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古文考题大揭秘

合集下载

小升初语文试卷(古诗词解析):江南逢李龟年

小升初语文试卷(古诗词解析):江南逢李龟年

小升初语文试卷(古诗词解析):江南逢李龟年
小升初语文试卷(古诗词解析):江南逢李龟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古诗词解析):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著名音乐家。

2.岐王: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李范。

他爱好文艺,封为岐王。

3.崔九:名涤,中书令崔湜之弟。

他是玄宗的宠臣,任殿中监。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

《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

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

”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

“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 马之千里者D. 蚓无爪牙之利答案:B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A二、填空题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出自《________》。

答案:《孟子》三、阅读理解6. 阅读以下古文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段话中“说”的意思是什么?答案:高兴、愉快(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快乐、高兴(3)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答案:体现了孔子关于学习、交友和个人修养的思想。

四、翻译题7. 将以下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冷。

五、简答题8.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厚感情和忠诚,主要表现在他不顾个人安危,承担起辅佐刘备儿子刘禅的重任,以及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毅然决然地出征北伐,体现了他对刘备遗志的坚守和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六、写作题9.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自行创作)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小学生古诗文大会真题和详细解析

小学生古诗文大会真题和详细解析

小学生古诗文大会真题和详细解析1. 宋代苏轼《祭柳子玉文》用元轻白俗郊寒岛瘦来概括四位诗人的风格特点,下列选项中有误的是()A.元轻:指元好问的诗风用语浅近,擅长在平浅明快中呈现绝代华美。

B.白俗:指白居易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力求人人都能看懂。

C.郊寒:指孟郊写诗的题材经常是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的内容。

D.岛瘦:指贾岛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诗作风格又偏清奇悲凄、幽峭枯寂。

答案解析:A。

“元轻白俗”是对元稹和白居易诗风的评语,谓前者轻佻,后者但俗。

元稹和白居易后被誉为“元白”。

“郊寒岛痩”是对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的评价。

因为二人作诗都是苦吟,无论诗歌内容还是艺术特征都比较相似;另外,二人的身世遭遇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祭柳子玉文》,选自《东坡全集》。

A错在元指的是元稹。

而不是元好问。

【知识拓展】1)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主要作品:《遗山集》、《中州集》、《续夷坚志》等。

2)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威明。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鲜卑族。

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

唐朝时期大臣、诗人、文学家、小说家。

2. 著名的宋代文人苏轼与苏辙的关系是:()A.父子B.兄弟C.叔侄D.师徒答案:B。

“苏洵、苏辙、苏轼三人被称为“三苏”。

苏洵、苏辙、苏轼皆为北宋散文家,苏洵是苏辙和苏轼的父亲,而苏辙和苏轼是兄弟,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3. 苍苍()寺,杳杳钟声晚。

句中()里应填()A.寒山寺B.竹林寺C.大林寺D.香积寺答案:B。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全诗】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大揭秘文言文阅读技巧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大揭秘文言文阅读技巧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大揭秘文言文阅读技巧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大揭秘——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作为小升初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常常是一道难题。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对于提高语文水平、应对考试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为大家揭秘小升初语文常考的文言文知识点,同时分享一些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方法。

一、理解句子结构和特点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但也有很多例外情况。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结构,理解其中的主谓宾关系,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同时,文言文还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倒装、比喻、典故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积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语文言文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有许多独特的词汇需要我们掌握。

比如“兹”、“良”、“尔”等,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

要加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通过背诵古文诗词、阅读文言文经典名著等方式进行。

多阅读、多练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些词语的使用方法。

三、善于利用上下文理解文意阅读文言文不仅要理解单个句子的意思,还要将其与前后句子联系起来,了解段落的整体意义。

通过理解上下文的关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通过标记关键词、划分段落等方式辅助理解上下文,提高阅读效果。

四、注重阅读理解题型的训练小升初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要想在考试中获得高分,除了做好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经常进行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训练。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文章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进行解题训练。

通过做大量的题目,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五、积累文言文常考的课文知识点小升初语文考试中,文言文常考的是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课文,比如《论语》、《史记》等。

学生要重点掌握这些课文的内容,熟练掌握课文的阅读技巧。

可以通过多读多背,将这些课文内容与平时的生活、学习相结合,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优品】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能力提升:古文考题(二)(含答案)全国通用

【优品】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能力提升:古文考题(二)(含答案)全国通用

小升初拉分点大突破之古诗考题揭秘小升初考试古诗词八大考点【真题展示】北京十一学校小升初测试,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尽长江滚滚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

北大附中小升初考试小升初语文真题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山行,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北京市小升初真题下面关于古诗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李白)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C.旧时王谢堂前燕,轻烟散入五侯家。

《乌衣巷》(刘禹锡)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凉州词》(王昌龄)成都某重点中学招生考试真题写出下面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再按要求填空。

1.“师北定中原日,。

”出自南宋诗人的《》一诗。

2.“,更上一层楼。

”出自唐代诗人的《》一诗。

【点拨】【真题展示】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描写“草”的有关诗句。

(2 分)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⑵国破山河在,。

⑶天街小雨润如酥,。

【点拨】古诗的朗读节奏技巧: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一”,如: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 谁/无死。

【真题展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只有一句是不正确的,它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升初古文考题大揭秘

