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外国教育史
333教育综合大纲

外国教育史
考查目标
考查范围
1、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 理解教育历史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线索。
2、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著。 3、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 4、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 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 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 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3、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 想。
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考查范围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 启示。
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 关系。
最新整理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doc

xxxx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三、参考教材
xxxx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编.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指南教育学专业基础.xxxx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保强.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辅导全书.xxxx人民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xxxx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

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一)课程概述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一)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外国教育史英文名称:The educational history of foreign countries课程编码:14103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等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1.学科性质外国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一。
它与中国教育史共同构成教育史学。
从学科性质来看,外国教育史属于一门社会科学。
从该学科产生的途径来看,是由教育学和历史学的定向综合而成,因此堪称为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教育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18世纪末产生于德国。
2.研究对象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是:除中国以外,世界其它地区及主要国家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探究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
3.学习外国教育史的目的、任务及意义(1)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基本史实。
(2)在此基础上,进而对教育史上的经验教训,经过认真细致的考察、分析、鉴别、判断,以便去粗取精,以供借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要从人类教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来总结、揭示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总之,通过学习、钻研,一方面学习了解一定的史料,主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客观地看待前人在教育问题上的成败得失,开阔眼界,获得有益的启示,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前瞻性,增强按教育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从而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这既是学习外国教育史的目的及任务,也是学习该学科的主要意义所在。
三、外国教育史主要内容及重点1.内容从理论上来说,外国教育史的内容大体可分教育史实(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也称教育理论)两个方面。
从远古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以外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基本史实和教育思想的出现、发展和演变过程,便构成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
2024教育专硕考试大纲

2024教育专硕考试大纲
2024年教育专业硕士考试大纲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
育研究方法等科目。
具体来说,教育学原理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中外教育史则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包括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等,并能够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
教育心理学则需要考生识记与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实验,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并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最后,教育研究方法则需要考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研究设计等知识,培养考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此外,2024年教育专业硕士考试大纲还规定了各科目的考试性质、考试目标、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并附有考试样卷及说明。
对于考生来说,认真学习和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是备考的关键。
外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外国教育史》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考试对象:一、课程考核目的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评价学生对本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能力。
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本课程的考试均以闭卷考的形式进行,期终的考核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70% )平时和作业情况也作期终考核的一部分(30%),考核成绩为百分制。
本课程不仅为后续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以及进一步学习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
三、教学时数本课程总学时为18周(18周,周课时3 )。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1998年参考书目1、王天一:《外国教育史》,师大学,1995。
3、斌贤:《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2008。
4、王宝星:《外国教育史》,师大学,2008.五、考核容与考核要求本考试大纲根据《外国教育史》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按照外国教育史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考核容和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考核容1.教育的起源与原始社会的状况2.文明古国的文化与教育(埃及、巴比伦、古代希伯来、印度)考核要求1.了解教育的起源及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
2.通过了解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等世界文明古国早期文明的现状,把握学校起源的基本背景。
3.明确古代文明古国学校的类型、特点及其意义。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考核容1.古希腊教育的历史分期及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2.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考核要求1•掌握古希腊教育的历史分期和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过程。
2.明确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斯巴达和雅典城邦教育的异同。
第三章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考核容1.古希腊三哲的教育观与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之间的关系2.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考核要求1.理解古希腊三哲的教育观与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之间的关系2•掌握古希腊三哲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第四章古代罗马的教育考核容1.古代罗马教育发展概述(早期、晚期、帝国时期罗马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昆体良的教育思想)考核要求1•掌握古代罗马教育发展概述(早期、晚期、帝国时期罗马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了解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昆体良的教育思想)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考核容1.基督教教育2•世俗封建主的教育3•中世纪大学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考核要求1.重点把握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教育成为主流的原因,以及修道院的教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
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在考试试卷中,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
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大纲和要求可能会根据地区和考试机构而有所不同。
建议考生仔细阅读所在地区的考试大纲和要求,以了解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要求。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制定的,用于指导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考试科目:明确考试科目的名称和代码,以及考试的形式(如笔试、面试等)和考试时间。
2. 考试内容:详细列出考试所涵盖的知识点和考试要求考生掌握的技能和素质。
3. 考试难度和形式:说明考试的难度和形式,如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以及考试的分值和评分标准。
4. 参考书目和资料:列出推荐的参考书目和资料,供考生备考时参考。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可能会因不同的考试科目和考试要求而有所不同,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仔细阅读相关的考试大纲或咨询相关的教育机构或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同时,考生还可以参考相关的考试指南、教材或培训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教育综合考研
大纲外国教育史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外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
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
2、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着。
3、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
4、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
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
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2、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方法”。
3、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学园;学习即回忆;《理想国》。
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吕克昂;灵魂论;自由教育。
二、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
1、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
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二)世俗教育
1、宫廷学校
2、骑士教育
3、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4、中世纪大学
(三)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
1、主要教育机构
2、历史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家
1、弗吉里奥;2、维多里诺;3、伊拉斯谟;4、莫尔;5、蒙田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二)天主教教育
1、耶稣会学校
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巴尔福教育
法》;《哈多报告》;《1944年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
《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年《教育改革法》。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
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
总纲计划》。
(四)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国民学校章程》;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
革;(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
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五)美国教育的发展
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雷尔法案》;六三三
学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
动;《国家在危机中》。
(六)日本教育的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
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论
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白板说;绅士教育。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
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
想的传播。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幼儿园;恩物;作业。
(七)斯宾塞论教育
生活准备说;知识价值论;科学教育论;课程论
(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
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九)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新教育运动历程;新教育运动中的着名实验;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
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进步教育
运动历程;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
学法。
(十)杜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
教育思想的影响。
(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终身教
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十二)苏联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教育学体系;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
的教育理论。
主要参考书目: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