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O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nco紫外吸收

nco紫外吸收

nco紫外吸收
NCO紫外吸收是指化合物中的氮-碳-氧(NCO)基团在紫外光谱中的吸收现象。

当化合物吸收紫外光时,分子中的电子、电子、电子或n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激发态),此时电子所占的轨道称为*、*反键轨道。

NCO紫外吸收光谱法常用于检测各类有机化合物,尤其是含有氮-碳-氧基团的化合物。

通过分析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可以得到化合物的结构信息,并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NCO紫外吸收是紫外吸收光谱法的重要应用之一,在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工业生产中聚氨酯预聚物NCO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工业生产中聚氨酯预聚物NCO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工业生产中聚氨酯预聚物NCO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研究报告及专论粘接2006,27(5)工业生产中聚氨酯预聚物NCO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路学刚,杜厚俊,温静(山东诺瑞克密封粘胶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33)摘要:通过对生产中常用4种不同NCO含量的聚氨酯预聚物样品进行平行测定,找出测定步骤中加入二正丁胺后反应时间长短对NCO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工业化生产聚氨酯预聚物中NCO测定的适宜时间,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关键词:聚氨酯预聚物;NCO含量;二正丁胺;反应时间中图分类号:TQ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22(2006)05—0029—02聚氨酯胶粘剂及密封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适应基材广泛,耐低温性能突出,综合性价较高等诸多优点,其生产量Et益提高.制备聚氨酯预聚物时对反应终点NCO含量的测定,从取样到出结果一般需要30rnjn,再取样测试以决定是否到反应平衡又需要30rain,再加上降温时间,所需时间较长.测定中,时间最长的一步是加入二正丁胺无水甲苯溶液后,振摇条件下使其反应15min.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和生产实践发现聚氨酯预聚物中游离NCO基团与胺类化合物的反应是很迅速的.若能将测定步骤中的反应时间缩短,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1实验部分1.1实验器材及试剂无水甲苯(经分子筛干燥,分析纯),异丙醇,二正丁胺无水甲苯溶液,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溴酚蓝指示剂,50mL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分析天平(精确到0.1mg),250mL具塞锥形瓶.1.2实验步骤1.2.1空白值的标定在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无水甲苯25mL,用移液管吸取25mL二正丁胺无水甲苯溶液于锥形瓶中,盖上瓶塞,摇匀.然后加入异丙醇100mL,滴入溴酚蓝指示剂4—6滴,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记录盐酸消耗量.1.2.2样品测定A,B,C,D4种不同NCO含量的聚氨酯预聚物各称取约1—2g,分别放入6个250mL的具塞锥形瓶中(注意聚氨酯预聚物不要沾附在瓶颈和侧壁上).加入无水甲苯25mL,盖上瓶塞,振摇使试样完全溶解.用移液管吸取25mL二正丁胺无水甲苯溶液于锥形瓶中,盖上瓶塞,开始计时,分别在振收稿日期:2006—06—04作者简介:路学刚(1983一),男,学士,从事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的研发工作.摇3rain,5rain,10rain,15min,20min,25min后加入异丙醇100mL,滴入溴酚蓝指示剂4—6滴,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记录盐酸消耗量,计算结果.以上测定均平行进行3次,取平均值.2结果与讨论根据公式:NCO%=4.202×C×(l一)/W×100式中,为空白实验所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mL;为试样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mL;C为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摩尔浓度/(mo]/L);W为试样的质量/g.计算出A,B,C,D4种聚氨酯预聚物样品不同反应时间下测得的结果,见表1.Tab.1RelationshipofNCOcontentandreationtime表1反应时间与NCO含量的关系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4种不同NCO含量聚氨酯预聚物在3—25min不同的反应时间下测得的结果误差均不大于0.0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差范围之内.本文所测的4种聚氨酯预聚物分别采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TDI,MDI或IPDI,其NCO含量从3.6%~1.0%.所以,对于工业化生产或对于精确度要求不特别高的情况下,测NCO含量完全可以将滴定前的反应时间缩短至3min.?29?工业生产中聚氨酯顼聚物NC0含■测定方法的改进ZHANJIE2006,27(5)3结论聚氨酯预聚物的游离NCO基团与二正丁胺的反应是很迅速的;工业化生产聚氨酯预聚物,对于NCO的测定,加入二正丁胺后的振摇时间可由15min改为3min,其测定结果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检测时间.[1]HG/T2409—92参考文献AmeliorationofmeasuringmethodofNCOcontentofpolyurethane.prepolymerinindustrialproductionLUXue—gand,DUHou~un,WENJing (ShandongNuoruikeSealingandAdhesionCo.,Ltd.,Jinan,Shandong250033,China)Abstract:PassedtheparallelmeasurementsofNCOcontentofsomepolyurethaneprepolymersamples,thispaperpresentedtheeffectofreactiontimeafteraddingdi(n—buty1)aminetothesystemonNCOcontentmeasuringresult.Thr oughdeterminingtheappropri—atemeasuringtimeforNCOcontentofpolyurethaneprepolymerinindustrialproductiontheefficiencyof measuringworkwasincreased.Keywords:polyurethaneprepolymer;NCOcontent;di(n—buty1)amine;reactiontime巴陵石化环氧树脂又添新品由巴陵石化公司环氧树脂事业部与湖南大学化工学院合作开发的水性紫外光固化环氧树脂项目,目前已通过中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水性紫外光固化环氧树脂是采用丙烯酸,马来酸酐等对环氧树脂进行结构改性,合成了水溶性可紫外光固化的环氧树脂.所合成的环氧树脂清亮透明,水溶性好,对铝板和木板粘合力强.拜耳上海基地MDI工厂投产位于上海化工区的拜耳材料科技上海一体化基地的单体MDI工厂已经投产.新工厂拥有8万t/a产能,于2006年中旬开始试运行,生产出纯MDI和聚合MDI,其质量完全符合拜耳公司的全球质量标准.柠檬酸三丁酯增塑剂推向市场一种新型无毒防霉抗茵增塑剂柠檬酸三正丁酯(TBC)已由江西旭峰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投放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市场.TBC的相容性好,增塑效率高,挥发性小,耐水性优良,可代替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李子东摘编)日本成立”第2代粘接材料研究会”为了探讨高性能,环境友好,可靠性高的新一代粘接材料的发展方向,日本近期成立了”第2代粘接材料研究会”,该会的宗旨是:探讨进一步提高胶粘剂的可靠性,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的方向.将在2个方向同时开展研究.其一是”粘接再循环化”,包括胶粘剂的分解,回收利用,粘接部位的脱粘等;”解聚型粘接材料”,”生物原料胶粘剂”,以及为达到被粘材料的再利用的目的而必须采用的”可分解胶粘剂”等广泛的课题,都是研究的目标.另一个研究方向是通过结构控制使胶粘剂高性能,强功能化,为此不仅在分子结构中引进官能团和结构单元,而且要探讨分子链中呈2D或3D结构排列的有机一无机纳米杂化高性能材料.例如:”液晶的自身组织化及利用外部电磁场控制排列材料”,”有机聚合物与无机或金属材料的纳米复合体”,”非共价键型网络材料”等均为预期的研究课题.该研究会成立及第1次学术报告会已于2006年4月28日在日本大阪召开.(李健民编译)?30?。

