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地水库浸没问题
小溪滩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浸没影响分析

人 民 长 江
Ya n g t z e Ri v e r
Vo 1 . 4 4. No. 22
No v ., 2 01 3
电量 7 4 7 8万 k W ・ h。
条 件恶 化 、 矿坑涌水等 , 这 种 现象 称 为 浸 没 … 。水 库
浸 没 问题是水 库工 程 勘察 与评 价 的重 要 内容 , 也 是水 库 库 区五大 工程地 质 问题 之 一 , 对 于 指 导水 库 移 民 和 确 定动 迁方案 起着 决定性 作用 。工 程 实践 表 明 ,对南 方 低水 头径 流式 电站水 库 ,由于 地质 环境 的区域 性及 水 库工 程条 件 的 差 异 性 , 按照《 水 利 水 电 工 程 地 质 勘
2 . 2 地 层 岩 性
坝 址 区 覆 盖 层 主 要 为 第 四 系 全 新 统 冲 洪 积 层
发利用 。水 库正 常蓄水 位 4 0 . O 0 m, 设计 洪水位 4 2 . 1 7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1 —2 4 ;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0 9— 2 0
及 漫滩 发育 , 地面高 程一 般为 3 7 . 2~ 4 1 . 9 m。河 流 左
岸 为低 山丘 陵 , 山顶 高 程 为 4 9 . 8~ 6 2 . 6 m。 右 岸 为 较
1 工 程 概 况
小 溪滩 水利 枢纽工 程位 于浙 江省钱 塘江 中游龙 游 县境 内 , 衢 江 与灵 山港 汇 合 口下 游 约 6 . 5 k m 的 衢 江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蓄水后上游临江地区地下水浸没影响态势初步分析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蓄水后上游临江地区地下水浸没影响态势初步分析戴长雷;李治军;高淑琴【摘要】位于大顶子山上游松花江两岸的临江低阶地区,具有地形狭长临江、岩层透水性良好、地下水埋深浅、与江水位和高阶地水力联系密切等特点,使得由江水位升高引起的两岸地下水位壅高浸没现象备受关注.首先,在梳理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特征及参数.然后,以水位统测信息为数据基础,对研究区地下水动态现状与水循环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绘制等埋深图与浸没态势图为方法,评价了研究区浸没态势,并为治理浸没提供了决策依据.【期刊名称】《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年(卷),期】2010(001)004【总页数】6页(P45-50)【关键词】水库;地下水;浸没;影响;大顶子山航电枢纽【作者】戴长雷;李治军;高淑琴【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哈尔滨,150080;太原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学院,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TV611 问题的提出由于水库浸没引起的多种环境地质灾害往往会给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浸没问题引起了人们重视。
关于水库浸没的研究多以实例浸没问题的评价与治理为主,较早的研究体现于1955~1958年间对官厅水库浸没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阐述了浸没的形成及特性以及相应水文地质勘察的具体操作[1-5]。
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以黄河三门峡水库[6]、河南人和水库[7]、双阳河水库[8]及官厅水库[9]为例,主要介绍了水库浸没的预测与工程治理措施。
90年代中期至2000年间出现了归纳、总结水库浸没条件、预测及计算方法的讨论[10],2000年后利用数值模拟及模拟软件的方法分析、评价水库浸没问题以及对浸没机理进行讨论成为主流[11-14],对岩溶区水库特殊浸没问题的特征、机理也进行了相应研究[15-16]。
