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合集下载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学科。

以下是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其用法。

2. 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

3. 翻译技巧:学会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准确翻译文言文内容。

4. 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1. 文学鉴赏:学习如何鉴赏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3. 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

4. 语言风格:识别并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三、写作技巧1. 记叙文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叙述、描写、抒情等。

2. 议论文写作:学会构建论点、论据和论证,形成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3. 说明文写作: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4. 应用文写作:熟悉各类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如书信、通知等。

四、古诗词鉴赏1. 诗歌形式:了解不同诗歌形式,如律诗、绝句、词等。

2. 意象分析: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3. 韵律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 诗人风格: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2. 文学名著:熟悉中外文学名著的作者、内容和影响。

3. 文学理论: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六、语言文字运用1. 成语运用:正确使用成语,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2. 修辞手法: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七、文化传承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 历史典故:学习历史典故,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3. 民族精神: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背文言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背文言文

语文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带注释高中文言文5篇1、《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而飞,其翼若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记录)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离开)以(用)六月息(气息,风)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粘,指着地),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凭借)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迅速的样子)起而飞,抢(触、触)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投、落下)于地而已矣,奚以之(到、往)九万里而南为(表语气)?”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这)二虫又何知!小知(通“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独)闻(为人所知),众人匹(比)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这样)已(通“矣”)。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直上穿过)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区别)也。

故夫知(才智)效(胜任)一官,行比(合)一乡,德合一君,而(能耐)征(征信、取信)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一、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从古代先秦时期到明朝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形式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

古代文学作品以传统价值观、哲学思想、人生观为主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有《诗经》、《楚辞》、《论语》、《红楼梦》等。

现代文学是指近现代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当代的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形式多样,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

现代文学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题,关注社会现象、人物形象等。

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品有《茶馆》、《家》、《围城》等。

二、文学的基本概念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形象感知和艺术表达来反映和再现人类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艺术。

2. 文学的功能:文学可以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提供情感交流和精神享受的方式。

同时,文学也具有批判现实、反映社会、启迪智慧等多重功能。

3.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言语艺术性、意蕴性、表现性、审美性等特点。

通过词语的选择、句子的构建、形象的描绘等手法,体现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三、文学的体裁和风格1. 诗歌: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以韵律、节奏和押韵等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古体诗又包括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 散文:散文是以散述文字叙事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文学体裁,它的表现形式更为自由,不受限制的程度较高。

3. 小说:小说是长篇故事性的叙事文学形式,通过描述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式展现社会生活和人性。

小说可以分为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等不同题材。

四、文学作品的解读技巧1. 主题分析:通过深入剖析作品的核心思想和主题,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意义和观点。

2. 情感把握:通过审视作品中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理解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情绪。

3. 社会背景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理解作品中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

4. 文学修辞手法分析: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高中语文八大文体

高中语文八大文体

高中语文八大文体
1、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

2、说明文: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3、议论文: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4、应用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

所谓应用文,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5、古代诗歌: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6、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现代人内心世界的新型诗歌。

7、小说:小说是一种叙述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8、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高考必备高中语文篇目60篇

高考必备高中语文篇目60篇

高考必备高中语文篇目60篇
1.《离骚》
2.《桃花源记》
3.《论语》
4.《孟子》
5.《诗经》
6.《楚辞》
7.《庄子》
8.《史记》
9.《资治通鉴》
10.《司马迁》
11.《韩非子》
12.《荀子》
13.《黄帝内经》
14.《周易》
15.《尚书》
16.《左传》
17.《春秋》
18.《西游记》
19.《水浒传》
20.《三国演义》
21.《红楼梦》
22.《山海经》
23.《梦溪笔谈》
24.《清明上河图》
25.《古诗十九首》
26.《汉乐府》
27.《汉书》
28.《三国志》
29.《后汉书》
30.《新五代史》
31.《聊斋志异》
32.《西厢记》
33.《玉台新咏》
34.《西湖记》
35.《石头记》
36.《礼记》
37.《易经》
38.《春秋左传》
39.《汉书》
40.《论语》
41.《孟子》
42.《诗经》
43.《楚辞》
44.《庄子》
45.《史记》
46.《资治通鉴》
47.《司马迁》
48.《韩非子》
49.《荀子》
50.《黄帝内经》
51.《周易》
52.《尚书》
53.《左传》
54.《春秋》
55.《西游记》
56.《水浒传》
57.《三国演义》
58.《红楼梦》
59.《山海经》
60.《梦溪笔谈》。

