导致基因功能的丧失或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无害突变是指突变对生物体没有显著影响,这种突变在进化中有可能积累起来,从而产生新的特征。

有益突变是指突变导致了基因的新功能,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的挑战,进而提高生存的机会。

3.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DNA分子水平上,通过基因片段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组合,从而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基因重组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是指在相同染色体上的同源DNA片段之间的重组。

在生物体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可以通过互换DNA片段来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组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前复习】在学习新课程前必须复习有关DNA的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1.DNA分子的特异性决定于A.核糖的种类B.碱基的种类C.碱基的比例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答案:D2.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实现是通过A.DNA的自我复制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一个DNA上的多种基因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答案:B3.下列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答案:B4.实现或体现遗传信息的最后阶段是在细胞的哪一部分中进行的A.线粒体中B.核糖体中C.染色质中D.细胞质中答案:B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1.变异的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后者有三个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突变(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

(2)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根本原因: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DNA 分子的一个___________发生改变。

②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多肽链中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代替。

(3)结果: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___________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定的___________型的变化。

(4)类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意义: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___________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___________材料。

(6)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___________存在的;②基因突变是___________发生的;③自然状态下,一种生物的突变率很___________;④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___________的;⑤基因突变是___________的。

(7)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①人工诱变的概念:指利用___________因素或___________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②优点:提高___________率,创造变异新类型,培育优良品种。

3.基因重组(1)概念指生物体进行___________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___________。

(2)类型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___________的自由组合。

②随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使___________基因发生交换,导致___________上的基因重新组合。

(3)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___________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习目标】1.知道变异的类型、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2.记住遗传的变异的三个来源。

3.记住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4.记住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1.变异的类型(1)不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影响造成的。

(2)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其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三种。

2.基因突变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

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由变成,即DNA分子上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由变成,结果血红蛋白多肽链中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原理如图6—10—1。

图6—10—1(3)结果: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定的表现型的变化。

(4)类型:按突变生成的过程分,有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两种。

(5)基因突变(自然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②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不论是对于个体、细胞、基因、或对于所影响的性状来讲,突变的发生都是一个随机事件。

例如,在一系列试管中,接种一定量的不含突变型的细菌,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以后,测定每一试管中的某一特定突变型的细菌数,就可以看到这些试管中突变型细菌数的分布符合于按照随机分布所预测的情况。

这一实验结果说明基因突变对个体来讲是随机的。

③自然状态下,一种生物的突变率很低。

④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突变往往是有害的,有时甚至是致死的。

因为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物体内的基因基本上都是对环境适应的,一旦出现新的基因,就有可能导致不适应的性状出现,所以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

例如,水稻、玉米等植物中常产生白化苗的突变。

这种突变型由于不能形成叶绿素,会在幼苗期死亡。

但是,也有些突变是有利的,例如突变产生的植物抗病性、耐旱性、早熟、茎秆坚硬等等。

基因突变的利与害是相对而言的,例如,短腿安康羊的突变,在家养的情况下,是“安康”的,即有利突变,但在野生情况下就不“安康”了。

⑤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一个基因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形成多种突变。

如:A→a1、A→a2、A→a3,a1、a2、a3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变。

这样,A、a1、a2、a3…都在同一点上,都是等位基因。

这种同一位点的许多等位基因,叫做复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是指群体范围来说的,就一个二倍体个体来说,只能有其中一对等位基因。

例如,人类A、B、O血型的遗传就是受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的。

(6)意义: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

(7)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①人工诱变的概念: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②优点:提高突变率,创造变异新类型,培育优良品种。

3.基因重组(1)概念: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②随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使等位基因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

(3)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问题全解:61.什么叫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变异的区别是什么?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是仅仅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

62.遗传的变异有几个来源?遗传的变异有三个来源,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63.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实质是什么?原因: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差错,使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局部的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因此,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

“基因突变的特点”见“课文全解2—(5)(6)”。

实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64.基因突变有何意义?主要有哪些应用?意义: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

应用:主要体现在生物育种上,可以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即人工诱变。

用这种方法可以创造变异,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

65.基因突变有哪几种类型?基因突变有两种类型,即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66.为什么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害的?现在生活的生物都是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被自然环境选择下来的,所有的形态的、结构的和生理的特性都是对生物的生存有利的。

基因突变是在大量优良性状的基础上变异,而这些变异大多数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

所以说一般都是有害的。

但有些突变使生物更加适合所变化的环境,这些突变就是有利的。

67.什么叫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有何意义?见“课文全解3”。

【学习方法指导】1.关于对基因突变的概念的理解,首先要结合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去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并且还应该注意联系已有的DNA复制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知识来体会基因突变的真正含义。

2.关于基因突变的特点,它是理解人工诱变育种的基础,应注意理解:(1)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不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在人工诱变育种中可对几乎所有生物进行处理。

(2)随机性,生物个体的任何部位,只要有DNA分子复制,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在人工诱变育种中可对几乎所有器官或组织进行处理。

(3)低频性,自然情况下突变率很低,另一方面体现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但诱发可提高突变率。

(4)有害性,因为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

所以在人工诱变育种中要大量地处理供试材料,才可能从中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突变基因。

(5)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朝不同方向形成多种突变,产生复等位基因。

在人工诱变育种中可以得到多种突变基因。

【知识拓展】1.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贫血症。

患者在缺氧的情况下,原来呈圆盘状的红细胞变成镰刀形,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许多红细胞还会因此而破裂造成严重的贫血,甚至引起病人的死亡。

1949年确定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突变基因,1957年英国学者英格兰姆阐明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子机制。

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相互结合构成的四聚体,α链和β链分别由141个和146个氨基酸连接组成;英格兰姆发现患者是因为β链中第六个氨基酸发生变化引起的(正常人的是谷氨酸,患者的是缬氨酸)。

2.关于基因突变的种类和结果按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有以下两种:(1)碱基替换突变即DNA分子中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取代而引起的基因突变,如果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代替或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代替,这种碱基替换称为转换。

如果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代替或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代替,这种碱基替换称颠换。

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突变为颠换。

(2)移码突变指基因内部DNA的碱基序列中,丢失或插入1个或几个脱氧核苷酸对,从而使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突变。

基因突变产生的结果:(1)多数基因突变并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①不具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的“突变”不引起性状变异。

在DNA分子中,有的片段带有遗传信息,有的片段不带遗传信息,如果突变发生在不带遗传信息的片段中,则这种突变不会有遗传效应,更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②由于多种密码子决定同样一种氨基酸,因此某些基因突变也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例如:UUU和UUG都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当U和G相互置换时,不会改变密码子的功能,因为决定氨基酸的还是苯丙氨酸。

③某些突变虽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个别位置的种类,但并不影响该蛋白质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