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艺术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艺术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艺术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1897年冯特。

德。

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

2、人格理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4、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应,也简称心理。

5、影响人心理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文化背景(家庭、教育、同辈背景、个人经历)6、艺术心理学——早期称“心理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过程的心理现象。

7、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巴甫洛夫(俄)——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费希纳费希纳强调美的形成是因人的心理条件,心理活动为基础的,《美学导论》体现他的研究内容一、名词解释1、意蕴美:是指客观事物内部含有的一种向上的力量,它含有深邃的精神魅力,可引起人的情感上的共鸣,给人向上、鼓舞的力量。

2、移置作用:心理能量的释放从原发对象上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3、高峰体验:指人进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种极度快乐的体验。

4、原形:心理活动所必然遵循的某些具有普遍一致性的模式或范型。

5、美感:是在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和欣赏大自然景物时,所体验到的优美、崇高的情感,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6、升华作用:指心理能量从其原发对象上,转移到文化领域较高的目标上。

7、移情:是一种情感移置现象,指人把某一事物作为对象,并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或转移到对象上面,是对象成为具有人的情感的对象。

8、意象:形成于心灵中的表象或表象的集合,包括观念、画面、听觉等种种感觉和心象。

二、简答题1、艺术情感有哪些功能?(1)艺术情感可以激起人向上的精神。

(2)艺术情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3)艺术情感可以愉悦心情。

(4)艺术情感使人性更美。

(5)艺术情感可以令人身心健康。

大学文艺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文艺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判断题:体验的美学功能名词解释:文艺心理学,审美体验,唤醒理论、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集体无意识,原型,知觉概念,高峰体验、艺术体验、体验生成、童年经验、崇高体验、超越体验、皈依体验、动机簇、艺术深思、内觉体验、形象范式、心理时空、心理治疗、批评意识、判断题:母题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因素:一个事件、一种手法或一种模式,它也指一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短语、一段描述或一组复杂的意象。

*艺术家的心理特征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每个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超越体验是不是超越时空情感宣泄方式有哪几种?缺失性体验为何能激活艺术家的异常认知体验的核心:情感1、19世纪后半期,现代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地过心理学家费希纳,他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注重审美体验研究。

2、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它建立在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上,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荣格。

3、20世纪,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代表人物是考夫卡和阿恩海姆。

阿恩海姆把格式塔心理学系统运用于美学研究之中,主要以视觉艺术作为分析对象。

他认为,视觉在外部事物本身的性质和观看主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中遵循一定原则,如简化原则。

4、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是20世纪文艺心理学的最新潮流,它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5、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心理学在美学领域中的运用。

其代表人物是维果茨基、列昂节夫和鲁利亚。

6、王国维作为现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拓荒者,在20世纪初九试图运用西方心理学来阐明文学艺术创作现象,并融入自己的创造。

7、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新的高潮,其代表人物是朱光潜。

朱光潜在1933年以《悲剧心理学》(英文)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国外出版,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变态心理学》,1936年开明书店出版了他于1931年完成的《文艺心理学》一书。

这三本书的出版,特别是《文艺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

文艺心理学 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 复习题

名词解释21艺术典型(177)所谓典型,就是一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广的概括性、性格丰富而又有机统一的圆整的人物形象。

22意境(181)意境,是由客观景象与主观情趣互渗交融而生成的趋于空灵的艺术天地。

28召唤结构(253)伊赛尔指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种不确定性与空白构成本文的基础结构,即本文的召唤结构。

29期待视野(254)前理解包括前拥有、前观念和前假定,从前理解中产生出期待系统,姚斯称之为“期待视野”。

30共鸣(261)在声学中,共鸣是指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等或相近,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振而视振幅急剧增大、声音骤然加强的现象。

文艺学借用过来,用以指称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常常出现同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同或相似情感的精神感应现象。

