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教学应注重对中声区的训练
声乐教案

C&D音乐培训中心歌唱教材序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唱歌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卡拉OK”的普及与应用,为热爱歌唱的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伴奏方式,足不出户,便可在家举办演唱会。
近几年,尤以通俗唱法最为普及。
然而,如何使歌唱的更好,并能不断提高演唱技艺,这是许多歌唱爱好者所期盼的。
本教材拟从如下几个方面,力求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重视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对唱歌者发声器官的综合训练。
它能使发声各器官,得到系统、科学的有序训练,使歌唱者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嗓音运用的基本知识,建立良好的歌唱技能与状态,为进入更高一级的训练作准备。
其次,展示通俗唱法的训练程序。
本教材为持通俗唱法的爱好者,提供了一套从初级训练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向高难度训练迈进的练声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发声诸器官逐级训练中得到锻炼。
最后,要唱好歌,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与艺术素养,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在实践中不断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是在大脑指挥下进行的一种特殊运动。
它通过人体的歌唱器官,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出响亮、优美的歌曲,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这种声乐又称歌唱艺术。
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
歌曲的分类:我国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
这三种唱法各具特色,也各有不同的欣赏群体。
美声唱法这个词出自意大利语Bel canto,意思是精美、优美的歌唱。
是一种着重声音华采优美,咏叹性重于朗诵性或戏剧性的歌唱方法。
其显著特点在于通过人体解剖学倡导的一系列迫使发声机构以最精细和微妙的变化自我调整的方法,获得与人类语言有关的音质、强度、音色以及共鸣进行协调变化出乐感的声音,来积极参与音乐形象的表现,从美声技巧的效能中可以建立出这些概念。
因此说,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科学性,特别讲究声音,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和连贯、流畅、柔美。
音乐高考中声乐训练

浅谈音乐高考中的声乐训练【摘要】高考声乐训练要循序渐进,注重科学的训练方法,在不同的训练时期抓住其训练要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考音乐声乐训练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高考正被广大的学校和家长所重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音乐高考热,考生众多。
而在音乐高考考生中,主试声乐的考生又占了绝大多数,可是通过多年来的高考声乐教学和送考的过程中,笔者看到许多的考生在演唱作品时明显感觉不到位,缺乏一种与音乐默契的融洽感,甚至,不懂得如何去练唱,只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大音量、大噪音,错以为有一定的声音喊叫就是歌唱。
笔者作为长期工作在高中音乐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广大的同仁共同交流。
一、重视中声区的训练,打好中音区基础意大利女中音歌唱家柯索托说:“我的老师讲过,不要发那么浓重的中声区声音,必须发展均衡的声柱进入高声区。
”所以,加强中声区训练对发展歌唱者的能力尤为重要。
对于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首先应该在说话的自然声音基础上训练一个正确的中声区来。
那么如何训练中音区呢?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嗓音条件有个基本的了解,如他属于什么样的声部,他有怎样的发声习惯和问题,从中找出他最自然的声音并加以训练,根据不同的情况,起音是很重要的。
一般男中音从小字组b开始、女中音从小字组a开始、女高音从小字一组c开始、男高音从小字一组d开始。
练习时,我们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一开始就猛练高音,不但不会获得正确的高音,反而会毁坏声带。
每个声部的重要音区都是中声区。
中声区要做到吸气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弹性,积极向上,有支持点,喉头稳定松驰,不论唱高、低不同的音,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上,声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声音从头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
二、做好换声区的训练,它是通往高声区的关键换声区是连接中音区和高音区重要的环节,在声乐训练中非常重要。
男高音中声区换声技巧

男高音中声区换声技巧训练好中音区的问题中音区是歌唱者嗓音发展的基础,必须切实训练好。
对男高音来说,建立一个流畅而不费劲的,音色优美而颤动(vibrato)正常的中声区尤其重要。
因为,不论哪一种类型的男高音,只要中声区稍显滞重,或气息、喉头共卫鸟器官之间的配合失当,不能协调地工作,就难以做到向高声区的良好过渡,甚至余丧失漂亮的高音。
而在这方面,不少青年同学往往缺乏清醒的认识。
他们对中声区重视不够,所下的功夫也不足,而且还往往过早地要求唱响、唱亮、唱高,甚至当一些显著的“毛病”尚未改掉,中声区远未唱正班前,就想把所谓“关闭唱法”学到手。
