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合集下载

明清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分析

明清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分析

明清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分析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众多优秀的作家涌现出来,并创造了大量经典的明清小说。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和人文环境。

1.明清时期社会背景概述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过了战乱和政治动荡后进入了长时间稳定统治的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商品经济逐渐成熟,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与变革也加速进行。

在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导致王朝衰落,农民起义频发,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随后,在1644年建立了清朝,在康雍乾盛世下国力更盛。

2.明清小说的特点和类型明清小说写实主义风格鲜明,注重真实性和生活细节描写。

其中较为突出的特点有: - 2.1 历史描写:明清小说常常选取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如《红楼梦》中描绘了康雍乾盛世的社会生活。

- 2.2 描绘人物形象: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有些是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如《水浒传》中的宋江、林冲等;有些则是虚构的英雄和美女形象。

- 2.3 手法丰富多样:明清小说采用了多种文体和叙述手法,例如《西游记》以神话故事为背景,通过寓言和隐喻来表达社会批评。

3.明清小说与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明清小说与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环境密不可分。

通过对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联系: - 3.1 政治动荡影响: 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导致了社会动荡,《官场现形记》等作品揭示了当时官场腐败与权力争斗;- 3.2 社会变革影响: 明代农民起义、土地改革等重大社会变革也成为了一些小说的重要背景,《水浒传》中有很多描写农民起义的情节; - 3.3 文化繁荣影响: 清朝建立后,康雍乾盛世的繁荣和富裕也反映在小说中,《红楼梦》中透露出清代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腐朽。

4.明清小说对历史认识的意义明清小说是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真实写照,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4.1 反映社会现实:明清小说中揭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展示了人们生活的点滴细节。

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小说发展的回顾与评析

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小说发展的回顾与评析

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小说发展的回顾与评析中国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成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回顾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轨迹,并对其进行评析,以期深入理解中国小说在传统与现代中的演变与成长。

1. 先秦至隋唐时期的中国小说先秦时期的古代中国,小说创作处于起步阶段。

以《史记》、《汉书》等史书为代表的记实性文献成为主要文学形式,而类似《西游记》、“山海经”等富有神话色彩和民间传说元素的文本则奠定了小说形式的基础。

然而,由于当时文人重视正史与经典的创作思想,小说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相对较低。

隋唐时期,以《聊斋志异》、《女儿经》等为代表的小说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注重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性特点。

尽管小说的创作者多为文人,但已开始对寓言和幻想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宋代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小说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小说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

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为代表的四大名著问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以其丰富多样的情节、细腻的人物形象、绚丽的想象力和含蓄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宋代的小说作品多以传奇故事为主,以其揭示社会现实、塑造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表达而受到重视。

而明清时期,则以“笔记体”小说如《儒林外史》和以“话本”、“评话”为代表的文艺流派小说如《金瓶梅》、《二刻拍案惊奇》等成为主流。

这些作品以其生动活泼的故事性和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更好地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3. 近现代的中国小说发展进入近现代时期,中国小说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变革。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以鲁迅、郁达夫等为代表的作家提出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探索方式,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

他们倡导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写实主义,强调描写生活的真实与深刻,对社会现象进行激烈的剖析。

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于当时社会风貌与人性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明清小说1.繁荣:就社会历史角度来分析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明中叶以后,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的经济因素必然要在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得到反映,所以最能够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便打破正统诗文的一统天下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其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具有广阔的市场需要而广泛流传。

当时无论是士人还是商贾农工,都喜欢读小说,听说书,而清代时更有人将小说视为与儒、佛、道三教并列而影响更广的又一教。

其三是,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用笼络和高压两手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心有余悸,不敢在诗文创作中触及现实政治,唐宋以来的正统诗文创作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文人墨客将创作的潜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与空间。

就其文学发展角度来分析,有以下原因:其一是中国古典小说经过由唐至元三代的酝酿、准备、发展,无论在艺术方法以及情节、人物塑造、结构和语言诸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艺术经验,为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小说、戏曲以其自身的创作成就,显示了它们不容忽视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明中后期就有一些文学家如李贽、袁宏道等人,打破传统的文学偏见,起来为一向被人轻视的小说戏曲争文学地位,作出极为崇高的评价,这就在理论上为小说戏曲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其二是明嘉靖、万历以后,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说教。

