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子元件制造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组织架构、部门职能、商业模式、行业现状研究

2018年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组织架构、部门职能、商业模式、行业现状研究目录一、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主要生产或服务流程及方式.. 1(一)内部组织结构 (1)(二)公司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 (1)1、行政部 (2)2、销售部 (2)3、生产部 (3)4、研发部 (3)5、采购部 (4)6、计划部 (4)7、仓储部 (5)8、财务部 (5)(三)主要生产或服务流程及方式 (6)1、采购流程 (6)2、销售流程 (7)3、生产流程 (7)(1)生产作业流程 (7)(2)外协加工模式 (8)4、研发流程 (9)二、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 (11)(一)采购模式 (11)(二)生产模式 (11)(1)定制生产模式 (11)(2)委托加工模式 (11)(三)销售模式 (13)(四)盈利模式 (14)(五)研发模式 (14)(六)未来发展规划 (14)三、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情况 (15)(一)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15)(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相关政策 (15)1、行业主管部门 (15)(1)工业和信息化部 (15)(2)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子变压器分会 (16)2、行业监管体制及相关政策 (16)(三)行业概况 (17)1、行业发展现状 (17)(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发展状况 (17)(2)磁性元件产业发展状况 (19)2、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21)3、上下游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22)(1)公司所处行业的上游行业 (22)(2)公司所处行业的下游行业 (22)5、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3)(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产业环境持续优化 (23)(2)行业内需求增长空间广阔 (23)(3)充电桩新兴市场推动行业发展 (24)6、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4)(1)行业规模庞大,中小型企业居多 (24)(2)自动化程度低,设备投入不足 (24)(3)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造成市场无序竞争 (25)(4)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25)(5)人力成本面临上涨压力 (25)7、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25)(1)政策变动风险 (25)(2)市场拓展风险 (26)(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6)8、行业进入壁垒 (26)(1)生产规模壁垒 (26)(2)技术和人才壁垒 (26)(3)资金壁垒 (27)(4)客户粘性壁垒 (27)(四)行业竞争情况 (27)。
中国电子制造服务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竞争、外部因素、行业上下游

中国电子制造服务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竞争、外部因素、行业上下游(二)行业竞争1、行业竞争格局全球EMS 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2014-2016 年全球前十大EMS 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占EMS 市场总收入的比重从52.67%增加至57.68%,其中,鸿海精密为全球第一大EMS 企业,其营业收入占比从30.22%增加至31.81%。
从近三年全球EMS 企业的市场份额情况来看,鸿海精密、和硕等国际大型EMS 企业在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部分国内EMS 企业,如深科技、环旭科技等,凭借良好的经营管理和快速成长的市场规模,跻身全球前十名列。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大陆地区EMS 行业形成国际大型EMS 企业和本土领先EMS 企业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深科技、环旭电子等部分领先的本土EMS 企业紧紧跟随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总成本领先及产品质量稳定等优势。
凭借自身经营优势,本土领先EMS 企业与国际大型EMS 企业展开竞争互动,承担了部分国际知名品牌商及主要本土品牌商的电子产品制造服务业务,获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未来,随着中国各类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华为、中兴等本土品牌商持续发力,本土EMS 企业有望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制造服务能力,拓展业务领域和丰富客户结构,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大型EMS 企业之间的差距,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行业进入壁垒(1)进入品牌商供应链的资质壁垒国内外知名品牌商是EMS 企业的优质客户来源,其对供应商的遴选、评审周期较长且要求严格。
电子产品品牌商选择合作的EMS 企业时,通常需经过1-2 年时间严格审核,对EMS 企业是否具备安全的财务状况、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完善的仓储物流能力、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及工人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审核。
EMS 企业经审核认证成功后成为品牌商的合格供应商,双方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后一般不轻易更改。
这种严格的资质审查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拟进入者形成很高的壁垒。
2016-2022年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市场全景调查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2016-2022年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市场全景调查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6-2022年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市场全景调查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出版日期:2015年∙报告价格:印刷版:RMB 7000 电子版:RMB 7200 印刷版+电子版:RMB 7500报告目录本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行业研究报告共十二章是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通过文字、图表向您详尽描述您所处的行业形势,为您提供详尽的内容。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在其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研究体系,一整套的产业研究方法一直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行业研究报告是2016-2022年度,目前国内最全面、研究最为深入、数据资源最为强大的研究报告产品,为您的投资带来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智研数据研究中心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知识产权局、智研数据研究中心提供的最新行业运行数据为基础,验证于与我们建立联系的全国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的权威统计资料。