25现实主义(333)是艺术中一种偏于反映现实,要求按事物本来的样子描写,力图真实再现现实存在的生活图景的创作倾向。

26理想主义(333)是艺术中一种偏于超越现实、要求按实物应该有的样子描写,力图真诚表现主体向往的生活情景的创作倾向。

37古典主义(339)是一种强调继承传统、贯通古今,要求遵循规范、恪守规则,重视理智的驾驭、追求形式典雅的创作倾向。

38浪漫主义(339)是一种强调个性显现、要求手法变异,反对千人约束而寻求新的突破,注重情感的宣泄而导致形式相对“无序”的创作倾向。

复习思考题第三章艺术创作1简述创作激情的特点(107-108)深刻性。

肤浅的情感仅与感性欲念相关联,不能体现人性的深度,也就缺少必要的文化价值。

别林斯基认为,“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

”高洁性。

这是一类审美化的情感,超越直接的功利欲念。

在柏拉图的“马车”喻中,情欲是一匹不受理智制约的黑马,而代表激情的白马才是车夫的天然盟友。

真挚性。

期末文艺心理资料

期末文艺心理资料

一、名词解释(一)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术语源于古希腊著名悲剧艺术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所犯的便是弑父娶母罪。

弗洛伊德认为男性普遍具有恋母情结,女性普遍具有恋父情结。

前者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后者被称为“厄勒克特拉情结”。

弗洛伊德显然更偏爱“俄狄浦斯情结”这个词,该词逐渐涵盖“厄勒克特拉情结”。

他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状况,伟大艺术之所以感动不同时代的人而流传千古,其根本原因正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这一“俄狄浦斯情结”。

在我们出生以前,神谕已把同样的诅咒加诸在我们身上了。

我们所有人的命运,也许都是把最初的性冲动指向自己的母亲,而把最初的仇恨和原始的杀戮欲望指向自己的父亲。

”(二)集体潜意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沉淀物,是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

它同个体潜意识的区别在:一是它不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而是由种族先天遗传的;二是它不是被意识遗忘的部分,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

荣格用岛打了一个比喻,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为个体觉知的意识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体潜意识;而岛的最底层属于广大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潜意识。

集体无意识包括本能和原型。

本能是由潜意识所决定的生理驱力,原型则是由潜意识所决定的心理驱力。

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

原型是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弗洛伊德主要文艺论著有:《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作家与白日梦》(1908)、《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米开朗琪罗的摩西》(1914)、《歌德在<诗与真>里的童年回忆》(1917)、《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行为》(1928)。

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

《文艺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琼州学院06中文本2 王李雄一、填空、选择、判断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弗洛依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

4、朱光潜著作的有《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

5、.体验的核心是情感。

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

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第四个层次。

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社会历史文化学派。

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阿德勒。

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主要是积极意义。

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归依体验。

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荣格。

13、癫狂状态往往是无意识创造的突发。

14、一般来说,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的无意识有关。

15、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

16、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

17、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攻击性气质。

18、大雁南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的母题是怀乡。

19、实验派心理学代表人物:费希纳、吉布森、贝里尼和基泽。

费希纳被人尊为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著有《美学导论》;吉布森力图研究有关人知觉世界;贝里尼提出“唤醒理论”,《美学和心理生理学》是当代最赋名望的艺术心理学著作之一;基泽《内在的视觉:对于艺术和大脑的探索》。

20、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精神文艺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弗洛伊德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的主要理论观念有潜意识、泛性论、本能说、人格结构和论梦。

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他的理论体系包括集体无意识的描述、原型说与心理类型等方面的研究。

湖北民族学院文艺心理学重点归纳复习

湖北民族学院文艺心理学重点归纳复习

湖北民族学院⽂艺⼼理学重点归纳复习⽂艺⼼理学⼀,名词解释4个⼆,判断分析(先判断,再分析)2个三,简答2个四,论述2个第⼀章1,个性,在西⽅⼜称⼈格。

指⼀个⼈的整个⼼理⾯貌,即具有⼀定倾向性的各种⼼理特征的总和。

现代⼼理学⼀般把个性定义为⼀个⼈的整个精神⾯貌,即⼀个⼈在⼀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定倾向的、⽐较稳定的⼼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形成的四种主要学说:(1)体征说:克瑞奇⽶尔、谢尔顿。