李贽又倡“童心说”,认为表现童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这些进步思想对小说戏曲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牡丹亭》和一些拟话本小说中就有鲜明的反映。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进步思想,对《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创作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明清小说中的男女关系描写与性别观念

明清小说中的男女关系描写与性别观念

明清小说中的男女关系描写与性别观念一、概述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代的小说中,男女关系描写以及性别观念成为重要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明清小说中男女关系描写与性别观念。

二、婚姻制度与爱情观念1.在明清时期,婚姻制度非常重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男女关系和性别角色的理解。

2.女性在婚姻中通常被视为家庭责任和子孙传承的象征,而男性则承担着家族荣誉和经济支持的责任。

3.虽然包办婚姻较为普遍,但个别小说也展现了对自由恋爱和婚姻选择权利的追求。

三、伦理道德与意识形态1.明清时期社会伦理道德极其重视,这也影响了对于男女关系的描述。

2.女子应以柔弱、贞淑和服从作为标准,而男子则被期待为家庭的顶梁柱。

3.许多小说中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塑造来呈现这种意识形态。

四、性别角色与表达方式1.在明清小说中,性别角色常常成为描述男女关系的重要因素。

2.比如,女性通常被描绘为阴柔、娇美和富有感情;而男性则被描绘为阳刚、英勇和果断。

3.通过对于这些特征的强调与衬托,明清小说展现了不同性别间的差异以及相互吸引的力量。

五、思想解放与反叛1.尽管受伦理道德和社会观念的限制,一些小说也呈现了对于传统性别观念的挑战和反叛。

2.女性角色在某些情节中展现出坚韧、智慧以及与传统框架不符合的行动,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妇女地位及其权益的关注。

六、结论明清小说中男女关系描写与性别观念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婚姻制度、爱情观念、伦理道德、性别角色和思想解放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明清小说对于男女关系和性别观念的思考与呈现。

这些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男女关系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以上内容供参考,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提供具体要求。

)。

古代明清小说的创作背景与时代特点

古代明清小说的创作背景与时代特点

古代明清小说的创作背景与时代特点古代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小说作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迅速发展,并成为文人士大夫们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明清小说的独特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看古代明清小说的创作背景。

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为小说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上的阶级分化加剧,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

这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素材,使得小说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同时,明清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对于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也越来越追求深度和细腻,这也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其次,古代明清小说的时代特点也是其独特之处。

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以艳情和家庭琐事为主要题材,描写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这些作品通常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转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样,有英雄豪杰,也有平凡的百姓,塑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图景。

同时,明清小说也注重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揭示和讽刺,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另外,明清时期的小说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明代小说以杂剧和说话的形式为主,以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为重点,注重对话的表现力。

而到了清代,小说逐渐发展成为以叙事为主的形式,注重情节的展开和推进。

同时,明清小说也注重对于细节的描写,通过对于细微之处的刻画,使得作品更加鲜活和生动。

此外,明清小说还常常运用夸张和夸张的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这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使得明清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之,古代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小说作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明清小说以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而闻名,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情感,同时也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2019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明清小说

2019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明清小说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明清小说【例题-多选】中国小说史上出现的繁荣时期还是属于明清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主要从思想内涵和题材阐述不同的社会现象,极大地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的不同﹐大致分为五类﹐如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英雄传奇小说和公案小说等。

下列选项中属于世情小说的是( )A. 《三国演义》B.《金瓶梅》C. 《醒世姻缘传》D.《玉娇梨》1.讲史小说它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

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

“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

2.英雄传奇小说它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多。

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它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

3.神魔小说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

4.世情小说它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

以《金瓶梅》为代表。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开始摆脱了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对小说创作的束缚,转向现实题材,开始对日常生活作细致的描写,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瓶梅》之后,世情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成书于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缘传》等。

另一种则演化为才子佳人小说,如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玉娇梨》、《好逑传》等。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

了解明清小说的发展与特点

了解明清小说的发展与特点

了解明清小说的发展与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说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文化氛围浓厚等。

本文将从明清小说的发展背景、题材特点、形式特点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明清小说的发展与特点。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这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素材,使得小说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明清小说的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其中,历史题材的小说是明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小说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来展现历史的风云变幻。

