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的形成过程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2章第1节第1课时精子的形成过程课件45张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2章第1节第1课时精子的形成过程课件45张

任务活动
例4 [2021·吉林白城一中高一月考] 如图2-1-5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
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A.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B.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且都有姐妹染色单体 C.c细胞中1个四分体包含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是 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D.b细胞中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片
段 互换 现象
①各对同源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
赤道板 两侧;
②细胞两极的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附着在
染色体的着丝粒上
任务活动
时期
后 期 减数 分裂 Ⅰ末 期
图像
染色体特征
①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开
②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①形成 两个 子细胞
②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中 的一半,且无同源染色体
任务活动
任务三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数量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情境】某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为2c,其精巢内某个精 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 (1)请补充完善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含量 的变化:
任务活动
分裂时期 间期 前期
减数 中期 分裂Ⅰ 后期
教师备用习题
2.[2021·山东英雄山中学高一月考] 图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 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的关系。下列叙
任务活动
任务二 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情境】图甲和图乙为染色体模式图。
[分析] (1)图甲中 1和2
2和3、2和4
图2-1-4 、 3和4 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3、1和4、

精子和卵子的形成和受精

精子和卵子的形成和受精

精子和卵子的形成和受精精子和卵子是生物繁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细胞。

精子由雄性生殖细胞产生,而卵子则由雌性生殖细胞产生。

这两种细胞在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受精的发生。

一、精子的形成精子的形成称为精子发生或精子生成。

它主要发生在雄性生殖系统的睾丸内。

下面是精子形成的主要步骤:1. 原始生殖细胞的分裂:在睾丸的生殖小管中,原始生殖细胞经历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增殖,形成生精细胞。

2. 第一次减数分裂:生精细胞经历第一次减数分裂,将染色体数量减半。

3. 第二次减数分裂:生精细胞经历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四个未成熟的精子。

4. 精子成熟:未成熟的精子通过一系列的发育和成熟过程,最终形成具有活动能力和结构完整的成熟精子。

总结:精子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发育成熟等多个步骤。

二、卵子的形成卵子的形成称为卵子发生或卵子生成。

它主要发生在雌性生殖系统的卵巢内。

下面是卵子形成的主要步骤:1. 原始生殖细胞的分裂:在胎儿发育阶段,原始生殖细胞经历一系列细胞分裂,形成囊泡细胞。

2. 卵泡的发育:囊泡细胞形成卵泡,卵泡内的原始细胞经历再分裂,形成卵母细胞。

3. 第一次减数分裂:卵母细胞经历第一次减数分裂,将染色体数量减半。

4. 第二次减数分裂:卵母细胞经历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一个成熟的卵子和三个极体。

总结:卵子的形成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细胞分裂、卵泡发育和减数分裂等多个步骤。

三、精子和卵子的受精受精是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的发生通常发生在雌性生殖系统的输卵管内。

下面是精子和卵子受精的主要步骤:1. 接触和结合:精子通过性交或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进入女性的生殖道,然后游动到输卵管内,与卵子接触并结合。

2. 渗透和融合:精子释放酶,溶解卵子的外层,使一个精子能够渗透进入卵子内部。

一旦精子进入卵子,其细胞核与卵子的细胞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3. 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开始分裂,不断形成多个细胞。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精子的形成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精子的形成过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提示: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
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且没有同源 染色体。 ②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2N―→N―→2N―→N; DNA数目变化规律:2N―→4N―→2N―→N。
[跟随名师·解疑难]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变化 (1)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变化规律: 精原 初级精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
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
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 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依 次是 ( )
A.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在间期都进行DNA的 复制,使DNA含量加倍,据图示分析,图中①和②都有间期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判断
(1)染色体数量变化: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量最大为2N,数量变化为
2N→N→2N→N。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量最大为4N,数量
变化为2N→4N→2N。 (2)DNA数量变化: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加倍都在间期,但有丝分裂只 有一次减半,减数分裂连续两次减半。
中期: 同源染色体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同源染色体 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
(2)减数第二次分裂:
中期: 着丝点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着丝点 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 分 开,并移向细胞两极
1.阅读教材P17图2-2,思考: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分裂时期? 提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还有同源染色体吗?试分析原因。 提示:没有。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已分离。

精子的产生名词解释

精子的产生名词解释

精子的产生名词解释精子是生物繁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它们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生产的微小细胞,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与卵子结合来完成生殖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精子的产生过程以及相关的生理机制。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称为精子发生,主要发生在睾丸的精管内。

精子发生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分化和分裂过程,包括精原细胞增殖、减数分裂和精母细胞成熟等阶段。

1. 精原细胞增殖:在青春期进入发育阶段后,睾丸内的生殖上皮开始产生精原细胞。

这些细胞经历了一系列的有丝分裂,从而增加了细胞数量,创造了更多后续发育所需的细胞。

2. 减数分裂:在精原细胞增殖阶段之后,细胞开始减数分裂过程,这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称为减数分裂Ⅰ,产生两个细胞,这些细胞具备减数分裂的特点,染色体数量减半。