NCO检测方法

NCO检测方法

1 NCO值的测定NCO值是指100g固化剂所含的NCO基团的质量。

除非另有规定,本项试验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以上试剂,乙酸正丁酯要求水分≤ 0.1%,醇含量≤0.15%,所用蒸馏水均符合GB/T6682-1992实验室三级水规定。

1.1 溶液的配制1.1.1二正丁胺-乙酸正丁酯溶液量取10mL二正丁胺加入50mL乙酸正丁酯中,混合均匀,置于密封容器,本溶液即配即用1.1.2 0.5mol/L HCl标准溶液按GB/T601-1988规定配制及标定。

1.1.3 0.1%(m/V)溴甲酚绿指示剂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

1.2 操作方法准确称取(1~1.5)g(准确至0.001g)固化剂置于磨口带塞三角烧瓶中,用移液管准确移入10mL二正丁胺丁酯溶液(注:难解时可先加入10mL乙酸丁酯溶解),用瓶塞盖紧,轻轻摇动使其溶解混合均匀,静置20min后,加入30mL无水乙醇,摇匀,入(3~5)滴0.1%溴甲酚绿指示剂,用0.5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刚好变成黄色为滴定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1.3 计算1.3.1 NCO值按式(1)计算(V0—V1)× C HCl×4.2NCO值(%)=————————————(1)m式中:V0——空白试验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mL;V1——试样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mL;C HCl—— HCl标准溶液浓度,mol/L;m——试样质量,g。

