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与方法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8篇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8篇第1篇示例: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保护成为了各国的重要议题。
而造林是一种有效的生态保护手段之一。
在进行造林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整地,整地工作对于后期的栽植和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造林地整地的功能及其重要性入手,介绍整地的作用和方法。
1. 打破地表结壤:土地如果长期不耕作或者受到污染,会形成地表结壤,使土壤中的氧气和水分无法充分渗透到土壤深层,影响植物的生长。
整地的作用之一就是打破地表结壤,促使土壤中的氧气和水分充分循环。
2. 改良土壤质地:通过整地可以将土壤中的硬块、根系等杂物除去,使土壤质地更加松软,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 提高土壤透气性:整地可以促进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
4. 保持土壤湿润:整地可以使土壤松软,有利于土壤中的水分渗透和保持,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以上几点便是整地的主要功能,可以看出整地对于后期的栽植和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整地的方法:1. 犁地:使用犁头机械对土地进行犁地,犁地能够有效地打破地表结壤,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透气性。
2. 翻地:翻地是指将土地上层的土壤翻倒到下层,借助机械设备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完成翻地工作,翻地可以将土壤中的杂物除去,改良土壤质地。
4. 掘沟排水:在整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排水问题,特别是在多雨地区,要进行掘沟排水的工作,以防止土地积水影响植物生长。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造林地整地工作,为后期的栽植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植物的生长。
在整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对土壤和植物造成伤害。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合作,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植物的生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字数:456】第2篇示例: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日益加剧,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树木砍伐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与方法.

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与方法.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植树营林项目建设,以改善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林业发展水平。
而在营林生产的过程中,整地工作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环节,这对于营林效率的提高和树木成活率的提高都是起到直接影响作用的。
现本文就来详细探讨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重要作用和一般常采用的整地方法。
关键词:营林生产适时整地作用方法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林业建设的生产水平,提高我国整体绿地覆盖面积,我国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并对地方的营林生产技术方法的改进与完善给予了极大的技术支持,极大的提高了营林的生产效率。
在这些技术中,对于营林地的整地改造工作是一项特别需要重视的工作。
在整地的过程中,除了按照技术规定的方法进行全面整理以外,还必须要在正确的时间段里完成整地改造工作,以免耽误了后期营林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整地效率的提高和土壤中水分的保持。
由此可见,适时的进行整地改造,是营林生产技术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技术环节。
1、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在实际的营林生产过程中,通过整地能够有效改善林地小范围内的气候环境,提高林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增大土壤肥力,使林地的水土得到更好的保持,减少病虫害与杂草的产生,改善造林地树木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具体来讲,适时整地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1 改善造林地内局部小气候条件无论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在造林地上一般生长着灌木、杂草等自然植被,影响通风透光,整地可以有效清除这些有害的物质,是栽培的幼苗幼树获得良好的生育条件。
整地面积的大小、割灌多少是调节光照条件的重要手段。
使幼苗幼树获得充足的光照,例如对喜光树种需要进行清除灌木杂草,而培育耐阴树种时则需要保留一部分灌木或者高草以创造良好的庇荫环境。
通过整地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从而改善造林地上局部的光照条件和土壤温度条件。
1.2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整地可以增加土壤疏松程度,增加土壤团粒结构,进入到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流失,减少干旱,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与方法

由于造林地种类 多, 面积大 , 分布广, 自然条件复杂 , 或者地处偏远 , 决 定 了造林整地任务的艰巨性和方法的多样性 。同时 , 由于林木树体高大 , 根 系深广, 生长周期长, 所以, 对造林整地 的质量要求很高。 整地前, 对 造林地应进行必要 的清理 。要把造林地上 的藤条 、 灌木 、 杂 草, 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 丫、 树头、 站杆、 火烧木等清理干净 。可根据 实际情
防止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含水量充足。 目前, 我国北方的整地方法通常是开挖鱼鳞坑 、 水平沟或者反坡梯 田, 这一系列方法实施的主要 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采用这些方法能够
的工作环节 , 但是人们在 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忽视这一工作 , 以致于建造 的森 林植被存活率较低, 营林工作管理水平较低, 从而 阻碍 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 展。 所 以在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是极为重要的, 下文主要分析 了适时整地的 作用 以及方法,以期对营林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有效的提高营林工作的质