例如《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通过描绘贾宝玉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家族的兴衰。

此外,还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它们以英雄豪杰和神仙妖怪为主要人物,通过描写他们的冒险经历和战斗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不公。

除了历史题材,明清小说还有许多描写社会生活的作品。

这些小说以现实生活为素材,通过描绘人物的生活琐事和社会风俗来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如《儿女英雄传》描写了一个富商家庭的生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家族观念和婚姻制度。

《聊斋志异》则以妖魔鬼怪为题材,通过描写他们与人类的互动来探讨人性的善恶和超自然现象的存在。

在形式上,明清小说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的叙事形式逐渐演变为更加自由灵活的叙事方式。

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和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同时,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叙事手法,如夹叙夹议、倒叙、插叙等,使得故事更加曲折有趣。

此外,明清小说还注重情节的设置和发展,通过悬念的设置和转折的处理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明清小说的发展与特点不仅仅是小说本身的特点,它还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明清时期,文化氛围浓厚,文人雅士们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使得小说成为了主要的文学形式。

中国十大古典小说排行榜

中国十大古典小说排行榜

中国十大古典小说排行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趣古典小说的实在很多。

下文是网整理的中国十大古典小说排行榜,希望能帮助到你。

1.《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之作,一部最伟大的文学奇书,由此创立的红学研究为史上罕见。

2.《西游记》充满奇情幻想的浪漫主义杰作,神话小说第一书,在缤纷的神话之境中展示生活的真实,是荒诞与完满的结合。

3.《水浒传》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众多带有鲜明反抗精神与乐观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部璀璨的群英图。

4.《三国演义》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一部充盈智慧与计谋的政治百科全书。

5.《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6.《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所讲述的,是自西周宣王晚年闻谣轻杀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郡县制止,前后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

7.《镜花缘》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一部被鲁迅在《中国小说要略》中称之为是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

8.《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9.《封神演义》《封神演义》的作者为明代小说家许仲琳。

他用神魔化这种颇有趣味的手法,带我们走近了武王伐纣、商灭周兴的那段悠悠岁月。

10.《官场现形记》《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名的长篇小说。

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璧。

《三国演义》是明初罗贯中作的历史演义小说。

它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段历史,为那个群雄逐鹿的动荡时代提供了全景式的历史图卷,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其中雄才大略又奸诈残暴的曹操,足智多谋、忠贞鲠亮的诸葛亮,勇武刚强、忠义凛然的关羽,宽仁爱民、知人善任的刘备,勇猛粗犷、嫉恶如仇的张飞,以及气量狭小的周瑜,不堪造就的刘禅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时特别崇尚智谋,它在客观上把统治阶级的各种斗争手段、谋略向民间普及,成为一部形象化的政治、军事教科书,包涵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蕴。

《水浒传》是完成于明初的英雄传奇小说,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义反抗官府,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都有所反映。

《水浒传》就是在这些传说的基础上创作的。

《水浒传》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它描写的108位英雄出身各异,既有贫苦的渔民、猎户、农民、小市民,也有小官吏、军官和地主,他们都因不堪忍受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而奋起反抗,聚义梁山。

《水浒传》严厉地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凶恶,热情歌颂了起义的英雄,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性格各异的典型人物。

《水浒传》所描写的造反是以“忠义”为行动准则的有限度的反抗。

“忠义”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它也含有牺牲个体利益以维护正义的献身精神。

所以在《水浒传》中,歌颂反抗与宣扬忠义是并行不悖的,这正是传统文化精神两面性的体现。

《西游记》是明代出现的神话小说。

唐代高僧玄奘远赴天竺(印度)取经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增饰,《西游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加工。

它的主要内容可分两个部分:一是孙悟空出世、学艺及大闹天宫,二是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

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石猴孙悟空,他机智勇敢,尚侠行义,正直无私。

《西游记》的思想倾向很复杂,它一方面肯定孙悟空大闹天宫,体现了蔑视统治者的权威,反对不合理社会秩序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又肯定孙悟空等人护法取经,体现了维护既定秩序的观念,这一点与《水浒传》一样,反映了传统文化精神的两面性。

