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完美版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计算题。
1. 计算。
11+6= 9-8= 15+4= 18-8=4+6= 16-4 = 7+8= 13-2=8+3= 19-19 = 20-10 = 4-0=9+1= 0+3= 12 +4= 6+8=18-3-4= 15-5+7= 5+5+8= 10-8+9=2. 逐一计算。
3. 用竖式计算。
①66-48= ②45+34= ③37+63=④42-26= ⑤60-19= ⑥76+15=4. 直接写得数。
16-8= 8+59= 25-9= 63-4=93-30= 13-7= 26+3= 26+8=47-7= 35-20= 64+20= 35-3=17-8= 12-3= 54-5= 26-20=5. 想一下,填一填。
23-9=____ 5+39=____ 65-18=____ 47+40=____ 40-9=____ 40+53=____ 60+40=____ 47-8=____ 31+____=56 67-____=44 45+____=50 86-____=61二、根据题意填空。
1. 用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是(______)。
2. 在横线上填上“>”、“<”或“=”。
(1)10-8______9-7(2)2+6______10(3)6+4______7+23. 按顺序填数。
(1)(2)4. 找规律填数.(1)11,13,________,17,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_.(2)90,________,________,60,50,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3)23,32,41,________,________,68,________,________.5.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面各数排列起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空间与位置、计量单位以及解决问题等内容。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数的认识:认识0、1、2、3、4、5、6、7、8、9、10等数字,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组成等概念。
2. 数的运算: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3. 几何图形: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4. 空间与位置:学习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词,掌握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5. 计量单位:学习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计量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6. 解决问题: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和加深对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空间与位置的关系、计量单位的换算等。
2.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空间与位置、计量单位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练习本、小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练习本、小卡片、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引出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如购物时数的运算、房间内的几何图形等。
2. 数的认识:通过PPT或小卡片,展示0到10的数字,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顺序、大小比较和组成。
3. 数的运算:通过PPT或小卡片,展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运算规则。
4. 几何图形:通过PPT或小卡片,展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整理汇总(全册)

一、生活中的数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单数:1、3、5、7、9······双数:2、4、6、8、10······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3、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4、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5、“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北师大版)

【备战期末】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北师大版)一、生活中的数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时间:90分钟)班级: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数: _____________ 、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1. 60角= ______ 元89分= ______ 角 _____ 分1元-4角= ____ 角11元+10角= ____ 元2. 90连续减9,写出每次减得的差:90 81 __________________ 。
3. 数一数。
OQ I_,「r 15. 按规律接着画一画•••6的两位数,并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6.写出所有个位是。
7. 在横线上填上“ >”或<“=”34+20 _____ 20+34 53-6 ______ 54-6 32+4 _____ 387+30 ____ 57+4 46-6 ______ 40+0 15+4 _____ 15-48. 在横线上填上“ >、“ <或“ =”46-8 _____ 36 54 _____ 48+810 个十______ 1个百80+9 _______ 90+89.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91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 角形。
10. 一张5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_______ 张10元的人民币;1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______ 张2角的人民币。
、判断题。
(共10 分)1. 900 比350 多550。
()2. 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3.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4. 3000 米+8000 米=11 千米。
()5.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6. 一个两位数,最高位是个位。
()7. 85比80多一些.85比20多得多。
()8. 在计算13-2-3和13- (2+3)时都是先算13-2。
()9. 小明的爷爷今年70岁,小明比爷爷小一些。
()10. 比100 少55 的数是55。
()三、选择题。
(共20 分)1. 4 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放5 条鱼,一共有()条鱼A .9B .20C .252.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环形跑道一圈200 米,50圈是1 千米B .环形跑道一圈250米,4圈是1 千米。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说课稿1,主要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等方面,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对几何图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态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总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教材以我国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如数的认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等。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空间与图形的认识。
2.教学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如进位、退位,图形的分类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5.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动手操作等,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3 比较与分类

