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分析——水御堂

合集下载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之水御堂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之水御堂

真言宗本福寺 水御堂
• 构成分析 • 文本分析 • 象征分析
构成分析
纯粹几何形
文本分析
• 空间 • 材料 • 色彩
空间
建筑地上部分长长的片墙、弧墙 与圆形的莲花池同时构成了景观要素, 改善并丰富了山顶的面貌。片墙的延 伸突显了山丘的坡度, 强调了山顶的 高度, 衬托了草木的丰茂; 莲花池 水以其宁静与清透柔化了山的刚毅, 莲花则以其生生不息的力量呼应着整 个场所的深层精神, 水与花的灵动生 机点化了整座山丘。
材料
清水混凝土
融合东方哲学 精神,制作精细, 处理出细腻的质感 和柔和的色彩。每 块 1800mm*900mm, 故意留下六个锚固 遗留的d=45mm的 小圆孔。
减少混凝土的 单调冰冷感,使之 更人性化。
与清水混凝 土相近的颜 色,营造一 个纯粹的空 间
白沙
• 展现建筑材料 的本质是安藤 设计的标志, 他完全不用任 何装饰﹐只把 材料的本质展 现﹐意图令人 专注于感受建 筑物的空间和 光线﹐再引领 信众进入纯净
真言宗本福寺 水御堂
制作者:华 博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建筑有以 下几个特征:
1.以几何形为最基本 的建筑造型语言
2.清水混凝土作为文 化的载体
是真言 宗(日本北岭佛教 的一个分支)在兵 库县淡路岛上的一 座分支寺院,座西 面东,西靠一座小 山丘,东临大阪海 湾。“水御堂”是 其扩建工程,坐落 于本福寺西面的小 山丘上。全部工程 由安藤忠雄主持设 计,于1991 年竣工。
的灵修状态。
色彩
白色的通道
微弱的蓝色光线
逐渐加深的黑色
强烈而明媚的红光
设计者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师主要任
务是创造建筑空间以供人体验。他认为 建筑物应该做到三个要求﹕利用大自然、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
地处兵库县淡路岛的本福寺是日本真言宗主寺的分支寺院,水御堂为其增筑扩建,坐落在旧寺西边的一座可以观览大阪海湾景观的一座山丘上。

「莲花对于佛教本身便是一种极致神圣的象征性存在。

而且在水中有心灵得以安歇与喘息、在自然中生命得以孕育成长……如此一贯的故事性。

」安藤忠雄曾表示。

也因此他在水御堂设计了灿如莲花的寺庙屋顶。

而一九九四年在京都陶版名画庭园案中,他甚至将莫内的画〈睡莲〉直接放在水池里面,强烈而直接地显现他的「睡莲情节」,同时也创造出了一种令人得以喘息、安歇的水庭空间氛围。

