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概念术语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
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或者说,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
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
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
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
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
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
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
D为脚标10.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1,短期均衡条件下厂商的利润: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价格是由整个行业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单个厂商只能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行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表明市场对单个厂商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单个厂商供给产品不引起行业市场价格变化,厂商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平均收益与价格相等,三者在图形上表现为同厂商需求曲线重合的水平线。
短期内厂商要获得最大利润,只能在既定价格下,根据M R =M C的原则通过调整可变生产要素来调整产量。
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 R=M C。
从边际分析的角度看,由于价格不变,厂商总收益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厂商必须把产量调整到使用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厂商把产量调整到什么具体位置,各有差异,但总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行业产品供不应求,厂商获得超额利润的均衡。
产品的市场价格由供求决定。
当行业产品供不应求时,产品的价格就会偏高,这时厂商根据M R=M 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来调整自己的产量。
一般来说,只要价格水平或边际收益曲线高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厂商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2,行业产品供过于求,厂商亏损最小的均衡。
如果厂商能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增加产量,整个行业供给量增加,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当价格或边际收益线低于平均成本线的最低点时,厂商就要亏损。
此时,厂商仍会根据M R=M C的原则,将产量调整到适当的位置,确保亏损最小。
3,行业供求基本平衡,厂商获得正常利润的均衡。
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跌,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升,厂商根据价格变化调整产量。
当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价格接近均衡价格时,边际收益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此时厂商根据M R=M 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原则,将产量调整到适当位置,以获得正常利润。
4,严重供过于求,厂商停止生产的均衡。
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时厂商就要亏损,但只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都可以继续生产。
管理经济学_名词解释+简答

一、名词解释1.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法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法把遗憾值作为决策的标准,先找出每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中的最大遗憾值,然后从最大遗憾值中选择遗憾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2.净现金投资量净现金投资量是指因决策引起的投资的增加量。
3.卡特尔几家寡头垄断企业联合起来,公开签订正式协议,共同规定一个价格,像完全垄断企业一样定高价,使得整个行业的总利润最大,这样的组织叫卡特尔。
4.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适宜于做决策用的成本。
5.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由经济变量之间额函数关系(可以是代数式、图或表格)构成的。
6.短期成本函数企业在相对较短期内,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不变的,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就是短期成本函数。
7.产品转换曲线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8.市场调查法市场调查就是通过对消费者直接进行调查,来估计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和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9.供给量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具有能力提供的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
10.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照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
11.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12.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具有购买能力的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
13.短期生产函数企业在相对较短期间内,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不变的,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就是短期生产函数。
14.影子价格如果企业的某投入要素量增加一个单位,使得企业的利润增加的数量,称为这种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
15.最大利润定价法最大利润定价法是根据不同的价格水平上的总成本和销售量,算出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利润,选择总利润最大的价格定价。
16.成本加成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全部成本(变动成本加固定成本)为定价基础,按照一定的目标利润率算出价格。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二、简答题1993年长江中下游某些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夏粮严重歉收。
但是那些庄稼没有被水冲毁的农户却从水灾中获益,为什么?粮食的需求是较为缺乏弹性的。
如果粮食丰收,粮食供给增加,而需求并没有明显增加,那幺,向右移动的供给曲线与既定的需求曲线就会在较低的价格上相交。
由于需求缺乏弹性,价格降低以后销售量的增加较为有限,农民总收益就会下降。
当部分地区遭受水灾,因而粮食减产以后,供给相对较少,供给曲线与不变的需求曲线相交于较高的价格水平上。
在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上涨正好使总收益增加。
所以部分地区受灾的结果是其它地区农民收入增加。
钻石对人的用途很有限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很便宜。
请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解释这一价值悖论.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决定的。
从需求方面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由于世界上水资源数量很大,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非常低。
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从供给方面看,由于水资源数量很大,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
相反,钻石是非常稀缺的资源,生产钻石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钻石价格就相应地昂贵。
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理论,关于水和钻石的“价格悖论”也就不难理解了。
1在中国北方许多大城市,由于水资源不足,造成居民用水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
并回答与这种方案有关的下列问题:(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影响?(3)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答:可用提高自来水使用价格的方法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因为自来水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刺激厂商增加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
其结果将使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或消除。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前提,企业的管理就是徒劳,企业需求的总收入即销售收入,等于销售量乘以价格。
研究对象是企业,以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估计是一切计划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边际收入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为研究重点,也包括一些非盈利组织的经9认为提高价格就能增加销售收入的想法加一个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
济活动研究企业的行为。
任务就是做出决正确吗,为什么平均收入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平均收策选出最优方案。
错误,在加个弹性小于1时,提价能增加入等于价格。
2简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销售收入,在加个弹性大于1的时候,提平均收入和总收入的关系:当弹性需求(价区别价会降低销售收入,在价格弹性等于1的格弹性大于1),降价能增加总收入,价格联系:管理经济学借助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时候,价格的变化不影响销售收入。
销售弹性小于1时,降价会减少收入,当价格和方法,两者都研究企业的行为,都要根收入等于产品价格乘以产品数量,所以销为零时收入也为零。
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售收入除了受价格影响还受销售量的影边际收入与总收入的关系:边际收入等于环境来研究。
响,提价会降低产品的需求量,也就降低总收入的增量与产量增量的比值,所以它区别:1)微观经济学是理论学科,研究抽其销售量,所以两种影响的共同作用,所是总收入曲线的斜率,边际收入大于零时,象的企业,管理经济学是应用学科,研究以提价不一定能提高销售量。
