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的制作技术

合集下载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发展思考及栽培关键技术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发展思考及栽培关键技术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发展思考及栽培关键技术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的发展思考及栽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了解目前市场上对薄壳山核桃果的需求情况,并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种植的规模和品种选择等。

2. 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薄壳山核桃果的栽培需要选择肥沃的土壤,并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

在栽培过程中,合理施肥,根据幼苗和成树期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确保树木生长和果实质量。

3. 树木管理技术:包括修剪树冠、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等。

合理修剪树冠,促进光照和空气流通,提高果树的生长速度和果实质量。

疏花疏果可以调控果树的营养平衡,增加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4. 水资源管理技术:薄壳山核桃果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水分供应。

合理安排灌溉,掌握适宜的灌水量和灌溉频率,避免因水分过多或过少引起的问题。

5. 病虫害防治技术:薄壳山核桃果树常见的病虫害有根腐病、白粉病、蚜虫等。

合理选择病虫害防治方法,如合理选择药剂,做好防治措施,确保果树的健康生长和产量。

6. 市场运营和品牌建设:栽培薄壳山核桃果不仅需要重视技术,还需要重视市场运营和品牌建设。

通过合理的市场推广和品牌
建设,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总之,薄壳山核桃果用林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栽培技术、水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市场运营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要求及探讨

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要求及探讨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7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薄壳山核桃作为坚果的一种,好吃营养价值又高,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分析了薄壳山核桃当前在造林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的要点,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问题;造林技术1 当前薄壳山核桃在造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选址不当薄壳山核桃属于深根性树种,喜光,喜大水大肥,对土壤深度和通透性的要求也都比较高。

但目前我国对于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很多时候在选址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薄壳山核桃的这些特点。

有的栽植土层低于60 cm,种植太浅;有的栽植地的石块太多,灌溉条件差,无法保水保肥;有的土壤通透性差,过于黏重;还有的套种在林地或高干农作物地中,光照不够充足。

这些都导致薄壳山核桃的造林成活率比较低。

1.2 苗木质量差有些育苗户的育苗地点不合适,再加上育苗密度过大,且没有对主根进行断根处理,导致苗木的质量比较差。

而在起苗的过程中,也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技术要求进行起苗,导致苗木所带土球太小,或者根系损伤严重。

起苗之后长时间放置,未及时栽植,也容易造成苗木失水过多,影响苗木质量。

1.3 栽植不规范很多种植户在栽植薄壳山核桃之前,并没有按照技术要求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比如清水浸根、药剂消毒等等。

而在栽植的过程中,也由于存在栽植密度过大、栽植穴小、栽植土层过浅、栽植后浇水不足等问题,导致苗木成活率低。

1.4 管理不到位在苗木栽植以后,应该勤于管理,及时进行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但很多种植户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到位,导致苗木由于栽后管理不足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出现很多后续问题。

2 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的要点分析2.1 合理选址要想保证薄壳山核桃的健康成长,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薄壳山核桃的特点,选择深度1 m以上、通透性好的土壤,还要保证土壤的微酸性和微碱性,最好是中性土壤。

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浅论

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浅论

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浅论摘要:薄壳山核桃植株属于经济林种,可以用作造林绿化项目或建筑木材等,用途广泛的特点使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种植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深入研究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有助于促进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薄壳山核桃种植前期的准备工作及造林技术要点,以期提高薄壳山核桃种植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移栽定植;整形修剪薄壳山核桃是一种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等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健康食品,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近年来符合种植条件的各地区已经将其作为扶贫助农的重点开发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

薄壳山核桃造林过程中涉及到品种选择、移栽定植、施肥灌溉、苗木修剪与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工作,需要认真分析并完善各项技术要点,才能确保其满足造林需求。

一、种植前期准备(一)选择种植区域为提高薄壳山核桃造林成活率与经济收益,需结合其植株特点与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土壤,以保证土壤的深度与通透度满足其深根种植要求。