后来真言宗水御堂大受欢迎,来此参拜的信众日益增多,住持开始有些不耐,下了逐客令,甚至规定参拜者必须缴交日币三百元。

不过就当这项规定实施后半年,就发生了严重的阪神大地震,地震震央就在水御堂不远处。

安藤忠雄认为这是上天对水御堂的警告,然而水御堂莲花池却没有破裂,这也是建筑师安藤先生引以为傲的地方。

大师作品分析——水御堂

大师作品分析——水御堂
第四幕:强烈的红色。道具是采用强烈红色调的正厅,佛
像背后透射过来的泛光与柱影使得宗教气氛的感受更加深 刻
以上五幕构成了电影中“起因——诱因——危机——走投 无路——高潮”的编排
序幕:灰色上山小路 苍翠树丛
第一幕:混凝土弧墙 白沙 天空
第二幕:池水 荷花 海湾
第三幕:上方天空 梯道 黑色过道
第四幕:正厅 佛像 柱影
3 步行组织 ——步行中的场景构图
① 直墙、弧墙(放缩的弧形空间)→天空、海湾(广阔远景); ② 池水、荷花(有限有色物)→天空(无限无色物); ③ 天空(无界上空)→梯道(下沉竖向空间); ④ 正厅前的黑色空间(空洞、虚无)→过道中隐约的红色(视线的集中); ⑤ 正厅漫射的红光(模糊的边界)→柱子(实体化的界定)
穿过直墙左侧的长方形孔洞,便进 入一个狭隘的空间,这个空间由直 墙和对面的另一片等高的弧面墙体 限定而成。随着弧墙弧度的增加, 狭隘的空间逐渐宽阔,人们压抑的 心情也逐渐释然。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转过墙端,一个椭圆形大水池 迎面呈现,疏密有序的睡莲仿 佛暗示着佛的存在。
在情景“镜头切换”中通过延伸、对比使人的行动和心理产生 急促或定格。时而运用“广角镜头”给人以距离感、脱离情节 的感受;时而运用“中景镜头”产生范围感,使人的注意力集 中于区域塑造;在关键时刻运用“特写镜头”,渲染即将产生 的结果的力量,夸大细节的内涵
3 步行组织 ——步行中的建筑剧本 场景构图与剧情演变
水 御
安大
藤 忠 雄
师 作 品 分


1 场地概况分析 ——背水面山
本福寺坐西面东,西向背 靠一座小山丘,东面临大 阪海湾。“水御堂”是本 福寺的扩建工程,坐落在 本福寺西面的小山丘上, 小山丘上有茂密的植被包 围着水御堂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光之教堂
安藤忠雄的设计特色
3.材料的运用
安藤是一位清水混凝 土墙运用的大师。混凝土 在浇捣凝固之前具有流动 性和可塑性,可自由的改 变形状。安藤为流动的混 凝土赋予一种几何学顺序, 这是其材料使用的重要特 色。在他眼里,混凝土既 表达内在的日本,也表现 外在的日本。
住吉的长屋
真言宗本福寺 水御堂
镜面湖
建筑主体
环境分析
人工湖
将附近的自然水体引入基地。营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湖,安藤试图在 这里实现这样一个愿望,即以水为主题,完美处理好自然—人—建筑的有机 结合关系。
功能组织分析
光的盒子
入口 弧形楼梯
主教堂
“L”型墙
沿“L”型墙行走
入口处抬头可看見4根十字架 立于屋顶的玻璃罩中。
教堂内部陈列素雅,「玻璃墙窗」 关闭时,框架便是教堂的十字架, 展开之后,则由外面水池的十字 架担纲,两者之间又形成巧妙的 交织互动。
Hale Waihona Puke 谢观看!水御堂的区位分析“本福寺”是真言 宗(日本北岭佛教 的一个分支)在兵 库县淡路岛上的一 座分支寺院,座西 面东,西靠一座小 山丘,东临大阪海 湾。“水御堂”是 其扩建工程,坐落 于本福寺西面的小 山丘上。全部工程 由安藤忠雄主持设 计,于1991 年竣工。
水御堂的空间分析
水御堂的空间 开合关系:
2.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在安藤的建筑中,自然是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发 的存在形式。自然与建筑有 了关系,自然就改变了原有 的面貌,分化成光、风、水 或天空这样的元素,光、风、 水或天空成为自然的象征。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保持 其属性,通过在建筑中体现 的几何性所产生的共呜,自 然可以成为一种抽象。案例: 风的教堂、水的教堂、光的 教堂等。

