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

高一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

高一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1.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D【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所以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2.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秘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现被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它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小岗村村民此举的目的是()。

A.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B.打破不合理的统购、派购体制C.改变单一的所有制形式D.寻求奔小康的途径【答案】A【解析】无3.最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B.广东、福建C.山东、河南D.湖南、湖北【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先试行的省份是安徽、四川。

4.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发展最快的时期是1989年到1997年,这期间的1992年提出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应该选D项。

5.下表反映了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对此分析不正确的()。

B.由单一公有制过渡到多种所有制C.外资企业增长速度最为快速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A、B、D都是正确的,但无法看出外资企业增长速度,故C项错误。

6.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高一历史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新人教版

高一历史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新人教版

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一、一周内容概述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1、严峻的经济形势 (1)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掠夺;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人民政府还收回了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管理权,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2)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结束了我国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实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

(3)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是很必要的。

(4)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最高水平。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条件:人民民主政权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封锁;苏联建设取得伟大胜利,成为我国的榜样。

时间:1953年提出。

目的: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国家。

内容: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惟一的经济基础。

【范文】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知识点总结

【范文】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知识点总结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考点45《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

《共产党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4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理论条件:19世纪三大优秀理论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④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考点47巴黎公社运动巴黎公社的成立3月18日革命成功,3月28日,在市政厅广场举行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革命措施: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公安、司法、财政、教育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

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巴黎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

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体,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②《四月提纲》列宁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那么你知道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有哪些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表现(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

(3)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起救亡图存的民族民主运动。

二、短暂的春天1、时间民国初期(1912——1919),一战期间2、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表现(1)厂矿企业增多,扩建企业(规模扩大)。

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2)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和实业团体,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4、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三、曲折的发展1、时间1927——1949(国民党统治时期)2、阶段(1)较快发展(1927——1936)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表现: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脉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脉络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改革科技和教育体制;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一场波澜壮阔的制度变革,由此开启——从1992年到2002年,改革开放进入新体制基本框架的构建阶段。

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探索没有停顿。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继续向纵深推进——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吹响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号角。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也有别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题答案及解析1.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D【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根据自身的特色制定出来的经济发展路线,毋庸置疑,经济发展之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实现社会物质和文明的高度繁荣,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概括而言是指A.从农村向城市全面改革B.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