首先,薄壳山核桃喜欢光照充足和温暖的生长环境,应保证土壤深度在1m左右,且具有适宜的光照强度与土壤疏松度,这可以保障山核桃在光合作用与良好的通风条件下健康生长。

其次,应保证土壤的水分和肥力,肥沃的土壤可以为后期浇水施肥提供有利基础,为山核桃植株输送必要的生长养分,利于提高种植管理水平。

最后,对土壤酸碱度进行检测,最好使其呈微酸或微碱性,以确保土壤性能能够满足山核桃种植要求。

合适的种植区域可以为山核桃植株打造一个健康生长环境。

(二)选择优良品种薄壳山核桃属于雌雄同株类植物,合理选择与配置优良品种有利于其早日授粉与结果,避免品种单一化影响山核桃植株的正常生长与果实产量。

为了加强授粉坐果管理,种植户需根据土地条件与经济效益等综合影响因素科学优化品种配置,至少应保持品种数量为2至3种。

此外,保证花期时间也很重要,为使其满足预期要求,应合理进行分行或混杂配置,以确保达到高产量与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薄壳山核桃是一种珍贵的树种,其果实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薄壳山核桃也是一种优质的木材材料,适用于家具、地板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关于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薄壳山核桃的特点、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薄壳山核桃的特点1. 生长环境:薄壳山核桃是一种喜欢温暖、湿润气候的树种,喜欢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

2. 生长速度:薄壳山核桃生长速度较快,年生长量可达20-30厘米。

3. 果实特点:薄壳山核桃果实肉质饱满,味道香甜,非常受人们喜爱。

4. 木材特点:薄壳山核桃木材纹理清晰,质地坚硬,适用于家具、地板等领域。

二、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1. 种子处理:薄壳山核桃的种子要求新鲜,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处理,去掉果肉,然后在通风透光的地方晾晒1-2天。

2. 播种方法:选用质量好的种子,将种子放入淡盐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后晾干,然后进行播种,深度以种子直径的2-3倍为宜。

3. 育苗基质:选择松软、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育苗基质,可以适当添加腐殖质等有机肥料,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速度。

4. 养护管理: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遮荫,防止日晒过强。

5. 移栽时机:薄壳山核桃幼苗一般在1年左右可以进行移栽,移栽时要慎重,避免损伤幼苗根系。

1. 地块选择:薄壳山核桃适合生长在山地、丘陵地带,因此在进行薄壳山核桃造林时要选择适宜的地块,避免过于干旱或者湿润的地区。

2. 密度管理:薄壳山核桃的栽植密度一般为4m×4m或者5m×5m,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状况等进行适当调整。

3. 土壤改良:在进行薄壳山核桃造林前,可以进行一定的土壤改良工作,比如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4. 病虫害防治:定期对薄壳山核桃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虫害对薄壳山核桃造成危害。

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建立技术

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建立技术

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建立技术薄壳山核桃是一种优质的果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效,被广泛种植于中国的各个地区。

由于薄壳山核桃果壳较薄,果仁较小,采摘和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利用好薄壳山核桃的果壳和果材,成为了种植户和相关研究人员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建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结合专家的观点,探讨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的建立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我们需要了解薄壳山核桃的特点和价值。

薄壳山核桃是一种罕见的核桃品种,果实的果壳薄而饱满,果肉柔软细腻,味道鲜美,并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薄壳山核桃被誉为“山中之果王”,深受人们喜爱。

但与此薄壳山核桃的果壳较薄,果仁较小,采摘、加工和利用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专家们提出了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的建立技术。

所谓果材兼用林,就是在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园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种植适合进行林木经济价值化利用的树种,如油茶、核桃、榛子等,以达到多种树种共生共生,资源互补的效果。

这种模式既能够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又可以充分利用果壳和果材资源,实现全面利用,提升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的建立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树种选择在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园中,要选择适合进行林木经济价值化利用的树种,比如油茶、核桃、榛子等。

这些树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促进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薄壳山核桃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与此这些树种也具有丰富的果实和果材资源,可以为种植户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三、合理栽培在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园中,要进行合理的栽培管理,保持每种树种的生长状态和品质。

要加强肥料施用和灌溉管理,保证各种树种的正常生长;要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要进行适时的修剪和整枝,保证每种树种的枝条和叶片的通透性,提高果实和果材的产量和品质。