小升初古文考题大揭秘

小升初古文考题大揭秘文言文学习“五读法”:1.正音读文文言文的朗读要求:①要读音正确。

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假字、多音字,课文注释中对这些字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②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通过诵读来实现。

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

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

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陋室/铭。

4、爱莲/说。

5、出师/表。

6、马/说。

7、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2.读注解词3.串讲文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首诗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诗、全文。

4.体会情感(道理)在理解全首诗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言文中讲明的道理等。

5.熟读成诵(2010海淀名校考题)古诗文阅读理解:(11分)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每空2分,共4分)⑴夸父逐.日()⑴夸父与日逐走.()2.在括号里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每空1分,共2分)⑴()饮于河、渭。

⑴()渴,欲得饮3.翻译下面句子。

(2分)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夸父与日逐走”,他胜利了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文言文常考题型: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升初真题分析】小升初常考文言文知识点解密

【升初真题分析】小升初常考文言文知识点解密

【升初真题分析】小升初常考文言文知识点解密根据最近几年小升初真题的出题形式来看,文言文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一般会占到10分左右。

对于很多小升初的孩子来说文言文是个死穴,那么下面就来看看小升初考试文言文的常考知识点吧。

文言文必考的题型有以下三种:1、解释加点的字词。

2、翻译某句话或者某两句话。

3、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回答一些与中心相关的问题。

如:?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本文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有时还会掺杂一些其他的题,不过只要你能把上面三个问题正确地解答了,基本上能得到6—8分了。

读文言文时,用上以下几个蘑法棒,你就会事半功倍:蘑法棒一:必读文中给出的注释。

结合这些注释,再用上意译法,就可以了解本文的大意。

蘑法棒二:直译法翻译句子。

直译法也即一一对应地翻译每个字,然后把它们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特别是遇到一些重难点的字词或者一些常用字词时一定要准确地翻译,否则就得不到分数的。

这些重难点词包括:古今异义词、常见的虚词、通假字、易错的字词等等。

这些重难点的字词有时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猜出其意思。

近五年真题中常见的一些实词:1、遂居于此(于是)\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于是)2、又尝同席读书(曾经)\解缙尝从游内苑(曾经)3、窃见管神色(偷偷地)4、枭逢鸠(碰到)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小学升初中古文考题大揭秘

小学升初中古文考题大揭秘

小升初古文考题大揭秘文言文学习“五读法”1.正音读文文言文的朗读要求:①要读音正确。

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假字、多音字,课文注释中对这些字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②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通过诵读来实现。

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

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

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陋室/铭。

4)爱莲/说。

5)出师/表。

6)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2.读注解词3.串讲文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首诗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诗、全文。

4.体会情感(道理)在理解全首诗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言文中讲明的道理等。

5.熟读成诵(2010海淀名校考题)古诗文阅读理解(11分)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每空2分,共4分)⑴夸父逐日()⑵夸父与日逐走()2.在括号里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每空1分,共2分)⑴()饮于河、渭。

⑵()渴,欲得饮3.翻译下面句子。

(2分)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夸父与日逐走”,他胜利了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听之,处士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古文考题大揭秘文言文学习“五读法”1.正音读文文言文的朗读要求:①要读音正确。

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假字、多音字,课文注释中对这些字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②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通过诵读来实现。

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

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

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陋室/铭。

4)爱莲/说。

5)出师/表。

6)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2.读注解词3.串讲文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首诗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诗、全文。

4.体会情感(道理)在理解全首诗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言文中讲明的道理等。

5.熟读成诵(2010海淀名校考题)古诗文阅读理解(11分)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每空2分,共4分)⑴夸父逐日()⑵夸父与日逐走()2.在括号里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每空1分,共2分)⑴()饮于河、渭。

⑵()渴,欲得饮3.翻译下面句子。

(2分)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夸父与日逐走”,他胜利了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

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听独奏,而南郭处士不会吹竽,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寓意: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叶公好龙——汉《新序》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延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一脸惊惶。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寓意: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

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矛与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寓意:《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1.一词多义。

例如,“说”读shuō时,有当说、说明的意思。

“说”读shuì时,当游说、劝说讲,如“苏秦以连横说秦”。

“说”读yuè时,为通假字,通“悦”,当高兴讲,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古今意义不同。

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

比如:“穷”在古代有阻塞不通、生活困难、不得志、不显贵以及穷尽、穷究等多种义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穷”,用的就是不得志、不显贵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要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先要掌握翻译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2.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3)“补”,就是增补。

①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即“加字组词法”解词;②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例如:“必细察..其纹理”“细”“”;“察”“”;“必细察其纹理”“”(4)“换”,就是替换。

即换字法解词。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例如:“昂首..观之”“昂”“”;“首”“”。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6)“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二、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四、文言文翻译“四重奏”我们对于出于课外的文言文阅读题,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

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

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

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

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

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

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

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五、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小考的选考内容。

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

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二)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小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

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三)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

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

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四)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

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

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愚人食盐①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②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

食已口爽⑤,返为其患。

【注】①选自《百喻经》。

这是一部佛教文学作品,古印度人著,我国南朝时人译。

全书共98条,号称“百喻”,均以故事宣扬佛教思想。

②更:改变。

③缘:因为。

④空:空口。

⑤口爽:口味败坏。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至于他家(愚人)B.更为益盐(增加)C.况复多也(再)D.返为其患(通“反”)2.翻译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