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不可小视

合集下载

厚植家国情怀_担当时代责任——2023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第25题分析

厚植家国情怀_担当时代责任——2023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第25题分析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落实爱国行动———2023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第25题以个人与国家关系为主线,创设适切的情境和问题,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担当时代责任,发挥了试题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

一、试题特点分析(一)试题回放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分)2022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了一项有3012名青年参与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一受访青年心目中未来的国家是:社会更文明和谐、国家更繁荣稳定。

(1)从调查结果一及受访青年甲的发言中,你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什么品格?(2分)调查结果二受访青年相信: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好。

(2)结合对受访青年乙发言的理解,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阐明调查结果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请你来参与“作为‘强国一代’,哪些素质最不可或缺?”是此次调查的一项内容。

(3)如果你是受访者,你认为哪一素质是“强国一代”最不可或缺的,并说明理由。

(要求:素质与强国相关,理由充分,说服力强。

)(6分)(二)试题特点分析25题从材料选择、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思维能力方面呈现四个特点。

1.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2022年10月,我国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2023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第25题分析杨瑞芳1,周凤敏2(1.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00;2.石家庄市第28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2023年河北中考道德与法治第25题巧妙实现了试题与时代背景、素养立意、能力考查、学科概念的融合。

以试题特点为例,剖析学生答题的问题及原因,梳理并总结对教学的启示,提升中考备考复习效率。

关键词: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特点;答题情况;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 (2024)11-0012-04未来的中国,人民有更强的凝聚力,国家更富强,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推动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构筑四位一体 引领中考工作

构筑四位一体 引领中考工作

构筑四位一体引领中考工作1. 引言1.1 构筑四位一体引领中考工作引言:构筑四位一体,引领中考工作,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位一体教育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相互配合,共同育人、培养学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在中考阶段,构筑四位一体是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成长能力的关键所在。

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协同努力,才能引领中考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通过构筑四位一体,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家庭和社会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支撑,加强与学校的合作,能够更好地辅导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这种共同努力下,中考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筑四位一体,引领中考工作,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在四位一体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让中考工作更加有效、有益,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完成】。

2. 正文2.1 构建一体化平台,打破信息壁垒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是引领中考工作的关键一步。

在过去,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独立,导致了大量信息孤岛的存在。

为了打破这种信息壁垒,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让不同学校、教育机构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一体化平台可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资源、课程资源、评估资源等。

通过统一的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获取到最新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共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上的交流社区互相学习和讨论。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一体化平台还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更加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手段。

通过平台上的数据分析和评估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表现,为中考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构建一体化平台是引领中考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功能

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功能

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功能作者:王爱忠来源:《中小学德育》2015年第08期摘要中考试题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导向功能。

加强命题研究,通过分析试题,能对教学带来诸多启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中考试题;价值引领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8-0012-0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要求,加强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015年山东省各地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紧扣课程标准,体现了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凸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价值,可谓亮点纷呈,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诸多启示。

一、关注社会生活,强化价值引领【例1】2015·济宁市,第二卷2题小明同学在济宁文明网上参与了今年4月份“济宁好人” 的评选活动。

下面是他摘抄的两位“济宁好人”的事迹(见右图)。

(1)两位“济宁好人”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价值准则?(2)为“济宁好人”点赞!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如何向两位“济宁好人”学习?本题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眼点,立足本地生活,选取学生身边的道德典型事例作为设问背景,让考生感到格外亲切。

试题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将现实生活现象与教材知识巧妙链接,促进学生学会关爱、帮助他人;孝敬父母,孝老爱亲;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勇于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如此,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落到实处。

试题关注社会生活,强化价值引领,体现了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不仅减少学生对试题的距离感,而且使学生在答题中感受知识的价值与力量,收获精神的满足与自豪,实现了道德生命的成长。

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试题强化德育功能,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滨州市26题“滨州好少年”范宪娜身上体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良好品质?我们向范宪娜学习,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德州市10题为什么陇海大院的事迹能感动中国;菏泽市21题小明日记中提到的哪些行为值得点赞?请分别说出理由;聊城市21题请写出轩云湘身上的优秀品质?轩老师的事迹闪耀着平凡与奉献,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构筑四位一体 引领中考工作

构筑四位一体 引领中考工作

构筑四位一体引领中考工作2012年,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迈入了新阶段,构筑素质教育四位一体的立体教育体系成为了当时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素质教育四位一体是指德智体美四个方面,是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也是中考工作的引领方向。

中考是学生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节点,如何在中考工作中贯彻素质教育四位一体的理念,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当下教育界与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四位一体与中考工作的关系、构筑四位一体引领中考工作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素质教育四位一体与中考工作的关系素质教育四位一体是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也是中考工作的指导思想。

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是中考工作的助推器。

德育方面,中考工作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智育方面,中考工作应该强调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育方面,中考工作应该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体魄。

