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高层建筑结构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ppt课件

柱墙梁、楼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或者九夹板以散装 散拆的方式进行施工。还可以一次连续浇筑墙、柱、 梁、板的混凝土,不必像大模板、滑模、台模等施 工方法一样,分二次浇筑混凝土。这对加快施工速 度和简化混凝土泵的布置亦是有利的。为了提高工 作效率,可以在完全散装散拆的基础上改进为人力 可搬动的固定坐标位置的组合式模板;也可以预先 组装成柱、梁、墙等大型模板,用起重机协助安 装.散装散拆组合模板,既能解决垂直模板,又能 解决横向模板,是适合我国目前施工水平的广泛使 用的一种模板体系。
20
双拼式隧道模 由两根断面呈“「” 字形的半隧道模构 成,中间加连接板 (右图)。
21
双拼式隧道模是在整体式隧道模的基础上发展改进 而成的。它由竖向墙模板和水平向楼板模板同斜撑连 接组成。还须设置行走装置和承重装置。行走装置是 由三个对称于模板长度方向中心线的轮子组成,以保 证行走稳定。支模无方向性。为此在模板长度方向设 置二个轮子,在宽度方向设置一个轮子。双拼式隧道 模还需要设置承重装置。一般在长度方向墙模板下的 轮子附近设置两个千斤顶。在模板就位后,这两个千 斤顶将模板顶起,使轮子离开楼板,混凝土浇筑时的 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全部由这两个千斤顶承受。
26
预应力薄板叠合楼板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开间房屋的楼板,预应力薄 板作为永久性模板,板底平整,减少了现场混凝土浇 筑量,顶棚可不做抹灰,也减少了装饰工程的湿作业 量;由于不用支模,节省了模板和支模的人工;预应 力薄板的钢丝保护层较厚,有较好的防火性能。
叠合板的厚度随跨度大小而不同,一般10~15cm。 其中薄板部分,一般宽度为2.5m,厚度为 5~7.5cm, 长度 2.4~2.5cm。如叠合层厚度增加,跨度可达10m。 叠合板内的配筋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第13章-现代建筑流派与代表人物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 法。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 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 筑艺术。
对新型住宅建筑的研究
德国西门子住宅区(Siemensstadt Housing,Berlin,1930) 达默斯托克居住区(Dammerstock Housing,1927~1928)
到美国后的活动
英平顿的乡村学院 (Village College,Impington,1936)
格罗皮厄斯住宅 采用的是木框架结构,运用了砖和毛石等地方材料,通过砖砌烟囱 、毛石地基葡萄架等,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色相结合。
协和建筑事务所
格罗皮厄斯住宅1945年格罗皮厄斯同一些青年建筑师合作创立了 协和建筑事务所(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简 状运动产生予人印象深刻的动态效果。 宿舍主体高5层,长方形平面,底层 敞开,只有几对柱墩,每个宿舍房间 都有很大的玻璃窗。主体后面连结单 层的形状不规则的附属建筑,两者之 间形成高低、曲直的对比。
在展示馆的室内,纵横行列和 墙,是如此的弯曲,如柯布描 述他们“蓄意的变形”,因而创造 一个那样的空间,是一个连续 的压条,为立体派艺术家之方 式,因为前庭的区域、楼梯、 大厅及餐厅是具压缩含括的, 透明清澈的,他们几乎同时的 被感受到像是一个流动的空间, 在这分至圈上不可抗拒的线展 示出在室内里如此明显的区域。
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 阳光很少,而格罗皮厄斯设计的房 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 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 ,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 行列式布局.外形比例恰当,简朴 整洁。
同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 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 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 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
《房屋建筑学》课件 第13章 建筑工业化

第13章 建筑工业化
使概用标述准说明 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化的制作、运输
、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 代替传统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来建造房屋。它意味着要尽量利用先 进的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 尽可能少的工时及最合理的价格来建 造适合各种使用要求的房屋。
第13章 建筑工业化
第13章 建筑工业化
大板建筑的节点构造
使用标准说明
1.焊接 焊接又称为“整体式连接〞,是指通过连接钢板 或钢筋将构件上预留的铁件焊接成一体,如图13-11所示 。
图13-11 焊接
第13章 建筑工业化
2.混凝土整体连接
混凝土整体连接又称为“装配整体式连接〞
使,是用指标用准附说加钢明筋将构件连接在一起,然后浇注高强度混凝土使连接固
图13-21 升板建筑
第13章 建筑工业化
使用标准说明
图13-22 升层建筑
连同墙体一起提升的称为 升层,如图13-22所示。
升板升层建筑的特点是: 可将大量的高空作业变为地面 操作,工序简化,工效高,模 板用量小,所需施工场地小; 施工设备简单,机械化程度高 ;楼面面积大,空间可以自由 分隔,且四周外围结构可做到 最大限度的开放和通透。
使用框标架准由梁说、明楼板和柱组成,简称梁板柱框架系统,如图13-18-a所示
。 框架由楼板、柱组成,简称板柱框架系统,如图13-18-b所示。 在以上两种框架中,增设剪力墙,成为剪力墙框架系统,如图13-
18-c所示。
〔a〕
〔b〕
〔c〕
图13-18 框架结构类型
第13章 建筑工业化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的划分
第13章 建筑工业化