宁古塔电站的水库浸没问题分析

2 库 区浸 没 分 析
库 区 内牡丹 江 两侧 及 蛤蟆 河 两 侧 分 布有 较 大 面 积 的高 低 漫 滩 , 水 库蓄水后 , 这 些 地 区 可 能 产 生 浸 没, 通过 地质 测绘 、 钻 探 等手 段 对 可 能 产 生浸 没 的地 区进 行 了勘察 工 作 ¨ , 浸没 判 定依 据文 献 [ 1 ] 。 2 . 1 河西 村 至红旗 二 队牡 丹 江右 岸高 漫滩
1 库 区 地 质 概 况
现 代河 床及 河漫滩 呈 条带 状 分 布 于牡 丹 江 及其
宁古塔 电站库 区 位 于 牡 丹 江 上 中游 , 库 区 长 度 支 流蛤 蟆河 流 域 及 其 支 谷 中 , 组 成 岩 性 为 卵 石 混 合 约1 6 k m; 库 区左岸 主要 为丘 陵 区 , 山体 宽厚 , 多 呈 浑 土 、 低液 限 粉 土 、 含 砂 低 液 限 黏 土 和 级 配 不 良 中
水位高程 2 4 7 . 7 5~ 2 4 8 , 1 4 m。水库蓄水后 , 该地区
地下 水形 成承 压水 , 承 压水 头 2 . 0— 3 . 0 m。 由此 推断 可 能 产 生 浸 没 , 浸 没范 围约1 . 2 k m 。 对 水 田生 长影 响不 大 , 对 作 物 收 获 及 耕 种 可 能产 生
正 常蓄 水位 高于 堤后 高漫 滩 的平 原 水库 。 因水库 蓄水 抬高 江水 位 导致 近 坝 牡 丹 江两 岸 地
二 级 阶地 分 布 于 宁安 镇 西 部 、 小 唐 村 南 部 及 库 区牡 丹 江右 岸 大 部 分 , 主 要 岩 性 为 第 四系 上 更 新 统 哈尔滨 组含 砂 低 液 限 黏 土 、 镜 泊 湖 中期 玄 武 岩 及 上
新疆西部某水电站工程水库浸没问题及评价

6 . 3 9  ̄ 1 0 。 m。 , 设 计 正 常 蓄水 位 为 3 2 9 0 m, 相 应 水 库 面积
石, 厚度几十公分至几米 , 主要分布于库尾洪积扇上 。 ( 4 ) 第 四系全新统 ( Q 4 ) 河湖相沉积物 : 天然库盘
内主 要 分 布 湖 积 的重 粉 质 粘 土 和 淤 泥 质重 粉 质 粘 土 ,
了浸 没范 围 , 为后 期 的设计 和移 民问题 提供 了依据 。 2 库尾 工 程地 质条 件 库 尾 位 于 两 支 流 汇 合 口 以上 折 线 状 延 伸 的盆 地 内。盆 地宽 8  ̄1 5 k r n , 走 向近 南 北 , 一 般海 拔 3 2 7 3 ~
及 中部 , 其地层结构主要为上部 l ~2 m的第 四系全新 统 的洪 积粉土 , 下部为第 四系砂卵砾石层 , 透水 性较 大, 溶 雪 水 及 高 山 冰 川 是 本 区地 下 水 的 主 要 补 给 来 源 。其 中 F区地 下 水 较 丰 沛 , 主要 受 木 吉 河 水 及 北 部
高 山 冰川 融 水 补 给 , 该 区地 下 水 埋 深 较 浅 , 一 般 低 于
3 3 4 0 m。盆地 两侧 高 山耸 立 , 山体雄厚 , 海拔 高程在 3 5 0 0 m以上 , 相对高差大 于 2 5 0 0 m。在 盆地 四周 山坡 及库 盘 内堆 积 了 巨厚 的第 四系松 散 堆积 物 。 两河 河谷
库区浸没是库水对地下水的顶托使地下水壅高超过 临界浸没高程而造成的。水库不存在永久性渗漏问题 , 所以浸没问题仅局限在库区范围沿库岸坡脚分布。本文
在沿水 库周 围各个 居 民点共 布置垂直水 库正常蓄水 位线
墨片岩 、 灰黑色二 云母石英 片岩 、 灰绿 色绿泥石 石英片岩 夹大理岩 、 千枚岩 、 石英岩脉等 , 广泛分布于库 区西南岸一 带 。 本 次 评 价 以基 岩 为 隔 水 层 , 高程 为 3 2 4 9 . 1 2 ~ 3 2 6 2 . 6 6 m, 为隔水层 , 近 于水平 , 分 布于松散堆积层底部 。 ( 2 ) 第 四系上更新 统 ( Q3 ) 冰碛 积层 , 为含孤石 、 漂石 、
2023年一级造价师之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水利)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2023年一级造价师之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水利)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下列不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使用的临时性挡水、泄水等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判别标准的是()A.保护对象B.施工期洪水标准C.失事后果D.使用年限【答案】 B2、土料含水率调整应在料场进行,仅在特殊情况下可考虑在坝面做少许调整,其调整方法不包括()。