美育方面,中考工作应该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教育,提倡学生热爱文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四位一体与中考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构筑四位一体引领中考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标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调整,素质教育四位一体正是国家对学生培养目标的新需求。

只有在中考工作中贯彻素质教育四位一体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构筑四位一体引领中考工作可以促使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更加全面、深入、有效。

这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素质教育四位一体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引领中考工作贯彻这种理念有助于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构筑四位一体引领中考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三、具体实施措施构筑四位一体引领中考工作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中考作文开篇点题方法多样 结尾扣题达意_写作技巧_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开篇点题方法多样 结尾扣题达意_写作技巧_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开篇点题方法多样结尾扣题达意_写作技巧_写作技巧赵毅,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大连理工附属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曾获得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省、市、区级优秀课。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中言:“场中作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这里的“开卷之初”即开篇,这里的“奇句”,就近些年中考[微博]阅卷经验来看,考场作文开篇大抵有两种方式能够方便快捷入佳境。

一是要做到“三点题”法,所谓三点题即点题目(或话题)、点题材、点题旨;二是可采用“直抒胸臆”法,所谓直抒胸臆即用题目真正触动心灵,抒写那一瞬间题目或写作内容震撼下的内心最强音。

在中考批卷中,阅卷教师承担着繁重的阅卷任务,老师都希望尽快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

倘若在开头处拐弯抹角、枝枝蔓蔓,一味地在题外转悠,那么,即使内容再好,也会让人有偏题之感。

所以,在文章的开头进行点题,使阅卷人明白你写的作文是在题目范围之内的,从而有助于你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这里先要明确两点:一是文无定法,文章开篇可以千变万化;二是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点题千万不要机械,以2012年中考命题作文《我的心灵憩所》为例,就“点题目”而言就有三种方法:①直白式:山水画,修我心养我性,我的心灵憩所。

②变化式:山水画呀,滤去烦忧徒剩清凉,心之憩所,我的家园。

③间接式:那一刻,沉浸在水墨丹青之中,仿佛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从上述几例不难看出开篇要开凤头,要精而美,切不可开猪头,甚至开大象头,拿来吓人。

“三点题”法开篇1.题记式什么是题记?题记是中心的诗意表达。

题记的两种表达格式是:①(空两格)题记:题记内容②(空两格)题记内容——题记题记的四种形式:(1)现代诗:题记:工笔细描,仕女频频笑。

一花一鸟,摇曳婉转在纤毫。

写意挥毫,神似却比形似妙。

哦,心在丹青中,才明白何为陶陶。

(2)填诗词:红尘里,平添许多愁。

细嗅书香全不问,管它冬夏与春秋。

心憩梦红楼。

——题记(仿《望江南》)(3)文言文:凡古仁人,皆有寂寞之乐,自得之欢。

关于中考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关于中考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关于中考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今年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中考。

虽然取消中考并不现实,但现行中考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深化中考改革势在必行。

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中考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改革从问题出发,重在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北京市提出的改革方案注重从知识转向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加强能力培养。

现行中考过于偏重知识性、记忆性内容的考查,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重视不够,无形中也加重了学生的备考负担。

该方案规定,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同时,在五门考试科目满分为100分的科目中,物理、生物(化学)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含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10分。

虽然实践活动所占分值并不高,但它对学科教学重视实践环节是一种积极引领。

该方案还强调文理兼顾,考试科目覆盖面更广,有利于引导学生提升整体素养。

在以前,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科目在初中阶段的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北京市现行的中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物理、化学,改革后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生物也纳入中考科目,文理兼顾的特点更加突出。

应当看到,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需要多措并举,而中考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不可低估。

北京市的改革方案规定,中考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四门为必考科目,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五门为选考科目。

学生可选考其中的三门科目,但选考科目中物理、生物(化学)至少一门。

不仅考试科目可选择,所选考的科目赋分也可选择,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展现自己的强项,扬长避短。

当然,人们对自主选考也有担心,一是义务教育是学生全面打基础的阶段,自主选考是否会造成学生过度偏科;二是初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还相对有限,自主选考是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总复习要关注中考数学试题的导向作用》 论文

《总复习要关注中考数学试题的导向作用》  论文

总复习要关注中考数学试题的导向作用河北省宁晋县中曹中学 刘玉波复习课是针对性相当强的课,它既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重点,复习和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上好复习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而选择、设计例、习题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

但教材和教辅不可能做到每年编写一次,几年前出现在教材中令人耳目一新的范例或习题如今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中考试题的命制是严肃而科学的,是经命题专家组反复论证过的,选择它作为复习之用,可无后顾之忧。

特别是近几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新型试题,如开放性试题、阅读理解型试题、探索性试题、图表信息类试题等,展示了不同的思考策略和解题方法。