1.3.2 结果的表示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不得大于0.2%。

一.要旨:试料以0.5N二正丁胺MEK溶液加入,使其常温下反应,其中未反应(即过剩量的)二正丁胺以0.5N/L标准HCL溶液逆滴定,得含有量(%)。

二.试液准备:1. BPB溴酚蓝指示剂的配制:取溴酚蓝1g加40ml纯净水,用1g NaOH共同研磨,再加入20ml甲醇溶解2. 甲醇(木精)合格的测试方法取甲醇200ml置于三角锥形瓶中,加入溴酚蓝(bromo-pheonl-blue)指示剂1-2滴,以0.1N/L HCL滴定加入,若颜色变黄即合格。

聚氨酯基础知识(通俗版)

聚氨酯基础知识(通俗版)

1.4 聚氨酯塑料泡沫特征和分类应用
泡沫塑料是聚氨酯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之一。它的主要 特征是具有多孔性,因而相对密度小,重量轻,绝热性 好,施工成型方便,比强度高。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和 配方的变化,可制成软质、半硬质和硬质泡沫塑料。按 照多元醇品种的不同,可以分为聚酯型和聚醚型聚氨酯 塑料泡沫。按照发泡方法分类,可以分成块状、模塑和 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冰箱、热水器、冷柜、电子消毒 柜等用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为硬质聚氨酯塑料泡沫,俗称 硬泡,主要利用了泡沫塑料独特的绝热性。
脆、粉。
3.3 世界主要黑料生产厂家和其经典牌号
目前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拥 有黑料的制造自主产权,他 们分别为美国两家,德国两 家,日本两家,中国和英国 各一家。
德国:①Bayer(拜耳
公S等
日本:①三井武田化学
公司经典牌号M-100-2OO等 ②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 (原南阳)经典牌号MR-100-
黑料
• 正称:多亚甲基多苯 基多异氰酸酯
• 俗称:粗MDI、PAPI
基聚 甲氨 酸酯 酯成 成品 品( )氨
注意:黑料不能单纯的称为MDI,因为纯MDI为固体形态
3.2 黑、白料通俗的特性阐述
白料:是多组分多品种混合物,
3.2
可溶于水,但聚酯多元醇不易溶于 水。泡沫中特性是活性高,柔韧,
影响泡孔,反应中过量时,泡体反
硬泡的定义:是指在一定负荷作用下不发生明显变形, 当负荷过大时发生变形后,不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塑料 泡沫。
2.1 聚氨酯塑料泡沫保温机理和性能特点
聚氨酯硬质塑料泡沫保温机理:
• 聚氨酯PU本身材料就为热的不良导体,当热量要通过聚氨酯 塑料泡体散发逃逸时,必须经过聚氨酯塑料泡沫特有的无数 结构紧致细密的小气室,有效地减缓了热传导的散热损失。 而且由于气室相互间是密闭状态互连的,这就有效地防止了 热的辐射和对流传导方式造成的热量损耗。

检测项目、限量指标和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项目、限量指标和检测方法的比较

国内外食品接触塑料制品检测项目限量指标要求对比一、总迁移量迁移到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所有物质的量称为“总迁移量” 或“全迁移量” (overallmigration ),对总迁移量的限量指标即为“总迁移限量”( overall migration limit )。

表2-1 中,除模拟物D 外,其它食品模拟物均为沸点不超过120℃的液体,可在常压下加热挥发。

用干净的器皿盛放一定体积的接触过材料的模拟物,加热使模拟物蒸发,留在器皿中的残渣即为迁移物,测定其重量即可计算得出总迁移量。

故此我国和日本又将“总迁移量” 叫做“蒸发残渣” 。

由于加热过程中,材料含有的挥发性组分也会蒸发,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总迁移量实际上是材料迁移出的非挥发性组分的总量。

欧盟2002/72/EC 指令对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总迁移量规定了统一的限量,即每千克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不得超过60 毫克( 60mg/kg)。

对容积小于500 毫升或大于10 升的容器类制品,以及薄片、膜或其它不可填充的材料或制品,或无法估算其表面积与所接触食品量之间关系的材料或制品,总迁移限量以每平方分米材料或制品的接触面积表示,即不超过10 mg/dm2。

但对用于婴幼儿食品的产品,其总迁移限量一律以60mg/kg 表示。

由于脂肪类模拟物相对实际食品具有更高的提取能力,对采用这类模拟物进行迁移试验的测定结果,需按85/572/EEC 指令中的相关规则用一个1~5 之间的“模拟物D 缩减换算系数”( DRF)校正后再与限量指标比较。