A.土料加水B.土料的干燥C.在干燥和气温较高天气,应做喷雾加水养护D.减少土料含量【答案】 D3、在河床狭窄、山岩坚实的地区宜采用的施工导流方式是()。
A.分段围堰法导流B.涵管导流C.隧洞导流D.明渠导流【答案】 C4、关于石笼护坡的主要优缺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很好的柔韧性、透水性和耐久性B.具有较好的生态性C.外露网格容易发生整体性破坏D.存在金属腐蚀、塑料网格老化、合金性能等问题【答案】 C5、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供水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应根据()确定。
A.设计流量B.装机功率C.保护对象重要性D.失事后严重后果【答案】 A6、交通洞、出线洞、通风洞等不过水洞,必须做永久性支护,结构上应考虑()。
A.山岩压力B.山岩压力和内水压力C.内水压力D.山岩压力和外水压力【答案】 A7、土的强度指标c、φ涉及下面的哪一种情况?()A.一维固结B.地基土的渗流C.地基承载力D.黏性土的压密【答案】 C8、下列水库浸没问题的研究步骤中,其正确顺序为()。
A.③→④→①→②→⑤B.④→③→①→②→⑤C.④→③→②→①→⑤D.③→④→②→①→⑤【答案】 C9、横缝的间距一般为()。
A.10~15mB.15~20mC.20~30mD.5~10m【答案】 B10、表示岩石力学性质最基本、最常用的指标是()。
A.抗压强度B.岩石的变形参数C.抗剪强度D.孔隙率【答案】 A11、施工场地选择的步骤如下,其正确顺序为()。
以塘头水电站为例浅谈河槽型水库浸没问题

以塘头水电站为例浅谈河槽型水库浸没问题摘要:浸没问题是河槽型水库建库常见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塘头水电站库区浸没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多种预测手段进行了运用,总结分析后确定了最终采用的适用于当地的预测分析手段,对其它类似工程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水库浸没;地下水埋深临界值;地下水雍高;浸没判别塘头水电站位于广东省乳源县北部与浈江区交界面附近武水河段上,东临省道S248,西邻桂头镇塘头村。
塘头水电站主要是以发电为主的枢纽工程,本电站为河床式水电站,主要建筑物有泄水闸、兼有泄洪功能的电站厂房等。
规划正常蓄水位(珠基高程)68.00m,设计与校核洪水位分别为70.11m和71.82m,总库容1544万m3。
设计坝顶面高程74.50m,装机容量2.0万kW。
当建坝后库水回水会造成上游两岸阶地以及桂头镇上、下游右岸部分等低于回水高程的低洼地带的农田被淹没,地下水雍高可能对上述各地高程70m~68m的农田及村舍产生浸没。
经调查,共有凰村、莫家村、担竿岭等地段会产生浸没问题。
1、塘头水电站库区浸没河段的地质结构特点塘头水电站从库首至七星墩两岸一级阶地面高程为67m~75m,库尾为75m~82m,阶地冲积层均具有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为泥质粉细砂,下部主要为砂砾卵石层组成。
粘性土层厚约5.0~6.0m,分布较稳定,渗透系数在2.9×10-5cm/s~4.1×10-7cm/s之间,属于微~弱透水层;下部砂卵砾石层厚5.0~7.0m,分布稳定,含地下水,其顶板高程一般为64.00~65.30m,平均渗透系数约为2.9×10-3cm/s~5.0×10-3cm/s,属于中等透水层。
据库区水文地质调查表明,地下水埋深一般约2~8m,高出武水河面,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武水排泄。
当建坝后库水回水会造成上游两岸阶地以及桂头镇上、下游右岸部分等低于回水高程的低洼地带的农田被淹没,地下水雍高可能对上述各地高程70m~68m的农田及村舍产生浸没。
水库蓄水库区岗地浸没判别方法及浸没影响评价

