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少年闰土 教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少年闰土》,内容包括第一、二自然段。

详细内容为:描述了主人公鲁迅先生小时候的朋友少年闰土的形象,以及闰土给鲁迅带来的新鲜事物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生词、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珍惜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生词、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意,标注生词、短语。

3. 讲解生词: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生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少年闰土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少年闰土》2. 主要内容:少年闰土形象、作者情感3. 生词、短语:详见课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朋友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我的童年”主题班会,分享童年趣事,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

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语文《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3.学生分享,教师引导。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句子,谈体会。“深蓝、金黄、碧绿”等表示色彩的词语,体会到夜晚海边瓜地的宁静与美好。指导朗读。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六年级的学生,初读课文时,对于鲁迅作品中的一些词语,会感到很陌生。但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一些半白半文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检测与练习
1.组内听写文中的生字词语。(检测目标1)
2.小练笔:仿照第一自然段,用鲜活的语言再现“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这一场景。(检测目标3)
教后
小记
1.小组合作:抓住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划分层次,思考课文写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哪几件事。
2.小组代表分享,教师相机指导。(通过抓住“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第二日”“正月过去了”)
3.教师总结。
初识、相处、分别
活动2:聚焦对话,归纳趣事
1.小组合作:默读第6至第18自然段,想一想闰土和“我”讲了几件趣事。练习用小标题归纳。(引导学生用地点+事情的方法概括)
2.增强读写结合的意识,在阅读中学会表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品读“看瓜刺猹”,感受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动作等来描写一个人,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体会遣词造句中蕴含的情感。

2024年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少年闰土》。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作者写作意图理解、修辞手法学习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学会使用课文中的成语和修辞手法。

3.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热爱家乡、努力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结构分析、作者写作意图理解、修辞手法学习。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课文阅读、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美好家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3. 讲解生字词: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师举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少年闰土》2. 内容:课文结构、生字词、修辞手法、作者写作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提升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课文结构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理解作者通过不同段落表达的思想感情。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精选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精选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少年闰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文章结构分析等。

具体章节为第六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理解文章中的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闰土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闰土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农村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了解,进而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闰土的形象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少年闰土》2. 生字词:闰、土、煤油、希望等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闰土形象特点:勇敢、聪明、善良、勤劳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分析闰土的形象特点,用自己的话描述。

(3)仿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的作文。

作业答案:(1)略(2)闰土勇敢、聪明、善良、勤劳,他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2.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课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通过阅读分析,了解闰土的形象特点,感受作者对闰土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了解闰土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闰土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闰土的形象特点,感受作者对闰土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农村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分析闰土的形象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如机智、勇敢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仿写句子,描述自己心中的闰土形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少年闰土》2. 板书内容: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闰土形象:机智、勇敢、纯真作者情感:怀念、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闰土的短文。

2. 答案示例:闰土,一个勇敢机智的少年。

他敢在夜晚捕捉鬼火,敢在水中与鱼虾嬉戏。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聪明与好奇,他的笑容里洋溢着纯真与善良。

他让作者怀念,也让读者为之动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闰土的形象特点,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闰土的怀念之情。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关于鲁迅的作品,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少年闰土教案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案设计获奖

少年闰土教案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案设计获奖

少年闰土教案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案设计获奖少年闰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认识3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胯下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闰土喜爱地感情1 、(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描述画面后,要求学生找出闰土讲的四件事。

2 、教师范读课文。

3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这四件事。

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学习,理解课文,读出感情,感知人物形象1 、分小组讨论,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以组为单位谈理解,说感受,练习把选出的段落读出感情。

2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下面是文中重要内容的学习,实际顺序以课堂上学生的选择为主)捕鸟:1 、引导学生想象闰土捕鸟时的情景,不仅把这件事情读出趣味来,还要能演示出来。

2 、了解的写作特点。

3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捡贝壳、看跳鱼儿:1 、引导学生感受闰土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而又稀奇的事,体会闰土在讲这两件事时的神情,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指导朗读。

2 、重点理解"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这句话,想象"鬼见怕、观音手'的样子,指导朗读。

3 、出示图片感受贝壳色彩的鲜艳丰富。

看瓜刺猹:重点指导朗读"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和"看见猹了,你便刺,这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感受紧张、惊险、刺激的情境,体会闰土的感想。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精选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精选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少年闰土》一文。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闰土的形象;学习生字词,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闰土形象的美好,培养对鲁迅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闰土的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的图片,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详细过程:教师展示鲁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这位文学巨匠。

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为学生阅读《少年闰土》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

详细过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式了解字词意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体会闰土形象。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详细过程:教师选取课文中关于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句子进行讲解,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闰土的形象。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课文句子,巩固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详细过程:教师给出一个场景,要求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仿写课文句子。

详细过程: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鲁迅笔下的闰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板书设计1. 课题:《少年闰土》2. 生字词:3. 课文结构:4. 记叙文写作特点: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闰土》为题,写一篇作文。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通用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通用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具体内容为《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本章节详细内容主要描述了作者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朋友少年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的形象,展示了我国农村孩子的朴实、善良和勇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农村孩子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友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农村孩子的美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

3. 课堂讲解:a.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针对学生回答进行讲解;b. 分析课文,讲解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c.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农村孩子的美好品质。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6. 朗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2. 内容:a. 少年闰土形象特点:朴实、善良、勇敢b. 农村孩子的美好品质:爱心、友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请你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少年闰土形象。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少年闰土是一个朴实、善良、勇敢的孩子,他热爱大自然,关心身边的人,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农村孩子的美好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你们了解他的作品吗?
(媒体出示鲁迅照片、简介)
(鲁迅是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学习过的《三味书屋》,他的小说《故乡》《朝花夕拾》《呐喊》《狂人日记》,《阿Q 正传》中的阿Q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孔乙已》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2.看来同学们对鲁迅还真有一些了解,那你们知道鲁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吗?他也和我们同学一样,也有让他难忘的小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鲁迅的儿时伙伴,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生活。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4.静静地听老师讲述闰土刺猹的故事。

(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说说听了故事之后你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说明:通过对闰土人物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人公。

同时在导入课题时,对作者进行必要交待,以此让学生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文学家的崇敬。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闰土的几件事情?
(3)默读课文,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自学情况
(1)(媒体出示)字词练习
✧形近字组词:
扭()舀()拜()劲()厨()钮()稻()湃()颈()橱()✧多音字:
畜:chù()xù()
✧给加点字注音:
五行()供()品正()月仿佛()
✧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向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2)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哪一件让你最感兴趣?为什么?
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观鱼。

(3)填一填,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说说理由。

()的少年闰土()的少年闰土
(机智、勇敢、知识丰富、自由、健康、可爱……)
说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到陌生。

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等等。

在读完课文后,集体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在预习中,用自己的话说最感兴趣的事,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认识到闰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三、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我”与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是一对好朋友)
2.他们仅仅相处了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为什么三十年了,闰土留给‘我’的印象还是那样深刻?结合句子理解。

(媒体出示句子):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理解“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观鱼)“他们”指谁?(“我”往常的朋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我”和“往常
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3.指导感情朗读。

说明:通过快速默读,尽早地使学生理清了“我”与闰土之间的关系。

随后的句子理解,直奔文章中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闰土他们在海边……他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含义深刻的句子。

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鲁迅写作的意图。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
2.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