使其用标他准类说明型的工业化建筑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修订简介徐永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二○一○年九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修订简介依照原建设部建标(2006)77号文《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打算(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研、总结工作经验、地震震害经验和研究成果,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本规程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包括13章,6个附录,13章为: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结构设计差不多规定;4、荷载和地震作用;5、结构计算分析;6、框架结构设计;7、剪力墙结构设计;8、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9、筒体结构设计;10、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1、混合结构设计;12、地下室和基础设计;1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共有三十一条强制性条文,即:3.8.1条;3.9.1条;3.9.3条;3.9.4条;4.2.2条;4.3.1条;4.3.2条;4.3.12条;4.3.16条;5.4.4条;5.6.1条;5.6.2条;5.6.3条;5.6.4条;6.1.6条;6.3.2条;6.4.3条;7.2.17条;8.1.5条;8.2.1条;9.2.3条;9.3.7条;10.1.2条;10.2.7条;10.2.10条;10.2.19条;10.3.3条;10.4.4条;10.5.2条;10.5.6条;11.1.4条。
本规程要紧的修订内容为:1、修改了适用范围。
2、修改、补充了结构平面和立面规则性有关规定。
3、调整了部分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增加了8度(0.3g)抗震设防区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规定。
4、增加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差不多方法及抗震连续倒塌设计差不多要求。
5、修改、补充了房屋舒适度设计规定。
6、修改、补充了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有关内容。
7、调整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及部分构件内力调整系数。
8、修改、补充了框架、剪力墙(含短肢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的有关规定。
9、修改、补充了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有关规定。
建筑结构第13章 多层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
13.1 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简介
13.1.2 多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2. 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由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的剪力墙体组成的受力体系,剪力墙体一 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施工。因而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承载力高, 尤其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变形较小、加之抗震性能好,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一 种结构形式。但剪力墙结构受楼板等构件跨度的限制,剪力墙的间距一般为3~8m, 因而多用于高层小空间房屋,如高层和小高层住宅、高层旅馆建筑等,为满足公 共建筑大空间的使用要求,工程中也有用底层框架替代剪力墙,以获得底层大空 间的剪力墙结构体系,但这样组合的结构体系一般具有下柔上刚的特点,对房屋 抗震极为不利。
13.1 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简介
13.1.2 多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4. 筒体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体系是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 筑结构。筒体结构的筒体分剪力墙组成的薄壁筒和由密柱框架或壁式框架 围成的框筒等。筒体结构是一种空间受力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它比框架 结构或剪力 闭箱形悬臂构件,具有良好的抗弯抗扭性能,因而适应于更大高度的建筑 物。
13.2 多层框架的结构布置
13.2.1 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
多层框架由横梁和立柱组成。梁柱交接处的框架节点通常为刚接, 有时也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半铰接。柱底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 设计成铰支座。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 全相同;有时因工艺和使用要求,也可以做成在某层缺柱或某跨缺梁的 形式。
第13章 多层框架结构
13.1 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简介
13.1.1 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
目前,世界各国对多层和高层建筑的划分标准尚不统一。我国《高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 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9层及9层以下或房屋高度不超过 28m的建筑物,称为多层建筑。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高层建筑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具有节约用地、减少市政基础设施投资、 美化城市环境等优点。但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 力与侧移增大,工程造价提高,对建筑科学与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上海于1998年建成的金茂大厦,建筑面积28.7万m2,88层,总高 度412.5m,3~50层为办公室,53~85层为五星级酒店,88层为公众的观 光层。此结构系筒体结构,建筑平面尺寸53.4m×53.4m,内筒27m×27m。 辅楼有商场、会展中心、会议中心等。这幢具有强烈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 塔式建筑,已成为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的重要标志建筑之一。