( 1 ) 带状整地 。 带状整地 改善立地条件 的效果好。 平原地区可用犁沟 、 高 垄、 带状的方法 。山地可用水平带、 水平阶 、 水平沟、 反坡梯 田等办法。 ( 2 ) 块状整地 。 块状整地是块状或穴状翻垦造林地韵方法。此法灵活性 大, 适用于各种造林地条件 。 整地省工, 但 改善立地条件 的效果相对较差 。 平 原地区常采用穴状 、 块状整地和 高台整地的方法 , 山地多采用穴状 、 块状和 鱼鳞坑的方法 。 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 , 造林整地 的方法 一般 以穴状整地 更适合。穴状整地可 以为林木 的生长创造条件,能够满足林木生长所需的 水、 肥、 气、 热等条件, 提 高造林成活率 。 通过整地清除 了地面 自 然植被, 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 了地表 日照温度 , 从 而提高土温 , 可 以争取 时间, 提前造林 。通过整地翻土 、 松土 , 捡 出根藤 、 枝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整地是指在林地进行营林建设前,对林地进行整体平整和土壤改良的过程。
整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林木的生长条件,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为后续的营林建设和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整地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地面整理、排水设施的建设、土壤改良、遮阴设施的设置等。
1.整地的功能(1)平整地面:通过整地工作,可以将地表的高低起伏进行调整,使得地面平整整齐,为后续的种植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土壤的保持和水分的储存。
(2)改善土壤条件:通过整地工作,可以进行土壤改良,包括深翻土壤、施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通透性等,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营林建设和树木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
(3)排水设施的设置:在整地过程中,可以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以增强林地的排水功能,防止水涝对树木生长的不利影响。
(4)遮阴设施的建设:在整地过程中,可合理设置遮阴设施,如搭建遮阳棚、遮阴网等,以减少日照强度,保护年幼的树木,促进其生长。
2.营林建设的方法(1)合理选择树种:根据造林地的土壤条件、水分情况、气候特点等,选择适合栽种的树种,包括速生树种、乔木类、灌木类等,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设置造林地标志:在营林建设前,应在林地的重要位置设置造林地标志,包括标有树种名称、面积、年限等相关信息的标牌或标识,以便于监测和管理。
(3)科学布局种植:在进行营林建设时,应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布局,包括行距、株距、树木类型的搭配等,以提高林木的生长效益。
(4)合理实施造林:在进行造林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种植时间、方法和技术,包括直播种植、移植苗木、抛洒种子等,以提高营林建设的效果。
(5)科学管理保护:在营林建设后,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除草、施肥、修剪等,以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
整地是林地营林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整地工作,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条件,为后续的营林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林木的生长提供保障。
营林生产中整地技术的作用及方法分析

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林业资源需求量较大,针对于当前森林资源短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大人工造林活动,利用人工建造的林木来对市场进行供给,实现对天然林的有效保护。
在当前营林工作中,整地作为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人工造林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极大的影响了造林的植被存活率。
因此在当前实际营林生产过程中,需要重视整地工作,通过运用适宜的整地技术,全面提高土壤的质量,为苗木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保证营林工作的质量。
一、营林生产的现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生态超负荷,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持续发展,林业产业规划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这也使林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变得越发重要。
因此要做好营林生产工作,通过植树造林来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更好的发挥营林技术的重要作用。
将整地技术在营林生产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林地资源,提高林地的管理和养护水平,促进营林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二、营林生产中整地技术的作用将现代技术在营林活动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营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营林整地工作中,针对于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土壤特征来制定整地计划,并针对具体的季节特点来进行整地清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凸显出整地技术的优势。
1.改善造林地内部小气候条件。
近年来随着人造林面积的增加,林地内杂草、灌木等一些自然植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对于森林植被的通风性和透光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通过营林整地将这些自然植被清除,可以为林木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因此作为营林人员,需要针对于树种生长习性出发,做好林地整地工作,及时清除林地内的杂草和灌木,进一步对栽种的树种周围的温度条件进行改善。
但对是对于耐阴的树种来讲,在整地过程中需要在树种周围保留一定的自然植被,为其提供一个庇荫的环境。
2.改善土壤性质。
在营林整地工作中,需要根据各地区季节特点来选择具体的整地时间,北方宜选择在秋季,南方适宜在冬季进行整地。
营林生产实践中适时整地技术的运用实践

营林生产实践中适时整地技术的运用实践营林生产是指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通过经营管理手段进行森林生产的活动。
在实际生产中,适时整地技术是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未来树木的生长和质量。
适时整地技术的运用实践是营林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适时整地技术的意义在于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整地过程中,可以去除林间杂草和树木残株,调整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从而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适时整地还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板结度和土壤压实度,增加土壤的疏松度,为树木的根系提供更好的生长空间,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适时整地技术的运用对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营林生产实践中,如何进行适时整地技术的运用呢?适时整地技术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整地前,应该充分了解森林土壤的类型和性质,对于土壤的肥力、水分状况以及树木生长的需求有清楚的认识。