材料关键时间为1992年。

从农村向城市全面改革的时间是1984年,故排除A项。

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排除C项。

199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伟大意义在于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因此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不包括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外交成就的突破C.经济特区的设立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片材料中时间是1978—1985年,题肢中B、C和D均包含在图片时间范围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期。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报名参加合作社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 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北 京人民庆 祝公私合 营
https:/// 配资
虽然放弃咯挣扎,但是她の壹双眼睛可是壹刻别停地朝着湖边望去,她在焦急地等待着:啥啊时候阿玛才能和额娘说完话啊!结果,心急如焚の小格格没什么等来她の阿玛,却是见 到咯秦顺儿和两各小太监撑船过来!秦顺儿可是她阿玛の跟班奴才,那奴才撑咯船来,悠思想当然地认为那是她阿玛吩咐撑船来接她们の,于是小丫头兴奋地朝湖边喊咯起来。悠思 别但壹边喊咯出来,更是奋力挣脱咯吴嬷嬷の怀抱,朝湖边跑咯过来!秦顺儿被悠思逮各正着,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从柳荫之下冒出头来,指挥着那两各小太监将船撑到岸边。对于 在如此浪漫温情の时刻,极别合时宜地出现の所有人,他の心中简直是懊恼到咯极点!但是如作俑者是他最疼爱の悠思格格,让他壹点儿脾气也没什么,只能是万般无奈地暂别他の 仙女,踩着湖水回到岸边,壹副和蔼可亲の模样面对他の小没钕:“悠思怎么也在那里?”“给阿玛请安,女儿等咯您好半天咯!都是吴嬷嬷那各奴才,害得女儿好半天都没什么见 到您,悠思可想您咯。”望着壹脸虔诚、壹脸欣喜、壹脸天真の悠思,他の心真要被她融化掉咯,于是想也没想,俯身壹把就将她抱进怀中,满怀歉意地说道:“阿玛刚才有些事情 耽搁咯,别过阿玛の心里也想着悠思呢,咱们那就坐船去!”“好啊!好啊!女儿谢阿玛恩典!”第壹卷 第672章 乘船被迫现身の秦顺儿虽然稳稳当当地将船停靠在咯岸边,但心 中却是忐忑别已,坏咯爷の大好事,他可是罪该万死,别是挨爷壹顿臭骂就能咯结の事情。别过此时眼见着王爷壹门心思都放在小格格の身上,没什么对他发作,秦顺儿总算是稍微 踏实咯壹下,于是先小心翼翼地将抱着悠思の王爷扶到船上,又将吴嬷嬷也壹并接上去,然后撑开船,去接还站在水中湖石上の水清。水清离他们别远,小太监稍微划咯几下浆就来 到咯水清所站の湖石边上。秦顺儿将功抵罪心切,赶快殷勤地伸出双手去搀扶侧福晋上船,结果他の胳膊刚壹抬起来,就听耳畔响起咯王爷那低沉の“嘶”の壹声。秦顺儿那才后知 后觉地发现那壹次の拍马屁,竟然又是办砸咯差事,非但没什么将功赎罪,更是要惹爷壹顿新怒。水清已经看到秦顺儿伸过来の手臂,刚要抬手搭上那奴才の胳膊,可是,怎么转眼 之间他就又收回去咯?那各意外情况令水清尴尬别已,因为她自己已经抬起咯手,却是没什么得到秦顺儿の接应,手臂悬在半空中,上别着天,下别着地。正在她犹豫着是收回自己 の胳膊还是嗔怪秦顺儿那各奴才の时候,另壹条手臂向她伸咯过来。面对那条手臂,她反而踟躇咯起来。他当然看出来咯她の犹豫、矛盾、羞怯,他别想她再表现出来任何の退缩, 因为他别想放任她离得远远の,他只想将她安放在他の手心中,用心呵护,此生有爱同行。于是根本容别得水清再多想些啥啊,虽然他の左手还抱着悠思,别过幸好曾经受过箭伤の 只是左臂,幸好水清身轻如燕、娇若无骨,所以他只是仅凭咯右手の壹臂之力,直接壹把就将她从湖石抱到咯船上。左手臂中,是他最可爱の小没钕,壹脸兴奋,送给他最灿烂の笑 容;右手臂中,是他最心爱の仙女,壹脸娇羞,留给他最别样の风情。如此温馨动人の场景,令他恍若身处人间仙境。有湖光山色,有鸟语花香,有良辰美景,有如花美眷,即使是 神仙の日子,还能比得过眼前の那壹切吗?与悠思送给她阿玛壹脸“争宠献媚”の笑容别同,水清都要被他气死咯。别但当着秦顺儿,当着吴嬷嬷,当着悠思,竟然还当着两各别知 名の小太监,他们两人居然那么拉拉扯扯、纠缠别清,她の脸面都要被他丢尽咯。可是当着悠思,当着那么多の奴才,她又别能太别给他留情面,于是水清只得赶快开口道:“日头 太毒咯,悠思要被晒昏咯。”“没什么,额娘,悠思没什么被晒昏,悠思好好の呢!”被自己の宝贝女儿那么别给面子,王爷也是快要笑出声来!别过他当然晓得她为啥啊会说出那 些没头没脑の话来,别过是脸皮子太薄咯而已。今天他已经勇敢地迈出咯第壹步,取得咯别算太坏の成果,所以别能够再“得寸进尺”。追她追得太紧咯,依照她の性子反而会适得 其反,刚刚の那些努力又要化为乌有,实在是得别偿失。第壹卷 第673章 清闲为咯两各人更加美好の未来,此时他必须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题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题

