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V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题)1.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上巴伐利亚的精华所在就当属伊萨尔河谷了。

②伊萨尔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罗尔地区,长283公里,流经整个巴伐利亚南部,最终汇入多瑙河。

③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对巴伐利亚的印象,他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通常是阿尔卑斯山麓地带,也就是上巴伐利亚地区。

④伊萨尔河景色秀丽,自然风貌保持地极好,德语中称为“伊萨尔维克里”,意为“遥远僻静的地方”。

⑤巴伐利亚州的各个区域有着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其语言、传统、风俗、服装、音乐、舞蹈、菜肴都不尽相同。

A.③⑤①②④B.⑤③①②④C.②④①⑤③D.④②①③⑤2.下列句子中,画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今年央视春晚的相声和小品大量地使用“偷菜”“我妈叫我回家吃饭”等一度很流行、现已成为明日黄花的网络语言,受到了网友的批评。

B.如果领导干部任不良风气蔓延,甚至自身作风不端正,就很有可能导致机构内部上行下效,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会大打折扣。

C.这位作家坚持其一贯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将澎湃的激情、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结合起来,写就了这部气势恢弘的作品。

D.回顾历史,闭关锁国、一味妥协曾使中华民族承受了太多屈辱。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作为龙的子孙,我们要谨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河南语文单招试题答案

河南语文单招试题答案

河南语文单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栩栩如生咄咄逼人明察秋毫风声鹤唳B. 风华正茂义愤填膺姹紫嫣红一诺千金C. 脍炙人口揠苗助长声名狼藉恣意妄为D. 锲而不舍金榜题名一视同仁一鸣惊人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起来却非常认真。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值得大家一读。

D.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他的心像秋天的落叶一样沉重。

D. 他们像兄弟一样亲密无间。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树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落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好,还乐于助人。

C. 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D. 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没有看到那本书吗?D.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答案:B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学习可以让我们获得知识。

B. 他为什么那么努力?因为他有远大的理想。

C. 你为什么要帮助他?因为我觉得他需要帮助。

D.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像小鹿一样乱撞。

B.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C. 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

D. 他的手像冰一样冷。

答案:B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河南大专单招模拟试题答案

河南大专单招模拟试题答案

河南大专单招模拟试题答案试题一:语文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峥嵘岁月B. 风声鹤唳C. 明察秋毫D. 杳无音信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突出,语言也很优美。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考试。

答案:C试题二:数学1. 已知函数f(x) = 2x^2 - 3x + 1,求f(x)的导数。

答案:f'(x) = 4x - 32. 解不等式:|x - 2| + |x + 3| ≥ 5。

答案:x ≤ -4 或x ≥ 3试题三:英语1. The word "environment" can b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s:A. 环境B. 周围C. 环境因素D. 环境问题答案:A2.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 I don't think it's a good idea to go out in this weather. _______, we could get caught in a storm.A. BesidesB. HoweverC. ThereforeD. Otherwise答案:A试题四:历史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A.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B.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丝绸C.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瓷器D.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铁器答案:A2.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B.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D. “五四运动”的爆发地点是北京答案:C试题五:物理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秒后速度达到4m/s,求物体的加速度。

河南省高职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高职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高职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B. 革故鼎新C. 振振有词D. 革履新鞋答案:B解析:A项中,“釜”应为“斧”;C项中,“振振”应为“振振”;D项中,“履”应为“鞋”。

B项没有错误。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这次考试难度较大,所以我们班的平均成绩比较低。

B. 这个消息对我很震惊,我完全没有想到。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学校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

D.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答案:D解析:A项中,“由于”和“所以”搭配不当,应去掉“所以”;B项中,“对我很震惊”应改为“让我很震惊”;C项中,“防止不再发生”应改为“防止再次发生”。

3.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B解析:B项中,“一江春水”比喻了诗人的愁绪。

其他选项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

4. 下列古代文学作品中,属于先秦散文的是()A. 《左传》B. 《离骚》C. 《三国演义》D. 《红楼梦》答案:A解析:A项《左传》是先秦时期的史书,属于先秦散文。

B项《离骚》是屈原的诗歌作品,C项《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D项《红楼梦》是清代小说。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答案:B解析:B项中,“舵手”借代了领导者的地位。

其他选项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

二、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河南单招考试试题

河南单招考试试题

河南单招考试试题河南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一、语文试题(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论语·里仁》篇节选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 请解释“里仁为美”的含义。

2. 根据孔子的观点,不仁之人为什么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或富裕之中?3. 孔子认为仁者和知者对待仁的态度有何不同?4. 请简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句话的含义。

5. 孔子提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句话对现代人有何启示?(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10题。

《黄河边的孩子们》节选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滋养了无数的生命,也见证了无数的变迁。

在黄河的臂弯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就是河南的农村学生。

这些孩子从小就与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游戏在田间地头,他们的梦在黄河的波涛中。

小强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他的家就在黄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黄河边玩耍,捉迷藏、打水漂,这些简单的游戏构成了他们快乐的童年。

但是,小强也有他的烦恼,那就是学习。

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他无法像城市里的孩子那样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机会。

但他并没有放弃,每天坚持自学,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6. 作者通过描述黄河边的孩子们,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主题?7. 小强的学习条件有哪些限制?8. 请分析小强对学习的态度,并结合文中内容进行论述。

9. 根据文章内容,黄河对孩子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10. 你认为小强最终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二、数学试题(一)选择题1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整数比?A. 3:5B. B. 4:6C. C. 5:8D. D. 7:912.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x-1,3x+1和5x-3,求x的值。

单招模拟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单招模拟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单招模拟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翻天覆地风声鹤唳一愁莫展B. 心旷神怡一诺千金悬梁刺骨C. 举世瞩目风华正茂金榜提名D. 意气风发一视同仁风声水起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而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