2014年电声元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电声元器件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2月目录一、行业管理及行业政策 (4)1、行业管理 (4)2、行业政策 (4)二、行业市场概况 (5)1、总体情况 (5)2、终端市场 (7)(1)智能手机 (7)(2)平板电脑 (9)(3)传统个人电脑 (9)(4)其他个人消费电子产品 (10)(5)数据线终端市场 (10)3、行业竞争格局 (11)(1)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 (11)(2)国内企业生产产品以中低端为主 (11)(3)高端智能终端产品市场供应商集中度高 (12)三、行业进入壁垒 (12)1、技术实力壁垒 (12)2、供应商体系认证壁垒 (13)3、规模化生产壁垒 (14)4、快速反应能力壁垒 (15)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5)1、有利因素 (15)(1)下游需求旺盛,市场容量巨大 (15)(2)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加速 (16)(3)国内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16)(4)消费类电子制造行业向中国转移 (17)(5)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17)2、不利因素 (18)(1)行业人才相对缺乏 (18)(2)劳动力成本上升 (18)五、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经营模式及特性 (19)1、行业技术水平与特点 (19)(1)产品性能指标 (19)(2)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19)2、行业经营模式 (20)3、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 (22)六、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23)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24)1、东莞朝阳实业有限公司 (24)2、东莞立贸极细电线有限公司 (24)3、百祥电线电缆(深圳)有限公司 (24)4、丽宾电子通讯(东莞)有限公司 (24)一、行业管理及行业政策1、行业管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并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CECA)是全国电子元器件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自律性质的社会经济团体,其下属设有专门的电声元器件分会(CEAD)。
2016-202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内容简述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
新材料按材料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新材料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经济效益显著。
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的《2015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指出,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强化新材料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夯实新材料行业管理基础,推动战略新材料领域健康发展。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包括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特殊金属功能材料等新材料领域有望获得良好发展机遇。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表明,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主要产品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此外,我国还将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实施十大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并形成10个产值过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20个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且要建成若干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新材料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资源、技术、企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具备优势的地区应抢抓机遇,积极培育市场,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成为新材料市场的主力军,使新材料产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要力量。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依托庞大的调研体系,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新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细分行业、区域市场、优势企业、产业园区、发展趋势、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帮助客户全面把握新材料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2016-2022年中国制造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2016-2022年中国制造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6-2022年中国制造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出版日期】2016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资料来源】/report/R13/R1304/201608/27-212156.html 报告摘要及目录报告目录:第一章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分析20第一节制造业信息化界定20一、制造业信息化定义20二、制造业信息化分类20三、制造业信息化产业链21第二节制造业信息化政策环境21一、行业主管部门分析21二、行业监管体制分析22三、行业主要产业政策22第三节制造业信息化经济环境24一、行业与经济的关联性24二、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241、宏观经济242、工业形势263、固定资产投资284、人民币汇率变化30三、国内外经济走势预测321、中国经济走势预测322、国际经济走势预测43第四节2015年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大趋势49一、智能制造成为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49二、智能机器人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爆发式增长49三、工业互联网发展拉开序幕49四、传统企业加快拥抱互联网新模式50五、工业大数据应用初步发展50六、制造业服务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50七、多地探索协同高效制造业创新平台51八、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将涉足跨境电子商务51九、自主可控软硬件产品对两化融合的支撑能力日趋增强51十、宽带网络对两化融合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51第二章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行业运营情况分析52第一节制造业信息化行业总体发展状况52一、行业发展历程概述52二、行业发展特点分析56三、行业商业模式57四、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分析59第二节制造业信息化市场消费需求分析60一、制造业信息化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60二、制造业信息化行业的需求情况分析62三、2015年制造业信息化品牌市场消费需求分析62 第三节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市场企业分析64一、国内外主要企业竞争分析64二、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重点企业分析65三、我国制造业信息化企业经营情况分析65第四节2015年制造业信息化行业运行分析66一、2015年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利润情况分析66二、2015年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发展周期分析66三、2016-2022年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发展机遇分析69 