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将抽象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生活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 引入生活化的例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化的例子引入数学知识。
教授分数知识时,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家里做饭,需要根据家庭成员的人数和食材的数量来计算比例和分数,从而引入分数的相关概念。
通过这样的引入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面积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比如校园中的花坛、操场等,让学生测量其面积,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到所学的知识。
3. 借助生活化的素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一些生活化的素材,比如图片、视频等,来展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在教学概率知识时,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比如天气预报、抽奖活动等,来引入概率知识。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抓住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运用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引入数学知识。
通过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运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和例子来讲解数学知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基于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方程教学探究

基于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方程教学探究数学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抽象和抽离,使方程具有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方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一、生活化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从生活中选取与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如商场促销打折、文具店批发进价和零售价、旅行中的距离和速度等。
2.把方程引入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列方程来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和实际应用。
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方程。
如模拟商场购物的过程,让学生运用方程计算实际支付金额。
3.案例教学法。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方程。
如文具店批发进价和零售价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列方程计算利润和折扣。
1.引入问题。
通过呈现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问题分析。
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和要素,确定需要求解的未知量。
3.列方程。
根据问题的要求,引导学生列出方程,确定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
4.解方程。
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得出方程的解。
5.检验答案。
将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或问题中,检验解的正确性。
6.拓展应用。
通过更多的类似问题训练,巩固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通过观察学生解题的过程,了解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通过学生的作品、表现和口述回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方程教学的掌握情况。
3.通过课后作业和小组合作讨论,评估学生对方程应用的能力。
1.生活中的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
2.教学案例。
编写方程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掌握方程的应用。
关于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体会【摘要】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活化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值得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数学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积极作用。
1. 引言1.1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性不可忽视。
生活化教学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活化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增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更重要的是,生活化教学还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说生活化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

、
趣 、无 昧”的 ,你 还学吗 ?为了让学生 感受 数学应用 价值 , 我从 学生感兴趣 的 问题 出发 ,课 堂上作了如 下教学设计 :教学伊始 , 多媒 体演示着雅典 奥运会上刘翔跑 l 1 O 米栏 、姚明投蓝 时的图片 , 并在学生观看 多媒 体同时 ,设置 了如下 问题 :1 、刘翔 在雅 典奥运 会l 1 O 米栏 中 以1 2 . 9 1 秒的成绩夺冠 ,被 称为 “ 世界飞人” ,那么他 的平均 速度是 多少 ?若 他 以x 秒 跑完 l 1 O 米栏 ,则他 的平均 速度是 多少 ?2 、在 奥运 会 期 间 ,姚 明 在7 场 篮球 比赛 中个 人进 球共 得 1 1 5 分 ,为 中国队进 入八 强立下汗马功劳 ,请 问他平 均每场 比赛得 几分 ?若他7 场球共得y 分 ,则他平均每场得几分?3 、若姚 明在z 场 篮球 比赛中共投进2 分球 a 个 、3 分列 } b 个 、罚球共得c 分 ,则他平均 每场得几分 ?3 分球得分数 占总分 的几分之几? 以生 活 为背 景 的情 境 ,可 以让学 生 觉得数学 知 识就 在 生活 中 ,既有趣 又有用 ,从而激发 学生的探 究欲望 。在教 学 《 面积 和 面积单位 》一课时 ,每建立一 面积单位 的表象 ,我都 积极鼓励学 生举 日常生活 中的恰 当例 子。如 :一平 方厘 米 ,学 生会说 “ 大姆 指甲盖” 、 “ 纽扣 ”等 ,有个学生说 “ 门牙 ” ,这时 我拿起 1 平方 厘米 的正方 形纸片 比了比 , 并说: “ 长 这么大 的两颗 门牙 ,漂亮 吗? ”引起学 生哄堂大笑 。从笑 中,学生感受 到了学 习的愉快 , 也体会 到了 “ 数学 就在身 边” 。在教学 《 小数 的性 质 》时 ,我 出 了一 道 有趣 的数 学 题 ,在 黑 板上 写 “ 8 、8 0 、8 0 0 ” ,问学 生 : “ 谁 能加上适 当的单 位并用 ‘ 等 号 ’把这三个 数连起 来?”这个 问题 学生感 到新奇 ,思维 十分活 跃。有 的说加 上元 、角 、分 ,有 的说 加上分米 、厘米 、毫米 ,课 堂气氛 十分 活跃。此 时 ,数学学 习已变成学 生的一种 自我需要 ,学 习兴趣大大增加。 二 、感 受生活数学 ,体验数学的魅力 生活中 充满着 数学 ,一个数 学教师要善 于从学生 的生 活实际 提出数 学问题 ,善 于引导 学生运用数 学知识去解决 生产 和 日常生 活的简单实 际 问题 。使学 生感 到数学 就在 自己身边 ,从而产 生兴 趣 ,发展兴趣 ,逐 步增强 学生的数学 意识 。使学生 勤学 、爱学 、 好学 、善学 ,保持 旺盛 的求知欲 ,这样 学生 的数 学素质就 能真正 得到 提高。 因而数 学教学 中我非 常注重数学知 识的 “ 再创 造”过 程 ,并将数学知识 “ 再创 造”活动 置于真实 的生活背 景之 中,让 学生体 会到数学 就在身边 ,品尝 到数学知识解 释生活 现象及解决 实际 问题 的乐趣, 感 受到数学不再是简 单的数 学, 而是富有情感 、贴 近生 活 、具有活 力 的东西 ,体验 到数学 的魅 力。例如 : 《 函数 》 这一 课的教学 过程 中 ,为 了引进 两个变量之 间的 函数 关系 ,从而 说 明它们之 间的取值 对应关系 ,我 引用 了用火 柴棒搭 小鱼 的规律 题 :一 条小 鱼 由8 根 火柴 棒搭成 ,继续 往后搭 下去 ,两条 小鱼 由 1 4 根 火柴 棒 搭成 … …问N条小 鱼 与s 根 火 柴棒 之 间的关 系式 怎样
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尝试