第13章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常见问题解答

第13章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常见问题解答1.什么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如何?答: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以满足车间、餐厅、实验室、会议室、营业室等要求。
框架结构的组成简单,只有框架柱和框架梁两种基本构件组成,便于构件的标准化、定性化,可以采用装配式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浇式结构。
框架结构广泛在多高层建筑中应用,它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以满足车间、餐厅、实验室、会议室、营业室等要求。
框架结构的组成简单,只有框架柱和框架梁两种基本构件组成,便于构件的标准化、定性化,可以采用装配式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浇式结构。
2.框架柱常用的柱网尺寸和空间高度的范围如何?答:框架柱常用的柱网尺寸和空间高度的范围:民用框架结构房屋常用的柱网尺寸一般在6~9米之间,工业建筑的柱网尺寸一般在6~12米之间。
房屋使用中的空间高度要求—层高决定了柱的高度,民用框架结构房屋的层高一般在3~6米之间;工业建筑的层高一般在4~6米之间。
3.框架承重体系按结构体系承受和传递竖向荷载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哪三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框架承重体系按结构体系承受和传递竖向荷载的方式不同一般分为横向框架承重方案,纵向框架承重方案和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三种类型。
(1)横向框架承重体系横向框架承重体系的结构布置见图13-2a。
这种承重体系是将楼盖传来的竖向荷载全部由横向框架梁承担,而纵向框架梁仅承受自重和梁上维护墙体的重量。
这样,横向框架梁的截面尺寸要比纵向框架梁的大,因此梁的横向框架的刚度也比较大,从而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横向侧移刚度。
由于横向跨度小于纵向,故而楼板的跨度较为经济合理。
(2)纵向框架承重体系纵向框架承重体系的结构布置见图13-2b。
这种承重体系是将楼盖传来的竖向荷载全部由纵向框架梁承担,而横向框架梁仅承受自重和梁上维护墙体的重量。
高层建筑建筑构造特点与性质

山墙支承坡屋顶 屋架支承坡屋顶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梁架与屋架支承坡屋顶(特例)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空间结构支承坡屋顶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 坡屋顶坡度的形成 山墙找坡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屋架找坡 檩式系统 用檩条或檩上架椽子支撑屋面的体系叫做檩式系 统。对木质构件来说,不用椽子时,檩条间距约 为700~900mm;檩条上架设椽子时,檩条间距 可适当放大至1000~1500mm。对于钢砼屋架, 常配以矩形、L形和T形等截面的预制钢筋混凝土 檩条,为了在檩条上钉屋面板,常在上面设置木 条,木条断面呈梯形。对于钢屋架,则多采用轻 钢檩条,形式为冷轧薄壁型钢或是小形角钢与钢 筋焊接的平面或空间的桁架式檩条。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 椽式系统
椽式系统是将两根呈人字形的椽子和 一道横木(或拉杆)组成一个椽架,跨度 小的可直接支承在外墙上,跨度大的 可再增加支座。为适应木屋面板的跨 度,其间距一般为400~1200mm。可以 将椽架看成是折线形的肋梁。
共101层、492米高 2008年8月底投入使用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迪拜塔
于2004年9月动工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高层建筑的建筑构造特点和性质
国内高层建筑发展情况
应该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1934 总高82米的“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 。20 世纪50年代初,北京开始建造八九层的办公楼 和旅馆,如和平宾馆、北京饭店西楼、前门饭 店和三里河政府办公楼等。1958—1959年,北 京的国庆工程推动了高层建筑的发展,这期间 建成了13层的民族文化宫、12层的民族饭店和15 层的民航大楼。70年代初,我国高层建筑发展 加快了步伐。20世纪70年代中期,高层住宅的 发展,使高层建筑数量迅猛增长。1977年,广 州建成33层的白云宾馆,高112m,成为我国20 世纪70年代最高的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1、对于高层建筑,抵抗水平荷载成为结构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荷载效应:由荷载引起的结构内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主要是抗水平力设计4、高层建筑结构的材料主要为钢、钢筋和混凝土5、按采用的材料,高层建筑的结构构件可分为钢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组合构件,组合构件是指型钢或钢管与混凝土组合的构件6、按采用的材料,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可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混合结构包括由全部构件为组合构件的结构,钢构件与钢筋混凝土组成的结构,钢构件与组合结构组成的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与组合构件组成的结构等7、钢结构以及混合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等级B、C、D的碳素结构钢及Q345等级B、C、D、E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8、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剪力墙不宜超过C60;其他构件,9度时不宜超过C60,八度时不宜超过C70第二章结构体系1、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巨型结构。