第二次减数分裂称为减数分裂Ⅱ,每个子细胞再次分裂,形成四个具有单倍体染色体数量的细胞。

3. 精子中间体: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称为精子中间体的细胞。

精子中间体由两个等细胞比例的细胞组成,这两个细胞称为第一精子中间体和第二精子中间体。

它们都包含以后会生成精子的遗传物质。

4. 精子成熟:精子中间体进一步发育,形成具有头部、颈部和尾部的精子。

在这个过程中,无用的细胞质被排除,形成了精子的发育终产品。

二、造精细胞间的互动造精细胞的产生过程离不开睾丸内复杂的细胞间相互作用。

主要涉及到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和生殖细胞(原精细胞)之间的密切合作。

1. Sertoli细胞:Sertoli细胞是睾丸内含量丰富的细胞,它们横跨在生殖上皮中,提供支持和养分供给给生殖细胞。

Sertoli细胞通过产生营养物质和维生素,维持睾丸内部环境的稳定。

同时,它们还通过形成细胞组织结构,为生殖细胞提供营养和保护环境。

2. 原精细胞:原精细胞是精原细胞发育的产物,是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它们依附在Sertoli细胞上,并直接从中吸收营养和维生素。

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有丝分裂细胞在进入减数分裂之前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间期,称前减数分裂间期(premeiotic interphase)或前减数分裂期(premeiosis)。

前减数分裂期也可分为G1期、S期和G2期,在G1期和S期把麝香百合的花粉每细胞在体外培养,则发现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将G2晚期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则向减数分裂进行,说明G2期是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化的关键时期。

和有丝分裂不同的是,DNA不仅在S期合成,而且也在前期合成一小部分。

D. E. Wimber和W. Prensky(1963)认为合线期-粗线期合成大约2%的DNA。

Y. Hotta等人(1966)在百合属(Lilium)和延龄草属(Trillium)中发现,粗线期合成大约0.3%的DNA。

称为合线期DNA(zyg-DNA)或粗线期DNA(P-DNA)。

这些DNA的合成可能与联会复合体的形成有关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前期,通常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①细线期(leptotene)、②合线期(zygotene)、③粗线期(pachytene)、④双线期(diplotene)、⑤终变期(diakinesis)。

必须注意的是这5个阶段本身是连续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

1)细线期:染色体呈细线状,具有念珠状的染色粒。

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精子细胞经过精子的形成过程形成成熟的具有活力和受精能力的精子。

这一过程中精子细胞不再分裂,而主要是形态和功能上的巨大变化。

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有:形成鞭毛(尾部),使精子具备了活动的能力;形成包含有精子受精时需要的酶的顶体;核蛋白及染色体的凝聚形成精子头部;精子细胞多余胞浆的去除以及将成熟的精子释放至曲细精管管腔。

其中有些变化是同步进行的,但为了更好地阐述精子的形成过程,一般将其分为四个时期:高尔基期、顶帽期、顶体期和成熟期。

相对应这几期,根据核的形态及鞭毛和顶体的发育又将精子细胞分为6种类型:Sa,Sb1,Sb2,Sc,Sd1,Sd2。

精于细胞靠近曲细精管管腔,呈球形,体积较小,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大小,但核相对体积较大,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染色淡。

在胞质中可见一系列细胞器,线粒体较少,沿着细胞膜排成一圈,还有中心粒、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高尔基体是精于细胞中一种活跃的细胞器,它是联系各种细胞器的一个中心环节,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在精于发育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有着规律性的变化。

1.高尔基期在高尔基期,Sa型精于细胞的高尔基体先形成几个圆形小泡,称前顶体囊泡,内有致密的颗粒称前顶体颗粒,随后前顶体囊泡融合成一个大的顶体囊泡,与核膜相贴,向一侧扩大,标明精子细胞的头侧.一对中心粒则向另一方向(精于细胞尾部)的细胞表面移动。

近侧中心粒贴近核尾端,远侧中心粒将形成鞭毛的轴丝,包括周边的9对和中心的l对微管(后面将详述)。

高尔基期的精子细胞相当于Sa型精子细胞,特征是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细颗粒状,染色较浅,有散在的不规则的块状染色质,核的表面有半圆形的顶体囊泡。

2.顶帽期在顶帽期,顶体囊泡变成扁平状,覆盖于精子细胞表面。

顶体囊泡扩大并向细胞核两侧延伸形成顶帽。

核染色质逐步致密,高尔基体移向精子细胞的尾端。

名词解释精子的发生

名词解释精子的发生

名词解释精子的发生精子的发生是指在动物体内或植物体内生殖器官中形成和发育出精子的过程。

它是繁衍后代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物种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精子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生殖细胞分裂和精子成熟。

生殖细胞分裂是指从最初的生殖细胞开始,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增殖,形成精原细胞。

在动物体内,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睾丸中的精原细胞上皮中。

而在植物体内,生殖细胞分裂的地点主要是雄蕊中的花药。

这些生殖细胞将会经历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包括精原细胞、初生精细胞和终精细胞,最终形成精子。