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只能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
他们所自以为学到手的“关闭唱法”也只能是在肌肉紧张的状态下所制造出来的一种“音色假象”,绝不是什么真正的换声技术。
一个男高音怎样才算是打好了中声区的基础呢?总的说来,就是呼吸、发声、共鸣、吐字的各部分器官能协调地工作,做到呼气均匀,喉头位置基本稳定,发音体的状态积极而富于弹性,口咽管道能调节成获得优异共鸣效果的形态,胸部、肩部、颈部都没有肌肉逼紧的情况,声音流畅、园润,力度适当,吐字器官(唇、舌、齿、牙、喉)能灵活自如地根据需要而操作。
一句话,能在这声区内得到优美的男高音音质和音量,做到起音准确,自如地吐字和传情。
对教师来说,在训练过程中,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具体练习来体现自己对学生的要求。
在“练习”的选择、用哪个元音开始训练或是否需要缀以辅音,以及所用的“练习”是采取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音进行等方面,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郑重考虑,细致厘定。
就象医生治病一样,既婆确诊病员所患何病,又要开出对症的药方,使患者的毛病痊愈。
总之,要十分小心谨慎,一环也不能轻率从事、马虎对待。
在选定“练习”之后,教师一定要仔细聆听学生唱出的每一个音。
男高音的起音要十分柔和,既不能滞重,也不能飘浮;接下去的音要保持起音同样的力度而不能使劲;唱下行式的练习时,最后一音千万不能降低部位,而必须保持在起音相同的部位上,这不仅对调整呼吸使气息的输送均匀,以及稳定喉头位置起着决定作用,而是下一步转换声区的必要准备。
少儿声乐训练方法

少儿声乐训练方法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所学的声乐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歌唱艺术中去。
下面给大家介绍少儿声乐训练方法,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一)呼吸练习。
刚开始接触声乐的孩子往往是张口就唱的,这样就容易把声音都挤压在喉咙里,从而导致声音生硬,听起来很刺耳。
要让孩子们明白,呼吸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动力,歌唱的呼吸要比正常呼吸更深一些,气息控制在下肋周围,形成歌唱发声的支持点。
同时经常纠正孩子们的呼吸紧张,吸气过多,吸气发出声音,耸肩等不良习惯。
(二)发声练习。
刚开始的发声练习要以中声区为主。
中声区的训练比较容易见效,因为练中低音的呼气压力较小,声带可以很自然地放松,不会对孩子的声带造成太大压力。
可以先用“嗼”或“咪”母音进行下行音阶的训练,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引导孩子尝试运用胸腔与头腔的共鸣。
在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再慢慢向高音扩展。
高声区的训练难度比较大,因为音域越高气息压力越大,容易造成声带和喉头的紧张,这个时候应该改用“呜”母音,轻声高位地寻找头腔共鸣位置,不断巩固、扩大音量。
声音要求圆润,位置集中稍靠后一点。
由于儿童的声带发育不成熟,比较稚嫩,唱到高音时,声带都是边缘振动,这个时候如果不用假声发声的话就比较容易损害声带。
因此不要盲目的追求音高也不要一味的让孩子的音色往成人的音色上靠,正确的声音是通透圆润而不是尖亮。
(三)把握适当的声乐训练时间,力度以及歌曲的难易程度。
孩子们的声带很稚嫩,在训练的过程要很准确的确保今天的训练量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声带健康。
声带在震动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轻微的充血,再科学的演唱方法也避免不了这一点,所以在孩子声带充血的时候就必须停止以便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
(轻微充血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不注意训练的“量”,导致声带严重充血的时候,就有可能引起病变造成声带损伤。
)对于歌曲难度这个问题更要掌握好,如果长期让孩子唱超过他音域范围的歌曲,很容易会让孩子养成挤压喉头的坏习惯,这对于后期的声乐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

美声唱法女高音声部中低音区的训练郝佳慧美声唱法是一种追求声音优美、清晰和技巧精准的唱法,在音乐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声乐的一种技巧流派,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共鸣和清晰度,以及对音乐的准确表达。
而在美声唱法中,女高音声部是最受瞩目的声部之一,其音域广阔、音色高亢,给人以高贵、明亮的感觉。
女高音声部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其中低音区域是女高音声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女高音声部中较低的音域,包括中低音和低音。
训练低音区的技巧和稳定性对于女高音声部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增加女高音声部的音域范围,还能够为上音区的发声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如使用适当的呼吸控制和声带的协调,还需要注重声音的稳定性和音色的均匀性。
只有通过持续的训练和努力,学习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低音区的潜力和表现力,适应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从而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音乐表达。
一、美声唱法介绍美声唱法是一种专注于声音优美、技巧精准和表现力丰富的唱法,也被称为古典唱法或歌剧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歌剧艺术,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唱法技巧,用于演唱古典音乐、歌剧和合唱等艺术形式。
