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
山东省滨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形式多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
为何需要融入。
传统节日与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是中华亿万儿女共同的节日。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倡导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就接了地气、有了基础,因为它与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相贴近,与人民群众心理相吻合,人民群众会自愿、乐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公信力和凝聚力也因此能够得到极大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观念的上层建筑,植根于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中华传统节日是亿万中华儿女世代相传的共同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之中。
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像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讲话一样。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同样如此,在其提出之前,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就已蕴含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基本理念。
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与传统节日文化相融入的重要原因。
借助节日主题活动融入。
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主题,都带有特殊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
每逢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通过主题活动、新闻宣传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基本元素处处可见,使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处处可感,让核心价值观的元素鲜活起来。
借助经济力量融入。
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日”能在中国大行其道,究其原因,与西方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基金会等非官方渠道,以广告营销、商家炒作、公益活动等方式把自己的价值观传播出去,有着很大的关系。
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前40年的欧洲,正处在物质文明飞速膨胀而人的精神急剧失落的时代。
1936年,曾任英国大英博物馆东方绘画馆馆长的劳伦斯·比尼恩出版了他的专题演讲集《亚洲艺术中的人的精神》,直接将“人的精神”作为关键词来进行亚洲艺术的分析评价。
比尼恩在该书“导论”中明言:“当前,我们在西方正处于自知失败的感受中,并为之怏怏不快。
”他认为在西方,“生活的整体”和“生命的艺术”正在失去。
在这种背景下,从亚洲艺术中重新发现“人的精神”,是作者的内在动机。
比尼恩是带着强烈的“亚洲艺术”的整体意识而对亚洲各民族艺术加以关照的。
在比尼恩看来,亚洲(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总体上形成了一望而知的区别,这是由亚洲人的“精神”所决定的,这种精神就是对“现实性的物质世界”的超越。
他指出亚洲艺术中,“自由而无所顾忌地流溢到整个宇宙中去的乃是整个精神”,正因为如此,亚洲艺术更具有精神的价值。
但是,亚洲人既有共通的亚洲精神,也有各自的民族精神。
比尼恩强调,亚洲国家之间甚至看上去没有任何共通性,像波斯与日本、印度与中国等其他国家,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例如,他在一幅描绘夜景的波斯绘画中看到画面很明亮,没有阴影,如果不是画着天上的月亮,我们会认为这是白天,而“这种拒绝描绘黑暗,如同拒绝表现投影那样,乃是全部波斯绘画的特色”。
比尼恩没有指出这是否是崇拜光明之神、厌恶黑暗之神的拜火教观念的表现,但毕竟敏锐地指出了波斯绘画的这个特色。
在谈到中国绘画的时候,比尼恩指出:“中国的艺术懂得含蓄和空寂的妙处,这是其他国度的艺术所不知道的。
它运用着空白空间所具有的效能。
”他更进一步对波斯以花园为题材的绘画与中国同类绘画作了艺术上的比较分析,指出:“波斯人有着对于花园的浓厚情致。
但他们所喜爱的花园是形式化的,充满着竖直的线条和对称性,这与中国的趣味迥异。
江苏常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届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Ⅰ)2018.11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19小题。
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的文人多如牛毛,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
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
A.名垂青史凤毛鳞角黯然失色B.名噪一时九牛一毛黯然失色C.名噪一时凤毛麟角相形见绌D.名垂青史九牛一毛相形见绌2.古代文人士大夫每逢节日,多会赋诗作词,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下列诗句按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②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③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④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⑤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A.①④⑤③②B.④①③⑤②C.③①④②⑤D.④③①②⑤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翘首远眺一座巨大的山峰,▲。
▲,▲,▲。
▲,▲,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①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②可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③宋人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④他们必须另辟蹊径⑤而是有因有革⑥但它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A.⑥③⑤④②①B.②③⑤④⑥①C.③⑤⑥④①②D.②⑥④①③⑤的一项是(3分)4.对下面这段文字文意的理解,正确..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
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
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
2019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9最新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
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
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
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共同体聚居为依归。
这两个特征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同为北方南下流民,何以惟独这一支形成为客家人,关键就在于这支南下流民采取了兼备这两个特征的居处方式,前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后者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
宗族共同体聚居使其不致被淹没、同化于江南各族之中,从而丧失其固有的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特征,得以持久地、较完整地保持其从中原带来的中古时代的传统,成为在南方腹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
围堡式大屋这种建筑特征,则是保证其上述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
围堡式大屋,不仅保证了客家人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发展,而且因其具有的封闭性、独立性,使其有可能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或同化,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民系特征,而瓜瓞绵绵,百世其昌。
“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表明建造客式房屋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种房屋不仅把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区别开来,也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原因。
凡是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包括那些晚渡北人接受并实行了这种居处方式者,也就有可能陆续融入这一民系之中而成为客家人。
因为早渡北人所采取的这种居处方式,是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既适应南迁后当地条件而又能保持其宗族和文化传统不坠的一种最佳选择,晚渡北人必须认同并实行这一居处方式才能融入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
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则不可能成为客家人,而成为了吴人、蜀人、闽人、广府人……。
同为北方南下的移民,何以并非都成为客家人的原因就应从这里去寻找。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作为现代美学境界理论的形态之一,有我之境是以一种原发的生命之情去真切地感受这个世界,以贴切的艺术语言去呈现切身的所感所想。