主要观点:个性与体格、体型有关。

缺陷:缺乏严密的论证(2)颅相说:⾼尔。

主要观点:个性与颅⾻的状态相关。

贡献:精神与脑相关。

缺陷:缺乏科学性(3)思维类型说两种信号系统(巴甫洛夫)第⼀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刺激所建⽴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信号系统。

第⼆信号系统:以语⾔为信号刺激所建⽴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信号系统,为⼈所独有。

第⼀信号系统占优势表现为“艺术型”,第⼆信号系统占优势表现为“理智型”,两种信号系统平衡者为中间型。

(4)⼼理类型说:荣格认为,⼈的⼈格应分成:⾃我、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部分。

三者互相独⽴,同时⼜相互联系。

⾃我(self)是⼈格的中⼼,是指⼈的现实存在,是⼈的思维、情感、认知与感知觉的综合。

3,个性的⽣成(1),遗传决定论:个性⼼理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代表⼈物:(英)⾼尔顿《遗传和天才》(1869),调查研究法。

(2),环境决定论:环境和教育对⼈的个性形成具有决定性作⽤。

华⽣(1978-1958)《⾏为主义》、《婴⼉⼼理之研究》(3),遗传-环境相互作⽤论:遗传和环境对⼈的个性形成都起到重要作⽤。

⽪亚杰《发⽣认识论原理》(4),实践活动论:列昂捷夫主体个性的形成来源于个体与世界的⼴泛联系,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

早期经验(主要指童年经验)⼉童早期接受外界刺激在⼼底所留下的感受和体验。

早期经验对艺术家尤其重要。

早期经验会由具体时间演化深留⼼底、回味悠长的滋味。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1.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具体为:生产领域——1.艺术家的心理特征2.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文本领域——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接受领域(本学期的重点)——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文艺心理学研究内容作为体验阐释者的艺术家作为体验迹化的创作过程(艺术家创作过程即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迹化过程)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二度体验的艺术接受2.移情:✧移情与投射移情是投射(projection)作用的一种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它能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

人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就是假定对方于自己有相同之处,通俗的说就是“以及推人”“以及之心,度人之腹”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良方✧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他人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

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或不理解自己)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

(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投射效应常发生的情况1.对方的年龄、职业、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等与自己相同。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3,潜意识:(1)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2)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是一种被压抑的东西.人的精神的绝大部分是潜意识的部分.
4,集体无意识:(1)这是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命题.(2)集体无意识是指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它不为个体显意识所掌握,集体无意识的意义远在个体无意识之上.
2,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真正开创者是朱光潜.( √ )
答:正确.因为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出现了新的高潮,其代表是朱光潜.他的《文艺心理学》一书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可谓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3,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的一切心理活动.(×)
答:不对.因为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有很多,如想象,联想等.而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体验性质的.
(2)弗洛伊德认为个体无意识是支配人的心理最核心的因素,而荣格则认为,集体无意识比个体无意识对人心理的影响更大,且反对弗洛伊德将性欲看作心理原动力的观点.因此,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有继承,也有抛弃.
3,一个具有自卑情结的人,一定会有追求超越的动机.(√)
答:正确.因为:阿德勒说:"自卑感本身并非变态,它是改变人类地位的原因."他认为,艺术家同处于自卑感的儿童一样,他们的心中总是拥有着某种目标,而且往往是由想象而生的优越性目标.想象的目标越是优越,艺术家的不安和痛苦就可能越深,但也有可能同时意味着可以激发更为惊人的创造力,获得某种真正的自卑的超越.
C,《新实验美学的诸种研究》D,《美学和心理生理学》
7,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于幼儿的"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