认真研究这些中考试题,既可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又能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为总复习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总复习要重视基础性试题的选择认真分析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不难发现基础题所占比例大都在65%左右,因此,总复习的选题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例1.(2008年武汉市)小怡家的冰箱冷藏室温度是5℃,冷冻室的温度是2-℃,则她家冰箱冷藏室温度比冷冻室温度高( ).A. 3℃ B.3-℃ C.7℃ D.7-℃. 选题说明: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都比较关注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有效检测。

本题以生活中冰箱的温度为背景,不仅考查了有理数的运算,而且也检测了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

这些都提醒我们,在复习时,首要问题是夯实基础,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梳理。

例2.(2008年荆门市)如图1,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OEFG 中,点A 和点F 的坐标分别为(3,2)、(1-,1-),则两个正方形的位似中心的坐标是______.选题说明:求解本题时一定要清楚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形。

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设计是成功的,它避免了书写规范而繁杂的求解过程,重点是对分类讨论思想和位似、位似比之间的演算后坐标的确定的考查。

试谈中考命题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试谈中考命题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却是重大深远的。它体现 了一种新 的教学理念 , 一种不同于以 往的价值取向 , 它对整个语文教学 改革 的导向作用是 不可估 量
的。

活语文化 , 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思考 , 理解生活的真谛 , 抒写
对生活 的感受 , 时时刻刻关 心生活 , 热爱生活 , 描绘生活 , 而不
能把 目光仅 仅拘 囿于一室之 内 , 以致 于使学 生“ 两耳不 闻窗外 事, 一心只知死读书” 。从而造成学生思想僵化 , 情感枯 化, 思维 堕化。这是时代的发展 , 教育 的改革所不容许 的。
即将语文生活化将生活语文化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思考理解生活的真谛抒写对生活的感受时时刻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描绘生活而不能把目光仅仅拘囿于一室之内以致于使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死读书
吾 K GAI AIV ■ E Ql 、 AN I
@ 吉林教 育
试谈中考命题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山 东省章丘 市普 集镇 中心 中学 王绍 勇 山 东省章 丘市第 四 中学 李 莹

试 题 改 革 的特 点
( ) 构新 颖 , 一 结 简约 合 理 。全 卷共 三 个 大题 , 别是 文 言 诗 分
文、 现代文 阅读和作文 。 包括作文在 内, 2 个小题 。 共 3 与往年的
试题相 比, 题量明显减少 , 不再追求所谓知识覆盖面 。作文没有
体 裁 要 求 , 有题 目 , 题 充 分 考 虑 了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和 思 维 没 试 规 律 , 阔了 学 生 的思 维 空 间 , 学 生 能 有 充 足 的 时 间去 思 考 , 开 使
去年笔者荣幸地参加 了济南市中考语文阅卷T作。翻开语
文试 卷 , 禁 耳 目一 新 。虽 然 只 是一 份 试 卷 , 它 的 意 义及 影 响 不 但 察 学 生 能力 , 张扬 学 生 个 洼见 长 。教 师 应 充分 认 识 到 这一 点 , 切 实 转 变教 育 观 念 , 立 大语 文 教 育 思 想 。即将 语 文 生 活化 , 生 树 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不可小视
在今年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中考。

虽然取消中考并不现实,但现行中考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深化中考改革势在必行。

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中考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改革从问题出发,重在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北京市提出的改革方案注重从知识转向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加强能力培养。

现行中考过于偏重知识性、记忆性内容的考查,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重视不够,无形中也加重了学生的备考负担。

该方案规定,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同时,在五门考试科目总分值为100分的科目中,物理、生物(化学)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含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10分。

虽然实践活动所占分值并不高,但它对学科教学重视实践环节是一种积极引领。

该方案还强调文理兼顾,考试科目覆盖面更广,有利于引导学生提升整体素养。

在以前,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科目在初中阶段的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北京市现行的中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物理、化学,改革后将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生物也纳入中考科目,文理兼顾的特点更加突出。

应当看到,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需要多措并举,而
中考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不可低估。

北京市的改革方案规定,中考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四门为必考科目,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五门为选考科目。

学生可选考其中的三门科目,但选考科目中物理、生物〔化学〕至少一门。

不仅考试科目可选择,所选考的科目赋分也可选择,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展现自己的强项,扬长避短。

当然,人们对自主选考也有担心,一是义务教育是学生全面打基础的阶段,自主选考是否会造成学生过度偏科;二是初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还相对有限,自主选考是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事实上,选考并非选学,如果推行自主选考是以全面考查、文理兼顾为前提,对非选考科目也有合格要求,那么可以对学生过度偏科起到防范作用。

况且是否会造成学生过度偏科,并不主要取决于是由学生选择还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选择科目。

此外,初中学生已经显现出一些学科优势和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选择具有一定合理性。

北京市中考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已经明确,但深化中考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方面,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有待积极推进;另一方面,解决中考所存在的〝唯分数〞问题,需要探索建立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机制。

但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更科学、更客观、更公正,高中招生录取结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更具操作性,是各地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有待积极探索。

将改革付诸实施,需要对可能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预判,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师资配备、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这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