从对生命之“我”的认知上,有我之境立足于古代的气性论人性哲学。
相比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与道禅心性论,气性论哲学虽非中国人性论正统,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从未缺席过。
在先秦,从《性自命出》的“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告子的“生之谓性”再到荀子的“性者,本始才朴也”。
其皆以人生而具有的客观材质或本然素质为人性内涵。
除了作为历代文人骚客隐在的创作动机,这种人性论观念在两汉、魏晋与晚明还一度成为显学而风靡一时。
以感性解放与生命自由的现代视角回望中国文化,不难发现,所谓的汉魏、两普、晚明以及王国维推崇的五代北宋词阶段等美学高峰期,都是与这种气性论哲学紧密相关的。
不同于儒释道以心灵的理性精神来看待生命的本质之性,气性论人性哲学对生命的认知是一种经验的生理主义、材质主义。
它直接将个体生命视为生理材质的聚合。
由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与气质,加上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与感受世界方式,因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面貌。
这正是刘勰所说的:“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相比于儒释道主流哲学对“有我”的拒斥。
河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
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
高中语文: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2019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向以来的追寻只为更靠近那世外桃源,没有纷争,没有诓.(ku āng )骗,维坤的画虚空澄.(chén g )静,是走遍名山大川后的思索,是人生百态自然的感悟,毫无装模作样之态。
B .有人说,乡愁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供我们嘻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chu ī)烟袅袅的一片屋瓦,亦或是萦绕在心头关于故乡那些说不出的愁思。
C .“推特外交”一词因特朗普而蹿(cuàn )红。
国务卿克里谴责了这种推特外交。
他说,要用诚实和自信来应对国际挑战,而不是用怨怼(du ì)和短小精悍的推特帖子。
D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sì)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hu à)众取宠的语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巴尼康托的屋舍毗邻岸边。
[甲]他家的高高的八顶草棚、牛栏、草垛、谷仓、芒果园、木棉和香蕉园等等,过往的船夫和渔夫们一览无余....。
[乙]我不晓得,在财运亨通的幸福家庭里,是否有谁注意了这位哑巴女孩。
但是,那位哑巴姑娘一旦..干完了活儿,获得几许空闲,马上就走到河岸边坐着。
大自然似乎弥补了她不会说话的缺陷。
小溪的絮语、村人的喧哗、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簌声,都会合在一起,与四周的颤动融合在一起,犹如大海波涛,拍打着那位姑娘永恒孤寂的心灵的彼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张田勘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
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8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日子来到2018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
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8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8》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2018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
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
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触目惊心。
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
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因: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
该种子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做法。
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
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1.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B.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8年。
C.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2.下列各项中,属于“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原因的一项是()(3分)A.目前金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B.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
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
其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D.2018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这虽不能阻止却能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
B.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因为电影《2018》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得“世界末日”犹存。
C.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2018年”将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觉醒、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①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②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
及践阼,封安国亭侯。
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
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
”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③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④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⑤后迁为司空,徙司徒。
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辄遣使祠.焉祠:祭拜B.诸葛亮寇.天水寇:侵犯C.未可卒.平卒:最终D.而犹案.甲养士案:通“按”,压住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B.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C.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D.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太祖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
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B. 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C. 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
D. 毋丘俭上疏明帝说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
卫臻认为毋丘俭的想法太狂妄了。
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5分)(2)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唐多令(邓剡①)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①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文天祥的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8.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5分)9.下阕中描写的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2)《氓》中以“,。
”两句斥责负心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火烧云粱爽我喜欢过一个女孩。
她名字叫夏梦,读中学时在我隔壁班级。
如果我说我喜欢夏梦,于小毛一定会把牙笑掉。
因为我和她完全就是两类人。
整个中学时代,她一直是我们年级的第一名,而我一直是我们年级的倒数第一名。
第一次看到夏梦,我便喜欢上了她。
那天,我正在语文老师的办公室里被罚站,她进来送作业,穿着白衬衫牛仔裤,梳着蓬松的短发,英气逼人。
她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连忙低下头,直到用余光看不到她了,才敢再抬起头。
人生第一次,我感觉自己的样子很糗。
从此,我便像间谍一样挖空心思打探她的一切。
他们说,她很高傲,是班长,还是语文课代表。
他们还说,她父母都是教师,对她管教很严,她每天放学就回家,从来不在外面玩儿。
知道这一切,我有点儿同情她,总想有一天能带着她到处逛逛。
一想到这儿,我就豪情万丈。
可想归想,我知道这个心愿很难实现。
自从喜欢上了夏梦,不管于小毛怎么挪揄,我都不愿意再逃学。
我喜欢趴在窗台上等夏梦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