安藤忠雄 水之教堂 大师赏析【附具体数据】

安藤忠雄 水之教堂 大师赏析【附具体数据】

主要作品
风之教堂
光之教堂
水之教堂
从“风之长廊”忘我的 身心愉悦、 “镜面湖”与 自然的精神对话直至最后 的 “光之十字”高唱的天 国赞歌。
「建筑之力必須适应 第四部分:水的教堂 于自然之力,建筑 的目的永远是在创 造一种能让建筑之 力和自然之力在矛 盾之中共生的环境」 「水的教堂」充分反 应了这样的设计理 念,在這里,人们 可以领会到人、建 筑与自然是如何的 在做对话。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作品赏析
水· · · 之 教 堂
第一部分:前言
经历的一切都是 为了内心本质的沉 淀与发展 ,而本质 的提升能带来技巧 的提高。
内 心
第二部分:关于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并非科班 出身,通过对生活、社 会文化各个方面知识的 吸收和现实问题的探索 予以沉淀,最终形成了 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并 且成就了其独一无二的 风格——安藤忠雄“小 宇宙”。
以尊 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 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1965 开始周游世界 1969 建立自己的建筑研究所 ——大阪梅田 1979 “住吉的长屋”获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 1989 法国建筑学院奖赏 1991 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会员、美国科学院和 文学艺术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纪念奖1995年 - 年普 利策奖、日本文化设计奖 (六甲集合住宅) 1997 德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皇立英国建筑师协会 皇家金奖章、第4回大阪吉瓦尼斯奖、法国艺术及文学勋 章 2005 国际建筑师联盟金牌(UIA金牌)
1. 以人为本 2. 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 3. 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 不仅如此,安藤在许多作品创作中,还特别注重经由人身 心 体 验的空间序列组织,注重由人们参与而获得的最终建筑 品质的实现,而不是建筑本身的商业价值。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之水御堂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之水御堂



清水混凝土
融合东方哲学 精神,制作精细, 处理出细腻的质感 和柔和的色彩。每 块 1800mm*900mm, 故意留下六个锚固 遗留的d=45mm的 小圆孔。 减少混凝土的 单调冰冷感,使之 更人性化。
白沙
与清水混凝 土相近的颜 色,营造一 个纯粹的空 间
• 展现建筑材料 的本质是安藤 设计的标志, 他完全不用任 何装饰﹐只把 材料的本质展 现﹐意图令人 专注于感受建 筑物的空间和 光线﹐再引领 信众进入纯净 的灵修状态。
谢谢
真言宗本福寺 水御堂
• 构成分析 • 文本分析 • 象征分析
构成分析
纯粹几何形
文本分析
• 空间 • 材料 • 色彩


建筑地上部分长长的片墙、弧墙 与圆形的莲花池同时构成了景观要素, 改善并丰富了山顶的面貌。片墙的延 伸突显了山丘的坡度, 强调了山顶的 高度, 衬托了草木的丰茂; 莲花池 水以其宁静与清透柔化了山的刚毅, 莲花则以其生生不息的力量呼应着整 个场所的深层精神, 水与花的灵动生 机点化了整座山丘。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的建筑有以 下几个特征: 1.以几何形为最基本 的建筑造型语言
2.清水混凝土作为文 化的载体 3.建筑中注重对光线 的表现
关于水御堂
“本福寺”是真言 宗(日本北岭佛教 的一个分支)在兵 库县淡路岛上的一 座分支寺院,座西 面东,西靠一座小 山丘,东临大阪海 湾。“水御堂”是 其扩建工程,坐落 于本福寺西面的小 山丘上。全部工程 由安藤忠雄主持设 计,于1991 年竣工。
色 彩
白色的通道
微弱的蓝色光线
逐渐加深的黑色
强烈而明媚的红光
设计者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师主要任 务是创造建筑空间以供人体验。他认为 建筑物应该做到三个要求﹕利用大自然、 几何学和展现材料的本质。安藤通过对 三个自然元素:天﹑水﹑光的充分运用 ﹐渲染了不同的色彩,营造了丰富的空 间体验。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水之教堂Church on the Water目录安藤忠雄简介个人经历建筑风格影响作品介绍清水混凝土介绍水之教堂分析简介地形分析与北海道选址空间构成分析功能分析数据分析交通流线分析采光分析水之教堂与基督教文化模型制作过程总结一、安藤忠雄简介个人经历日本著名建筑师,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于1995年获得普列茨克奖。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

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安藤忠雄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建筑风格可靠的材料。

即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纯粹的几何形式。

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

自然。

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

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他追求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影响安藤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

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

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和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著名大学建筑系,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