美声唱法强调发声的正确技巧、呼吸控制和咬字清晰,通过正确的呼吸和声带控制来实现声音的优美和饱满,旨在使歌唱者能够发出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声音。
同时还强调声音的共鸣,也就是声音在腔体中的共鸣,以产生更丰富的音色和声音的穿透力,要求声带的松弛与控制,避免过度用力或收紧声带。
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平衡和稳定性,要求歌唱者在音域转换时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和均衡,以实现音色的一致性和和谐。
此外,美声唱法还强调悉心培养音乐感和表现力,使歌唱者能够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故事,引起听众的共鸣。
美声唱法的训练通常包括声音发射、音域拓展、音准训练和表演技巧的培养。
学习者需要通过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来支撑声音的发出,通过音阶练习和声音放大训练来拓展自己的音域,通过声音对比和耳训练来提高音准,同时还需要通过表演技巧的学习来增强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力。
试论女中音声部的特点及声区训练

试论女中音声部的特点及声区训练1. 引言1.1 女中音声部的声音特点女中音声部是指女高音和女次中音的声音范围,在声音特点上有着独特的表现。
女中音声部的声音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女中音声部的音色清晰明亮,通常具有较高的音色高音,给人以清澈轻盈的感觉。
这种音色特点使得女中音声部在演唱时能够轻松表现出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音韵。
女中音声部的声音具有较为柔和和温和的特点,相较于男声部更具有柔美感。
这种柔和的声音质地使得女中音声部在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更加细腻和感人的情感。
女中音声部的声音在高音区域具有较大的发声容量和音量,能够轻松地表现出高亢激昂的情感。
而在低音区域,女中音声部的声音则表现出温暖低沉的特点,使得音色更加丰富多彩。
女中音声部的声音特点集中体现了清澈明亮、柔和温和以及高亢激昂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女中音声部在声乐表演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1.2 声区划分及训练的重要性声区划分及训练的重要性在女中音声部的培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声区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声音发声的原理,帮助歌手正确地使用喉部肌肉,发挥最佳的音质。
声区训练也可以帮助歌手扩展自己的音域,提高音色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对于女中音声部来说,声区的划分通常包括上行至下行分为头声、混声和胸声。
每个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功能,需要通过专门的训练来加以强化和提升。
通过声区训练,歌手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音色和音域,使声音更加丰富和饱满。
声区训练还可以帮助歌手改善自己的发声技巧,提高歌唱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训练,歌手可以逐渐掌握各种声区的转换技巧,使歌唱更加流畅和自然。
声区划分及训练对女中音声部来说至关重要,是提升歌唱技巧和表现力的必备环节。
只有通过系统的声区训练,歌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达到更高的音乐境界。
2. 正文2.1 女中音声部的声音特点分析女中音声部是声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声部,其声音特点在音域、音色和音质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
声乐课程教学大纲

《声乐》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声乐》课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声乐》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课程编码:X学时:62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1—4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基本乐理教学手段:讲授、示范、指导一、教学目的与任务:1、掌握声乐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声乐艺术审美能力和修养。
2、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
3、正确的理解歌唱与语言的关系,能运用普通话和必要的其他语言进行歌唱。
4、正确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学会分析与处理歌曲,具备演唱不同风格特点歌曲的能力。
5、与钢琴教学相结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6、能辨别发声的正误,具备独立教唱歌曲和辅导课外声乐活动的能力;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了解青少年发声特点,具备变声期发声练习和嗓音保健的有关知识。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声乐》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及音乐教育专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指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掌握声乐技能的一门学科。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和技能技巧;能分析处理一般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胜任中等学校音乐课的歌唱教学和课外声乐活动辅导工作。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一年级(主修和副修)教学目的和要求大学一年级是声乐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一阶段应立足于声音的基础训练,着重打好中声区的基础。
