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副反应及处理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副反应及处理

处理:抗胆碱药如苯海拉明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β受体阻滞剂
不良反应及处理
不良反应及处理
心肌收缩力减弱:阻断心肌1肾上腺素受体而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每搏输出量,降低收缩压,引起跌倒,其中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易感。
不良反应及处理
射精延迟:激动1受体能增加输精管、精囊和精液管的平滑肌蠕动能力,促进精液泄入尿道球;阻断1受体使射精能力减退,继而射精延迟、减少或不能。临床处理:米氮平、丁螺环酮、曲唑酮等药物可以改善。
不良反应及处理
色素沉着:阻断1肾上腺素受体引起黑色素释放增加,导致皮肤、眼和内脏色素沉着。
精神系统:认知损害、镇静和谵妄
循环系统:窦房结脱抑制性兴奋,窦性心动过速
呼吸系统:粘液腺分泌减少
抗胆碱能受体效应
五官:视物模糊(抗胆碱能受体麻痹睫状肌,悬韧带绷紧,晶状体拉平,视近物模糊,看远物清楚)。
03
05
SDAs通过选择性阻断纹状体、前额叶5-HT2A来增加DA释放
DA和5-HT假说之间的联系
抗精神病药受体阻滞作用与临床效应
受体 治疗作用 副作用 D2 抗阳性症状、止吐 EPS、泌乳 D4 抗阳性症状 - 1 镇静 低血压、性功能障碍 2 抗抑郁 性功能障碍 5HT1a 抗抑郁、抗焦虑 - 5HT1b 镇静、抗躁狂 - 5HT2 抗阴性症状、抗EPS 体重增加(5HT2c) 5HT3 改善认知、抑制呕吐 - M1 抗EPS 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H1 镇静、抗焦虑 过度镇静、体重增加
泌尿系统:尿潴留,溢出性尿失禁
02
消化系统:口干、胃肠蠕动减弱
01
抗胆碱能受体效应
01
多饮多食:阻断H1受体抑制肠体拮抗剂苯海拉明会诱发癫痫。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护理对策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护理对策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2)06--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人们的生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也随之而来,在长期严峻的精神压力之中生活的人们,很简单就会造成精神疾病的产生。

随着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抗精神病药物也随之而增多[1]。

但是,抗精神病药物在给人们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毒副作用,严峻的威逼到了人们身体的健康。

本文重点探讨精神科护士如何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1.精神科护士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方法对于精神科护士,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是保证精神科患者合理、科学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关键。

结合相关讨论学者的讨论,同时搜集相?P资料发觉,在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上,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观看法。

即基于自然状态及环境条件下,对患者消失药物副作用时表情、心情以及动作等状况进行观看。

其二,问卷调查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设置,相关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若患者行为紊乱,则由患者监护人帮助回答相关问题,问题包括:患者的年龄、所使用药物的名称、对药物副作用的了解程度以及副作用带来的心理反应等[2]。

在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使精神科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

2.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2.1 心律失常在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后,可能会造成心电图的转变,抗精神药物中的一些成分很可能会对心脏产生影响,导致心率失常,从而致使心电图发生转变。