第二个杯子装的最多, 第三个杯子装的最少。
知识回顾
比较
• 比高矮、比长短 1.比较物体的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矮高
知识回顾 2.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1)用眼睛直接观察; (2)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平放在同一起点上, 观察另一端确定长度; (3)借助中间量进行比较。
红绳长,绿绳短。
知识回顾 • 比轻重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总复习3 比较与分类
优 翼
知识回顾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是怎样比 较物体的?怎样给物体分类的?
比大小比多少
比较 比较与分类
分类
比高矮比长短 比轻重
什么是分类 分类的标准带来的结果
知识回顾
比较
• 比大小、比多少 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
①
②
③
③号蛋糕最大, ①号蛋糕最小。
比较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1)可以借助跷跷板比较;
(2)可以用手掂一掂直接比较;
(3)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
可以借助工具(如秤、天平等)
来比较。
知识回顾
比较
最重, 最轻。
知识回顾
分类
• 什么是分类
把相同或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
• 分类的标准带来的结果
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习 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更多教学资源内容,敬请关注
3334326094@ youyicongshu100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 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 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 利人的合法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一:生活中的数和比较大小
1、 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 (1) 一个一个正着数: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18、19、20 (2) 一个一个倒着数: 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 、3、2、1、0 (3) 两个两个正着数:①0、2、4、6、8、10、12、14、16、18、20
分针走一小格,走了 1 分钟。
Hale Waihona Puke 6、 两种时刻表述形式要掌握。如:8 时=8:00,9 时半=9:30
7、 时钟上,有 1 到 12,一共 12 个数。
8、 整时:分针指向 12,时针指向对应的数。
12 时 12:00
1时 1:00
2时 2:00
3时
4时
5时 5:00
6时 6:00
7时 7:00
8时 8:00
如:(1)画□,比△多 3 个。
(2)画□,比△少 2 个。
△△△△△△△
△△△△△△
□比△(多,少)
( )○( )
(3)画□,和△同样多。 △△△△△△△
□比△(多,少)
( )○( )
□比△(多,少)
( )○( )
7、 会区分“最多”、“最少”、“最大”、“最小”、“最长”、“最短”、“最厚”、 “最薄”、“最重”、“最轻”。
几个是基数,第几个是序数,意义不同。 能够知道从左数和从右数是不一样的。 如:
4、 能在方格纸中说一说怎么走。 如:
5、 有关位置的口诀:
①面向我们,左右相反;背对我们,左右相同。
②找出“在”,看看“在”前物品位置是什么。
找出“是”,看看 “是”后物品位置是什么。
模块五:认识钟表
1、 时针→又短又粗
模块四:位置与顺序
1、 学会区分“上下”、“左右”、“前后”。 2、 掌握两种位置句式。 (1)A 在 B 的( )面。 做法:圈出“在”字,明确观察的是 A,对 比的是 B,( )里填 A 的位置。 (2)A 的( )面是 B。 做法:圈出“是”字,明确观察的是 B,对 比的是 A,( )里填 B 的位置。 3、 注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②1、3、5、7、9、11、13、15、17、19 (4) 两个两个倒着数:①20、18、16、14、12、10、8、6、4、2、0
②19、17、15、13、11、9、7、5、3、1 (5) 五个五个正着数:0、5、10、15、20 (6) 五个五个倒着数:20、15、10、5、0 2、 会在田字格里书写数字 0-20
模块二:认识立体图形
1、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长方体有六个面,前后面一样大,左右面一样大,上下面一样大。 3、 正方体有六个面,六个面一样大,每面都是正方形。 4、 圆柱能站也能滚,两个圆形一样大。 5、 球是凸凸的,容易滚来又滚去。
6、 学会数图形的个数,其中像“
”这类的数图形要注意隐藏着的。
5、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1+9=10;9+1=10)
二八二八手拉手;(2+8=10;8+2=10)
三七三七真亲密;(3+7=10;7+3=10)
分针→又长又细
2、 整时→分针指向 12
半时→分针指向 6
3、 一天有 24 个小时
4、 时针走一圈,走了 12 个小时。 分针走一圈,走了 1 个小时。
5、 时针走一大格,走了 1 小时。 分针走一大格,走了 5 分钟。
时针、分针、秒针走向: 1→2→3→4→5→6→7→8 →9→10→11→12→1
8、 有关比较的口诀: ① 大嘴吃大数,小嘴吃小数,左右相等用等号。 ② 吃(喝)得多,剩得少;吃(喝)得少,剩得多。 ③ 天平不平衡,一直在上是最轻,一直在下是最重。
④ 天平平衡时,看数量,数量多的是最轻,数量少的是最重。 ⑤ 糖块(盐巴)一样时,水少的更甜(咸)。 ⑥ 水量一样时,糖(盐)多的更甜(咸)。
9时 9:00
10 时 10:00
11 时 11:00
12 时半 12:30
1 时半 1:30
2 时半 2:30
3 时半
4 时半
5 时半
6 时半 6:30
7 时半 7:30
8 时半 8:30
9 时半 9:30
模块六:加与减
1、 熟背加法表
10 时半 10:30
11 时半 11:30
2、 熟背减法表
4、 各个数的分成关系表格
012345 5
543210
0123456 6
6543210
01234567 7
76543210
012345678 8
876543210
0123456789 9
98765432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3、 会在田字格书写比较大小的符号“>”、“<”、“=”,会比较 20 以内的数。
4、 “相邻”是指:一个数左右两边的数,就是这个数相邻的两个数。 如:与 10 相邻的两个数是( 9)和(11)。
5、 会用各种简单图形表示数量,理解一一对应。
如: △△ △ △ △ △
6、 会区分“一样多(同样多)”、“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
模块三:分类
1、 学会区分各种类别,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2、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1+9=10、8-6=2、7-5=2、6+4=10、5+5=10、11-9=2、3+7=10、133=10、2+0=2、4-2=2、1+1=2 第一种分法:按加减法分类。 加法:1+9=10、6+4=10、5+5=10、3+7=10、2+0=2、1+1=2 减法:8-6=2、7-5=2、11-9=2、13-3=10、4-2=2 第二种分法:按得数分类。 得数 2 的:8-6=2、7-5=2、11-9=2、2+0=2、4-2=2、1+1=2 得数 10 的:1+9=10、6+4=10、5+5=10、3+7=10、13-3=10
3、 问题中出现“一共”、“总的”这类时,用加法解决问题。 问题中出现“还剩”、“相差”这类时,用减法解决问题。 如 1:树上有 7 只小鸟,飞来 8 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7+8=15(只) 答:一共有 15 只小鸟。 如 2:本来有 10 条鱼,游走了 3 条,还剩多少条? 10-3=7(条) 答:还剩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