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共52页文档

合集下载

新国学智慧与修养

新国学智慧与修养

Page
20
三、儒释道三教的智慧
孟子:“生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也。”(《孟子· 告子 上》)
国学智慧与人文素养
提纲: 一、何谓国学? 二、国学与人格成长有什么关系?
三、儒释道三教的智慧
四、修身成德、培养君子人格的现代意义 何在?
Page 1
一、何谓国学?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通称,包括四个层 面: 第一是常识层面,即国学的ABC
第二是学术与技艺的层面
第三是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 第四是民族精神,或国魂与族魂的层面
Page
16
三、儒释道三教的智慧
(一)儒家的德性的智慧 人文关怀/价值信念/礼乐教化/修身实践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三纲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成己成物,成己成人 内圣外王
Page 17
三、儒释道三教的智慧
Page 2
一、何谓国学?
国学的内核主要指国族历史文化的根本精 神价值。 近代仁人志士借助日本的“国学”概念, 来应对列强的野蛮侵略,包含文化侵略, 他们试图以保护文化学术来救国家民族。
Page
3
一、何谓国学?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 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 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 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 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 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 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 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 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 为尤岌岌乎?” ——章太炎
章太炎
Page
4
一、何谓国学?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 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学 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 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 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 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 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 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 其学也。” ——邓实

自我成长国学智慧

自我成长国学智慧

自我成长国学智慧
自我成长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主题。

而国学智慧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如何将国学智慧与自我成长结合起来,成为许多人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从自我认知开始。

国学强调的“知行合一”,即认知和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自我认知,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考。

在国学中,自我认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通过读书、禅修、诵经等。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次,我们还应该注重修身养性。

国学中的修身,是指通过修炼自己的心性,达到人格完美的境界。

如何修身?国学中有很多方法,比如学习经典、向贤人学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操。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重智慧修行。

国学中的智慧,是指通过思考和实践,达到智慧的境界。

如何培养智慧?国学中提出了很多方法,比如学问、实践、心得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不断探寻人生真谛,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总之,自我成长和国学智慧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该注重从国学中学习智慧,通过自我认知、修身养性和智慧修行,实现自我升华和成长。

- 1 -。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4、 【原文】志高品高,志下品下。《传家宝》
【今译】志向高的,人品就高;志向低的,人品就低。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三、学而不厌
文学哪读精通 武贯有书兵经 。天成没法史
人功有。、 ,人百 晓 资。次 天 兼温文
,、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三、学而不厌
1、【原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今译】学习起来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倦怠。
【今译】三军可以失去统帅,但是一个人不可以丧失志向。
2、【原文】立志要定,不要杂;要坚,不要缓。 《北溪字义》
【今译】立志要明确,不要杂乱;要坚定,不要犹豫不决。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二、志向坚定
3、 【原文】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 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文成公全书》
【今译】志向不确立,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缰绳的马,到处游 荡奔跑,不知道最终要到什么地方停止。
四、 敬业务实 3、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
此以名誉扬天下。
《墨子·修身》
【今译】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 以此才能名扬天下。
4、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曾国藩家书》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五、忠诚守信
的信排不字信乔
才,在是排、家
是排第利在利的
利在二,第,祖
当前道德现状
拜金 主义
社会 诚信
冷漠 心理
国学智慧与自身修养
一、修德立德
1、 【原文】德不孤,必有邻。《论语·为政第二》
【今译】一个人道德不孤单的人,必定有很多朋友来帮助。
2、 【原文】德者,得也。——《管子》
【今译】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应有的东西。

最实用国学智慧

最实用国学智慧

最实用国学智慧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学智慧则是一种在生活中实用的智慧。

以下是最实用国学智慧:
1. 修身养性:要尊重他人,端正心态,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知行合一:知识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学以致用方能真正掌握。

3. 慎独:独处时要正视自己的行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以此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4. 尊师重教:尊敬老师,重视教育,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5. 勤学苦练:要有钻研精神,勤奋学习,不断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6. 谦虚谨慎: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谦虚做人,谨慎言行,避免冒失和鲁莽。

7. 诚实守信:做人要诚实守信,言出必行,不欺诈、不欺骗,守信用。

8. 尽善尽美:追求完美,做到尽善尽美,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这些国学智慧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我修养。

- 1 -。

国学智慧与素养

国学智慧与素养

三、学习国学智慧提升管理素养
(一)修己是前提 修己:修造自己,而非改变别人。 领导者先修己,用心改变 自己,让企业成员受到良好的感应,自动地改变他们自己。
(二)安人是重点
•管理的目的首先是安人,然后才是其它目的。 •管理有三原则:管其所违(消极约束); 理其所需(积极安人); 理重于管(先求安人,次求约束,才能有效)
2、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少私寡欲
• “自然无为”; • “少私寡欲”; • “治大国若烹小鲜”。
3、佛教:道德弘扬使人间成为净土
• 心即佛:成佛的理想由彼岸世界移到了主体世 界; • 人间佛教。
• 中国传统文化三大特征:德性实践,中庸之道, 体征生生。
4、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不同
• 一是它的物质文明特别是以农为本而且强调整体性协 作的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它的精神文明,如 《周易》以来强调天地人统合协调的宇宙观、西周特 别是孔孟以来的民本主义的社会政治观和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观一直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未 曾有过中断; • 二是它从小到大的扩展主要不是依靠武力对外征服, 而主要是外部的游牧或半牧半耕民族内向流徙,并与 汉族互相融合或联合的结果。
(三)制度管理是保证
制度是集体的契约。 “天之生民,非为君 也;天之立君,是为民也”(荀子) 如果一个人出了问题,应该从当事人身上 找原因;如果大多数人都出了问题,就应该在 制度上找原因。
• “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 悦者,赏之。”(《六幍》)
(四)建设学习型企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善政者得民财,善教者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二、中华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道、释
• 儒家:人本主义 • 道家:自然主义 • 释 :解脱主义