欧洲理事会在有关决议中对橡胶、硅有机化合物(包括硅橡胶)制品制定了类似的规范,即总迁移量不得超过60 mg/kg 。

我国卫生标准对具体的塑料品种分别规定了蒸发残渣指标,并按模拟物分,多数情况下为≤ 30 mg/L,也有≤15 mg/L 的规定(如ABS、AS);对高压锅密封圈以外的橡胶制品,4%乙酸和正己烷蒸发残渣限量为≤ 2000 mg/L。

氨纶预聚体-NCO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

氨纶预聚体-NCO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

氨纶预聚体-NCO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摘要分别用乙酸乙酯和异丙醇作为增溶剂对氨纶预聚体中-NCO(异氰酸酯基团)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乙酸乙酯法不仅提高检测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同时降低检测成本。

适用于氨纶预聚体的-NCO含量的跟踪检测。

关键词氨纶预聚体;乙酸乙酯;-NCO0 引言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

聚氨基甲酸酯,英文名:polyurethane。

是由二元酸与二元醇经缩聚生成的聚酯或聚醚,再与异氰酸酯缩合而成的高聚物。

氨纶的用途广泛,生产量日益增加。

-NCO(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是氨纶聚合反应中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跟踪检测-NCO含量,确定聚合反应的终点。

目前,-NCO含量的检测方法分为化学滴定法和仪器分析法。

化学滴定法比仪器分析法的精确度低,检测过程中易受到环境、人员、试剂和样品溶解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其精确度的主要原因是溶剂和样品溶解条件。

但是由于仪器分析法是二次分析方法,必须依靠化学分析方法提供基础数据建立数学检测模型;在实际的生产检测过程中,化学分析法不可缺少。

化学滴定法测定-NCO含量最常用的是采用甲苯-二正丁胺滴定法:将二正丁胺溶于甲苯,使之与NCO反应生成脲,再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二正丁胺,即可得到样品中的-NCO含量。

由于甲苯与水不互溶,导致盐酸标准溶液与二正丁胺的反应不完全,滴定终点难确定。

因此,该方法需要加入异丙醇作为增溶剂,导致化学试剂用量大,且检测成本很高。

本文作者对此方法进行改进,用乙酸乙酯作为检测溶剂,但反应剂仍是“二正丁胺-甲苯”,无需其它试剂作为增溶剂,使用HCL-乙醇溶液滴定,即可得到样品中的-NCO含量。

1 实验1.1 实验原理氨纶预聚体中的-NCO基团与二正丁胺反应生成取代脲,盐酸-乙醇溶液作为滴定剂,用自动滴定仪滴定过量的二正丁胺,采用动态等当点滴定(EQP)方式确定检测终点。

化学方程式:根据如下公式即可得到样品中的-NCO含量。

NCO含量=m:试样重量(g)V1:空白试验时盐酸-乙醇溶液的消耗体积(ml)V2:样品试验时盐酸-乙醇溶液的消耗体积(ml)C:盐酸-乙醇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1.2主要仪器与器具T50自动滴定仪(梅特勒-托利多中国),电子天平(0.1mg),量杯,KQ-500B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异氰酸基

异氰酸基

异氰酸基(NCO)含量快速测定方法摘要本文研究了TDI加成物和三聚体中的异氰酸酯基(NCO)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该方法快速、简捷、精确度高,适合于聚氨酯树脂合成过程中异氰酸酯基(NCO)含量的测定,提高了聚氨酯树脂合成终点判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异氰酸酯基(NCO)含量快速测定方法提高聚氨酯树脂合成终点判断准确性前言近年来,聚氨酯产品的应用相当广泛,在涂料行业中,聚氨酯涂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及性价比成为广受欢迎的产品,木用涂料中聚氨酯涂料的比例占到70%~80%。

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是由含有异氰酸酯基(-NCO)的甲组分和含有羟基乙组分组成,在生产含有异氰酸酯基(-NCO)的甲组分(通常为加成物或三聚体)时,需要通过检验其异氰酸酯基(-NCO)的含量来确定合成反应的终点,如反应过头会导致产品的异氰酸酯基(-NCO)的含量降低,降低成膜时的交联密度,降低漆膜的多项性能,严重的会导致产品在反应釜内胶化,无法使用并严重影响生产,所以过程检验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对聚氨酯涂料的生产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但从很多资料上介绍的异氰酸酯基(-NCO)含量的测定方法来看,单次测定异氰酸酯基(-NCO)含量的时间需要50分钟至90分钟,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很难及时判断反应终点,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同时也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在不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检验的及时性,笔者通过相当多的试验,总结出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