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建立技术

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建立技术

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建立技术
薄壳山核桃是一种质优、品相好、营养丰富的果仁,深受消费者和市场的欢迎,尤其
是对于特定的餐饮和糕点等领域来说更显得珍贵。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果品质量,同
时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专家们提出了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建立技术。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薄壳山核桃种植在果材兼用林区域,并在成长过程中进行细致
地管理,以达到双重目的:一方面,通过优质种苗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株产量和生产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利用果材兼用林的气候条件,优化个体林冠结构,提高生长速度和发
育品质,不仅使种植的树木成为精良的木材,还可增加薄壳山核桃树的产量和品质。

具体实施该技术,应遵循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选用优质种苗:在种植过程中,要选择优质薄壳山核桃种苗,保证出树率,并在
无病虫害的情况下进行栽植。

2. 合理布局:在果材兼用林区域进行种植时,应根据土壤性质、坡度、气候条件等
逐步调整布局,尽量使每个薄壳山核桃树成为其生长环境的一部分,取得最佳生长状态。

3. 细致管理:在种植和成长阶段,要进行精细管理,包括控制树的高度和枝干数量、适量施肥和药剂等措施,以提高生长速度和发育品质。

4. 确保质量:在收获和生产过程中,要确保薄壳山核桃的品质,通过分类筛选等手段,确保种植的薄壳山核桃果仁干净、完整、口感好,以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建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果材兼用
林区域内种植薄壳山核桃,实现果仁和木材的兼顾,优化种植结构和经济效益,对于推动
农业生产、提高种植质量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要点

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要点

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要点薄壳山核桃又称碧根果、长寿果。

该树种具有经济价值高,园林绿化美化效果好,木材质量佳等特点,是优良的干果、木本油料、绿化及林材兼用的好树种。

简述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良种选用作为果用栽培应选用优良品种,马汉、波尼、威斯顿、安农1-5号以及黄薄1-2号均为省内推广良种。

二、栽植苗木薄壳山核桃既可作果园栽植,也可作农村四旁及城镇园林绿化。

不论是哪种种植方式,土层至少达90厘米,排水和通透性良好,地势较平坦,坡度25度的以内的山腰以下栽植。

凡地下水位高,底土硬、粘重,土层浅又不能灌溉的土壤不适宜栽植。

1.整地和栽植密度。

土地必须充分耕翻或穴状整地,也可抽沟撩壕。

挖穴规格长宽深为1米×1米×0.8米,撩壕规格宽深为0.7米×0.7米,穴或壕沟内施足有机肥。

栽植密度可根据不同栽植的目的或栽植方式,以及种植地的条件而定。

初植株行距4×8或5×6米,每亩22株以上。

2 .栽植苗的起挖与运输。

栽植苗有裸根苗和容器苗。

裸根苗必须在休眠后至发芽前栽植。

准备栽植的苗木要根系较完整并不能使根暴露在阳光下,以致干燥。

因此苗木的起挖和搬运工作非常重要。

当苗木完全休眠后即可起挖苗木。

薄壳山核桃苗木主根很深,侧根不发达,起挖苗时一定要深挖,尽量保持苗木主根少受伤并保护好侧根。

苗木起挖后应及时保湿(如打泥浆或保湿填料)包装,不可使其干燥。

苗木运输至分发栽植时,应使苗木不致风吹日晒并保持湿润。

如果在1天内不能栽植,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湿或假植。

3.栽植。

裸根苗栽植时间以早春为宜,栽前将受伤的根端剪平,打泥浆栽植,植苗时将表土回填好,扶正苗木,让根系舒展,且苗木根系不能与基肥直接接触,分层回填土并踩实,嫁接苗嫁按口露出土面。

栽后及时浇足定植水,培土成“馒头”型。

定植后将苗木顶部剪去1/3—1/2,保持地上部和地下根部的平衡,定干高度0.8—1.0米,这样苗木易于成活和利于以后的整形。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薄壳山核桃(Juglans regia var. sinensis)是一种宝贵的经济林木,具有优良的果实品质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育苗方法和合理的造林措施,提高薄壳山核桃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林木种植。

下面将介绍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1. 种子采集:种子采集一般在秋季进行,选择成熟度好、果实外壳完整的果实作为种子。