中华文化的智慧和修养之道

中华文化的智慧和修养之道

中华文化的智慧和修养之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智慧和修养之道。

这些智慧和修养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人际关系。

本文将探讨中华文化中的智慧和修养之道,并解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首先,中华文化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修养是指个人内心的修炼和提升,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和自我约束。

中华文化鼓励人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注重个人的内心修炼和道德行为。

这种修养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提升,更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中华文化中,修养被视为一种美德,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通过修养,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品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其次,中华文化注重智慧的培养。

智慧是指理性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是人们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所展现的能力。

中华文化强调智慧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生活,以及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智慧的培养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积累知识和经验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华文化鼓励人们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中华文化中的智慧和修养之道还体现在人际关系中。

在中华文化中,人际关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养和智慧的体现。

中华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鼓励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相互尊重、互助合作的精神。

在中华文化中,人们被教导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要懂得换位思考和体谅他人的感受。

这种智慧和修养的体现使人们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稳定和互相支持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最后,中华文化中的智慧和修养之道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个人而言,智慧和修养的培养可以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使个人更加自信和成功。

通过修养,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品质,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对社会而言,智慧和修养的培养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发展力。

通过智慧和修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国学学习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国学学习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国学学习对个人修养的影响国学学习是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它涵盖了经典文献、古代文化、礼制、音乐、艺术等多个领域。

国学学习对个人修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思想境界、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它的积极影响。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国学学习对个人的思想境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学经典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生智慧,学习国学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

例如,读《论语》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孔子强调人际关系中的道义和谐,而读《大学》则可以使我们理解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通过国学学习,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

其次,国学学习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美德的培养。

例如,学习《弟子规》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做人的准则和原则,学习《三字经》可以使我们领悟到孝父母、尊师长、待人友善等美德。

这些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明白如何与他人相处,更能够引导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修身养性,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国学学习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观享誉世界,例如中国古代绘画、音乐、诗词等形式,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能够领略到其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和美感,培养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无论是品味古代的古琴曲,还是欣赏传统的山水画,国学学习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独特的审美魅力,提升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最后,国学学习对于个人的人际关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国学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敬互爱的关系。

学习国学能够让我们明白尊师重道、友善待人的重要性。

通过国学的启迪,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提高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进社交圈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国学学习对个人修养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它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还可以指导我们的道德修养,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国学智慧

国学智慧

• 你把《道德经》背下来,老子跟你一辈 子。 • 你把《孙子兵法》背下来,武圣人跟你一 辈子。 • 你把《论语》背下来,孔子曾子跟你一辈 子。 • 你把《心经》、《金刚经》背下来,佛菩 萨跟你一辈子。
• ★一个不懂传统文化的管理者能成为亿万 身价的富豪,但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企业 家。 • ★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去苛责别 人嫉妒别人; • ★如果你认为命不好,想改变命运最好的 方法就是找个好命的人交朋友。
关于沟通
• ★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要学 习《亮剑》中李云龙的笑。笑能改变自己, 笑能给人以力量,笑能创造良好气氛,笑 能带给他人愉悦,笑是成功的阶梯。
五、关于得失
• ★放下才能承担,舍弃才能获得。心有多大,舞 台就有多大。话说乾隆有一次在朝上放了个屁, 台下的和珅脸就红了பைடு நூலகம்乾隆很高兴,大臣们都以 为是和珅放的;和珅很会为皇上"分忧解难",深 得皇上信任。两百多年后的一天,秘书陪市长和 局长参加一个会,在电梯里,市长不小心也放了 个屁,为缓解"难堪",市长和局长都看了看秘书, 这时,秘书沉不住气了,解释说"不是我放的"。 第二天,市长就把秘书给辞了,秘书不解,市长 说:你丫的屁大点的事都承担不了,留你何 用? • ★杀生是为了放生,吃肉是为了给植物放生。
• ★08年以后谁不会讲中文就特别没档次了, 08年是中文折磨英文的时候到了,奥运会 开始,把所有的报幕都改成中文方式。我 学外语是为了教外国人学中文,见到老外 不要说:对不起,我英文不好,第一句话 要说:你好,你会中文吗?
八、关于聪明和愚笨
• ★最笨的人,就是出色的完成了根本不需 要干的事。 • ★了解别人是精明,了解自己才是智 慧。 • ★一个人心态要是不好的话,就容易聪明 反被聪明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