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学问点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穿插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其次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心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3、精子与卵细胞异同点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养分物质,为受精卵发育预备的。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要点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展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削减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样。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穿插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减数其次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心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高中生物减数分裂重点1减数分裂概念进展有性生殖的动植物,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进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展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方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件知识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件知识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场所 分裂 方式 不 子细胞个 同 数

是否 变形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
染色体复制
联会
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点分裂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
例题解析
• .下图表示哺乳动物(2n=24)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以下说法的染色体组最多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于Ⅱ过程中 C.一个A细胞产生的C细胞染色体组成有212种 D.该哺乳动物一定为雄性个体 解析:选C Ⅰ过程为精原细胞自身增殖过程,属于有丝分裂,其分 裂后期染色体组最多,有四个染色体组,A项正确;Ⅱ过程属于减数 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B项正确;一个 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只有两种组合,C项错误;该分裂过程的结果 产生了4个精子,因此该动物一定是雄性个性,D项正确。
知识点——精子和卵细胞形 成过程的异同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
精原细胞
精子
卵原细胞
卵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
精子的形成过程 相同点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在间期染色体先复制,在第一 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 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时着丝 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睾丸 细胞质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 4个2种精子 有变形过程 卵巢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1个卵原细胞→ 4个细胞 (1种卵细胞+3个2种极体) 无变形过程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I 原因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 )
),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数目减半( 2 )几次,分别发生 在( 减I )和( 减II )。 4、次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和精子、卵细胞、第二极体 中( 无 )同源染色体。 5、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进行( 等分 ) 6、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1 )次,
细胞连续分裂( 2 )次
练习
1、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的三个正 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根据图回答:
A、B、C细胞分别属于何种细胞增殖类型及时期?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 B( 有丝分裂中期 )
2.联会发生在 A.精(卵)原细胞
(A ) B. 初级精(卵)原细胞 D. 精(卵) 细胞
精原细胞 复制
联会
四分体
有 丝 分 裂
初级精母细胞
精原细胞 有 丝 分 裂 细 胞 分 化
精子 体细胞
精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间期 前期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2n DNA 4n 4n
染色体
4n 4n 2n 2n N N
双受精
子 房
子 房 壁 2N 珠 被 2N
果 皮 2N 种皮 2N 果
实 胚 珠 胚 囊 2个极核+1精子 2N + N N + N 1个卵细胞 +1个精子 子叶 受 胚芽 子 精 胚 胚轴 卵 2N 2N 胚根 胚乳 3N

受精极核 3N
★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与发育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与发育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与发育精子和卵子是人类繁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生殖细胞,它们的发生与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与发育,包括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

一、精子的发生与发育1.1 精子的发生精子是在男性睾丸中形成的生殖细胞,其发生过程称为精子发生。

精子发生包括精原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精子成熟三个阶段。

在精原细胞分裂阶段,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两个一模一样的精子母细胞。

在减数分裂阶段,精子母细胞经过两次减数分裂,最终生成四个精子。

在精子成熟阶段,未成熟的精子进入附睾和输精管,经过若干天后才能达到完全成熟。

1.2 精子的发育在发生过程中,精子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未成熟的原初精子发育为成熟的精子。

原初精子是无法进行受精的,只有成熟的精子才能参与受精过程。

精子的发育过程中,主要是发生了一些生化变化,如精子细胞壁的形成、精子头部和尾部的分化和储精囊中环境的变化等。

这些变化的发生,使得原初精子被逐渐改造成为可以参与受精的成熟精子。

二、卵子的发生与发育2.1 卵子的发生卵子是在女性卵巢中形成的生殖细胞,其发生过程称为卵子发生。

与精子发生不同的是,卵子的发生过程中只形成一个卵子。

卵子发生是一个复杂而严格的过程,包括原始生殖细胞形成、初级卵泡形成以及卵子的成熟三个阶段。

原始生殖细胞是卵母细胞的祖先细胞,位于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

在初级卵泡形成阶段,卵泡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一个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体。

在后续的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经历过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的卵子。

由于染色体的不平分离,卵子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变化很大。

2.2 卵子的发育卵子的发育过程主要发生在卵巢内,但在成熟后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如区别成三重层胚柿、膜的形成以及黄体的形成等,从而为受精和胚胎发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在卵子发育的过程中,有一些因素可以影响卵子的质量,如年龄、环境和健康等。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知识点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知识点