3-20.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以保持篇幅适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______。

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现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4-10.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洗,洒在荷塘上,荷塘里的荷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荷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滚来滚去,晶莹剔透。

偶尔一阵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露珠便滑落下来,滴入水中,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荷塘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问题:1. 文中描述的月光有什么特点?2. 荷叶上的露珠被比喻成什么?3. 微风拂过时,荷叶和露珠有什么变化?四、作文题(共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B3-20.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答案:1. 苏轼2. 范仲淹3. 艾青4-10.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答案)三、阅读理解答案:1. 文中描述的月光特点是“如洗”,意味着月光非常清澈明亮。

2. 荷叶上的露珠被比喻成“珍珠”。

3. 微风拂过时,荷叶轻轻摇曳,露珠滑落下来,滴入水中,发出清脆的响声。

2024年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主观题)和答题卷三部分。

講用2B铅笔将第壹卷的答案规范地填涂在机溃卡上,用蓝黑墨水笔将第二卷答案规范地写在答题卷上。

满分150分,考试用峙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贴字注音全都封的的壹项是()A.煤屑(x诠)踱步(duo)雯眭 C sha) 袅娜(nu6) 梵娴玲C fa n)B.嗜好(pi)明眸(m的)混浊(du n)落器(rui)廿四桥(ga n)C.平仄(注)譬如(pi)沿枕(1的)拓木(zh仓)残垣断壁(yua n)D.倍笘(b妇)覃菌(xu n)瞥见(p还)佩傥(ti)桀赘不驯(xu n)2.下列祠晤中字形没有金昔误壹项是A.闲暇镶嵌攀缘巫篮熊与士耽B.座落陨落括量展姿没精打采C.颤栗厮打萧萦遐迩游目骋怀D.缭渺宣泄斑驳贴缀不容置喙3.下列各句中,加贴的成韶使用恰棠的壹项是() (2分)A.迼种大肆砍伐森林来发展工业的行帣,照异于杀鸡取卵,涸辙冬钊寸,严重破壤了生态平衡。

B.徙下午拿到任务俊,研究所全体员工夙兴夜寐,连夜奋战,终千在第二天早上拿出了科学的行勤方案。

C.张大箭和他弟弟都九拾多岁了,尽管都满顽白发,但身子骨都遗硬朗,像迼样臼顽偕老的亲兄弟,....目前遗真不多见。

D.春晚俊,刘谦的魔术壹跃成帣虎年网络的第壹同,多种“揭秘"的版本也层出不穷。

4下列各句中.没有捂病的壹句是() (2分)A.长期的睡眠局限性,曾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徙而促使人早衰和引起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B.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淡判代表持续两天在哥本哈根剒美欧曰迪行了直接粘名式的批评,历来在媒体面前低调的中国本次的直率受到关注。

C.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泉校畏向大睾推荐优秀睾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富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保证他们与否帣权钱而勤?D."贾君鹏,你嫣嫣喊你吃饭"迼佪帖子也许由千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同“贾君鹏是何訰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

河南单招考试语文卷(答案) (4)

河南单招考试语文卷(答案)  (4)

河南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面关于“桃李”“巾帼”“须眉”“伉俪”“布衣”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男子、夫妻、百姓、学生、妇女B.妇女、男子、夫妻、百姓、学生C.学生、妇女、男子、夫妻、百姓D.夫妻、百姓、学生、妇女、男子2.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请帖./碑帖.拗.断/拗.口蒙.古/蒙.蒙细雨B.靓.妆/靓.女牵累./累.计铜臭./乳臭.未干C.抹.黑/抹.杀着.落/着.急标识./博闻强识.D.下载./装载.解.元/押解.间.架/间.不容发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采撷/诙谐狭隘/宁谧隽永/隽秀B.贬黜/矗立棘手/冲刺会计/会晤C.奢侈/对峙侪辈/跻身绮丽/涟漪D.吞噬/嗜好分明/分外亢奋/伉俪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干校六记》,《围城》,《洗澡》等。

B.鲁迅的作品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主要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杂文《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C.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最后悲愤绝望,相传自刎乌江而死。

D.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藩.篱(fān)自诩.(xǔ)六艺经传.(chuán)礼上.往来B.单.于(chán)孱.头(càn)扶辇.下除(niǎn)羽扇纶.巾C.敕.造(chì)蹩.进(bié)遥岑.远目(cén)繁文缛.节D.冠冕.(miǎn)堤.沙(dī)少不更.事(gēng)脍.炙人口6.心灵成长应该与学业进步并行不悖,甚至更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河南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V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

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2011·聊城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3.(2011·潍坊期中)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本题考查对时间意象的把握,从季节的角度看,显示时间的意象是清秋、落叶;从一天的时间角度看,显示时间的意象是日暮、月初白、流萤和孤灯。

答案: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4.(2011·威海模拟)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龚自珍漠漠春芜①春不住。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②。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③。

【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

②此句用宋朝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词意。

③此二句用唐朝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

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

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

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

5、(2011·临沂统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兰若①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②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①兰若:香兰和杜若。

这是《楚辞》里面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

②蕤(ruí):花草下垂的样子。

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表面上以其“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

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6.(2011·济南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风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②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③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

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

②原:原野。

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

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

“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

7.(2011·省实验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要明确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体现在何处。

因为晴天无雨,夏夜无霜,所以可知“晴天雨”和“夏夜霜”当为比喻;“雨”是因“风吹古木”而生,“霜”是因“月照平沙”而有。

(2)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

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夕)的景物。

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

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简单分析,点明各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即可。

答案: (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2)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

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

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

示例二: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8.(2011·济南统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