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第七章南方地区优质教案(1)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
重点
能顺利说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
难点
能够说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带来的影响;
能够根据材料说出南方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以及成因
板书设计
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范围
2)地形
3)土壤
4)气候
二、农业
备注
教学反思
备注
教学设计
教材处理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欣赏几张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判断图片是在哪里,南方还是北方?从而引出南方地区的课题。
3.降水特征、干湿度:引导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总结规律。点拨总结: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于800mm ;位于湿润区。
4.气候类型:引导学生读中国气候类型图,回答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总结点拨: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小结: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教师:再来看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归纳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学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拨)
拓展提升: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盆地内为低山丘陵,起伏和缓,海拔较低,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
教师:接下来看南方地区的土壤。先欣赏一张景观图片。问:这张图片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红色。从而引出南方大部分地区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的知识点。
除了红色土壤以外,南方还有其他颜色的土壤,请同学们看这张景观图片,这张图片上的土壤又是什么颜色呢?——紫色。进而引出除了“红土地”以外,南方地区的四川盆地还发育着肥沃的“紫色土”的知识点。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思锚)设计思路:课堂的开始,通过展示人民币20元背面图片,问学生这里画的是哪里?接着抛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实现抛锚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等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师通过教学帮学,实现在课堂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位置转换。
课堂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课堂之外,对于本节课教师要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本节教材内容和设计思路与《北方地区》大同小异,也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农业等内容。
本节有两个标题,“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概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通过了解南方水田农业,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图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2、了解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3、认识南方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的《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可能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我国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方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相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提问:“你们对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水稻田、丘陵地貌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提问:“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7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等自然景观的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进一步领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学习效果。
3.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讨南方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在其特有环境下红色土壤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读图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分布等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红色土壤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观赏反映南方地区的图片。
大概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策略从学生熟悉的古诗或收集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知识,快乐学习。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PPT课件(先展示图1-5,然后展示图6并进行比较)活动一:教师引导学生便欣赏美景图片、听音乐,并且可以给美景配上古诗词。
(设计:如下图,课件“第三幅图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能不忆江南?”第四幅图片:“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比欣赏课件展示的南方与“黄土高原景观图”,体会南北景观的不同。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黄土高原景观图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同学们对南方有什么印象?引入新课的学习。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第一幅图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能不忆江南?”第二幅图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三幅图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考点2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考点3 主要农作物(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例1读海南岛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球上五带来看,海南岛位于带。
(2)盛产的水果有()A、橡胶B、比菠萝C、苹果D、梨(3)海南岛的地势特征为。
(4)根据图上的信息判断,海南岛上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盐场主要分布在(填方位)。
(5)到海南岛旅游,入住宾馆价格更高的季节是(选填冬季和夏季)【答案】(1)热带 B(2)中高周低(3)铁矿西南(4)冬季【解析】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主要温度带是北温带,少部分是热带,没有寒带。
(1)从图中可知,20°N穿过我国海南岛北部,故海南岛在五带中的热带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7第七章 南方地区》精品教案 (1)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三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讲授新课]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逐个比较,依次显示)区域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降水量(较多/较少)季节分配南方地区7月接近30℃1月 0℃以上较多较均匀北方地区7月 25℃左右1月 0℃以下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季节变化明显板书: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高于0℃活动1:(课文第8页活动第1题)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地理位置与范围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其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直辖市)。
二、地形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
云贵高原:多岩溶地貌,坝子为农业区。
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山前冲积扇)、东部低山丘陵。
山地:南岭、武夷山、大巴山、雪峰山、大别山、巫山、横断山区等。
三、气候从温度带来看,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南部沿海小部分地区属于热带。
冬季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
从干湿区来看,南方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属于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夏季。
从气候类型来看,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一、耕地类型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在南方的山区,人们因地制宜,随山势修筑层层叠叠的梯田,蔚为壮观。
二、主要农作物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
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竹林香蕉园三、作物熟制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大部分地区是一年两熟,南部沿海小部分地区为一年三熟。
例题1 下列几组地形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山东丘陵B. 武夷山、南岭、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C.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D.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南丘陵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地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人们,受不同地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地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地差异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地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地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地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地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地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地差异性。
教学方法
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地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地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地共同性。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这些特点。
板书:第三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讲授新课]
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地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地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
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
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逐个比较,依次显示)
板书:
北方地区 降水较少 最冷月均温低于0℃ 南方地区 降水较多 最冷月均温高于0℃ 活动1:(课文第8页活动第
1题)
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活动2:在图5.9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看图5.9,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
提问:哪条河流径流量大?(长江)
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流域内降水丰富。
(另外:支流多,汇水区域广也是原因之一,在此老师
要适当给学生说明)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明地是,这两条河流径流量地差异,可以做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地差异。
板书: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小
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大
思维发散:大家知道,水到0℃以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结冰)那么冬季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有何差异呢?
南方河流一般不结冰;
北方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5.9中两幅植被景观图。
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地差异。
南方:常绿林。
北方:落叶林。
教师做适当解释:这是在北方地区地气候条件下,长期适应环境地表现。
板书: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3:(课文第8页活动第2题)
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地主导因素:
(学生完成这个题目,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师
要做适当地点拨、启发、引导)
承转:我们了解了南方与北方地区地自然差异,是不是它们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别呢?
看图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同吗?答:不同。
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答:不同。
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
比较图5.11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答:不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地
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地联系。
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地差异。
关于这两个地区地差异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收看”“收听”或“阅读”……,掌握更多这方面地知识。
[反馈练习]
1.填空
(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2)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与温度带、典型植被林与林地分界线。
(3)北方河流冬季普遍(结冰、不结冰),南方河流一般没有此现象。
(4)北方河流流量较,南方河流流量较。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间差异性较大,区域内部特征完全相同。
(2)南、北方地区地自然差异是由气温这一要素引起地。
(3)北方地区最冷月地气温都低于0℃。
(4)下雪天不可能在南方出现。
参考答案:
1.(1)800 (2)暖温带亚热带温带落叶阔叶亚热带常绿阔叶(3)结冰(4)小大
2.(1)×(2)×(3)×(4)×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南、北方地自然差异有哪些?(回答:略)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了解两区域在人文方面地差异。
[讲授新课]
放录像片段: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地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地特点等。
根据片中讲述,完成活动!(大屏幕显示)
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地集体观点,学生们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地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
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地原因是什么呢?
给学生一定地时间思考,然后提问。
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地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地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
在“其他不同”这一栏中,主要针对前面提出地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去伪存真”。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2题)
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
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地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地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地差异,两地人文方面地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地协调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地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2)南方地区地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3)北方地区地主要农作物是、等。
(4)南方地区地主要农作物是、等。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作物熟制地差异主要是由两地地热量差异引起地。
(2)北方传统民居地墙体较厚,主要是因为此地冬季寒冷。
(3)南方传统民居墙体高,而屋顶坡度与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相同。
(4)现代化地高楼大厦在南、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差异,说明自然环境对现代建筑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1.(1)旱地(2)水田(3)小麦大豆(4)水稻油菜
2.(1)√(2)√(3)×(4)×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在今后地学习和生活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关南、北方地区地人文差异,注意收集整理,并试着解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