2. 种子处理:采用种子浸泡法,先将种子浸泡在常温水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左右;然后用温水将种子洗净,去除浸泡时释放的有害物质;最后再用0.2%的硫酸溶液浸泡3分钟,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

3. 培育基质准备:以腐熟的泥炭和园土为基础材料,与适量的沙子和腐熟的牛粪混合,制成适宜的育苗基质。

4. 播种与覆土: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培育基质上,用适量的育苗基质轻轻覆盖,厚度不宜过厚,保持适度的透气性。

5. 养护管理:保持育苗基质湿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控制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定期进行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二、薄壳山核桃造林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避免选择盐碱地或湿润地。

2.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3. 种植密度:根据薄壳山核桃的生长特性和地块条件,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为3~5米×5~7米。

4. 苗木选用: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薄壳山核桃苗木进行种植。

5. 种植方法:开挖合适的苗木穴,将苗木根部放入穴中,用肥沃的土壤填埋,保持苗木根部与土壤接触紧密。

6. 养护管理: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施肥补充营养,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清除杂草。

薄壳山核桃育苗与造林技术的实施可以提高薄壳山核桃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林分,实现高产高效种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涉及薄壳山核桃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包括园址选择、品种选择、土壤改良、薄壳山核桃种植、林下牧草种植、禽舍建设与牧区划分、灌溉与病虫害管理、家禽排泄物的处理及使用步骤。

本技术将薄壳山核桃种植与牧草种植、家禽养殖相结合,充分利用果园林间空地,将家禽在林间饲养,通过刈割牧草进行饲喂,家禽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施用到果园,并采用水肥一体式滴灌系统,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护,而且提高了果园土壤的肥力,加快了树木的生长速度,提高了薄壳山核桃果园早期的经济效益,减少杂树、杂草的生长,减少林地农药污染面积,使果园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技术要求1.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园址选择:园区所在地选择平地或者低山丘陵地区,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光照充足、排灌良好,且地块要靠近水源或具有灌溉条件;(2)品种选择:薄壳山核桃选择花期相遇能够互相授粉的3-4个优良品种,其中1-2个为主栽品种,其他为授粉品种;牧草品种选自紫花苜蓿、黑麦草、苏丹草、小鹅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林下养殖家禽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的地方良种家禽或地方良种家禽品种血统占75%以上的杂交种;(3)土壤改良:薄壳山核桃栽种前,向种植地均匀施用有机肥,根据园地条件整地,平整土壤,然后全园进行土壤深翻,土壤深翻的深度应达到30cm -40cm;(4)薄壳山核桃种植:种植时间选择秋季,挖长、宽、高尺寸为(80cm-100cm)×(80cm-100cm)×(80cm-100cm)的定植穴,在定植穴里铺设有机肥,然后将表层土回填到定植穴内,深层土经过30天以上冷冻后回填到定植穴内,回填土与原来地面齐平,将薄壳山核桃苗木放在定植穴内,将土覆盖在树苗周围,定植后浇透水,薄壳山核桃的定植株行距为(6-8)m×(8-10)m;(5)林下牧草种植:一年四季均可进行牧草播种,播种前去除杂草,将地面清理干净并进行松土,采取条播牧草种子的模式,播种深度为2cm,行距为20cm -30cm,牧草与薄壳山核桃根部的距离为60cm-100cm,播种后进行适当镇压,每亩薄壳山核桃果园播种牧草种子的重量为3kg -4kg;(6)禽舍建设与牧区划分:薄壳山核桃果园内养殖家禽,实行轮牧放养制度,轮牧周期为40~60天,每个牧区放牧10~15天,牧休30~45天;每100亩薄壳山核桃果园为一个放牧养殖场,放牧养殖场内划分为3~6个饲养区,每个饲养区内划分为4个牧区,牧区内设置活动围栏,每个放牧养殖场内建设3-4个禽舍,禽舍为长50m、宽8m的大棚,每个大棚内养殖家禽700-900只,大棚内挖有深度为20cm-30cm的储粪坑,储粪坑的占地面积与大棚的占地面积一致,储粪坑上铺设塑料网,便于家禽的粪便入坑;(7)灌溉与病虫害管理:全园铺设滴灌系统,每50亩果园打一眼滴灌用水井;果园内的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8)家禽排泄物的处理及使用:禽舍内的粪便,每年清理一次,用蛇皮袋装袋后,直接用于薄壳山核桃树的基肥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品种选择中,在江苏地区,林下养殖家禽选取狮子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土壤改良中,每亩种植地施用有机肥2吨-10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薄壳山核桃种植中,薄壳山核桃的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均选择高度在1.5米以上根系发达的优良品种嫁接苗,在定植穴里铺设有机肥的厚度为45cm~55cm,表层土回填到定植穴里的高度为20cm,薄壳山核桃苗木定植完毕后周围覆土高度高于地面20cm -30cm,定植后将苗木在0.9m~1.2m处进行定干,树形采用主干分层型,幼林期,冬季短截,生长季节采用刻牙、拿枝修剪方法,加快结果枝的培养,促进提早挂果。

