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1 川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2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2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2.掌握党中央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改造的方针及意义3.了解“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4.理解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包含的内容、原则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内容的含义和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同步进行、有机结合的史实,深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

3. 通过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史实分析,提高学生综合理解问题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国情提出的,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而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全面理解并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方面的伟大成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对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讲述,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特色及改造完成的意义。

4.通过对1954年宪法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航程提供了法律保障,提高遵纪守法观念。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历史学习任务也比较枯燥,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1954年社会主义宪法教学难点:1.对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质的分析2.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原因的分析3.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条件的分析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和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这就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3课课件

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3课课件

全国总产量 358亿元 1.1亿吨 15.8万吨
人均占有量 66元 209公斤 0.29公斤
农业国
国民党逃 黄金 277万两 跑时掠走 白银 1520万元 的金银 美钞 1537万元 经济基础差
比较 内容
中国1952 印度1950 美国1950 年产量 年产量 年产量
4千克 538.3千克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 邮票
在天安门广场欢庆宪法颁布的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点击图片播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 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 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时 间:1953—1957年底 2.目 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背 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 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比较内容 国民收入 粮食 钢
工业落后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时 时 时
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
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如何解决中国工业极为落后的局面?
实现工业化是唯一出路,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4.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重工业
钢铁工业
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 义建设的探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讨第3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讨第3课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立目标展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一、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把握过渡时期总线路和“一五”打算制定的条件和大体内容二、识记过渡时期的概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制定3、明白得三大改造的完成及其历史意义;“一五”打算的逾额完成及其重大意义◇进程与方式:一、通过对过渡时期总线路内容的教学,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通过对“一化三改”的关系和三大改造的教学,培育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大体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一、通过对中国人民全力投入和支持工业化建设的教学,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咱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熟悉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强盛而尽力学习的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五”打算的要紧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公布1954年宪法的性质课前预习1953年-1957年):(1)过渡时期是指:(年—年)(2)第一个五年打算的大体任务:以苏联帮忙中国建设的个项目为中心,以进展为主,成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3)第一个五年打算期间,被誉为“走在时刻前面的人”是。

(4)第一个五年打算的结果:使我国初步成立起独立的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性质的国家全然大法,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

3、三大改造:对、和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采纳;工商业采纳“”,政策。

(1)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2)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初步成立起制度,我国进入到课中探究1、说一说: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总线路是什么?2、记一记:我国开始有打算的经济建设的时刻和第一个五年打算的任务别离是什么?3、议一议:“一五”打算以进展重工业为主的缘故是什么?4、记一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刻是什么?会议的内容是什么?五、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什么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中的全然制度是什么?六、记一记:三大改造的时刻和内容别离是什么?7、议一议:三大改造完成有何历史意义?课堂小结现代工业要起步,穷白面貌要改变,“一五打算”展宏图。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素材 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素材 川教版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简介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早在1951年春开始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简称中财委)着手试编;1952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8月,中财委编出“一五”计划轮廓草案;1953年4月,中央批准下达1953年国民经济计划提要;同年,中财委会同国家计委根据中央指示,并参考苏联国家计委意见,对“一五”纲要又修改了一次;1954年4月,中央成立编制五年计划纲要8人小组,陈云任组长,开始全面编制工作。

到1955年3月31日,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中央委员会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

同年6月,中央对“一五”草案作了适当修改,建议由国务院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55年7月30日通过)。

为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开始实行2年之后才编制出来。

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时指出,“这是由于我国资源缺乏调查,统计资料也很少,有多种经济成份同时并存,我们又没有编制长期计划的经验,建设工作的经验又很不够。

而且,从国家的整个情况来说,1950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到1953年7月底才实现了停战。

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个工业单位中的主要部分——第二批91个单位,也到1953年5月才确定。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过去两年,只能一面进行建设,一面编制长期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原苏联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内容标准】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基础知识】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年,中共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逐步实现,逐步。

2、“一五”的时间:年——年;其重要任务是:以帮助中国建设的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为主,建立的初步基础。

3、“一五”期间我国坚持为主的方针,广泛开展、和技术革新运动;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的是。

4、意义:我国已初步,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制定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刘少奇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代表了,是我国人民建设的纲领。

三、三大改造
1、时间:开始于年,到结束。

2、内容:、和。

3、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了。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3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3课课件)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鞍钢场景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 一批解放牌汽车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 架喷气式飞机
(2)交通成就 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宝成铁路 (1956年 通车)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③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
武汉长江大桥
(3)工业基地的形成 东北基地: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大型轧钢厂 沿海基地
华北基地 西北基地: 新藏、青藏、 川藏公路、宝成铁路
6.意 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 业化迈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 间 :1954年9月 2.地 点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表决票样(1954年)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 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 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 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全国总产量 358亿元 1.1亿吨 15.8万吨
人均占有量 66元 209公斤 0.29公斤
农业国
国民党逃 黄金 277万两 跑时掠走 白银 1520万元 的金银 美钞 1537万元 经济基础差
比较 中国1952 印度1950 美国1950 内容 年产量 年产量 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 邮票
在天安门广场欢庆宪法颁布的人民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名师教学设计1 川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名师教学设计1 川教版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制定的条件和基本内容。

2、识记过渡时期的概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制定。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及其历史意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及其重大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一化三改”的关系和三大改造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人民全力投入和支持工业化建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重工业在“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中突出地位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国情的教育。

2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探究教学法。

3重点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难点:对1954年宪法的性质的认识。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我国通过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注意: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又称三大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进行;1956年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5 川教版(2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5 川教版(2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5 川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5 川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5 川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记住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时间、任务及其主要成果3、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的时间及其性质;4、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5、记住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标志;二、能力与方法1、让学生了解“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其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理解能力;2、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2、“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在于中国人民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必要性、《54宪法》的特点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步骤一:回顾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1、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建立人民政权(1949年10月)2、和平解放西藏,统一大陆、民族团结(1951年5月)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53年7月)4、土地改革,满足农民需要(1950年6月—1952年12月)活动2【讲授】步骤二:新课讲解导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历史.经过三年经济的恢复,1952年人民民主政权得到了巩固,国民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党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及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制定的条件和基本内容。

2、识记过渡时期的概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制定。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及其历史意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及其重大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一化三改”的关系和三大改造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人民全力投入和支持工业化建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重工业在“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中突出地位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国情的教育。

2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探究教学法。

3重点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难点:对1954年宪法的性质的认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我国通过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注意: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又称三大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进行;1956年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又称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如钢铁工业)。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提前竣工。

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此处的几个第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鞍山大型轧钢厂》、《我国建造的喷气式飞机》图片,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加深学生的印象。

②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课件一定要有动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一方面复习刚刚学过的工业建设成就,同时学习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A.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大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B.“一五”期间,我国共建成30多条铁路,还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以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同时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宪法的性质: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三、三大改造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4、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5、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

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活动3【活动】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一个长期落后的古老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和更多的问题。

此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进行奋斗,开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