安藤忠雄在当代引起广泛的赞赏不是偶然的。

他的作品简约平正,冷凝深远,含有诗意哲理,在现代建筑的物质手段中传达出日本古典美学的情趣与底蕴。

作品介绍教堂三部曲之光之教堂教堂三部曲之风之教堂、、水御堂吉住的长屋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国际儿童图书馆二、关于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As-cast Finish Concrete/BareConcrete)又称装饰混凝土;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

_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_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镜面湖
建筑主体
南侧全景
北侧全景
将附近的自然水体引入基地。营建了一个 90m×45m的人工湖,安藤试图在这里实现这样 一个愿望,即以水为主题,完美处理好自然— 人—建筑的有机结合关系。
人工湖
2.建筑功能组织分析
光的盒子 入口 弧形楼梯
主教堂
“L”型墙
沿“L”型墙行走
入口处
入口处抬头可看見4根十字架立于屋顶的玻璃罩中。
安藤忠雄的建筑风格与创作思想
1.简洁外观与丰富空间
安腾的作品外表冷峻,内部却相当亲切 热情,用含蓄二字来诠释颇为恰当。其建 筑严格符合几何构图的原则,材料运用也 极为克制,但一进入建筑内部顺着建筑师 精心设计的流线,人们便会在运动中体味 到安腾建筑空间变化的无穷魅力。
2.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在安藤的建筑中,自然是人们日常生活 中的一种自发的存在形式。自然与建筑有 了关系,自然就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分化 成光、风、水或天空这样的元素,光、风、 水或天空成为自然的象征。尽管在一定程 度上自然保持其属性,通过在建筑中体现 的几何性所产生的共呜,自然可以成为一 种抽象。案例:风的教堂、水的教堂、光 的教堂等。
(1941年9月13日— ), 日本大阪人,日本著名建 筑师。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 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也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科班 教育,完全依靠个人才华和刻 苦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在三 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 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 案,获得了包括有建筑界“诺 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等在 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他 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 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 遵循一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 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 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步行组织 ——步行中的元素色彩
① 混凝土墙面和碎石(灰白色); ② 天空(变化的光色); ③ 周围的树木(苍绿色); ④ 椭圆形水池(带反射的淡蓝色); ⑤荷花(绿色和粉红色); ⑥ 御堂正厅(绛红色); ⑦ 御堂窗外的竹林(幽深的蓝色)。
场景中颜色的变化和对比促成了氛围的变化与对比,红色 主宰的画面使人感到封闭、感情迸发、温暖;而蓝色画面 可以给人以冷酷和朴素的感觉
穿过直墙左侧的长方形孔洞,便进 入一个狭隘的空间,这个空间由直 墙和对面的另一片等高的弧面墙体 限定而成。随着弧墙弧度的增加, 狭隘的空间逐渐宽阔,人们压抑的 心情也逐渐释然。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转过墙端,一个椭圆形大水池 迎面呈现,疏密有序的睡莲仿 佛暗示着佛的存在。
第四幕:强烈的红色。道具是采用强烈红色调的正厅,佛
像背后透射过来的泛光与柱影使得宗教气氛的感受更加深 刻
以上五幕构成了电影中“起因——诱因——危机——走投 无路——高潮”的编排
序幕:灰色上山小路 苍翠树丛
第一幕:混凝土弧墙 白沙 天空
第二幕:池水 荷花 海湾
第三幕:上方天空 梯道 黑色过道
第四幕:正厅 佛像 柱影
2 场地总体布局 ——还是一多对应
追求几何图形的原始性 与简约性,并通过几何 图形的单一或组合运用 创造丰富的室内外空间 是现代主义最重要的设 计手法。 几何图形的严谨与自然 图形的随机形成鲜明的 对比,但是场地设计中 通过灵活的形式组织, 形成开放性的空间与变 幻的路径,同样可以达 到与自然环境的对话
水 御
安大
藤 忠 雄
师 作 品 分