于:所述步骤(5)林下牧草种植中,春、夏、秋季节采用苏丹草与紫花苜蓿混播,或苏丹草与小鹅草混播,冬季则播种黑麦草,在播种前,若种子比较坚硬,应提前一天用水进行浸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禽舍建设与牧区划分中,大棚框架用钢架制成,大棚棚顶用彩钢瓦制成,棚顶高2.8m-3.2m,大棚的两侧用防火铝合金板砌成0.6m~1m的高墙,高墙上留有门窗,大棚向阳面的高墙上每隔4m-5m开设有供家禽进出的出入口,大棚的周围挖有排水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禽舍建设与牧区划分中,每个放牧养殖场内均建设有水上运动场和供家禽自由活动的空地,水上运动场由人工挖掘而成,水上运动场的深度为50cm-60cm、宽为8m,水上运动场的上方还搭建有钢管大棚,禽舍、空地和水上运动场的底部均铺设有透气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灌溉与病虫害管理中,水上运动场与滴灌系统的灌溉管道相连,两者的连接处设置有沉淀池,由水上运动场流出的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浇灌果树,沉淀池用于去除泥沙、粪便等固体物,以免堵塞灌溉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灌溉与病虫害管理中,采用水肥一体滴灌系统,每一个放牧养殖场内均设有一个长10m-15m、宽3m-5m,深3.0m的蓄水池,蓄水池用于储存家禽粪便沤制的沼液沼液,沼液经过滤系统过滤后,作为液体肥料通过灌溉管道输送至果树根部,蓄水池的六个面都铺设有预制板,蓄水池内设置有八级过滤系统,蓄水池内部参照化粪池设置,在蓄水池附近建立设施储备房,设施储备房内安装滴灌控制系统,沿果园地块周围挖沟,铺设灌溉管道,灌溉管道与蓄水池相连通,灌溉管道分为主干管和支管,主干管东西走向,支管南北走向,果园内每行树木周围均铺设有一根支管,在支管上连接输水细管,并在每两棵果树旁之间设置一个微喷头。

在于:所述步骤(7)灌溉与病虫害管理中,病虫害管理方法采用人工捕捉及冬季涂白的方法,对于向光性的害虫,主要用太阳能诱光灯进行诱杀防治,每30亩-50亩果园设置一个太阳能诱光灯,使用一些生物安全性真菌剂用于防治薄壳山核桃的黑斑病和灰斑病。

技术说明书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薄壳山核桃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

背景技术薄壳山核桃又名长山核桃、美国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原产美国和墨西哥,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干果树种之一。

薄壳山核桃壳薄易剥,仁肉肥厚、味香可口,含仁率达到50%以上,果仁含油率7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90%以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20世纪以来,世界上共有20多个国家引种种植薄壳山核桃。

薄壳山核桃于1900年引入我国,至今已有近120年的历史,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近20年来,科研工作者通过引种选育了一些优良品种,如波尼、卡多、绍兴、斯图尔特等。

与此同时还突破了薄壳山核桃富根嫁接容器苗技术(一种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种苗快繁的方法,专利号:ZL201410239981.5),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薄壳山核桃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薄壳山核桃童期长,实生苗需要10年左右才能挂果,产生收益。