精子成熟是指在精原细胞形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和变化,形成功能完整的精子。

在男性动物中,精子成熟发生在睾丸中的精小管中。

而在许多植物中,精子成熟则发生在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中。

在精子成熟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细胞核会经历减数分裂,将染色体数量减半,为后续的受精做准备。

然后,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逐渐分解,细胞膜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便更好地进行受精。

最后,细胞中会形成一个或多个鞭毛,这些鞭毛能够帮助精子在生殖道中游动,向卵子靠近。

精子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调控,包括遗传因素、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等。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精子的质量下降或无法形成。

这对于生殖健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不孕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精子发生不仅仅是一项生理过程,它还涉及到物种的繁衍和遗传的传递。

精子携带着父代的遗传信息,与卵子结合后形成新的个体。

通过精子的发生和受精过程,物种的多样性得以保持并不断进化。

总之,精子的发生是繁衍后代的重要过程,它包括生殖细胞分裂和精子成熟两个阶段。

精子的形成和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与生殖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精子的发生机制,可以为人类和动植物的生殖健康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受精的全过程

受精的全过程

受精的全过程受精的全过程1受精过程就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精子通过宫颈黏液、宫腔、输卵管获得能量后与卵细胞周围的放射冠结合,释放出顶体酶。

2、第二阶段:顶体反应即获能后的精子接触卵细胞释放溶酶体,溶解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过程。

3、第三阶段:透明带反应即精子的细胞膜与卵细胞的'细胞膜结合后融为一体的过程。

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卵子后可防止其它精子再次进入,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DNA也发生融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受精是人类重要的生殖过程,受精卵的形成也标志着生命的开始。

受精的全过程2具备条件1、男子的睾丸能产生正常的精子。

正常成年男子一次射出的精液量为2—6毫升,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应在6000万以上,有活动能力的精子达60%以上,异常精子在30%以下。

如精子达不到上述标准,就不容易使女方受孕。

2、女性的卵巢能排出健康成熟的卵子。

月经正常的女性,每个月经周期都有一个健康成熟的卵子排出,这样才有机会怀孕。

对于卵巢功能不全或月经不正常造成不排卵的女性,就不容易受孕。

3、在女性排卵期前后要有正常的性生活,使精子和卵子有机会相遇受精。

精子在女性阴道内能生存1—3天,卵子排出后能生存1天左右,女性排卵时间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在排卵前后几天内性交才有受孕的可能性。

在非排卵期性交是不会受孕的。

4、生殖道必须通畅无阻。

男性的输精管道必须通畅,精子才能通过正常性生活排出而进入女性生殖道与卵子结合。

女性的生殖道也必须通畅,这样性交时进入阴道内的精子可以毫无阻挡地通过宫颈、子宫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相遇受精。

受精卵也可以顺利地进入宫腔。

若输卵管发生了堵塞,精子与卵子也就失去了结合的机会,所以一但输卵管堵塞,也就完全失去了自然受孕的机会。

5、子宫内环境必须适合受精卵着床和发育。

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后,一边发育一边经输卵管向子宫方向移动,3—4天后到达子宫腔,6—8天就埋藏在营养丰富的子宫内膜里,然后继续发育为胎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原细胞体积略微 增大,染色体进行 复制,最后形成初 级精母细胞。
间 期 结 束 时
(2)前期的特点:
初级精母细胞内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 会后形成四分体。
精原细胞
b A
a B
同源染色体 1.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2.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 A和a、B和b:同源染色体
A和B、A和b、a和B、a和b:非同源染色体
(5)末期特点:
染色体到达细胞两 极,细胞分裂为两个子 细胞。即一个初级精母 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 精母细胞。
可见: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只得 到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总数 的一半,因此,减数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2.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前期的特点: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12 3 4
属于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1和2 3和4
部分交换
属于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1和3 1和4 2和3 2和4
(3)中期特点:
各对同源染色体 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 上都附着有纺锤丝。
(4)后期特点:
在纺锤丝的牵引 下,配对的同源染色 体彼此分离,新形成 的两组染色体分别向 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的特点:
两组子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并随着细胞的 分裂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形成精细胞。
变 形 期
精细胞经过 变形成为蝌蚪 状的精子
间期 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2n)
减 数
1个初级精母细胞


次分 裂Biblioteka 2个次级精母细胞减




分 裂
4个精细胞
变形
以染色体的变 化特点为主线 进行分析
4个精子(染色体:n)
第2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问题导读
1、精子在哪里形成?由哪类细胞分裂而来? 2、精子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各个阶段的 细胞名称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 3、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有何规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间期特点:
精子形成过程图解
次级精母细胞中, 染色体散乱的分布, 每个染色体上都有两 条姐妹染色单体。 (无同源染色体)
(2)中期的特点:
在纺锤丝的牵 引下,每条染色体的 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 板上。
(4)后期的特点:
次级精母细胞中 的每条染色体上的着 丝点一分为二,染色 单体分开,成为两条 染色体,并在纺锤丝 的牵引下向细胞的两 极移动。(此时与体细 胞染色体数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