2、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1)必须在两个主轴方向上设置框架,以抵抗各自方向的水平力。
(2)抗震框架结构的梁柱不允许铰接,必须采用梁端能传递弯矩的刚接,以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比较大的刚度。
(3)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4)承重体系主要取决于楼板布置。
(5)沿建筑高度,柱网尺寸和梁截面尺寸一般不变。
在建筑比较高的情况下,柱的截面尺寸沿建筑高度减小。
(6)侧向刚度小,总高度受到限制。
(7)框架结构的非承重墙宜采用轻质材料,减轻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
(8)不应采用部分由框架承重、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承重形式。
(9)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布置
图13-3-1 框支剪力墙结构
13.3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布置
图13-3-2 筒体结构底部柱子的转换
13.3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布置
图13-3-3 转换结构的型式
13.3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布置
图13-3-4 大连市友好广场高层住宅的结构布置
13.3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布置
第13章 高层建筑结构
13.1 概述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3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布置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1 概述 13.1.1 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⑴占地面积小、获得建筑面积多:对城市造成热岛效应 或影响周边采光,玻璃幕墙可能造成光污染现象。
⑵可提供更多空闲场地:可用作绿化,提供充足的日照、 采光和通风效果。
或悬挂于巨型梁上。
3、特点
(1)巨型框架结构的优越性 1)巨型框架结构体系有很好的建筑适应性和结构的性能 ,在主体巨
型结构的平面布置和沿高度布置均为规则的前提下,建筑布置和建筑空 间在不同楼层可以有所变化,形成不同的建筑平面和空间,例如有些建 筑在某些层需要大空间,甚至实现穿透结构的大洞口。
2)矩形框架结构体系的整体刚度比一般建筑房屋大,建筑结构整体 性好整体稳定性更好。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4.3 巨型钢刚架结构
图13-4-7 开口结构平面布置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4.3 巨型钢刚架结构
图13-4-9 台北101大楼结构体系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4.3 巨型钢刚架结构
台北101大楼阻尼器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4.2 巨型钢刚架结构
图例:巨型结构(香港中国银行)
东京市政厅大厦 台湾高雄银行
图13-2-2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2剪力墙结构体系
图13-2-3 剪力墙截面的形式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2剪力墙结构体系
图13-2-4 剪力墙结构的布置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2剪力墙结构体系
图13-2-5 剪力墙结构布置实例
13.4.5 巨型框架 ———其它实例
慕尼黑BMW办公大楼
22层,四个花瓣形楼面由四根预应力砼吊杆挂在悬挑支架上
南非约翰内斯堡标准银行大楼 37层,共设3道悬挑桁架,各挂12层楼面
竖筒 挑梁 次框架
竖筒挑托体系
• 巨型框架结构体系 香港汇丰银行
•巨型框架结构体系
香港汇丰银行
整个巨型框架 结构由8根钢管组 合柱承重,每根 组合柱由4根底部 最大直径为 1400mm的钢管组 成,纵、横向桁 架梁共有5层,每 道桁架梁伸出柱 外10.8m。
图13-4-3 北京电视中心综合业务楼平面图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4.3 巨型钢刚架结构
图13-4-4 “ L” 形复合巨型柱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4.3 巨型钢刚架结构
图13-4-5 巨形钢桁架梁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4.3 巨型钢刚架结构
图13-4-6 结构立面图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2剪力墙结构体系
图13-2-6 剪力墙开洞大小的变化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图13-2-7 楼盖犹如支撑在剪力堵上的深梁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图13-2-8框架剪力墙结构 图13-2-9 框架剪力墙结构受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492米(101层)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4.4 巨型框架一核心筒结构
图13-4-15 竖向析架结构 图13-4-16 汉考克大厦 (芝加哥343m)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4.4 巨型框架一核心筒结构
图13-4-17 香港中银大厦
同济大学图书馆地上12 层 地下2层 高50米 层高3.9米 筒壁300~450 挑梁400x1150
图13-4-10台北101大楼阻尼器 图13-4-11上海浦东金茂大厦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4.3 巨型框架一核心筒结构
图13-4-12 金茂大厦主楼结构体系
