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二院药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策略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6卷第3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1牞Vol.26牞No.3 ·综述·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策略及其临床价值分析王燕1,黄晓俊1,2 【提要】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CC),是一类缺乏分化或未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
研究表明,GIST具有恶性潜能,但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病变多位于黏膜下,诊断相对困难。
因此,GIST的早期识别及诊断显得尤其重要。
近年来学者们研究了多种关于GIST的诊断策略,本文就目前GIST的诊断策略及其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危险度评估中图分类号:R735;R57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1.03.026作者单位:1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2730030甘肃省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甘肃省医学工程研发中心通信作者:黄晓俊,E mail:huangxj@lzu.edu.cn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30360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壁内包绕肌丛的间质细胞,是一种缺乏分化或未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1]。
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命名了GIST,并给予了具体的概念描述[2],直到1998年,人们才发现GIST向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分化,在免疫表型上与ICC有极大的相似[3]。
既往由于医学技术的限制,GIST与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及神经鞘瘤常被混淆。
现在公认的定义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生物学上从良性至恶性不等,免疫组化检测通常表达CD117和DOG1阳性,显示ICC细胞分化,大多数GIST基因突变类型为c 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receptoralpha,PDGFRA)突变[4],少数病例存在其他突变类型,如SDHX、BRAF、NF1、K/N RAS及PIK3CA等基因突变[5]。
骶管麻醉

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邢艳红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麻醉科
LOGO
目录
概念( Definition)
骶管阻滞麻醉的解剖 (Sacral Anatomy)
骶管麻醉用药( Drugs and does) 小儿骶管麻醉(Caudal block in children) 成人骶管麻醉(Caudal block in adult)
操 作 演 示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小儿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in children
成功关键点(success)
针过骶尾韧带的穿破感,即落空感
注入空气无皮下气肿及捻发音 注入局麻药或生理盐水时无阻力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小儿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in children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穿刺相关并发症
Puncture Related
感 染
出血、血肿 骨内 血管内 蛛网膜下腔
穿破硬膜
预防:
小心避免,进针勿过深、 反复抽吸
全脊麻!
处理: 1. 控制呼吸 2. 快速扩容 3. 血管活性药物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成人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in adult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小儿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in children
病例 患儿,男,3个 月,体重8Kg 术前诊断:先天 性巨结肠+左侧 鞘膜积液 拟在骶管麻醉下 行:经肛门巨结 肠切除术+左鞘 膜高位结扎术
兰州大学第二医 院麻醉科
小儿骶管麻醉 caudal block in children
儿童Blau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

甘肃医药2021年40卷第5期Gansu Medical Journal,2021,Vol.40,No.5儿童Blau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李倩倩唐玉英安虹瑾张娟丽邴丽娟郑东丽穆善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儿童医院,甘肃兰州730030【摘要】Blau综合征(BS)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极易被误诊。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
该例患儿以多关节肿胀伴皮疹为主诉,经典型关节肿胀、皮疹、眼部损害、足背部皮肤活检肉芽肿性关节炎,检测基因突变,诊断为Blau综合征,给予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治疗后皮疹消退,多关节肿胀缓解。
本文通过对此病例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种罕见病的认识和诊治。
【关键词】Blau综合征;肉芽肿;NOD2基因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725(2021)5-0475-03Blau综合征(blau syndrome,B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自身炎症性疾病,是儿童时期发病的单基因疾病。
儿科医生Blau于1985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临床表现为皮疹、关节炎和眼部损害。
由于极为罕见,该病的误诊率高,亦无最佳治疗方案。
现就1例BS患儿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病理及基因检测进行分析,提高儿科医师对BS的认识。
1病例资料患儿男,1岁,因“多关节肿胀伴皮疹8月余”于2017年6月16日收住入院。
患儿于入院前8月家属发现双侧指间关节、双腕关节、双踝关节肿胀,触痛,皮温正常,活动受限,全身可见鳞屑样皮疹,无破溃及色素脱失,无瘙痒,无发热,无畏光流泪,无口腔溃疡,无雷诺现象,无盗汗,无乏力,无脱发,家属未予重视。
于入院前9天因多关节肿胀在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示:WBC15.5×109/L,NE%0.39,LY%0.46,EO%0.08,HB105g/L,PLT586×109/L,CRP6mg/L;红细胞沉降率21mm/h。
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情况分析——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为例

例住 院 患者 中 : 神 分 裂 症 4 2例 ( 82 ) 抑 郁 精 4 6.% , 症9 8例 (5 1 ) 躁狂 症 5 1. % , 6例 ( .% )情 感 性精 86 ,
神障碍 2 5例 ( . %) 癫 痫 所致 精 神 障 碍 1 39 , 0例
(. % )焦 虑症 8例 ( . % ) 癔 症 3例 ( .% ) 15 , 12 , 05 , 神经症 2例 (. % ) 老 年痴 呆 症 2例 ( .% ) 精 03 , 03 , 神发 育迟 缓 2例 ( .% ) 0 3 。本 院对 住 院 患者 应 用 的
(05年版 ) 的 分类 标 准 , 精 神 药 物 分 为 4类 20 … 将 ( 不含精 神 兴奋剂 )抗 精 神病 药 、 抑郁 药 、 焦 虑 : 抗 抗 药、 心境 稳 定 剂 。通 过 对 医 嘱进 行 分 类 、 计 和分 统 析 , 用 Mi oo xe 软 件 进 行 处 理 并 统 计 用 药 采 c sfE cl r t
参考 文献 :
[ ] G 02 - 0 1 1 B5 0 1 2 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 北京 : s. 中国建
筑 工业 出 版 社 ,0 121 . 2 0 :— 4
在侧 限条 件下 , 载 力 仍 然较 高 , 较 好 的持 力 度。 承 是 拟 建场地 及其 附近无 断裂 带 , 形较 平坦 , 地 属抗 震有