虽然经过科研工作者长期努力,薄壳山核桃嫁接苗可以实现定植后3年挂果的目的,但是产量很低,进入丰产期还需要6-8年的时间,造成了土地的闲置浪费,由于薄壳山核桃早期不能形成产量,种植者在薄壳山核桃童期得不到收益,还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管理幼龄薄壳山核桃树苗,这使得种植者在薄壳山核桃童期经济压力大,严重制约着种植者种植的积极性,制约薄壳山核桃产业化发展。

我们知道,薄壳山核桃树度过6-8年的艰苦期后,产量逐年增加,10年后,亩产300斤,每亩经济效益达到1.5万元,并且收益可达几百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造福子孙的子孙树。

因此种植薄壳山核桃产业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解决薄壳山核桃果园早期无经济效益及林下经济,使薄壳山核桃果园早期通过利用林下空间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是科研工作者一直探索的课题之一。

为了解决薄壳山核桃果园早期无经济效益及林下经济,科研工作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目前主要是薄壳山核桃与油用牡丹套作、薄壳山核桃与茶叶复合种植、薄壳山核桃行间间作花生、油菜或者荞麦、成龄薄壳山核桃果园下种植石蒜等,上述都可作为薄壳山核桃果园林下经济模式以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的经济效益。

但是迄今为止,还未有薄壳山核桃与养殖结合的循环生态模式的报道。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经济效益的林-草-禽生态循环模式,用以解决薄壳山核桃果园早期无经济效益及林下经济的技术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园址选择:园区所在地选择平地或者低山丘陵地区,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光照充足、排灌良好,且地块要靠近水源或具有灌溉条件;(2)品种选择:薄壳山核桃选择花期相遇能够互相授粉的3-4个优良品种,其中1-2个为主栽品种,其他为授粉品种,;牧草品种选自紫花苜蓿、黑麦草、苏丹草、小鹅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林下养殖家禽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耐粗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的地方良种家禽或地方良种家禽品种血统占75%以上的杂交种;(3)土壤改良:薄壳山核桃栽种前,向种植地均匀施用有机肥,根据园地条件整地,平整土壤,然后全园进行土壤深翻,土壤深翻的深度应达到30cm -40cm;(4)薄壳山核桃种植:种植时间选择秋季,挖长、宽、高尺寸为(80cm-100cm)×(80cm-100cm)×(80cm-100cm)的定植穴,在定植穴里铺设有机肥,然后将表层土回填到定植穴内,深层土经过30天以上冷冻后回填到定植穴内,回填土与原来地面齐平,将薄壳山核桃苗木放在定植穴内,将土覆盖在树苗周围,定植后浇透水,薄壳山核桃的定植株行距为(6-8)m×(8-10)m;(5)林下牧草种植:一年四季均可进行牧草播种,播种前去除杂草,将地面清理干净并进行松土,采取条播牧草种子的模式,播种深度为2cm,行距为20cm -30cm,牧草与薄壳山核桃根部的距离为60cm-100cm,播种后进行适当镇压,每亩薄壳山核桃果园播种牧草种子的重量为3kg -4kg;(6)禽舍建设与牧区划分:薄壳山核桃果园内养殖家禽,实行轮牧放养制度,轮牧周期为40~60天,每个牧区放牧10~15天,牧休30~45天;每100亩薄壳山核桃果园为一个放牧养殖场,放牧养殖场内划分为3~6个饲养区,每个饲养区内划分为4个牧区,牧区内设置活动围栏,每个放牧养殖场内建设3-4个禽舍,禽舍为长50m、宽8m的大棚,每个大棚内养殖家禽700-900只,大棚内挖有深度为20cm-30cm的储粪坑,储粪坑的占地面积与大棚的占地面积一致,储粪坑上铺设塑料网,便于家禽的粪便入坑;(7)灌溉与病虫害管理:全园铺设滴灌系统,每50亩果园打一眼滴灌用水井;果园内的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8)家禽排泄物的处理及使用:禽舍内的粪便,每年清理一次,用蛇皮袋装袋后,直接用于薄壳山核桃树的基肥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