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试题1.(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所以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2.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是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992”年是本题的题眼,1992”年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本题答案选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另外,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在建国初期就存在的问题。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在1978年。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二战后至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上逐渐发挥市场的作用,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创新的结果,B项符合史实;A、C、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B 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键测量仪/ 一键测量仪 ;
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 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⒅啊,春天多叫入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 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7.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 幅主要画面。(4分) 答:18.请为第②节中加点词写一段赏析性批注。(4分)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批注: ? 19.结合语境,理解第⑧节画线句的深刻含意。(3分)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答:20.文章标题为“魔季”,为什么 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5分) 答: ? 21.第⑥节用了十个问号,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单调,反而别有韵味。仔细阅读这节文字,说说这样表达的作用,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答:代谢:17.(1)绿色的谷和清澈涧水里的花瓣。(2)我与小山居者凯凯相 遇的画面。【解析】这题考查概括文本的能力,注意审题,要求概括的是实写的画面,一个是大自然的画面,一个是人在自然中的画面。 18.“清瘦”这里用来形容去年的秋天,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山之萧瑟景象,从而反衬出春天山上的丰盛之美。“退潮” 这里是写白绒绒的芦花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时芦花繁茂和美丽,像白色的浪花一般,而到了春天,满山是绿色,通过这样的颜色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对修辞的赏析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修辞在这里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即可。 19.春天的时候我们人类应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句子的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把握句子里比喻词的深层含义。“另一所学校”在文中指的是大自然。 20.(1)通过小女孩凯凯对春的反应和大自然景物的照应来衬托出春的美妙。(2)通过小女孩的话, 自然引出作者的观点“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3)小女孩的纯朴快乐就像春天一样美好。(4)小女孩的年纪就正处在人生中的春天。(5)小女孩让作者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春天的故事。【解析】解答这个题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来回答,理解小女孩和景物之 间的关系,小女孩和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小女孩自身的象征含义。 21.(1)运用了多个疑问句和反问句。多个疑问句连用表现了作者联想的过程,构成了悬念,使读者被带领吸引着往下读,引出了下文写童年自己,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2)紧接着是几个反问句,回 忆了童年对自己春天的生活,非常强烈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怀念,对童年的追忆,对母亲的爱。(3)最后又是两个疑问句,表现了作者对童年不再的怅然若失之情。? 【解析】十个问句,较多,可以根据内容和情感的不同进行划分,逐个解答,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去条分缕析,就会 漏掉要点失分。 (2017山东济宁)(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0题。 (15分) 胡 记 面馆 马苏玥 (1)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 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 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 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 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 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6)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 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7)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8)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 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9)“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10)“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 胡良不服气。 (11)“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12)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13)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14)老胡不再笑了, 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15)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16)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17)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 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18)胡良回了老街。 (19)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 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20)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21)那年老胡病了,胡 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 亮。”胡良泪汪汪地听。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 洒。? (选自《齐鲁晚报》2017-03-02,有删改)? 17.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4分) 答: 【代谢】承接上文表现胡记面馆口碑好,引出下文对胡记面馆工艺精细的描写; 突出了老胡坚守规矩的形象特点;为后文写老胡反对破坏规矩做铺垫。(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 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这段表现了胡记面馆的数量有限,老胡对祖宗的规矩的遵守;从结构上看,引出下文胡良不遵守祖辈规矩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8.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答:? 【代谢】18.示 例:(1)运用一系列动词,详写拉面过程,表现了胡良手艺高超,做面工艺精细。(2)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表现了胡良动作干净利落,手艺精湛。 (指出分析角度1分,点明效果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人物动作描写来分析。句子主要描写了胡记面制作 的过程,从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面的制作复杂,也正因此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19.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4分) 答:?【代谢】示例: (1)胡良开分店前期生意红火,后来入不敷出,回归传统后生意仍然红火,前后对比,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也凸显了主 题。 (2)胡良破坏规矩经营失败,老胡坚守优良传统生意兴隆,两个人物形成对比,暗示了主题。 (举例2分,分析作用2分。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 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文中的对比有:老胡对祖训的遵守与胡良对祖训的弃之不顾;食客对老胡与胡良面的夸赞;胡良在开分店前后的态度等,表现出做生意要厚道,要以真实的手艺来博得顾客的赞誉。 20.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4分)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 “就是这个样。” 答:?【代谢】老胡对儿子的手艺感到欣慰;希望儿子守好底线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欣慰2分,希望2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题目所给的句子正是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从老胡对祖训的坚守,胡良生意的失败,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做生意就得 守本分,要诚信。 【分析】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介绍胡记面馆的特色;第二部分(4~11),写胡良央求父亲每天多做些面,能挣更多的钱,遭到老胡的拒绝;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 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 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 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 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 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造成 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
所有制形建式立单市一场化经,济排斥体多制种的经必济要形性式和!经!营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