第五节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的分析及思考69一、制造业信息化市场特点69二、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变化的方向70三、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71第三章2013-2016年1季度制造业发展概况分析80第一节2013-2016年1季度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80一、2013-2016年1季度制造业产业政策分析80二、2013-2016年1季度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82三、2013-2016年1季度制造业重点企业分析84四、2013-2016年1季度制造业市场规模分析88第二节我国制造业前景分析92一、制造业发展机遇分析92二、制造业市场发展预测93三、制造业发展前景分析100第四章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应用市场分析103第一节制造业信息化市场深度分析103一、制造业转型需要信息化支撑1031、影响全球制造业转型的七大力量1032、中国制造业转型趋势1043、信息消费带来新的机遇1114、制造企业应对大数据挑战115二、两化深度融合的难点与对策117三、CIO在制造业转型中的使命121第二节信息化对制造业影响分析124一、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制造业优化转型124二、信息化有利于节约制造企业生产成本126三、信息化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管理水平127第三节制造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情况研究129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情况129二、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存在的问题130三、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对策分析131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思路、工作重点、工作目标137第五章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研究分析138第一节工业4.0基本概述与时代大背景138一、工业4.0基本概述1381、工业4.0概念的提出1382、工业4.0的核心特征1393、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的比较1404、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142二、工业4.0时代大背景1521、工业4.0政策背景1522、工业4.0经济背景153三、工业4.0技术背景1721、万物互联时代到来1722、人工智能技术成熟1773、一切皆为大数据179第二节发达国家工业4.0战略规划与经验借鉴187一、德国工业4.0战略1871、德国工业4.0发展原因1872、德国工业4.0发展战略1893、德国工业4.0成功案例190二、美国工业4.0战略1941、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原因1942、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1953、美国工业互联网成功案例198第三节中国工业4.0战略规划与发展路径分析200一、工业4.0助力中国制造业重塑产业链200二、中国工业4.0战略发展规划与发展路径分析2031、中国工业4.0战略主攻方向2032、中国工业4.0战略发展阶段2073、中国工业4.0战略发展路径210三、中国工业4.0与制造业服务化融合创新分析2151、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基本概述2152、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战略规划布局2213、中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基本路径223四、中国工业4.0与制造业服务化先驱案例分析2241、海尔智能工厂:国内工业4.0战略先驱2242、沈阳机床i5系列产品:制造业服务型转型先驱226第四节工业4.0下制造业发展模式的颠覆与创新231一、工业互联网重构制造业价值链231二、制造业研发环节的发展模式创新233三、制造业生产环节的发展模式创新2341、智能制造2342、智能工厂236四、制造业流通环节的发展模式创新2371、营销手段数字化2372、分销渠道扁平化2383、物流配送智能化241五、制造业终端环节的发展模式创新2421、制造业服务化为全球大趋势2422、制造业服务化实现路径及优秀案例2443、制造业服务化可能存在的问题246第六章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的机会与挑战248第一节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248一、互联网+制造业市场规模与渗透率2481、互联网+制造业总体开展情况2482、互联网+制造业交易规模分析2483、互联网+制造业渠道渗透率分析250二、互联网+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2531、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有利因素2532、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制约因素2583、互联网+制造业经营成本分析2694、互联网+制造业盈利模式分析2755、互联网+制造业盈利水平分析277第二节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特点分析277一、制造业“互联网+”时代已拉开序幕277二、“互联网+制造业”勃兴六大特点280三、“互联网+”是实践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282第三节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热点分析285一、互联网+制造业,要起“化学反应”285二、“互联网+工业”开创制造业新思维287三、互联网+和工业制造业结合将带来重大机遇290四、制造业再成为经济竞争制高点“互联网+”渗入其中291五、“互联网+”在延伸制造业渠道293六、互联网+制造业:地方政府切莫热情过度295七、利用互联网从制造业变身“智造业”297八、互联网+融合工业4.0传统行业的突围之术302九、中国制造业谋变互联网+是未来305十、“互联网+”制造强国的新引擎310第四节2016-2022年互联网+制造业未来前景及趋势预测316一、2016-2022年互联网+制造业市场空间测算316二、2016-2022年互联网+制造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317三、2016-2022年互联网+制造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318第七章制造业重点企业信息化发展分析323第一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323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323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24三、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330第二节宝钢集团有限公司332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332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33三、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339第三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344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344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45三、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352第四节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353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353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53三、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360第五节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362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362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363三、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369第八章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行业产业链分析372第一节上游产业分析372一、发展现状372二、发展趋势预测373三、行业对制造业信息化行业的意义378第二节下游产业分析381一、发展现状381二、发展趋势预测383三、行业新动态384四、下游产业对制造业信息化行业的影响388第九章制造业信息化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394第一节制造业信息化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背景意义394一、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394二、企业强做大做的需要397三、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400第二节制造业信息化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依据406一、国家产业政策406二、行业发展规律406三、企业资源与能力407四、可预期的战略定位407第三节制造业信息化企业战略规划策略分析409一、战略综合规划409二、技术开发战略410三、区域战略规划413四、产业战略规划414五、营销品牌战略415六、竞争战略规划415第四节制造业信息化企业重点客户战略实施416一、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416二、重点客户的鉴别与确定418三、重点客户的开发与培育418四、重点客户市场营销策略419第十章制造业信息化行业投资战略规划与建议421第一节制造业信息化行业主要投资机会分析421一、制造业信息化行业重点技术投资机会分析421二、制造业信息化行业重点产品投资机会分析421三、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投资机会422四、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其他领域投资机会423第二节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投资风险分析424一、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投资壁垒分析424二、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投资风险分析424三、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盈利能力分析425第三节关于制造业信息化行业的投资建议425一、投资方向浅析425二、投资机会把握的建议427部分图表目录:图表12006年Ⅰ季度—2016年Ⅰ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率(%)25 