( ) 含水 层 系 统 。 该 河 间 地 块 的 含 水 层 系 统 1 主要 有 Q 河 2低 液 限 粘 土 层 和 Q 2卵 石 混 合 土 层、 谷两侧的 Q 其透水性垂 Q 3、 4 地层 及 第 三 纪 基 岩 , 直向上呈上弱下强的二元结构特征 。 ( ) 边界条件 。 计 算 模 型 底 部 高 程 为 2 2 0 m, 顶部高程为地表 高 程 , 上部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 下部地下水则主要向河谷排泄 , 为流量边界条 渗, 件; 蓄水后东南北三面临水, 边 界 取 河 流 中 心 线, 西部边 界 取 距 离 干 江 河 约 7 基本不受 5 0 0 m 处、 河水位影响的基岩边界 , 均为已知水头边界 。 ( ) 初始 条 件 。 初 始 条 件 包 括 初 始 参 数 和 初 3 始边界 。 反演分析中水文地质参数初值选取主要 依据以前历次勘 测 试 验 资 料 及 相 应 经 验 值 ; 相应 的初始边界范围 为 低 水 位 下 的 四 周 边 界 , 其中东 南 部、 北部边界直抵干江河或支流河流中心。 部、 水库蓄水后和持 续 蓄 水 的 情 况 , 水文地质参数取 初始边界范围为正常蓄水位下 反演分析的结果 , 的四周 边 界 。 蓄 水 后 边 界 条 件 四 周 为 第 一 类 边 即库水位涨落 , 降雨为入渗流量边界 。 典型地 界, 块计算空间网格剖分见图 2。
从而产 水库蓄水后 库 区 周 围 地 下 水 位 壅 高 , 生浸没 , 给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 亦是影响工程管 理 和 投 资 的 重 要 因 素 , 因此准确 预测工程蓄水后浸没问题至关重要
[ 1~4]
式中 , k k k z 轴为主 轴 方 向 的 y、 x、 z 分别为以 x、 y、 渗透系数 ; h 为库区任意点待求水头函数 ; w 为降 雨入渗量 , 即 降 雨 入 渗 系 数 α 与 平 均 日 降 雨 量q 的乘积 ; S t 为时间 ; Ω 为模型区域 。 s为贮水系数 ; ) 式( 所相对应的定解条件为 : 1 ) 初始条件 , 在Ω 内 h| x, z, 0 y, t 0( =0 = h 烄 ) 水头边界 h| x, z, t = h( y, Γ 1 烅 h 流量边界 -k n =q n Γ2, Γ 3 烆 ( ) 2 其中
针对黏性土层的水库浸没评价公式改进

针对黏性土层的水库浸没评价公式改进李择卫【摘要】在平原、阶地地区修建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浸没问题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对水库浸没评价,传统的方法是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进行,其中的地下水位壅高值一般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提供的公式来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对砂性土地层,按手册预测的浸没面积与工程实际较吻合,但对黏性土地区,则其预测的浸没面积普遍偏大.在分析现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指出手册给出的预测方法不适用于黏性土库区的原因,论证了采用承压水模式来计算黏性土饱和含水带厚度的可行性.【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4(045)003【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地层结构;潜水;承压水;饱和含水带;水库浸没【作者】李择卫【作者单位】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水库浸没是指因水库蓄水抬高河水位,导致两岸浅层地下水位升高,引起地面盐碱化、沼泽化、建筑物地基条件恶化及矿坑涌水量增加的现象。
浸没问题多发生在河谷宽阔、阶地发育的平原水库。
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水位一般限制在原河槽以内,部分水库为抬高水头,还在两岸低洼段修建人工堤防挡水,导致蓄水位高于防护区。
水库浸没问题是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水库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对于水库浸没预测,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1]提供的方法进行,对地下水位的壅高预测,一般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2]提供的地下水壅高公式进行计算。