有丝分裂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等)的方式。

2、有丝分裂:细胞周期:(1)起止点: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

书本图4-1.。

(2)时期划分:分裂间期(G1、S、G2)和有丝分裂期(M)(3)时期特点:间期总是长于M期。

3、细胞分裂包括的过程:①细胞核的分裂,②细胞质的分裂4、有丝分裂间期主要特征: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意义:在细胞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形状的稳定性。

5、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对应关系染色体上无单体,染色体:DNA:单体=1:1:0;染色体上有单体,染色体:DNA:单体=1:2:26、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曲线:7、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A、动物细胞有中心体,间期时复制。

B、胞质分裂:动物细胞在在两极之间的“赤道”上向内凹陷,把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植物细胞是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逐渐发展成新的细胞壁,进而形成2个细胞。

C、纺锤体形成: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周围发出纺锤丝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有丝分裂保证亲子代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相同)减数分裂1、(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类型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两臂的长度大致相同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具有微小短臂端着丝粒染色体:无短臂2、(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初二生物教案:深入了解人类的生殖细胞

初二生物教案:深入了解人类的生殖细胞

初二生物教案:深入了解人类的生殖细胞深入了解人类的生殖细胞生殖细胞是指具有生殖能力的细胞,人类的生殖细胞又称为配子。

男性的生殖细胞是精子,女性的生殖细胞是卵子。

这两种生殖细胞结合起来形成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人类。

深入了解人类的生殖细胞非常重要,对于掌握人类的生殖过程和繁殖方式,以及对生殖健康的维护和保护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人类的生殖细胞的产生、特点和生殖细胞的发育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人类生殖细胞的产生人类的生殖细胞产生在生殖器官中,男性的生殖细胞精子产生在睾丸中,女性的生殖细胞卵子产生在卵巢中。

精子和卵子的产生都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完成,具体如下:1、男性生殖细胞的产生男性的生殖细胞—精子,产生在睾丸中。

睾丸内部分为许多小囊,每个小囊中都充满了生精细胞。

生精细胞会不断地分裂和发育,最终形成精子。

生精细胞分裂的过程称为减数分裂,一次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其中一个为正常的细胞,另一个为极小的配子细胞——精子母细胞。

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精子母细胞形成四个相同的、具有一个与其他人不同的染色体的配子细胞——精子。

2、女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女性的生殖细胞——卵子产生在卵巢中。

女性的卵巢中也有很多小囊,称为卵泡,每个卵泡中都含有一枚卵子。

卵子与精子的不同之处在于,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卵子的分裂不平等。

原始卵母细胞是生殖细胞的起源,并在胚胎发育初期形成。

进入第二次卵母细胞分裂时,卵母细胞终止,分裂生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不发育的极小的第二极体。

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卵细胞发生质区分化,形成一个大的生殖细胞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

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为23对。

二、生殖细胞的特点1、完整的染色体每个细胞都包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而在人的生殖细胞中,具有完整的染色体数目,也就意味着精子和卵子都持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个来源于父亲,另一个来源于母亲。

2、遗传特性生殖细胞的特点也在于它们具有遗传特性,通过受精,从而将父母的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第二次分裂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n)形成 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n)
一个次级卵母细胞(n)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第一极体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
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变形否
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
无变形
细胞质分裂
二次均等分配
二次不均等分配
细胞质遗传物质和细胞器随机分配
分裂结果
产生四个大小一样、有功能的精子
产生一个大的有功能的卵细胞,三个小的极体退化消失
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是本物种体细胞的一半,但种类一样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染色体复制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
一次,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形成染色单体
第一次分裂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个第一极体(n)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 ×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在Ⅰ过程中某时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最多 •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于Ⅱ过程中 • C.一个A细胞产生的C细胞染色体组成有212种 • D.该哺乳动物一定为雄性个体 • 解析:选C Ⅰ过程为精原细胞自身增殖过程,属于有丝分裂,其分
裂后期染色体组最多,有四个染色体组,A项正确;Ⅱ过程属于减数 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B项正确;一个 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只有两种组合,C项错误;该分裂过程的结果 产生了4个精子,因此该动物一定是雄性个性,D项正确。
场所睾丸卵巢来自分裂不 同方式
子细胞个 数

是否
变形
细胞质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 4个2种精子
有变形过程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1个卵原细胞→ 4个细胞 (1种卵细胞+3个2种极体)
无变形过程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
染色体复制 联会
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点分裂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
例题解析
• .下图表示哺乳动物(2n=24)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 是( )
知识点——精子和卵细胞形 成过程的异同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
精原细胞
精子
卵原细胞
卵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相同点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在间期染色体先复制,在第一 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 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时着丝 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