《金瓶梅》是出现于明代后期的世情小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前述三部小说都是根据历史上长期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成的,都塑造了一些正面的人物形象,而《金瓶梅》却是由文人独立创作的。

全书旨在暴露世态人情,其主要人物中没有一个是值得肯定的形象。

《金瓶梅》取名于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个女性的名字。

全书以男主人公西门庆的罪恶生活史为主干,以西门庆的妻妾潘、李、庞等人的生活为支架,描写了一个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暴发户家庭的污秽生活,揭露了明代社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黑暗现实。

《金瓶梅》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在中国小说史上别开生面。

但是《金瓶梅》虽然暴露了西门庆等人疯狂地追逐财富和情欲的罪恶,却缺乏严肃的批判精神,书中有许多露骨的淫秽描写,格调低下。

《金瓶梅》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道德规范彻底崩溃时人们的迷茫,是文化转型前夕的失序社会的艺术体现。

清代乾隆年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先后问世。

《儒林外史》以批判科举考试制度,讽刺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林人物的丑态陋行为主要内容。

在此以前,人们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大多停留于它的不公正、不完善,《儒林外史》却把批判的矛头对准这种制度本身,深刻地揭露了它禁锢思想、毒害人心从而祸国殃民的罪恶本质。

周进、范进、匡超人等本性良善的读书人在科举制度的引诱下一个个变成了不学无术的腐朽官僚或无耻小人,而大批本来心术不正的人更通过科举成为贪官污吏或鱼肉乡民的劣绅。

《儒林外史》还揭露了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道德的虚伪和残酷。

《儒林外史》以严肃、公正的态度,高度概括的手法,生动冷隽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隐藏在人物言行和社会现象后面的丑恶本质,它的讽刺艺术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古代文学的光辉总结。

它的作者曹雪芹是满人。

《红楼梦》以贾府这个累世公侯的封建官僚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为主干,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堪称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对封建的国家政治制度、家庭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婚姻制度以及依附于这些制度的伦理道德、价值规范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一对封建官僚家庭的叛逆者的形象。

贾府的统治者把重振家业的希望寄托在聪明灵慧的宝玉身上,可是宝玉却顽强地逃避既定的封建贵族人生道路。

他对封建家庭的反抗既是为了追求恋爱自由,也是出于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厌恶。

所以他把程朱理学斥为“杜撰”,把封建政治学说斥为“混账话”,把科举制度斥为“诓功名混饭吃”,把“文死谏,武死战”的封建道德斥为“胡闹”。

他还彻底否定“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把全部热情倾注在不幸的女性身上。

林黛玉作为一个寄人篱下的贵族小姐,不但以清高孤傲的举动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而且不守闺训勇敢地追求爱情,在一切价值观念上都持与宝玉相似的观点。

站在宝、黛对立面的则是以贾母、贾政为首的封建家长。

他们有的道貌岸然而实质虚伪、冷酷,有的凶狠阴险、荒淫无耻,是日益走向灭亡的腐朽势力的艺术象征。

宝、黛最后以死殉情,就是年轻的叛逆者对腐朽封建势力的殊死反抗。

《红楼梦》一方面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发扬了崇尚理性、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并以审美观点使家庭日常生活升华进入诗的意境;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取向的深刻反思。

宝、黛以死相争的正是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吴敬梓和曹雪芹都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以艺术家特有的敏锐目光洞察了封建制度的弊病,揭露了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但他们是怀着悲凉和惋惜的心情看待这个历史趋势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就是他们为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传统唱的一曲挽歌。

两部小说的成功主要在于对封建制度及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对于新的社会力量、新的文化类型则仅仅提出了朦胧的希望。

然而,这种来自传统文化内部的反省意识正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最初步履,是宣告中国文化即将转型的一线曙光。

窗体顶端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

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

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

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

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

明清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

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和深入。

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凸起,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社会理想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到了明清小说,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

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

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红楼梦》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走到了它的巅峰。

明代和清代的小说。

明清两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明代小说大都有一个从民间传说、戏剧、话本到文人编定的演化过程。

清代小说则不同,作家依据自己的生活和经验选材、构思和描写,在作品中充分表现作者个人的意愿和理想。

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都臻于成熟。

一般的作品都有独创之处。

《红楼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是这时期小说的最杰出的代表。

窗体底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