增加产量能增加总收入,边际收入小于零现实的企业。
2)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10简述收入弹性对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时,增加产量会减少总收入,边际收入等标是唯一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展速度的意义于零时,总收入最大。
学认为现实企业的目标氛围短期目标和长其是重要因素,收入弹性大的行业,由于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的关系:期目标。
3)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所处的环MR=P(1-1/|Ep|),其中EP是产品的价格弹需求量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其发展境的所有信息都是已知,管理经济学则认速度就因快一些,收入弹性小的行业,由性,由此可见,当价格弹性无穷大时,边为企业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绪论一、名词解释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2、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
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
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
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子,从而建立起模型。
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
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6、正常利润:指企业主若果把这笔钱投资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
7、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得开支,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二、思考题1、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研究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者密切的联系,他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
在研究对象上,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在对企业目标的假设上,微观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对企业的环境假设上,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为自己知道,而管理经济学研究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在研究目的上,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研究企业决策。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1、简述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1、建立经济模型2、边际分析法3、需求弹性理论4、市场机制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试述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资源的稀缺性2、资源的可替代性3、消费者与企业怎样进行选择4、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3、为什么商品的需求曲线就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就是需求规律的影响: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4、简述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如果需求就是弹性的(|∑p|>1),那么提高(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下降(增加),即两者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反的;如果需求就是单元弹性的(|∑p|<1),那么提高(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减少),即两者的运动方向就是一致的。
因此,为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企业在价格决策时,必须考虑产品的价格弹性。
5、影响商品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商品时生活必需品还就是奢侈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弹性小,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就越大;(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的商品其价格弹性就大;(4)时间因素,同样的商品,从长期瞧,其弹性就大;从短期瞧,弹性就小。
6、按照价格弹性的不同,分析四类不同的需求曲线下,价格变动时需求量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7、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有哪些?1、工人可以专业化2、可以使用专门的设备与较先进的技术3、便于实行联合化与多种经营4、节省购销费用8、为什么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减?9、一个企业在考虑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中她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10、影子价格对企业管理决策有何意义?影子价格告诉决策者,哪些投入要素正约束着企业的产量,就是企业生产的瓶颈,哪些投入要素利用不足,有富余。
用多高的价格去添置某种投入要素才就是划得来的。
为什么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一般不轻易变动价格?在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1、如果一家企业提价,别的企业一般不跟着提价,如果一家企业降价,别的企业一般也跟着降价。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概念术语1.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 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
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 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或者说,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
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 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
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
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 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
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 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
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
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 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 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 (P)。
D 为脚标10.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 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经济选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导致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类型叫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递增,是指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的现象或状态。
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
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
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
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
差别定价法:就是同一产品,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
其种类有:以顾客为基础;以产品为基础;以空间为基础;以时间为基础。
差别定价的条件:企业对价格有控制能力;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
作用:差别定价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而且还有助于实现企业其他目标。
如在市场需求有波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采用差别价格,就有助于减少需求波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差别定价也是企业对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手段。
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就制定较低的价格以对付对手。
成本加成定价法:又称全部成本定价法,是以单位全部成本加按目标成本利润率计算(是常用的定价法)的利润额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
要求正确计算成本,根据决策期价格和工资的预期变动情况进行修正,还要求确定合适的利润率。
增量分析定价法:是指以增量成本(变动成本)为基础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
它主要是分析企业接受新任务后有没有增量利润(贡献),若增量利润为正值,则定价可接受的;若为负值,则定价不可接受。
最大利润定价法:根据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成本和销售量,算出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利润,总利润最大的那个价格水平就是我们要决定的价格。
折扣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销售对象、销售的时间和地点、成交方式等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折扣,价目表、上的价格减去折扣之后才是实际成交价格的定价策略。
促销定价策略:是指为了达到促销目的,对产品暂定低,或暂以不同的方式向顾客让利的策略。
