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公开课《少年闰土》教案

公开课《少年闰土》教案

《少年闰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3)了解闰土的人物形象及其与“我”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闰土的形象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少年闰土的勇敢、聪明、机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3)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及其与“我”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少年闰土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少年闰土》。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2)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闰土的品质及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后习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拓展阅读,了解鲁迅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分析闰土人物形象的能力。

4. 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能力。

5.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影视资料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第一课时谈话交流,导入新课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初识闰土,了解特点随文练笔,进行仿写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再识闰土,探究深读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

(眉飞色舞等)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

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想象画面,指导背诵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公开课《少年闰土》教案

公开课《少年闰土》教案

公开课《少年闰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少年闰土》。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闰土的形象特点。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积极思考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现的少年闰土的勇敢、聪明、善良品质。

(2)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少年闰土》。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闰土的形象特点。

3.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闰土勇敢、聪明、善良的品质。

2. 学会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少年闰土》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少年闰土》的作者、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闰土的形象特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闰土形象的理解。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闰土的勇敢、聪明、善良品质。

4. 课堂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和体会。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5. 总结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和感悟。

6.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少年闰土》。

(2)选择一个重点词语,写一篇小练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

《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

《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少年闰土》,让学生了解闰土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闰土的喜爱之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项带银圈、一望无际、希望”等词语造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4.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生活。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生活。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项带银圈、一望无际、希望”等词语造句。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闰土的喜爱之情,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

3.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闰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闰土的人物形象。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闰土的喜爱之情。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确保掌握生字词。

4.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生活。

5.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6. 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采用绘画、表演等形式。

7. 课堂小结,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答和作业展示,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情感态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体会。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描绘闰土生活的画。

3.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4.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小故事,尝试用上本课学到的表达方式。

《少年闰土》公开课教学设计(9篇)

《少年闰土》公开课教学设计(9篇)

《少年闰土》公开课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的《少年闰土》公开课教学设计【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案记录篇一一、教学目的:1、通过分析内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准备:电脑、小黑板、图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读了此文,知道文中讲的是,出示画面并加以描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少年闰土(板书),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二)学习讨论1、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并简单交代相关事项。

(1)分小组讨论,设小组长一人。

(2)用铅笔划出相关语句。

(3)在空白处写上注释。

2、教师巡视指导(分优、中、差三组)3、分析理解(1)指名回答(2)学生回答: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3)教师指导a教师指导学生朗读b教师归纳分析启发一,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适当点拨,如说他的外貌怎样,从中就可以找出;启发二,引导学生还有哪些语句不理解,从而引出“知识丰富”这一点;启发三,文中较后一自然段如何理解?(4)举例分析a、外貌描写部分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教师分析:“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勤劳)(板书)“头戴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朴实)(板书)“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了什么?(父亲爱他)b、看瓜刺查部分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刺查有几个动作?用横线划出。

从“听”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板书:聪明能干)闰土为什么要“捏着”胡叉轻轻地“走”?(板书:机智勇敢)想象一下闰土是怎样刺查?哪个同学表演一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4、教师小结(三)质疑延伸1、还有哪些疑问?2、学生提问3、师生解答4、课外延伸(可以去阅读小说《故乡》)(四)教师总结点明板书(五)板书设计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勤劳朴实颈套银项圈约莫十一二雪天捕鸟捡取贝壳机智勇敢闰土聪明能干看瓜刺鸟潮汛观鱼知识丰富舍不得送礼物真诚友善《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篇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关句段,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

《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

《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少年闰土》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描述闰土的人物形象及其与作者的关系。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文学分析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鲁迅和他的作品《少年闰土》。

解释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分行。

解释诗歌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2.3 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识别和解释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分析并讨论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题或引导性问题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对少年时代的记忆和感受。

3.2 朗读与讨论: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情感,分享各自的解读和感悟。

3.3 分析与解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4.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质量,包括诗歌分析和解读的准确性。

评估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逻辑性表达。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述少年时代的文学作品,以便进行比较和拓展。

5.2 课堂活动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编活动,以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讨论或辩论,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公共演讲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辅助材料:教材:《少年闰土》原文及相关注释。

《少年闰土》教学教案(优秀16篇)

《少年闰土》教学教案(优秀16篇)

《少年闰土》教学教案(优秀16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预设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人物外貌。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的勇敢,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2、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

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少年闰土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朋友吗?初读课文,难读难记的地方多读几遍。

辅助阅读:1、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做好记号,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3、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二)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学懂课文?(研读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人物特点。

)2、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找到相应的片段(第一小节和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选择读书的方法(自由读,做旁注读,圈圈画画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学习抓住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3.初识鲁迅,初步感受鲁迅文字的味道。