羟色胺( 一 T 受体都有阻滞作用 , 5 H ) 这就使得新型 非典 型抗 精神 病药 在治 疗量 时通 常较少 或不 发 生锥 体外 系症 状 和催 乳 素水 平 升 高 等 一 系列 不 良反 应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10:58:4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108.1831.038◇网络药理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王东萍1,4,葛万文2,邵 晶3,孙延庆1,4(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 730030;3.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4.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收稿日期:2023-09-20,修回日期:2023-11-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560670);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JR10RA376,21JR11RA196);甘肃省人民医院国家级科研项目培育计划(19SYPYB 17);兰州市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No2020 ZD 56)作者简介:王东萍(1986-),女,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肿瘤药理学,E mail:wangdp0831@gszy.edu.cn;孙延庆(1964-),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肿瘤药理学,通信作者,E mail:40yanqingfang@gszy.edu.cndoi:10.12360/CPB2023030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1-0139-07中国图书分类号:R258 5;R319;R446 9;R733 7摘要: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秦巴硒菇提取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的潜在活性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
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秦巴硒菇提取物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获取CML的疾病靶点。
兰大二院萃英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萃英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兰大二院
培养创新科技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生物医学,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和协同创新的大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建设目标是创建一
个立足西部临床医学重大需求,面向世界前沿,协同高效、开
放共享、国内知名的生物医学科技创新平台。
中心下设六大生物医学科技平台,包括生物成像研究平
台、蛋白质研究平台、生物样本与分子病理研究平台、实验动
物研究平台(兰大二院实验动物中心)、基因研究平台、免疫
治疗与转化医学研究平台。
拥有质谱分析仪、凝胶扫描成像系
统、Wes全自动蛋白质表达定量分析系统、全自动核酸提取
仪、焦磷酸测序仪、荧光定量PCR仪、生物信息学分析服务
器、小动物独立通风饲养系统、荧光显微镜等大型科研仪器设
备,为中心在医学研究领域中保持与国内领先的研究水平同步
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创建高水平研究型
大学医院贡献力量。
兰大二院萃英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实验室一角
生物样本库
实验动物饲养间
实验室工作场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颁发仪式。
ctDNA与免疫治疗相关的假性进展和超进展

ctDNA与免疫治疗相关的假性进展和超进展①韩叶吴重阳宋颖金祺祺蒋皓云柴晔曾鹏云岳玲玲(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兰州 730030)中图分类号R5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07-1554-07[摘要]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2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部分患者对该治疗反应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非常规反应(假性进展、超进展及解离反应等),如何早期鉴别假性进展和超进展在临床中非常必要。
循环肿瘤DNA(ctDNA)因其源于凋亡和/或坏死后的肿瘤细胞而成为肿瘤早期检测的有力指标。
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ctDNA减少和增加可分别见于假性进展和超进展患者,给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假性进展和超进展提供了可能。
本文就假性进展和超进展的定义、机制及ctDNA在鉴别假性进展和超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假性进展;超进展;ctDNA;免疫疗法ctDNA and immunotherapy-related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 HAN Ye,WU Chongyang,SONG Ying,JIN Qiqi,JIANG Haoyun,CHAI Ye,ZENG Pengyun,YUE Lingling.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Lanzhou 730030, China[Abstract]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 based on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 (CTLA-4),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 (PD-1) and its ligands PD-L1/PD-L2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immunotherapy. Some patients respond well to treatment,while some patients still have unconventional reactions (pseudoprogression,hyperprogression,dissociation reactions,etc.),thus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 is very necessary for clinical practice.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is a powerful indicator of early tumor detection because it is derived from tumor cells after apoptosis and/or necrosis. In patients receiving ICI treatment, decrease and increase of ctDNA can be seen in patients with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 respectively,which provides possibility for clinicians to identify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 early. This article reviews definition and mechanism of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 and role of ctDNA in identification of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Key words]Pseudoprogression;Hyperprogression;ctDNA;Immunotherapy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后肿瘤治疗的第4种治疗手段,尤其是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及其配体PD-L1/PD-L2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已在多种肿瘤中成功应用[1]。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461述评新医学2023年7月第54卷第7期DOI : 10.3969/j.issn.0253-9802.2023.07.001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治疗的研究进展孙茜 李玉龙 叶兰仙 司夏樱通信作者简介:叶兰仙,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科临床规范化培训中心主任(甘肃),中国优秀精神科医师,甘肃省医疗卫生系统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兰州大学隆基教育教学骨干,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首席专家。