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居中人参与博弈,如果某种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即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的),则此策略组合称为纳什均衡。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反映的是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对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之比。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相等的条件下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是研究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关系的重要工具。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最基本特征是:在这个市场里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对定价无能为力。
①买者和卖者很多②产品是同质的③生产者出入这个行业是自由的④企业和顾客对于市场的信息是很灵通的。
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在市场上只存在一个供给者和众多需求者的市场结构,对于垄断者所出售的产品,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
完全垄断市场量,存哪些进入障碍:1)企业控制了产品基本原料的来源;2)企业拥有专利权;3)现有企业规模经济性显著、规模较大;4)政府特许。
垄断企业的弊端:1)高价格;(2)产量不足;(3)生产效率低。
垄断性竞争:垄断性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并出售相近但不同质商品的市场现象。
寡头垄断——是指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整个行业的极大部分产品,新企业较难进入这个行业,竞争只是在几家大企业之间展开。
分为纯寡头垄断和有差别的寡头垄断。
完全竞争——同一行业的所有企业的产品是同质的;垄断性竞争——产品是有差异的;寡头垄断——有的行业生产同质产品,有的则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价格领导:指行业产品的价格由领袖企业制定,其它企业接受领袖企业制定的价格。
营销弹性:是指营销费用的投入每变动一个微小的单位后可能引起的营销效果的变化幅度。
外溢效应: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称为外溢成本,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称为外溢效益,这类现象统称为外溢效应。
贡献:就是增量利润,它等于增量收入减增量成本。
有贡献的是可以接受的。
贡献分析法主要用于短期决策。
三、简答题简述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它研究抽象的企业;而管理经济学则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研究现实的企业。
微观经济学是以企业的唯一目标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为假设的;而管理经济学则是认为现实企业的目标,从短期看,只能是有条件地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从长期看,则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是以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已知为假设的,据此来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而管理经济学则认为企业的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因而需要依靠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收集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具体的决策。
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替代品的数目和相近程度。
如果替代品存在,并且数目可观,相似性强,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大;否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小。
2.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必需程度及其功能的多少,用途的大小。
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的功能和用途都比较单一,价格较低,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而奢侈品的功能多,用途广,价格较高,需求的价格弹性也较大。
3.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地位。
某些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的比重很小,如牙膏、肥皂、针线等小商品,这些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
但是某些商品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的比例很大,如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这些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很大,其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很高。
4.商品价格。
同一商品在高价位上表现出较大的价格弹性,而在较低的价位上会表现出较小的价格弹性。
5.时间。
时间因素对需求的价格弹性也有影响,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替代品的品种会越来越多,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会随之增大。
有些商品即使在短时间内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但从长期看,其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很大的。
根据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等产量包括哪几种类型?等产量曲线的形状决定于并且也表明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和替代能力。
按着替代能力的大小,把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分为完全不能替代、完全替代和不完全替代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生产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量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这类生产要素的等产量曲线是一系列垂直的折现。
第二种类型是生产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任何投入比例,而且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它们的等产量曲线是一系列倾斜的直线。
第三种类型是生产要素之间不完全替代。
这类生产要素之间可以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而且替代比例随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同有所变化。
这种类型的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一系列凸向原点的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条件是什么?1.商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数量都相应多,每个生产者或消费者所销售或购买的商品数量,都只占整个市场很少的份额,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及消费者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销售或购买数量来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2.这类市场上的同类商品无任何差异,因此,购买者对不同生产者提供的商品,除考虑价格外,并无其它要选择的因素;3.无市场进入壁垒,不同生产者均能自由地进入或退出该市场;4.市场信息公开披露。
任何生产者或消费者都完全获得并掌握市场行情等信息。
因此,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纯理论的市场结构。
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有哪些?1.工人可以专业化;2.可以使用专门化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3.大型设备单位能力的制造和运转费用通常比小型设备要低。
4.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性。
为什么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具有负的斜率。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提高,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这在管理经济学中称为需求规律。
之所以存在着这种规律,是由于价格变动产生了两种效应。
一是收入效应,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变化后,相当于消费者用于购买商品的收入相对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需求量。
二是替代效应,市场上往往存在着效用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种类的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后,人们常会转向购买那些效用相同的其他商品,使得涨价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实行有效的差别定价需要哪些条件?实行有效的差别定价,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企业对市场能够进行有效分割,使产品或消费者不能在不同的分割市场之间转移,否则差别定价将失效,结果是各分割市场形成统一的价格,这个统一的价格就是最低的分割市场价格。
第二是各分割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如果各分割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实行差别定价对企业增加利润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对需求价格弹性相同的各个市场,利润最大化的定价方法是要求各分市场的价格相同。
比较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这两个概念的异同?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的价值,它是衡量成本时的最佳方法,在企业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它既包括外显成本,也包括内含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按照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记录企业已经发生的有关经济活动的实际支付费用,是一种外显的成本,它只能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的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因此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
简述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影响需求量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价格提高,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消费者收入一般而言,消费者收入提高,购买能力增强,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地增加;反之,就会减少。
但是,对于抵挡商品,消费者收入增加后,需求量却随之减少。
3.相关商品价格相关商品包括互补品和替代品。
互补品指需要同时搭配消费的商品,本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降价,本商品的需求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