1 场地概况分析 ——背水面山
本福寺坐西面东,西向背 靠一座小山丘,东面临大 阪海湾。“水御堂”是本 福寺的扩建工程,坐落在 本福寺西面的小山丘上, 小山丘上有茂密的植被包 围着水御堂
1 场地概况分析 ——背水面山
2 场地总体布局 ——纯粹几何形
“水御堂”由地上部分 入口引导空间和半埋入 地下的椭圆形的建筑主 体两部分构成。入口引 导空间包括:一片直线 墙体和一片曲面墙体, 以及由这两片墙体所限 定的空间。圆形的建筑 主体包括:建筑顶部的 椭圆形水池,水池底部 的水御堂正厅,水御堂 与本福寺的朝向基本一 致,入口引导空间朝东 ,入口空间的西面是椭 圆形的建筑主体。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沿本福寺后院一路满眼苍翠的路径往 上走,便到达一片铺满白色碎石的开 阔地带,一片高3m的直墙隔断使空间 在此戛然而止,白色纯化了参拜者的 视线与杂念。面墙而立,整个大阪海 湾的景色完全展开。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3 步行组织 ——步行中的明暗对比
① 后院小路(暗)→直墙(亮); ② 弧墙(亮)→水面(暗); ③ 水池(暗)→天空(亮); ④ 水面(暗)→莲花(亮); ⑤ 梯道空间(暗)→天空(亮); ⑥ 进入正厅的过道(暗)→水御堂正厅(亮)
正如电影中常常采用的聚光照明以烘托视野主体的细节和 变动,空间情节中也需要光线变化产生的空间深度感和戏 剧化遐想,并往往在变化的中间层次产生最丰富的情感波 澜
序幕:灰色。道具是寺后院小路苍白的地面与隐约的树丛
第一幕:白色。道具是由一片高3m的混凝土墙体和与之
浑然一体的白沙,充满禅意的白色澄清了人心中的尘世杂 念
第二幕:蓝色和绿色。道具是盛开绿荷的椭圆形水池,一
段弧墙别有洞天地将人的视线过渡到第二幕
第三幕:渐变的黑色。一段通向地下的梯道,表现了狭长
而陡峭的梯道带给人的神秘和恐惧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顺着弧墙和圆形水池外壁所限定出 的曲线空间缓步前行,水池的地下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人们忐忑地进入一个微弱黑色、 带有神秘感的空间,在黑暗狭窄 的走道空间中挪动步伐
剧情展开与心理变化
谢谢
THANK YOU
3 步行组织 ——步行中的场景材质
① 松软的小路地面(轻松、充满期待); ② 路旁树木(生机、和谐); ③白色碎石(镇静、禅意); ④ 混凝土墙体(冷漠、僵直); ⑤ 水池里的水(平衡、自由); ⑥ 荷花(崇高、素雅); ⑦ 过道木栅格(朦胧、焦虑); ⑧ 窗外竹林(释然、超脱)
不同物质表面可以在情景中呈现出生活的种种细节,引发 各种矛盾交替的心理状态,使心境旅行与实景旅行并存, 比如说白色碎石映射出的枯山水意境,荷花带来的佛念的 暗示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随着前方红光的方向追去,空间再 次开朗,红色的水御堂正厅已豁然 眼前。佛像朝东,斜阳从西方佛像 背后透出,把长长的柱影投在地上 ,更加深了主调的红色对礼佛信眾 的笼罩
3 步行组织 ——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
3 步行组织 ——步行中的的剧本编排
在情景“镜头切换”中通过延伸、对比使人的行动和心理产生 急促或定格。时而运用“广角镜头”给人以距离感、脱离情节 的感受;时而运用“中景镜头”产生范围感,使人的注意力集 中于区域塑造;在关键时刻运用“特写镜头”,渲染即将产生 的结果的力量,夸大细节的内涵
3 步行组织 ——步行中的建筑剧本 场景构图与剧情演变
3 步行组织 ——步行中的场景构图
① 直墙、弧墙(放缩的弧形空间)→天空、海湾(广阔远景); ② 池水、荷花(有限有色物)→天空(无限无色物); ③ 天空(无界上空)→梯道(下沉竖向空间); ④ 正厅前的黑色空间(空洞、虚无)→过道中隐约的红色(视线的集中); ⑤ 正厅漫射的红光(模糊的边界)→柱子(实体化的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