根据不同的情况,科学制定适时整地方案,包括整地的时间、深度、方式等。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整地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整地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整地工具和机械设备。
根据森林地貌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可以是机械整地也可以是人工整地,甚至可以是机械和人工结合的方式。
不同的整地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整地工具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树木的生长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整地工具,保证整地的效果。
适时整地技术的运用应该与其他经营管理措施相结合。
在营林生产实践中,除了整地技术之外,还需要与栽植、灌溉、施肥等其他经营管理措施相结合。
只有整地技术与其他经营管理措施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最佳的生长效果。
在进行整地的可以顺便进行栽植工作,或者在整地之后进行灌溉和施肥工作,从而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适时整地技术的运用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
在整地之后,需要对整地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
造林地整地是指在选定了适宜的造林场地之后,通过对场地进行排整、平整、围护和
改良等一系列措施,从而创造出适宜于树木生长的环境。
1.利于树木生长
整地能够改善造林地的土质结构和空气环境,促进树木生根发芽,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从而使整个林区的林木生长更加健康且森林覆盖率更高。
2.减少水土流失
在进行整地之后,能够保持造林地的坡面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对于具有陡坡的造林
地来说,进行整地还能够起到防止滑坡的作用。
3.提高土地密度
通过整地后的机械翻土,可以使土层的密度提高,从而使土壤更适宜于树木的生长。
营林建设的方法:
1.林种选择
根据造林地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营林建
设。
2.规划设计
在选定了适宜的树种之后,根据林地的地形地貌条件,进行林区的规划设计。
这包括
林道规划、防火道规划、篱笆规划等。
3.园区设置
根据营林建设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园区,包括幼林区、中林区和成熟林区等。
4.营林技术实施
在进行营林建设时,需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包括正确的栽植和施肥方法、适当的修
剪和除草方法、有效的害虫和病害防治等。
5.维护管理
营林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包括规范的修枝、翻土、换土、喷施杀虫剂等方法,保证林区的健康生长。
森林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与方法

森林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与方法作者:于丽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05期摘要: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在于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林木良好生长。
营林生产适时整地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种类为全部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方式皆能提高林木存活率,保证林木良好发育。
本文结合我国营林生产实际,对营林生产适时整地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出几种可行的整地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营林生产;整地;适时性;作用;方法森林营林生产管理中,为了能除去土壤杂草,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让林木根系更好的吸收养分,提高其生长质量,管理人员通常会采用适时整地方法,在某一适当时间内对森林进行整地。
基于森林适时整地的重要性,笔者现对整地作用以及整地方法作详细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适时整地在营林生产中的作用适时整地是营林生产管理方式的一种,目的同样是为了提高营林生产效率,促使林木早日郁闭。
结合我国当前营林生产实际,分析探讨出营林生产适时整地的主要作用为:1、改善林木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环境质量在适当时间段内对林木生产环境进行更新,通过整地方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可有效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木生长效率。
尤其是在幼林生产中,由于幼林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比成林要多得多,因此必须保证土壤中养分的充足,防止幼林因养分不足而生长死亡。
整地作为一种有效的土壤翻新方式,一方面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贫瘠性,使养分充裕,另一方面则可除去地表上的其他植物,减少其他植物对土壤中养分的汲取,确保养分充足。
由此看来,整地对幼林生长是极为有效的,它能够改变林木所在的地形地势,改变阳光透射环境,改变土壤温度和土壤质量,使林木生长环境更加舒适,提高幼林存活率以及林木生长效率。
2、增强土壤的水保墒能力适时整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并促进土壤结构团结,使渗漏到土壤结构中水分不会过快流失,避免干旱。
但要提及的是,营林整地必须重视季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与方法
摘要:整地工作是整个营林工作的基础部分,也是为最重要的环节。
在进行人工造林之前,整地工作与苗木的存活率、树木的生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所以在人工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营林工作者必须要适时整地,保证整地的质量,将其作为人工造林工作的首要任务。
本文主要分析了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与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营林生产适时整地基础工作整地质量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森林资源的短缺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主要矛盾,为了保证天然森林资源不再受到破坏,人们逐渐开始了人工造林工作,将人工建造的树木用以市场需求,供应人们的日常所需,该项目已广泛得到社会人士的认可。
在人工营林工作开展过程中,整地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但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忽视这一工作,以致于建造的森林植被存活率较低,营林工作管理水平较低,从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所以在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是极为重要的,下文主要分析了适时整地的作用以及方法,以期对营林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有效的提高营林工作的质量。