本阶段学生应做好以下几点:1、面带微笑做打呵欠状可以帮助打开喉咙。
2、舌头平放。
平放舌头的关键是避免舌根、舌骨用力,导致下颚、胫肌僵硬,压迫喉头。
3、稳定喉头。
喉头的安放直接影响到嗓音的音质、音色和声音力度等。
喉头不稳定导致歌唱时声音发空、发抖或尖亮刺耳。
因此,初学者应注意把喉头稳定在吸气时的位置上,使喉头相对固定。
4、学会歌唱的呼吸。
是指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非常强调横膈肌、肋肌和腹肌的作用,在扩大胸廓的同时横膈肌也在运动,这样可以获得最大的呼吸量。
声乐教学中声部划分及训练的要点

206神州教育声乐教学中声部划分及训练的要点金梅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摘要:对于一些以声乐教学为主要工作的老师们来说,声部划分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声部划分为题,着重分析男女声部划分的规则,划分的必要性,如何划分和各个声部的特点等几个方面,阐述声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部划分;音域;高音;中音;低音声乐教学中,首先做好声部的划分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声音训练的方向和难点,以及是否进步较快,都首先取决于正确的声部确定,声部划分的正确与否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演唱,同时对于嗓音有相应的保护,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声部的划分需要把握一下几点:(一)声部划分的必要性1 首先,合理的划分声部起到“助学”的作用,可以保证声带的合理使用,延长学生歌唱的寿命,从生理和训练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学习。
2 准确地划分声部能够使学生通过自生的能力来表现作品,把握作品,最后到达完整的演绎音乐中的要求。
3 声部划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声乐教学的专业性上,对于声部划分的严谨性也体现了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它是学生开始走上正规的声乐道路的基础,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声部划分的规则:1 生理条件是声部划分的依据之一,不同的声音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声音类型,例如:有的同学声带形状比较长,短 或宽,厚,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声音效果和音色,我们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条件来做初步的划分,当然学生需要找专门的嗓音大夫来帮助确定他们的声带情况。
根据物理声响学的原理,长和粗多为低音,细而短为高音,通常女高音的声带最短,男低音的声带最长。
两者之间为中音声带。
2 声音的色彩也是决定声部划分的一个关键规则之一。
每个学生的声音音色都不尽相同,比如:有的音色柔美纤细,明亮,有的宽厚,有力度,色彩偏暗,有的轻巧灵活等等,这些也需要在划分声部是进行考虑。
3 音域上和换声点的划分:有的同学天生大嗓门,音域较广,有的音域偏低或偏高,通常女高音的音域为:c1~降b2,换声点:e1,f1左右,女中音音域:A~a2,换声点:b1左右,男生的换声点每个声部基本上与女生相同,但比女生低一个八度,等等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在确定声部时所要追寻的原则,缺一不可,仔细分辨,才能准确的定位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得心应手,少走弯路,更有利于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基础教学应注重对中声区的训练
【摘要】本文结合声乐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声乐基础教学中对中声区重视的必要性和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声乐基础教学中声区训练
一、中声区对声乐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在声乐基础训练中,建立稳定、良好的中声区基础,是歌唱训练的重要原则。
中声区的基础训练越扎实,对于声乐技巧的学习与掌握就越有利。
我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周小燕,就特别重视对中声区的训练。
因为中声区训练是作为歌唱训练的第一步,无论什么声部,中声区的使用都是最多的,而且中声区居于高低声区之间,它自然成为连接高、低声区的桥梁,是达到声音统一、圆润的关键。
由于中声区最接近自然讲话的状态,把它作为声音往高、低发展的基点,也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发声状态。
大多数有经验的声乐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声音时,让学生学会让自然的声音很自如地唱出来,先找到最好部分(即在这个音响位置上唱起来最自然而音质又最好的那部分),然后以这个音为出发点上下活动,注意发音的自如性,并感觉不到一点紧迫和疲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这也是有经验的声乐专家都非常重视对中声区训练的原因。
二、声乐基础教学对中声区的训练的具体方法
怎样才能训练好中声区呢?首先要对歌唱者嗓音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他们属于什么声部,有什么样的发声习惯和毛病,并找出他们最自然的声音和最合适发音的母音,有针对性地训练。