(课前交流)A.这篇文章很长,对于这样的文章,比较常用的读书方法是默读。

(板书:默读)默读与朗读有何区别?(1)默读时,不能发出声音;(2)默读时,不能张开嘴巴;(3)默读的速度比朗读更快。

“一目十行”说的就是默读。

有的同学认为,朗读可以读出感情,而默读不出感情,你们认为呢?(朗读通过声音和表情传达感情,默读可以通过表情来传达感情。

默读时,读者的表情随着文章感情的起伏而不断变化。

)待会默读时,老师要看一看,谁的嘴巴没有动,谁的脸上能传达出课文的感情。

B.上语文课三项基本功:聚精会神地听、全神贯注地看、滔滔不绝地讲。

看徐老师半分钟,不知道同学们对我这个大朋友有什么样的了解,谁来说说?(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体会特点) 好了,经过几分钟短短的聊天我们都认识了,你跟朋友聊天是不是这样坐得端端正正?不用,今天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敞开自己的心扉,好不好?我看看谁最自然。

哎,对了,放松一点,没关系。

刚才你们从徐老师外貌动作神态甚至是语言对我这个大朋友有所了解,相信通过这节课我们彼此会有更深的了解。

C.谈学生姓名中五行知识。

(教学预设)一、导课,识鲁迅1.出示插图,深情朗读第一段。

——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对他有什么印象?2、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少年闰土》。

知道作者鲁迅吗?我们手头也有现成的资料袋。

学生自读课后“资料袋”,渗透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

——读了资料袋,我们了解了鲁迅其实是作者的笔名。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鲁迅的文章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人说味道很好,有的人说读不懂,得慢慢品。

下面就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受一下大作家鲁迅的语言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越时空探寻大师语言表达的秘密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教程】
【设计意图】
一、揭题解字,感知大师文章条理清
1、今天咱们要去认识一个海边的少年(板书:闰土)这是我们著名作家鲁迅的作品。

2、课前布置了大家朗读课文,你们读了吗?那老师要检查一下,你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出示句子,引导理解文中一些文言文的词语的意思)
小结:请大家翻开书,再轻轻读读这些句子。

当时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所以读鲁迅那一代作家的文章,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

刚才大家用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借助工具的方法来读懂这些词语。

这就是非常好的理解方法。

3、课文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下面根据你对课文的阅读,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完成下面一个
练习。

(出示练习题1:认真朗读课文,请按照课文写作的顺序进行排列。


相处离别回忆相识
【设计意图】
二、读批并重,感知大师文章画面美
1、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了解了文章的大意。

说起这段回忆呀,对于作者的确可以说是刻骨铭心。

(出示第一段)请你轻轻地读这段话。

(一)环境描写,读出色彩。

(1)谁来读读第一句话。

(随生的朗读及时评价)
(2)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读着眼前的句子,脑海里就浮现自己所描绘的画面。

请你来读出那些美丽的色彩。

(3)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一句话。

(二)人物描写,学习批注
(1)谁来读第二三句话?
(2)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几个少年,你会用什么词?
(3)咱们把自己刚才阅读的感受写在这个句子的旁边,这就是批注。

老师选一个词语,你可以用自己的,也可以选择同学的。

(板书机智勇敢)
(4)谁能把这个少年的英雄不凡、机敏读出来。

(三)对比朗读,感受变化
师:下面,我们合作朗读这段话,你们读第一句,我读后面两句。

大家看,如果第一句描写的是景物,那么第二三句话描写的就是人物;如果说景物是静态的描写,那么人就是;如果读静的景物用舒缓的语调,那么读动的人物就需要用;读景物要读出它的色彩,那么读人物就要读出他的;动静相生,我们就来比比谁读得更好。

(师生合作朗读)
【设计意图】
三、读中品味,领悟大师文笔妙
(1)作者课文一开头,就在美丽的环境中烘托出一个机敏勇敢地少年,不仅让我们读出了作者对这一画面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对少年充满了兴趣。

那么赶紧让我们去见见闰土的真实面貌吧。

(出示外
貌的句子)
(2)眼前的闰土,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你会用一个什么词?
(生:健康活泼朴实可爱等)
(3)像刚才那样选一个词批注在句子旁边。

老师也选一个词。

(板书:健康朴实)谁来读这句话,读出他的朴实可爱。

(4)从作者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吗?想想我们描写人物外貌一般怎么写?(写头发,鼻子、眼睛。

特别喜欢写眼睛,一写女同学就是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写男同学就是炯炯有神,都长一个样。