在抗精神药物中,会引起心率失常发生几率的药物主要有这几种:氯氮平,引起心率失常的最高几率为百分之三十八;奋乃静,引起心率失常的最高几率为17%[3]。

2.2 月经不调在一些抗精神病药物中,有些药物含有的成分很可能影响女性的激素合成,引起女性月经紊乱的状况发生。

常见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及处理

常见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及处理
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虚脱) 症状:多见于治疗初期、改换药物或药量骤增时,长期用药也可以发生,大剂量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后及年老体弱者也易发生,大多在迅速改变体位时发生,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病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头晕、面色苍白、冷汗,直立晕倒以至于外伤,血压下降,可 (80/50mmHg),甚至测不出,老年人及伴有心血管疾病者可导致不可逆性低血压,发生猝死。
皮疹 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过敏性皮疹,多见于治疗初期,常见部位在颜面、四肢、躯干,其皮疹形态多为点状红色斑丘疹,严重时可有发热、皮肤及粘膜肿胀、糜烂、脱屑及渗出,个别病人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护理: 预防:嘱病人在服药期间要避免日光直接曝晒,对服用吩噻嗪类药物的病人尤应注意。 发现病人有散在皮疹即应报告医生,暂缓给药。说服病人勿搔抓皮疹,防止损伤皮肤并感染。 出现剥性皮炎,要实行保护性隔离,住单间病房,病室保持一定温度,定期空气消毒,防止合并感染,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皮肤及粘膜的清洁。
恶性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血清磷酸激酶升高; 原因:不明使用氟哌啶醇类高效 价药物大剂量或加量过快, 男性及年轻病人易发生;
恶性综合征
处理: 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 支持和对症处理; 金刚烷胺或溴隐停对抗锥体外系反应;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降体温、处理心血管症状。 恶性综合征恢复后可重新开始抗精神病 药物治疗。
最明显的是氯丙嗪和氯氮平; 多在一定时间逐渐适应,一般不需特殊 处理。
过度镇静和嗜睡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机理: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受体的阻断作用;
处理:
抗胆碱能药物;
分类:
帕金森综合征; 急性肌张力障碍; 静坐不能; 迟发性锥体外系综合征(不宜使用抗胆碱 能药物)。
恶性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严重肌强直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高热 心动过速 血压升高 出汗 意识障碍 死亡率约20%-30%

抗精神病药的副反应及护理课件

抗精神病药的副反应及护理课件

抗精神病药的副反应及护理课件一、简述首先我们要了解抗精神病药是什么,简单来说这些药物是用来治疗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等问题的。

它们能帮助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他们的症状。

但是药物在帮助我们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适的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我们要了解这些副反应,才能更好地照顾患者。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说说这些副反应有哪些,以及如何护理。

1. 阐述抗精神病药的重要性及其广泛应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精神疾病的症状,如持续的消极情绪、幻觉、妄想或行为失常等,那么这类药物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通向正常生活的门。

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许多人得以摆脱精神上的痛苦,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

可以说抗精神病药的重要性是无法忽视的。

现在这类药物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不仅仅是那些明显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面对压力、焦虑或某些情绪困扰时,抗精神病药都能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

事实上它们的应用已经拓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帮助那些因为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而感到压力过大的人。

简单地说只要有精神健康的需求,抗精神病药就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抗精神病药的副反应以及如何进行护理。

2. 强调了解药物副反应的重要性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治疗精神疾病离不开药物,而每种药物都有它的双面性。

除了帮助我们缓解症状、恢复健康之外,药物还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听起来可能会有些紧张,但别担心只要咱们提前了解,做好准备就能应对自如。

3. 简述药物副反应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但药物副反应常常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感到困扰。

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不仅仅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们也会严重地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

精神疾病治疗中的药物副作用与管理

精神疾病治疗中的药物副作用与管理

精神疾病治疗中的药物副作用与管理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药物治疗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然而,药物治疗在帮助病患康复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药物副作用与管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常见的药物副作用1.1 饮食变化:有些药物可能会导致食欲增加或减少,从而引发体重波动。

比如抗抑郁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体重增加。

1.2 失眠或嗜睡: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导致失眠或嗜睡的情况出现。

1.3 性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药物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性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勃起困难等。

1.4 消化不良:部分药物可能会引发胃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5 长期使用的副作用:一些药物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心脏问题等。

二、药物副作用管理2.1 调整用药方案:当出现药物副作用时,可以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或服用时间,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出现。

2.2 合理饮食和运动: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体重波动的问题。

2.3 注意睡眠质量: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嗜睡或失眠的出现,有助于减少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

2.4 寻求心理支持:在面对药物副作用时,与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交流,寻求心理支持,减轻消极情绪的影响。