13.4 巨型高层建筑结构型式 13.4.4 巨型框架一核心筒结构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图13-4-14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布置图
图13-3-5 上海兴联大厦剪力墙结构布置 (a)底层结构平面图;(b)标准层结构平面图
13.3.2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图13-3-6 水平析架结构体系 图13-3-7 设水平桁架结构变位图 (a)条带析架体系;(b)错层拓架体系
13.3.2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图13-3-8 上海世贸国际广场 图13-3-9 11层以下结构平面布置
62
新加坡华侨银行
上海证券大厦
上海证券大厦位于浦东 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是一个多功能性质的综合 建筑,主要由证券交易厅 和综合办公楼以及其他商 业、服务设施等组成,地 上建筑30层,地下3层, 总高120m,总投资1.48亿 美元,地上建筑面积为 79086m2,地面以下建筑 面积16753m2,为巨型框 架-支撑外露体系。
6)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效能。可节约材料,降低造价,使建筑物更 加经济适用。
(2)巨型框架结构存在的弊端 1) 高层建筑不利于消防的,超高层建筑的消防难度不言而喻。所以
巨型框架 结构的消防要立足自救,其消防设施必须严格满足超高层超高 层建筑室内 防火规范的规定;巨型框架结构的玻璃幕墙易造成光污染; 巨型框架结构的中低层居室内的日晒得不到保证;电磁辐射、风环境对 城市环境和周围建筑产生不利影响。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结构形式
1。地上70层,315m,底平面正方形52*52m 2。沿对角线分四各三角形,每隔若干层切去一各三角形。 3。44层以上平面为三角形。 4。主体结构为8榀巨型桁架 5。各巨型桁架交点设型钢混凝土大型立柱,四角立柱底面尺寸4。
8*4。1m 6。正方形中心立柱从屋顶向下通到25层。
1、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2、主次结构(其他结构形式以楼层作为基本结构单元) 主结构:巨型柱和巨型梁 巨型柱:巨型钢骨混凝土柱、空间格构式桁架或筒体,截面高度超
过一个普通框架的柱距尺寸。 巨型梁:平面或空间格构式桁架。截面高度达一层或数层楼层高度,
间距为隔若干楼层设置一道。 次结构:主结构之外的结构。布置在巨型框架的每个大层内。支撑
3)巨型框架结构体系可先施工其主框架,待主框架完成后分开各个工 作面同时施工次框架,巨型结构的施工方法可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4)巨型结构中可将多种结构形式及不同材料进行组合,实现建筑的 多功能化,满足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
5)巨型框架结构传力明确。巨型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主框架 为主要的抗侧力体系和承重体系。次结构只起到辅助作用和大震下的耗 能作用,并负责将荷载传给主结构,传力路径十分明确,次结构不参与 抗侧。
4) 无法合理确定结构刚度。与国外超高层建筑相比,我国的设计方 案偏于刚 性,相应的地震作用也偏大,如何进行合理优化设计、得到合 理刚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受力体系分类
(1)巨型框架 (2)巨型支撑 (3)巨型悬挂 (4)巨型分离
巨型分离式结构,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结构(一般 是筒体结构)构成巨型构件连接而成的一种巨型结构。
图13-1-2 世界最高高层建筑
13.1 概述 13.1.2 高层建筑结构的理念
图13-1-3 我国在建的超高层建筑效果图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1 框架结构体系
图13-2-1 框架结构的受力与变形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1 框架结构体系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1 框架结构体系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4筒体结构体系
图13-2-13 筒体结构布置实例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4筒体结构体系
加 强 桁 架
图13-2-14 西尔斯大厦
13.2 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 13.2.4筒体结构体系
美国芝加哥韦莱集团大厦 443米不含天线 (110层)
(1)由平面构件向空间构件发展 (2)由分散的构件向集约化大构件发展 (3)由弯剪受力向轴向力发展 (4)由简单体型向复杂体型发展
(5)由普通材料向高强度材料发展 (6)由单一结构向组合结构发展 (7)由结构抗侧向耗能减震发展 (8)由普通结构向轻质预应力方向发展
13.1 概述 13.1.2 高层建筑结构的理念
2) )超高层巨型结构形体复杂化、构件立体化,与常规建筑有较大 差异,目 前没有现成的规范规定巨型结构的抗风、抗震设计,待专门部 门研究后一般结构振动控制方法是否有效。
3) 关于巨型结构的力学模型建立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是一个迫 切的课题。 从解析角度分析巨型结构将碰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因为巨型 结构存在明显的结构层次。受计算机容量和运算速度的限制,有限元法 很难进行空间弹塑性分析。
⑶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起控制作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⑷侧向位移须限制:层间位移过大,将导致承重构件或非
承重构件损坏; ⑸工程造价较高:竖向交通和防火要求导致。
13.1 概述 13.1.1 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特点:
图13-1-1 高层建筑的设计控制指标
13.1 概述 13.1.2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
13.3.2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图13-3-10 巨型外框中钢结构次框架布置
13.3.2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图13-3-11伸臂桁架的布置 图13-3-3.3 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