一般来讲,女高音的中声区起音从小字一组的c-小字二组的#f,女中音的中声区起音从小字组的a-小字二组的降e,男高音的中声区起音从小字一组的c-小字二组的#f,男中音的中声区起音从小字一组降b——小字二组的降e,以上提到的各声部的起音标准是一般而言,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每次声乐课中,学生应多加强对中声区的训练,特别是基础不是很好、歌唱状态还未形成的初学者,更加要对中声区加以反复的训练,在中声区的训练中,尽量使声音靠前些,一定不能躲声带,宁可唱“白”也不能不用声带,使声带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发声。
对母音的选择方面,笔者觉得“u”和“a”母音比较适合声乐基础的教学。
(一)“u”母音练习对声乐初学者的声音训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u”母音比较圆,易集中,是别的母音不能替代的。
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模范音,它能有效稳定声音,为声音上下通畅奠定了基础。
其他母音要尽量在“u”母音的感觉上发出,那么声音就会统一而又圆润,有利于学生兼顾打开喉咙与咬字,特别对中声区音质的改善,常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用“u”母音时喉咙便于打开,声音容易“竖”起来,对克服声音容易有挤、卡、白、压毛病是有效的。
“u”母音是保证每个母音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使其他母音都具有与“u”母音同样
的效果和色彩,在母音转换和连接练习中,笔者常使用以“u”打头,其他母音往“u”上靠,达到状态一致的效果,要通过训练将其他母音都纳入“u”母音的共性特点之中,使它们也具有“u”母音的声音垂直、喉咙开、掩盖、统一的特点,掌握这个基本状态是必要过程,老师应耐心指导,学生也应虚心学习,切勿急于求成。
为配合“u”通道的建立,可以采用《花非花》、《赋登楼》、《故乡》、《思乡》等歌曲作为巩固练习曲目。
因为这些曲目节奏平稳、简单,旋律沉稳,没有大的起伏、跳进,有利于“u”通道的稳定,同时容易获得声音垂直线、真假声混合、高位置以及深呼吸,这些歌曲与平时练声的“u”通道较易结合,同时又可以获得高位置,给“u”通道的畅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a”音是5个元音开口最大的,嘴唇自然张开,舌平伸,舌尖抵下齿龈,双唇略往后缩。
要求声音开放地唱出来,这样有利于保持较宽的中声区音色,使学生自身的声音能原原本本地唱出来,通过多年的演唱和教学经验,可以通过“气泡音”来练习“a”母音,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早上,我们懒散地平躺在床上,打哈欠时从高到低发“啊”这个音,当发音到最低音区时,就会听到声音如一串气泡冒出来。
这种声音看似简单,但对学唱初期却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练习当中声音出现“挤、卡、白”或者“气太浅、憋气”等毛病时,可先让学生停下来,先发几声“气泡音”,然后上下反复对照练习,用“气泡音”的感觉去唱中声区这一部分的声音,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发“气泡音”时,
人的面部肌肉是放松的,略呈微笑状,喉咙不会卡紧,喉头会自然下移,鼻咽腔开放,舌头平放在口腔,这些状态正是良好歌唱所要求的状态。
在练习“气泡音”时,能感觉到它是贴着开放的鼻咽腔壁上行至眉宇之间发出的,用这种感觉来结合“a”母音的练习,带出来的母音一定是集中的、明亮的和高位置的声音,这也是我们在训练中声区时最终所要达到的声音。
为配合“a”通道的建立,可以采用《摇篮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大海啊,故乡》、《二月里来》、《高高太子山》、《唱支山歌给党听》、《送别》等歌曲作为巩固练习曲目。
因为这些曲目节奏平稳、简单,旋律沉稳,没有大的起伏、跳进,与平时练声的“a”通道较易结合,同时又可以获得高位置,给“a”通道的畅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三、在声乐基础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一)练声时起音的音高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过高的音会使学生难以找到自身最自然的发声状态,使气息容易上跑,导致喉器的上浮,最终使声音白、撑,而过低的音也会使学生难感受到自然发声而使声音压、堵、挤。
女高音假声多,一般在小字一组的“a”附近往下开始练习,男高音一般在小字一组的“c”附近往上开始练习,所以,在练习当中,起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在他们最自然的声区来练习。
(二)在各自声部中声区的运用上有明显不同,女高音以头声为主,男低声则以胸声为主等等,训练时不能干篇一律,应因人而异。
女高音有丰富的头声,但中低声区较暗,训练时应多用上胸腔共鸣的歌唱,并注意声音的自然靠后,而男低音纯头声运用少,但也要有头腔共鸣,单单的只用胸腔共鸣是非常有害的,但也不能过分使用胸声来防止声音的暗淡。
由此可见,各声部的发声、演唱在生理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训练才能取得成效。
(三)在训练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不要让学生把中声区唱得过宽过重,唱得过宽过重不仅仅是会影响高音的解决,同时还会产生其他一些问题。
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尤其不能唱许多男中、低音都喜欢唱的《码头工人》这样的歌。
因为这首歌中间有朗诵,然后又渐强,容易把声音唱横,再加上这首歌的音域都是在中声区,演唱时总想把声音唱得又大义响,这样对发展高音不利。
中声区外口型也不要开得太大,应着重于吸气,吸气时要面带笑容,外口型纵向的开度最多达到半开,然后声音轻轻地出来,以保证声音的共鸣反映在面罩和胸腔。
不要让学生唱强声,最多达到中等音量,把学生的审美引导到追求声音的松弛和圆润上,以松弛圆润为美。
也就是说,既要重视中声区,打好中声区的基础,同时又不能把中声区唱得过宽、过大、过重,否则会阻碍以后高音的扩展。
然而中声区毕竟是训练时最基础的声区,也是我们声乐基础教学的重点,只有唱好中声区才能顺利地往高、低声部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