2.5 定期复诊监测:定期复诊和做必要的体检可以及时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注意事项3.1 严禁自行停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2 药物间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副作用的增加,应谨慎使用。

3.3 寻求专业帮助:如遇到严重副作用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师的指导和帮助。

结语: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常见的药物副作用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我们能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让治疗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

[试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试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0一、常见不良反应01.过度镇静0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2等受体有关,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此类不良反应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不良反应严重者应该减量,并嘱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02.直立性低血压0直立性低血压与药物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0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有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药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但因为抗胆碱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能药物或P物质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反应。

可乐定(0.1mg或0.2mg 贴剂每周一次)和阿米替林也可用于治疗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0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引言精神科常用药物的使用对于治疗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其生活质量。

然而,与任何药物一样,精神科常用药物也会引起一些副反应。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精神科药物及其副反应,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抗焦虑药物1. 苯二氮䓬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是治疗焦虑症的常见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

这些药物的副反应主要包括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出现副反应时,可以考虑减小剂量或改变用药时间。

另外,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避免驾驶和操作重要机械。

2.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SRI是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常用的药物,常见的有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性功能障碍等。

在发生恶心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在就餐时服用药物或者减少剂量以缓解症状。

如果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二、抗精神病药物1.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类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等。

这类药物常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包括僵硬、震颤、唾液分泌增多等。

在出现副反应时,可以考虑减小剂量、采用长效制剂或者使用抗震颤药物来缓解症状。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另一类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等。

这类药物的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糖代谢异常、可恶化青少年的骨量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血糖,必要时可以调整用药方案。

三、抗抑郁药物1.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类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

这些药物的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心律失常等。

在出现明显的副反应时,可以减小剂量或者改变用药时间。

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期间应保持足够的饮水量,避免便秘。

2.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SNRI是治疗抑郁症的另一类常用药物,如文拉法辛、舍曲林等。

副反应包括恶心、头晕、失眠等。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ppt课件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ppt课件
1、常用的有氟伏沙明、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 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西肽普兰(西普妙)等。 2、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 腹泻。其他的不良反应可能有失眠、焦虑、口干、头痛、 多汗等。

九、常见的由精神科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EPS
)副反应有哪些?
神经系统副反应:椎外系反应大致有四种:急性肌张 力增高(即扭转痉挛)、静坐不能、巴金森氏综合症、迟 发性运动障碍。表现为:流涎、面具样脸、震颤、静坐不 能、肌张力高、扭转性痉挛、动眼危象、吞咽困难、动作 迟缓。长期用药者,可有迟发性运动障碍。


抗抑郁药治疗的护理
(1)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量大小有关,所有抗抑郁药 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直到抑郁症状得到控制。


(2)慢性病人在用药同时,应注意社会心理康复,以提 高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对恢复期抑郁症病人也应进 行心理干预、家庭心理教育及支持,使抑郁症病人能按计 划服药和减少来自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心理应激,提高适应 能力。 (3)保证病人每次均按计划服药,防止病人积存药物用 于自杀。 (4)其余参考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护理。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何定期复查血常规?
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对白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但仅 极少数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以氯氮平、氯丙嗪较多见。多 在治疗头6-12周出现,与剂量无明显关系,多数意见认为 是一种变态-免疫反应,也有认为系药物对骨髓造血机能 的毒性作用。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治疗中均应遵医嘱 检查血常规,发现异常,如处理及时可完全恢复。


4、心血管:眩晕 5、皮肤:痤疮、脱发(局部)、皮疹。


六.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一)药源性精神症状(即矛盾反应)1、主要表现(1)过度镇静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静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当所致。

病从表现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2)情绪抑郁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

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

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

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抗精神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2、处理措施(1)根据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应等,详加鉴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等治疗。

(3)采用心理治疗,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治疗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多虑平25-75mg,3次/日。

紧张症状群:给予金刚烷胺100mg,2次/日。

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合并症。

抗胆碱类药物引起者,可用0.1%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二)急性锥体外系症状1、主要表现(1)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