现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心身医学分会全国常委,西部医学心身医学分会全国常委,甘肃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委,甘肃省抗癫痫协会副会长,甘肃省医师协会神经精神专业委员会常委。
长期从事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其中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甘肃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高等学校教材《精神病学》2部。
司夏樱,医学硕士,心理治疗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精神科常见疾病及疑难重症疾病的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情绪问题与行为障碍。
兼任甘肃省精神疾病质控中心秘书,甘肃省心理卫生中心秘书,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行为医学基础学组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神经医学心神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老年医学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在研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院内课题1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摘要】 非自杀性自伤(NSSI )是一个多发于青少年人群且发病率逐渐上升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NSSI 的治疗主要分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物理治疗和移动治疗等,但目前对NSSI 干预理论尤其基于循证治疗基础上的相关证据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大二院药讯 反映用药动态 介绍用药知识 加强医药合作 协调医患关系 兰大二院药学部主办 2013年12月 第5期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为了保证医院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确保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的监测规范化、程序化,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81号)的有关规定,特修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
一、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药害事件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 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
药品安全危害事件(以下简称药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药品质量事件、群体性药害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重大制售假劣药品事件及其他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药品不良事件。
其管理及上报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与上报程序执行。
二、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的报告范围在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当报告该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其他药品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但以报告新的(说明书中未提及)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主。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及规定1.医师、护士或药师等一旦发现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立即报告患者的主管医师,对不良反应给予诊治和治疗。
重点监测非预期(新发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同时,临床科室指定的专人通过医院HIS系统首页下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填写,并按规定将填好表格及时上传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信息平台(开始-运行ftp://192.168.8.20/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药害事件上报。
文件名的命名格式为:科室+上报日期.doc),药学部临床药学科指定专人对临床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评价、汇总,并按规定时间向省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2.各临床科室医生、护士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和监测工作,应密切关注和随时收集本科室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医生须及时在病历中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处理过程等。
3.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按规定报告。
发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立即报告医务处医疗安全科、护理部、药学部,同时积极进行临床救治,做好药品的留样、保存,对事件进行及时的调查、分析。
将患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救治过程如实记录在病历中。
4.各个临床科室指定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
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
群发的不良事件应当立即报告。
药学部临床药学科定期将评价、汇总结果上报我院医疗安全科,由医疗安全科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进行统一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将纳入绩效考核统一管理。
作为年终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发现漏报情况者,应追究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
上报数量多者给予相应奖励。
医院根据科室上报数量,每年奖励一次。
四、奖励措施医院每年度通过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信息平台统计各科室上报数量。
对于积极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科室给予相应奖励,每完成一份奖励300元。
其中60%奖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科室,用于鼓励发现、处置、填表、上报、留样管理、初始评价、完善病程记录等相关工作;40%奖励药学部,用于鼓励ADR报告表信息完善、因果分析、再评价、严重不良反应跟踪报告、全员培训,季度数据汇总分析及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管理部门数据上报。
五、处罚措施1.未认真上报不良反应的科室,每漏报一份,处罚500元。
2.未按规定时间及时上报或隐瞒上报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的科室,按照不良反应类型(新的、严重的、死亡),每份报表分别处罚500元、800元、1000元。
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报表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每份报表处罚1000元。