)而作者这儿呢?老师读到这儿就想到一位漫画家丰子恺。

老师带来了他的两幅作品,你们会发现这两位大师在描写人物上有共同点。

(出示图画,生评价)你看,两位大师都没有细致刻画五官,但是,读着这样的描写,看着这样的漫画,孩子的天真,祖母的慈爱,家庭的融洽感受到了吗?闰土的朴实健康感受到了没?他们不仅特点鲜明,还很传神,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了解抓住人物最大特点来写)(5)没错,抓住人物最大特点,哪怕是寥寥数笔,也能写的活灵活现,对于鲁迅这位城里的少爷来说,与他年龄相仿的闰土,最大的特点不是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而是紫色的圆脸,因为城里的孩子都是白皙红润的。

而是戴的小毡帽和脖子上的银项圈。

(引导生自己说)
总结:从这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最大的特点来写。

(师提示:如果眼睛有特点也可以写)
【设计意图】
四、创意读文,聆听大师心中情
(一)概括趣事,感知丰富
1、年龄相仿的很快我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在一起时,我最经常做的事是什么?听着他滔滔不绝地讲述,我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无穷无尽写出了( ),稀奇则写出了()文中描写了他讲述的几件事呢?
(引导学生用四字词语归纳第一件事)
然后让学生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另外三件事。

幻灯出示:(雪地捕鸟)--()——()——()(引导学生概括)
(二)品读省略,感受能干
1、这四件事无论哪一桩,哪一件,都让作者觉得是新鲜事、稀奇事
这些事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撩拨着“我”的心。

而且大家发现没有,在闰土每一次讲述的最后,总会出现一个标点符号。

(生发现省略号)
2、找找有几处这样的省略号?(生读一处,师出示一处,并请说说省略的是什么)
3、你看,读着这些省略号,我们似乎看到作者(向往)的心。

听着闰土娓娓道来、滔滔不绝,此时在我的心中,闰土简直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呀!
(生可能答: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神通广大聪明能干)
4、真会用词,请你选择一个词写在课文边上。

老师也选择一个。

(板书)
(三)串读故事,感受渴望
1、闰土就是这样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聪明能干。

比如,第二天“我”要他捕鸟的时候,他说——
( 生读雪地捕鸟) 若生读得不够好,引导:你想呀,闰土再讲这些事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情?那哪位同学读出这种神气和自豪来。

(生再读)
师: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生读月夜刺猹)师随机点拨:轻点,你这样会把猹给吓跑的。

它不咬人么?(生继续读)
师:不愧是见多识广的闰土。

更妙的是,我们沙地里——(生读)
2、听着闰土滔滔不绝的讲述,“我”不由自主地羡慕——(出示句子:我素不知道天下有……)
3、“我”又情不自禁地感叹——(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4、“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让你想到一个成语——(井底之蛙)
5、是的,当闰土在雪地捕鸟的时候,我在;当闰土在看瓜刺猹的时候,我在,当闰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

6、所以闰土讲述的无论是哪一桩哪一件,对于我来说,唤起的一再是这样的感觉:(出示句子)
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不知道)是呀,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我并不知道,我也没有知道,我素不知道,我所不知道!这一连串的不知道背后,是一种怎样的宣泄、一种怎样的遗憾地感叹,一种怎样真切的向往啊!你觉得作者不满什么?你觉得作者遗憾什么?你觉得作者向往什么?(让学生回答)
8、是呀,我们读懂了文字,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情感。

让我们带着这种不满,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满怀的向往一起来读!
(生齐读:啊!闰土的心里……)
【设计意图】
五、体味涵咏,课外阅读大师文
1、可惜正月过去了,来!捧起课文一起读最后的离别!
2、我的哭泣和哀求并没有挽留下闰土。

这次一别后,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当我收到闰土托他父亲带给我的一包贝壳和几支好看的鸟毛时,我知道闰土没有忘记我,而我的脑海里自然也浮现了那美丽的乡村画面。

(女生读第一自然的景色描写)。

而当我把城里孩子的一些新鲜玩意托人送给闰土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那个勇敢机智的少年(男生读第一自然的三四两句话)。

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当我遭遇父亲病故,家道中落,又辗转求学,孤独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儿时的伙伴——闰土,想起他,我的脑海中自然就会浮现这样绝美的景象。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三十年后,我重新回到故乡,当母亲说闰土要来看我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又闪过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画面。

咱们能背的就背,不能背的就捧着书朗诵!(齐读第一自然)
总结延伸:三十年,这幅美丽的画面就烙印在我的心中。

画面中有这样一个(再次读板书),三十年后,再见到的闰土是怎样的呢?和记忆中的闰土一样吗?有兴趣的同学去阅读鲁迅的作品《故乡》。

【设计意图】
板书17 少年闰土
机智勇敢
朴实可爱
见多识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