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早期。

表现为不能静坐、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隆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

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扭转痉挛等。

2、处理措施(1)注意鉴别,必要时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加用对抗药(如安坦)来治疗观察。

(2)采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治疗①安坦2mg,2次/日。

②海俄辛0.3mg,肌注,2次/日。

③苯甲托品1mg,3次/日。

④金刚烷胺100mS,2次/日。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TD)1、主要表现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

典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产生吸吮、咂嘴、弄舌等动作,称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

2、处理措施(1)停药或换药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

对仍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可改用锥体外系反应较轻的药治疗,如氯氮平、甲硫达嗪等。

(2)药物治疗可试用:①利血平,0。

25-1mg,3次/日。

②碳酸锂,0.25-0.5g,3次/日。

③氟哌啶醇,4-6mg,2次/日。

④异丙嗪,25~50mg,3次/日。

⑤安定,5mg,3次/日。

⑥毒扁豆碱,1mg,肌注或静注。

(3)预防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

长期服药的病人,可采取间歇给药法,防止骤停抗精神病药物,并合理使用抗巴金森症药。

对中老年及伴有脑器质性疾病患者,治疗时应密切观察。

(四)药源性癫痫1、主要表现多数抗精神病药可引起癫痫样发作。

有以下四种类型:①大发作;②局限性发作;③癫痫持续状态;④阈下发作(脑电图异常)。

2、处理措施(1)对抗精神病药物敏感的病人,宜选用致抽搐作用较弱的药,加药不宜过快,对原已服抗癫痫药的病人还可适当增加抗癫痫药的剂量。

(2)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癫痫,若发作频数很少,-般不必停药,但要合并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0.1g,3次/日平,0.1g,3次/日。

(3)发作较重、次数较多的病人,应及时停药或换药,急性期按癫痫治疗原则处理。

(五)自主神经系统失调1、主要表现:由于许多抗精神病药物有抗肾上腺素能作用,抗胆碱能作用或刺激肾上腺素能作用,因此可出现多种自主神经系统副反应。

具体表现有:(1)消化系统症状口干、便秘、麻痹性肠梗阻等。

(2)眼部症状视力模糊、青光眼。

(3)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尿潴留、性功能障碍。

(4)心血管系统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心律紊乱、心肌损害。

(5)排汗减少、降温及鼻塞等。

2、处理措施(1)减药、停药或换药处理。

(2)对症治疗口干:少量饮水,常漱口,或咀嚼泡泡糖等。

便秘:多活动,多吃含纤维的食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胆碱能药,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麻痹性肠梗阻:禁食,胃肠减压,肛门排气,高压灌肠。

应用肠蠕动剂,如新斯的明,0.5-1mg,肌注,2次/日。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观察并发症。

视力模糊:必要时可用缩瞳剂点眼。

青光眼:立即停药,眼科会诊。

尿潴留:轻者膀胱按摩或热敷促排,重者需导尿,也可用针灸穴位刺激。

体位性低血压:应取平卧位,头低位。

若不能恢复,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等使。

受体兴奋的升压药。

要告知病人,在服药期间,起床或站立时动作要缓和,出现头昏、眼黑,立即坐下。

不能用,肾上腺素,因为这时。

a-受体被抑制,b-受体兴奋,使血管扩张,血压更低。

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处理,轻者用心得安10-20mg,3次/日。

普鲁卡因酰胺用于室性早搏,0、5g,3次/日。

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及时停药。

酚噻嗪类药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用西地兰0.4mg溶于25%葡萄糖液20ml内,缓慢静注。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用利多卡因50~l00mg加入25%葡萄糖20ml内,静脉缓注。