1、适时整地的作用
整地工作是整个营林工作的基础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整地工作中,营林工作者需要严格把握整地的时间,这样才更有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提高植被的存活率,从而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
发展。
1.1 改善造林地内部小气候条件。
由于人造林面积较大,林地内常会有杂草、灌木等自然植被的存在,这严重影响到森林植被的通风性以及透光性,此时,营林工作者通过整地工作能够有效的清除这些自然植被,为森林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整地过程中,营林工作者需要从树种的生长习性出发,如果是对喜光的树种林地进行整地,那么工作人员需要对林地中的所有杂草与灌木进行清除,改善树种周围的温度条件;如果是对耐阴的树种林地进行整地,那么工作人员就需要在树种周围保留一定的自然植被,从而为树木提供一个较好的庇荫环境。
一般来说,适时的整地可以有效的保护森林植被,并保留了现存的珍贵植物。
1.2 改善土壤性质,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整地,能够对土壤起到疏松作用,使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更易被森林植被所吸收,并且还能够保证土壤中的水分,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以及非礼。
在实际工作中,营林工作者需要注意整地工作的季节性,在我国北方,宜在秋季整地;而在南方宜在春冬季节进行整地,这主要是由于经纬位置的不同。
另外,在我国一些干旱地区,营林工作者更应该严格掌握整地的时间,否则,就会影响到土壤中的水分较快蒸发,不利于树种的健康生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整地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机械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的整地工作效率,提高了整地
工作的质量。
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整地,能够深层翻土,有效的改善的土壤条件,促进土壤内大量微生物的繁殖,有利于森林植物的生长。
1.3 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危害。
如果营林工作者长时间没有对林地进行修整,那么众多杂草等自然植被就会生长出来,并且其根部缠绕,吸收了土壤中的水分,以致于森林植被不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养分,最终造成树木干枯致死。
通过适时整地,一方面能够彻底清除杂草等自然植被,提高树木的存活率;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的减少营林工作的工作量以及经济成本,有效的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通过整地可以将土壤当中的有害生物消灭,较少植被病虫害的威胁,从而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1.4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营林生产储备发展动力。
通过适时整地,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避免林地出现荒漠化现象。
在整地过程中,要是林地处于山区或者丘陵地带,那么工作人员需要将其进行加固,加固措施一般是栽种耐旱树种或者是适应能力强的果树等,这一类树木能够将大气中的水分珠藏起来,在林地区域建立一个水循环体系,从而防止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含水量充足。
目前,我国北方的整地方法通常是开挖鱼鳞坑、水平沟或者反坡梯田,这一系列方法实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采用这些方法能够有利于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
效益。
1.5 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适时整地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营林生产全过程奠定好坚实基础,最终目的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为林木生产提供基础的、可靠的技术保障,意义深远。
2、适时整地的方式方法
由于造林地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自然条件复杂,或者地处偏远,决定了造林整地任务的艰巨性和方法的多样性。
同时,由于林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生长周期长,所以,对造林整地的质量要求很高。
整地前,对造林地应进行必要的清理。
要把造林地上的藤条、灌木、杂草,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树头、站杆、火烧木等清理干净。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带状清理或块状清理。
清理方法可以是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化学药剂清理。
2.1 全面整地
在平原地区,坡度不大的山地,缓坡地,以及不易发生风蚀和水蚀的地方,大面积造林或营造农田防护林时,都可以采取全面整地的方法。
这种方法改善立地条件效果明显。
2.2 局部整地
(1)带状整地。
带状整地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好。
平原地区可用犁沟、高垄、带状的方法。
山地可用水平带、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等办法。
(2)块状整地。
块状整地是块状或穴状翻垦造林地的方法。
此法灵活性大,适用于各种造林地条件。
整地省工,但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相对较差。
平原地区常采用穴状、块状整地和高台整地的方法,山地多采用穴状、块状和鱼鳞坑的方法。
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造林整地的方法一般以穴状整地更适合。
穴状整地可以为林木的生长创造条件,能够满足林木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等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
通过整地清除了地面自然植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表日照温度,从而提高土温,可以争取时间,提前造林。
通过整地翻土、松土,捡出根藤、枝丫、石块,集中地表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通过整地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及时清理自然植被,使更多的降水渗入土壤,疏松土壤,增加保水能力,减少地表蒸发,使土壤对幼树有足够的水分供给。
通过整地调节了土壤的水、肥、气、热的状况,有利微生物的活动,使更多的土壤养分可以利用,供幼树吸收。
通过整地,可以使肥沃土壤集中到根系周围,以利幼树生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林前整不整地,什么时候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造林的质量。
立地条件越差,越要适时整地,越要整好地。
只有把好适时整地的质量关,才能奠定营林生产的坚实基础,才能充分使良种壮苗的增产效益变成现实,施展出林木速生丰产和改变生态环境的潜在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艳珠,李秀茹. 浅析科学营林方法及预防管理措施[j]. 民营科技. 2010(11)
[2] 张宏伟,焦树林. 植树造林的方法及在杨树造林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