在地质勘察工作中,笔者发现,文献[2]提供的地下水壅高计算公式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按其计算方法得出的预测浸没范围往往明显偏大,与工程实际不符,笔者认为,文献[2]提供的地下水壅高计算公式,仅适用于潜水模式,对应的地层结构为砂性土地基,而对于黏性土区的水库浸没评价,则宜采用承压水模式来计算地下水壅高。
1 可能产生水库浸没的地层结构可能产生水库浸没的库区地层结构,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一元结构地层和二元结构地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低水头径流式电站的水库浸没问题李宁新(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州510611)摘要水库浸没是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水库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之一。
工程实践表明,对南方河槽型水库或平原水库,规范[1]及手册[2]提供的预测方法与实际不符。
本文根据河流一级阶地(含高漫滩)水文地质结构的特殊性,分析水库蓄水后两岸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提出一级阶地宜采用承压水计算模式预测两岸地下水雍高;论证岸后承压渗流场作用下形成的浸没实质是粘性土盖层的“弱结合水浸没”。
同时,针对浸没区承压渗流和“弱结合水浸没”特征,分析了常见的治理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彻底治理建议关键词河槽型水库平原水库水库浸没弱结合水浸没压渗(填高)复垦前言受地形地貌条件限制和考虑水库淹没因素,低山丘陵盆地区及三角洲平原区则只能修建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或综合枢纽。
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正常蓄水位一般限制在河流一级阶地附近,形成河槽型水库;不少枢纽还为抬高水头而需要靠两岸堤防挡水成库,形成正常蓄水位高于两岸一级阶地的平原水库。
因水库蓄水抬高河水位导致两岸地下水位雍高而产生水库浸没,是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水库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之一。
工程实践表明,对南方河槽型水库,由于地质环境的区域性及水库工程条件的差异性,按照规范[1]及手册[2]提供的方法预测的结果明显偏大;而对正常蓄水位高于两岸一级阶地的平原水库,由于实际工况与规范[1]及手册[2]提供的预测模型差异较大,不再适用其地下水雍高计算公式,以致水库浸没预测缺乏依据。
研究表明,一级阶地水文地质结构是一级阶地地下水渗流场的控制性因素[3]。
本文在分析水库浸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河流一级阶地(含高漫滩)水文地质结构的特殊性,分析河槽型或平原型水库蓄水后两岸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提出具“二元结构”的一级阶地宜采用承压水计算模式预测两岸地下水雍高;根据结合水动力学研究成果分析[4],论证岸后承压渗流场作用下形成的浸没实质是粘性土盖层的“弱结合水浸没”。
同时,针对水库蓄水后一级阶地形成的承压渗流特征,分析了常见的治理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彻底治理建议。
1水库浸没研究现状水库浸没评价现状在中国,自官厅水库蓄水(1955年)运行后出现严重的水库浸没问题以后,水库浸没问题成为水库工程地质四大问题之一。
七十年代出版的经典著作——《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根据官厅水库等北方水库浸没情况总结出一套预测方法[5],以后的规范[1]及手册[2]都以此为蓝本,绝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库浸没预测一般按照规范[1]及手册[2]提供的预测方法进行。