心肌损害:密切观察心电图改变,必要时停药,给予维生素B1、氯化钾、能量合剂等。

(六)恶性症状群1、主要表现(1)出现表情淡漠、少动,缄默类似木僵,或出现兴奋躁动。

(2)不明原因的发热,连续12小时热度在38℃以上,高热时可伴谵妄错乱。

(3)锥体外系症状,如肌强直、运动不能、震颤、吞咽困难、动眼危象等。

(4)自主神经症状,如颜面潮红,心动过速、大汗淋漓、流涎、皮脂溢出、排尿困难及迅速的褥疮等神经营养障碍。

(5)严重者有意识障碍、周围循环衰竭、脱水和营养失调,不及时处理可致死亡。

2、处理措施(1)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物。

(2)高热时宜采取物理降温,同时也可使解热剂。

(3)补液先输盐类液体,后补糖类液体。

(4)适当使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物,以改善锥体外系(5)控制或预防感染。

(6)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应激功能。

(七)消化系统症状1、主要表现(1)胃肠道反应口干、口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感、腹泻、便秘及肠麻痹等。

多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自行消失,若持续存在,应考虑其他疾病。

(2)可引起药源性肝功能损害。

2、处理措施(1)中毒性肝损害应立即停药。

经常查肝功能。

过敏性肝损害可先减药。

(2)应用肝乐、肝泰乐等解毒保肝药物。

(3)补给葡萄糖、高蛋白饮食、维生素类。

(4)应用辅酶A及三磷酸腺苷及对症处理。

(5)有明显过敏或重症肝炎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八)血液系统副反应1、主要表现(1)血小板减少症甲硫达嗪、三氟拉嗪等偶可引起变态反应性血小板减少症,而引起皮肤、粘膜、胃肠道出血。

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50 x 1000000000/L),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

(2)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大剂量、长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出现再障,要考虑此因素。

(3)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许多抗精神病药物都可引起白细胞减少,一般预后良好。

但也有引起急性粒细胞缺乏疸的,以氯氮平为常见。

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等防御机能减弱症状。

一般病程较短,可能为变态一免疫反应所致,严重者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4)有些药物还可引起血液凝固性增加,易发生血管栓塞性疾患。

2、处理措施(1)血小板减少①适当休息,防止外伤出血;②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50单位/日,加入静滴,或强的松10mg,3次/日。

③重者可考虑输新鲜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①一经诊断,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②用强的松30-40mg/日;③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3)白细胞减少①减药或停药观察;②控制感染;③应用促白细胞生成药,如利血生10-20mg,3次/日;维生素BB410-20mg,3次/日。

(4)粒细胞缺乏①立即停药;②控制或预防感染;③应用促白细胞生成药;④输新鲜血;⑤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10-20mg,3次/日;⑥加强护理.加强营养,清洁环境、止感染。

(九)代谢及内分泌方面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泌乳、甲状腺机能低下等。

一般属可逆的,适当调整药量或对症处理可恢复。

(十)皮肤副反应1、主要表现(1)药物性皮疹以氯丙嗪为多见。

临床表现以充血性皮疹为主,多见于面部、耳后。

也可呈多形性红斑及固定性药疹。

(2)光敏性皮炎多在夏季日照强烈时发生,见于躯体暴露部位。

可呈红斑、水泡,愈后留有色素沉着,(3)剥脱性皮炎以氯丙嗪引起为多,常在服药第1月内发生。

先有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自觉皮肤瘙痒,继而形成水泡、糜烂,面部或全身性大片剥脱,伴发高热,可同时有内脏粘膜受损。

还常伴有黄疸,肝功能障碍及粒细胞缺乏。

往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2、处理措施(1)一般药疹不一定要停药,可先用抗组织胺药物及维生素C。

皮疹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

(2)光敏性皮炎重点在于避免日晒。

可局部用可韵松软膏等。

(3)剥脱性皮炎①立即停药;②局部用药,如用炉甘石洗剂涂布,若已糜烂、渗出,可用离锰酸钾水浸泡;皮质类固醇早期大剂量静滴,如氢化可的松一天用100-300mg;④抗感染;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⑥应用保肝药物⑦对症及支持疗法;⑧加强护理,注意无菌隔离,保肤皮肤、粘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