六、持续改进1、药学部临床药学科每半年需将各科室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报告、考核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因果分析。
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或不良反应报告较多的药品,应上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2、药学部临床药学科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每季度将总结分析报告上报医疗安全科、质控科、药品采购科,以便于及时向全院各临床科室反馈医院所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并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药事管理,保障病人用药安全,降低医疗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超说明书用药的定义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适应人群、给药方法或剂量不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
二、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原则(一)为保障病人安全,临床用药原则上不得超出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即不得超说明书用药。
(二)特殊情况需超说明书用药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 在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无合理的可替代药品和疗法。
但必须充分考虑药品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权衡病人获得的利益大于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该用法是最佳方案。
2.用药目的必须仅仅是为了病人的利益,而不是试验研究。
3.有确凿循证医学证据。
4.病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超说明书用药的审批流程1.临床确需超说明书用药时,对病人要实行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师应充分告知病人用药方案、治疗步骤、预后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入审批程序经批准后使用。
签署的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一份给病人,一份使用科室留存。
2.超说明书用药时需由医师提出用药申请,并提供权威的循证医学依据,由临床科室主任签字,报医务处同意后,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批准。
四、超说明书用药的使用与调剂1.超说明书用药必须开具处方。
2.药师调剂超说明书用药时,需认真核对知情同意书、超说明书用药批件及处方,确认无误后方可调剂。
五、监督监管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我院临床药物治疗管理与指导,并会同伦理委员会负责超说明书用药审批。
2.医务处、门诊部和质控科负责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监管。
3.纪委监察部门负责督导检查临床的超说明书用药。
4.药学部负责超说明书用药的追踪分析评价,提供专业技术的支持。
5.对未经许可擅自超说明书用药的医师,将予以通报批评,视情节轻重予以相应处罚;对擅自超说明书用药造成不良后果者,将视同责任事故处理,并与医师考核、晋升挂钩,医院可视情节及后果轻重取消其处方权。
6.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处方药品,造成不良后果的,医院将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并给予纪律处分。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特殊药品管理制度1.特殊管理药品是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依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应管理办法,对这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2.购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除放射性药品可由核医学科按有关规定进行采购管理外,其它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由药学部负责。
特殊药品的采购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做到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并做好记录。
3.特殊药品的采购应做好年度计划,按规定逐级申报,经卫生局批准后,到指定医药公司采购。
入库应按最小单位包装逐支逐瓶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4.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存放在安装有防盗门窗的专门仓库的保险柜内,严防丢失。
药房和临床科室急救备用的少量基数药品,应存放在加锁或加密的铁柜内,并指派专人保管。
医疗用毒性药品要划定仓库或仓位,专柜加锁并专人保管,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杂。
5.特殊药品仅限本院医疗和科研使用,不得转让、借出或移作它用。
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
对不合理处方,药学部有权拒绝调配。
医生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特殊管理药品。
6.麻醉药品应使用专用处方,处方保存三年备查;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两年备查,并做好逐日消耗记录和旧空安瓿/废贴等容器回收记录。
7.确因病情需要连续使用麻醉药品的危重病人,可凭区(县)以上医疗单位疾病证明、户口本和身份证到市卫生局办理《麻醉药品专用卡》,到指定医疗单位按规定开方配药。
8.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配制和使用含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制剂。
建立完善的特殊药品报废销毁制度。
原则上失效、过期、破损的特殊药品每年报废一次,由药学部统计,医院领导批准,报市卫生局监督销毁。
旧安瓿等容器要定期处理,至少两人参加,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现场人员签字。
放射性药品使用后的废物,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注意影响补铁剂疗效的一些因素(中国医药报 2013年8月21日)生活中,贫血的症状有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心悸气喘等,体征有口舌炎、萎缩性胃炎、皮肤干燥、毛发脱落、指甲扁平、吞咽困难和异食癖、注意力不集中和易于感染等。
在众多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铁剂补充以口服为宜,每天元素铁150~200毫克即可,如患者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不能吸收,可改用注射铁剂。
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有很多患者感到补铁的效果并不理想。
而补铁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方法不恰当。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血液及组织所需要的铁,去除缺铁和贫血的原因,如胃肠道慢性出血、肿瘤、因患妇科疾病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忽视原发病的治疗将不能使贫血得到彻底治疗。
贫血的患者可在进餐时或饭后服用铁剂的同时适当加服一些维生素C。
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能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铁剂应在饭后服用,不宜空腹时服用,否则药物容易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
通常规范治疗两个月后血红蛋白即可恢复正常,但此时不要立即停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再服药3~6个月,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防止复发。
另外,补铁的人群需注意,含钙类食品(如豆腐)和高磷酸盐食品(如牛奶)等,与铁剂能发生络合反应而生成沉淀,故应避免将这类食物与铁剂同时食用。
口服铁剂期间,切忌饮茶或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