对具“二元结构”的一级阶地的地下水雍高计算,采用卡明斯基公式(如图1):式中:K1—下层含水层渗透系数(m/d);K2—上层含水层渗透系数(m/d);y—水库正常蓄水位(m);yx—地下水壅高后,计算断面上的含水层厚度(m);M—下层含水层厚度(m);h,hx—水库蓄水位提高前在断面1,n处的含水层厚(m)。
工程实践表明,对南方河槽型水库的一级阶地,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地下水雍高作出的预测结果明显偏大。
为此,有的工程采用调整浸没标准修正水库浸没预测[6],有的运用结合水动力学修正(降低)地下水雍高预测[7],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预测的浸没范围,但地下水雍高计算仍然采用卡明斯基公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预测结果明显偏大的问题。
有些工程干脆采用经验方法,把正常蓄水位线以上1m(以内)定为农田浸没范围[8]。
深入分析卡明斯基公式:由于上覆粘土K2很小,下伏砂砾层K1很大,K2﹤﹤K1,不考虑上覆粘土的潜水侧向补给,令K2≈0,卡明斯基公式可以简化为h-hx=y-yx即yx-hx=y-h简化式反映出:水库蓄水后,两岸地下水呈承压水线性补给水库,库水抬高多少,地下水相应同步雍高多少;而且雍高后的近库岸地段地下水位较低,似乎浸没程度更低,雍高后的远库岸地段地下水位更高,似乎浸没程度更高,显然与工程实际不符。
此外,对正常蓄水位高于两岸一级阶地的平原水库,由于实际工况与规范[2]及手册[3]提供的预测模型差异较大:蓄水后,两岸地下水不再是由岸补给河床,而是改变为库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雍高计算不再适用卡明斯基公式,有人建议选择渗水模型的浸润线公式预测地下水雍高[9]。
水库浸没评价研究意义一方面,原来发电效益不佳的低水头电站越来越多地以环境水利或资源水利工程的形式出现,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水库浸没问题随之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如潮州水利枢纽为代表的韩江干流梯级开发、东江水利枢纽为代表的东江中下游梯级开发,还有北江清远梯级和湖南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水库浸没问题举足轻重。
另一方面,随着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提出,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确实需要加强研究,才能满足现代水利对工程地质的要求。
笔者认为,一级阶地土质及水文地质结构特殊是手册[2]提供的预测方法在南方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水库失效的根本原因,一级阶地水文地质结构是控制南方低水头径流式电站水库浸没的关键因素。
从河谷地质结构分析入手,分析河槽型或平原型水库蓄水后两岸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采用承压水计算模式预测两岸地下水雍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预测结果明显偏大的问题。
2一级阶地水文地质结构及岸后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强透水层的堤后封闭产出由于正常蓄水位多限制在河流一级阶地附近,阶地冲积层下部与河水连通的是河床相的强透水层(砂层及砂卵砾层),受河床摆动范围限制,它一般在阶地后缘尖灭或消失,周边不是受基岩风化残丘所限,就是受阻于高阶地粘性土层,即所谓强透水层在堤后(平面上)呈封闭产出。
强透水层在堤后(平面上)封闭产出的范围,就是可能产生浸没的区域。
如图2-1。
图2-1一级阶地水文地质结构示意图强透水层的上、下封闭结构一级阶地沉积具二元结构,上部细粒土以粘、壤土为主,渗透系数K1<1×10-4cm/s,为弱~微透水层;下部粗粒土为砂和砂卵砾石层,一般K2>1×10-2cm/s,为强~极强透水层;下伏基岩多为弱~微透水层,即使是岩溶地区,深部亦存在相对弱透水层。
由此构成一级阶地下部强透水层在剖面上的封闭结构。
一旦河水位抬高至上部细粒土(弱~微透水层))底面以上,在上述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构成的岸后承压水封闭系统中,形成一种笔者俗称为“渗而不流”的承压渗流场。