1 异氰酸酯基(-NCO)含量检验方法的现状1.1 测试原理大部分资料中介绍的测试原理都基本一致,都是利用异氰酸酯基与过量的二正丁胺反应生产脲,再用盐酸滴定过量的二正丁胺来定量计算异氰酸酯基的含量。

R-NCO+(C4H9)2NH→RNHCON(C4H9)2(C4H9)2NH+HCL→(C2H9)2NH·HCL1.2 操作步骤准确称取3克左右的样品于干净锥形瓶中,加入20ml无水甲苯(或1+1甲苯环已酮),使样品溶解,用移液管加入10.0ml二正丁胺-甲苯溶液,摇匀后,室温放置20~40min,加入40~50ml异丙醇(或乙醇),以几滴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用0.5mol/lHCL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由蓝色变黄色为终点。

聚氨酯中游离_NCO含量的测定

聚氨酯中游离_NCO含量的测定

Chemical Propellants & Polymeric Materials2008年第6卷第4期· 16 ·聚氨酯中游离-NCO含量的测定袁月兰(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摘 要: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各种测定游离-NCO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电位滴定法、红外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及色谱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测定原理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聚氨酯;游离-NCO;测定中图分类号: TQ323.8; O6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91(2008)04-0016-04收稿日期:2008-04-18作者简介:袁月兰(1983-),女,安徽泗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光谱分析化学。

电子信箱:yuanyuelan0128@126.com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二异氰酸基的反应过程很复杂,副反应多,其中游离的异氰酸酯基(-NCO)对某些聚氨酯产物的稳定性影响极大,这是由于-NCO遇到含活泼氢的物质(如H2O、胺等),会进一步发生扩链、支化或交联反应,从而最终导致凝胶或形成弹性体,因此在实验或生产中对-NCO的含量进行控制尤为重要。

文中对目前国内外测定聚氨酯中游离-NCO的多种方法进行简要述评。

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目前国内外较普遍使用的方法,相关报道较多[1 ̄4]。

该法是基于二丁胺与-NCO的反应:(C4H9)2NH + R-NCO→(C4H9)2N-CO-NH-R。

为了定量测定-NCO,可加入过量的二丁胺,让其充分反应,然后用酸回滴过量的二丁胺。

其中试样的溶解可以用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氯苯、三氯苯等溶剂。

多数方法使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并在滴定之前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异丙醇、甲醇、甲苯等),其目的在于组分的溶解和对观察终点有利。

测定步骤为准确称取3g左右的样品放入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20mL无水甲苯,使样品溶解,用移液管加入10.00mL二丁胺-甲苯溶液,摇晃使瓶内液体混合均匀,室温放置20 ̄30min,加入40 ̄50mL异丙醇(或乙醇),加入几滴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用0.5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黄色时为终点,并做空白实验[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NCO值的测定
NCO值是指100g固化剂所含的NCO基团的质量。

除非另有规定,本项试验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以上试剂,乙酸正丁酯要求水分≤ 0.1%,醇含量≤0.15%,所用蒸馏水均符合GB/T6682-1992实验室三级水规定。

1.1 溶液的配制
1.1.1二正丁胺-乙酸正丁酯溶液量取10mL二正丁胺加入50mL乙酸正丁酯中,混合均匀,置于密封容器,本溶液即配即用
1.1.2 0.5mol/L HCl标准溶液按GB/T601-1988规定配制及标定。

1.1.3 0.1%(m/V)溴甲酚绿指示剂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

1.2 操作方法
准确称取(1~1.5)g(准确至0.001g)固化剂置于磨口带塞三角烧瓶中,用移液管准确移入10mL二正丁胺丁酯溶液(注:难解时可先加入10mL乙酸丁酯溶解),用瓶塞盖紧,轻轻摇动使其溶解混合均匀,静置20min后,加入30mL无水乙醇,摇匀,入(3~5)滴0.1%溴甲酚绿指示剂,用0.5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刚好变成黄色为滴定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1.3 计算
1.3.1 NCO值按式(1)计算
(V0—V1)× C HCl×4.2
NCO值(%)=————————————(1)
m
式中:
V0——空白试验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1——试样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 HCl—— HCl标准溶液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1.3.2 结果的表示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不得大于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