图表22006年3月—2016年3月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率(%)26图表32006年1-3月—2016年1-3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月度累计同比增长率(%)28图表4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规模变化趋势60图表5中国大型企业业务系统建设状况70图表6近一年制造业PMI指数88图表7近年各主要行业的发展状况89图表82006-2016年1-5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93图表92006-2016年1-5月固定资产分类增速93图表102006-2016年1-5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4图表112013-2016年1-5月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速95图表12国内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96图表13制造业按照消费属性分类96图表14消费品制造业PMI97图表15医药制造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98图表16食品制造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99图表17物流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99图表182011-201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单位:亿元,%)179 图表192016-2022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180 图表202014年中国大数据产业投资分布情况(单位:%)181图表21大数据产业日趋成熟183图表22大数据技术在工业4.0中的应用184图表23近3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324更多图表见正文......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6年超微细电子线材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超微细电子线材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4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主要法律法规与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 (4)2、行业自律组织 (4)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政策 (4)二、行业概况 (4)1、超微细电子线材行业发展概况 (5)2、下游市场分析 (6)(1)消费类电子产品 (7)(2)新能源汽车 (8)(3)智能机器人 (9)(4)医疗器械 (10)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2)1、国际高端微细电子线材产品市场供应商集中度高 (12)2、国内企业数量众多、产品以中低端为主 (12)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3)1、技术壁垒 (13)2、客户壁垒 (14)3、人才壁垒 (14)4、快速反应能力壁垒 (15)5、规模化生产所需的资金壁垒 (15)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6)1、有利因素 (16)(1)产业政策支持 (16)(2)下游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16)(3)国内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17)2、不利因素 (17)(1)行业内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17)(2)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17)(3)与国际知名超微细合金线材企业的本土化竞争 (18)(4)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高端原材料依赖进口 (18)六、行业技术水平、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 (19)1、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19)2、行业经营模式 (19)3、行业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 (20)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21)1、行业与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21)2、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22)3、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22)八、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22)1、德国益利素勒集团(Elektrisola) (22)2、日本大黑电线株式会社 (23)3、浙江露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4、广东蓉胜超微线材股份有限公司 (23)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主要法律法规与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定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并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电子制造业行业相关信息

一、电子制造业概述(一)电子制造业的概念界定电子设备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装备制造业 7 大类的一种,由于包含了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和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因此也属于电子信息产业。
它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电子设备制造业除包含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外,还包含了家用试听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电子测量仪器制造业和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其他电子类制造业。
详见表一。
表一: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类行业及代码子行业及代码行业描述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1通信设备制造包括通信传输设备制造,通信交换设备制造,通信终端设备制造,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其他通信设备制造。
402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指雷达整机及雷达配套产品的制造。
403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发射设备制造, 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及器材制造,应用电视设备及其他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404电子计算机制造包括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
405电子器件制造包括电子真空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
406电子元件制造包括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印制电路板制造。
407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包括家用影视设备制造,家用音响设备制造。
409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指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未列明的电子设备的制造。
(二)行业发展历程我国电子设备产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由于当时落后的生产条件和较差的经济环境,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较为缓慢。
改革开放以后,电子设备制造业依托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已逐渐形成规模,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
改革开放政策让电子设备制造业到 20 世纪 90 年代在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从业人员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发展速度和企业规模都达到了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