图3-1岸后承压水头的线性分布蓄水后岸后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水库蓄水后,岸后地下水随库水位抬高而上升,一旦河水位抬高至上部细粒土(弱~微透水层)底面以上,即形成岸后承压渗流场。
大江大河一级阶地沉积相对较稳定,含水层(砂砾层)可视为均质各向同性,有承压水的水头线方程:X L H H H H 211--=水库蓄水后,形成的岸后承压渗流场具有如下特征[3]:(1)承压水渗透速度缓慢;(2)岸后承压水头损失很小,水力坡降小,i<;(3)岸后外水力联系密切,涨落同步,近乎静水压力传递;(4)岸后承压水分布范围广,且在强透水层范围内水头呈线性分布。
3 河槽型或平原型水库浸没的实质水库蓄水后,岸后地下水随库水位抬高而上升,一旦河水位抬高至上部细粒土(弱~微透水层)底面以上,即形成岸后承压渗流场。
不同于潜水雍高形成的浸没,岸后承压渗流场作用下形成的浸没实质是粘性土盖层的“弱结合水浸没”。
结合水动力学研究表明[4],对于可塑状粘性土,孔隙中自由液态水已完全消失,其所含的水是弱结合水。
弱结合水既有固体性质(即具有抗剪强度),又有液体性质,只有在外力克服结合水抗剪强度时才能发生流动,消耗于克服结合水阻力的能量,就是起始水力坡降I0。
因此,在下伏含水层承压水头H0长期作用下,上覆粘性土中形成的是含水带,如图4-1。
根据结合水动力学研究成果,含水带与下伏含水层承压水头H0的关系如下:式中T———初见水位距下伏含水层顶板距离;图4-1粘性土盖层含水带H0———由含水层顶板起算的下伏含水层测压水位高度;I0———起始水力坡度。
从上式可知,当I0>0时,T<H0。
而只要是粘性土,I0必大于0,因而T必小于H0,亦即粘性土中的实际地下水位总是低于下伏含水层测压水位所能达到的高度。
正是由于含水带顶面低于承压水头,以致直接采用承压水头H0预测浸没明显偏高。
另据文献[7],从作物栽培学的角度看,根系的最大入土深度一般可达到1~2m,但其70%分布在地表30cm土层范围内,90%分布在地表50cm土层范围内。
大于50cm埋深范围的根系,只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时期及一定程度上可能构成产量影响因素,而不会对作物的成活构成威胁。
综合上述两方面,经验预测方法把正常蓄水位线以上1m(以内)才定为农田浸没范围是合理的:一方面,实际地下水位总是低于下伏含水层测压水位(与正常蓄水位相当)所能达到的高度;另一方面,大部分农作物根系埋深达50cm就满足正常生长要求。
值得进一步强调的是,含水带中充满的是结合水,与充满自由重力水的含水层(潜水)有本质区别。
由此决定了地表排水系统对粘性土盖层“弱结合水浸没”不仅难于奏效,而且人为挖薄粘性土盖层的部位,易变成产生“管涌”的薄弱部位。
只有通过有效渗控措施降低下伏含水层承压水头H0,才能使其上覆粘性土盖层免遭“弱结合水浸没”。
4 水库浸没预测方法可能浸没的最大范围不少地区与一级阶地地面高程相当的台地范围很大,但并非都是一级阶地,即使都是一级阶地,远离河岸地区往往多是漫滩相沉积,即粘性土下缺乏强透水层与库水连通,如果只按“雍高后地下水位+临界埋深”得出的可能浸没高程圈定可能浸没的最大范围,可能出现较大偏差。
实际上,只有强透水层在堤后(平面上)封闭产出的范围,才是可能浸没的最大范围。
因此,水库浸没区勘察需要安排跨越不同地貌单元的水文地质剖面,才能有效控制“可能浸没的最大范围”。
浸没预测明确了可能浸没的最大范围后,仍然可以按传统预测程序进行:1)地下水雍高计算由于水库蓄水后,岸后承压水头在强透水层范围内水头呈线性分布,而且承压水头损失很小,水力坡降小(i<),长期蓄水更将使岸后承压水头在强透水层范围内接近水库蓄水位。
因此,可以直接采用水库长期蓄水位作为岸后承压水头,按含水带厚度计算公式计算出含水带顶面高程,就可以视为雍高后的地下水位高程。
其中,起始水力坡度I0,据文献[7]实测,其平均值为0 94,小值平均值为0 64。
基于安全考虑,实际运用时I0取小值平均值。
2)浸没高程确定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工程实践中,以农作物根系是否进入含水带作为评价是否产生浸没的原则,对于南方水库都是合适的。
虽然农作物根系的最大入土深度一般可达到1~2m,但90%分布在地表50cm土层范围内[7]。
因此,以“含水带顶面高程+1m”作为浸没高程,可以满足南方水库浸没评价要求。
对于缺乏I0试验值的中小型工程,经验方法简化采用“水库蓄水位+1m”亦可以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