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尝试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表明,现实的生活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的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
”一、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实际生活讲解数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亲自体验,这样能帮助学生学好较难、易混淆的内容,使他们感到直观、亲切、易懂。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例如,初一年级学生要去春游,学校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80人,问怎样乘车经济。
分析:这是典型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才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这不仅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对数学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
二、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话提醒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做一个有心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多提出问题,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此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顺利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升级,生活化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
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生活化教学能够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常常觉得数学知识枯燥无味,学习过程单调乏味。
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学习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探究欲望。
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并制定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素养。
通过与实际生活问题结合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由此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也在为这种变化做出积极的响应。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为他们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当中能够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
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生活化案例的引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有所突破,创新思考。
学生可以由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成功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达到了积极的效果,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掌握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增强和提高,同时也为日后的生活实际问题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作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仅是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下面,我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探究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与实践。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
一种方法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入数学知识。
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购物结账、旅行线路规划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数学游戏或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谜题或解谜游戏,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实验则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过程。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实际测量,从而深入了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还可以通过数学拓展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拓展活动可以结合学科知识和实际场景,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实践中。
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实地考察,让他们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测量、观察和分析,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数学游戏、实验和拓展活动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尝试

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对 于 家 中 的各 种 物 体 的形 状 , 承 受面子 、 房子价格 、 存款利 率 , 家庭成 员 的年龄 、 身高 、 体 重 等 都可以提出数学问题 , 只要数学教师能结合 学情 , 整 合 数 学 知 识, 就 会 激 发 学 生 的参 与 意 识 , 让 学生学 会 主动探究 , 自觉 思 考, 这 样 学 生 对 于学 习就 会 感 到一 种 宽 松 感 , 还 可 以做 到 学 以 致用 , 让 学 生 体 验 到 数 学 的魅 力 及 学 习 的 价 值 . 在校 园 , 很 多 生活化的数学知识也能激发学习兴趣 , 如: 学 校 图 书馆 的 藏 书 量、 操 场 的 面积 , 多媒体 的体积 等, 都 蕴 含 着 无 穷 无 尽 的 数 学
于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解释. 鉴 于此 , 初 中 数 学 教 师 应 该 了解 学 生, 认 清学 情 , 以学生的视 角去 引导学 生感悟 生活 , 做 到 理 论
教 学 工 作 其 实 就 是 通 过 教 授 内 容 来 提 高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这 是 教 学 的 目标 , 也 是 学 生 学 习 的 目的 . 教 学 手 段 和 教 学 方 式 都 是 为 有 效 的教 授 教 学 内 容 服 务 的 , 在 初 中数 学 教 学 的
总结的思维 , 及 时遇 到 与 初 中 数 学 相 关 的 生 活 场 景 也 与 学 习
归纳、 交 流来 获取信 息 , 是 形 成学 生 统计 观 念 的好 材 料. 理 解 三种 统计 图 的 特 点 , 能 从 三 种 统 计 图 中 获 取 有 用 的 信 息; 能结合 具体 问题 选 择 适 当 的 统 计 图 来 清 晰 、 有 效 地 表 示数 据 ; 经 历数 据统 计 活动 的过 程 , 体 验 处 理数 据 , 解决 问 题策 略 的多样 性 , 发展实 践 、 操 作 能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中数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存在着“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传授知识要多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教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易引起学生个体认知结构的顺应。
【关键词】数学;实践;问题
新课程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存在着“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教学解决生活实例,易引起学生个体认知结构的顺应。
一、贴近生活,体现“大数学观”理念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大数学观”的理念,让学生在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
强“数学能力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训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如教学《利息和利率》时,课前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搞调查,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记录银行利率,学生记录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问题,如“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从银行去取本金时还会多出一些钱呢?”“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的这个问题,教师可适时引导他们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
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找到符合生活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
采用这种的调查式学习数学,学生就会感到学数学很有意义。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学生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却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中的思考。
二、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新课程注重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
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悟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真正体验到数学魅力。
教师在教学时,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如教学“比例线段”时,就有意把学生带到广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广场边的旗杆的高。
如何测量?同学们开始讨论,想办法,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我适时取来了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
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杆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旗杆高的办法吗?一位同学抢答道:这时旗杆的高也是它影子的2倍。
我说你回答得很对。
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分组合作,分别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旗杆的影长及竹竿的长度,算出了旗杆的高度。
接着,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杆高的公式吗?”于是得出:竹竿长∶竹竿影长=旗杆高∶旗杆影长;竹竿长∶旗杆高=竹竿影长∶旗杆影长……学生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三、联系实际,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学生喜欢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通常道理,再去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我就利用活动课选拔出班级里跑得最快的学生甲与一名不善跑的学生乙一起在环形跑道上赛跑,起点相同,其他同
学观看,当学生甲追上学生乙时停止。
通过观察,让学生讨论:学生甲比学生乙多跑了多少路程?他们俩跑步的时间有什么关系等。
这种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的例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打折销售”时,提出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
若按成本价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这次买卖中商贩赚了还是赔了?”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猜测后,教师指出,通过“打折销售”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商品的成本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轻松地解决刚才的问题了。
数学教学多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辨正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传授知识要多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入学习主题。
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精心选择,用好用足新教材,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就必须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我们多创设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强化动手操作,既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的兴趣与创造性,也能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欲望,同学们的应用意识、能力加强了,创新思维也最终得到发展,这样才能把数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大面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