高中课文大全语文

高中课文大全语文

高中课文大全语文高中语文课文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劝学》(荀子)2. 《师说》(韩愈)3. 《赤壁赋》(苏轼)4. 《登泰山记》(姚鼐)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6.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7. 《庖丁解牛》(庄子)8.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9. 《鸿门宴》(司马迁)10. 《窦娥冤》(关汉卿)11. 《谏逐客书》(李斯)12. 《与妻书》(林觉民)13. 《促织》(蒲松龄)14.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15.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6. 《阿房宫赋》(杜牧)17. 《六国论》(苏洵)18. 《大学之道》(朱熹)19. 《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20. 《老子四章》(老子)21. 《五石之瓠》(庄子)22. 《兼爱》(墨子)23. 《屈原列传》(司马迁)24. 《苏武传》(班固)25. 《过秦论》(贾谊)26.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27. 《陈情表》(李密)28. 《项脊轩志》(归有光)29. 《兰亭集序》(王羲之)30.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31.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32. 《石钟山记》(苏轼)33.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34. 《项羽之死》(司马迁)35. 《方山子传》(苏轼)36. 《大铁椎传》(魏禧)37. 《祭十二郎文》(韩愈)38. 《狱中杂记》(方苞)39. 《陶庵梦忆序》(张岱)40.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41. 《游兰溪》(苏轼)42. 《苦斋记》(刘基)等。

这些课文代表了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精华,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这些课文也是学生了解历史文化、探究人性与社会的重要窗口。

高中语文(共五册)必背古诗文21篇

高中语文(共五册)必背古诗文21篇

高中语文(共五册)必背古诗文21篇目录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短歌行/曹操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4.登高/杜甫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劝学/荀子7.师说(第一段)/韩愈8.赤壁赋/苏轼必修下册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阿房宫赋/杜牧3.六国论/苏洵选择性必修上册1.《论语》十二章2.大学之道/《礼记》3.《老子》四章选择性必修中册1.屈原列传(第三段)/司马迁2.过秦论/贾谊选择性必修下册1.离骚(第三段)/屈原2.蜀道难/李白3.蜀相/杜甫4.陈情表/李密5.兰亭集序/王羲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古诗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高中语文教材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语文的主要教材,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等语文水平。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简析,从内容、结构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学、写作技巧等多个方面。

其中,古代文学包括了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代小说等;现代文学则包括了现代诗歌、现代散文、小说、戏剧等。

此外,修辞学的知识也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修辞手法、修辞格等。

最后,教材还会引入一些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提升作文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材的结构高中语文教材一般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

单元内部的内容会按照时间顺序或者话题关联来进行编排。

在每个单元内部,又有文言文、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

此外,教材还会配备相关的说明、注释和练习题目等。

三、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1.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高中语文教材不仅承载了高中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进一步拓展了相关的文学理论、修辞学等知识,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2.文学与现实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仅是独立的艺术存在,还与现实生活相辅相成。

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将文学作品与现实情境相联系,增加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

3.多样性的文学体裁:高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多种文学体裁的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不同体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注重思辨与创新:高中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思辨与创新,通过引入一些富有深度和挑战性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教材,内容丰富多样,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特点。

通过系统学习教材,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培养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点滴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多年,2003年被认定为西宁市骨干教师,2005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对教育的认识、理解更清晰了,也有了点滴心得,即:教学中突出三个环节,抓好两个方面,培养一种习惯。

虽然这些还很稚嫩,但如给他人有所启示,也将会备感欣慰。

一、突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备好课。

作为语文教师,精心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绝对不能忽视。

备好课,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熟悉课本,其次要做到三备: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备好课就应备好学生,如本课所设计的观点、问题学生知道多少,本课用到的旧知识学生知道多少,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里,讲课中学生可能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设计本课才能让学生接受,哪些问题需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应达到什么水平等;备知识,关键就是理顺知识点,摸准重点和难点,找出疑点和与本课有关的实际问题;备教法,就是每一堂课、每一个问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地降低要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个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节课就四十五分钟,如果能充分利用,高于课后两个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当堂能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到课后解决,这就需要在课堂上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涌跃参加每一个教学环节,不能让学生分散精力,搞小动作,不能让学生干或想与本课无关的事情,时常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尽可能多地提问每一个学生。

否则你准备得再好,讲得再清楚,也是一堂失败的课。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为了使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感染学生;播放音乐创设氛围;设计悬念激发兴趣……这些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起作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

因此,我常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然后让一名学生讲解,最后,我进行补充。

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发现讨论--讲解式以其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可刺激和较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心理障碍,激活思维,主动学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提倡民主化。

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二是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课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是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

教师通过新鲜活动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另外,我更注意情感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处处尊重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同他们结成亲密的朋友和友好的学伴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全心全意地配合自己、支持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第三个环节是重视课后辅导检查和课外阅读。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

上完课不注意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检查辅导,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布置完作业,课后我会及时进行批改检查,该背的文章要背会,该记住的知识点要记牢,每过一个阶段会进行一次测验。

只有反复学习,学会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高中阶段,特别是理科班,语文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很少。

而语文教学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必须依托课外活动。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

因此,平时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除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读本》中的优秀篇章外,还让学生选择《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语文报》、《语文周报》、《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进行阅读。

要求他们课外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作好全班交流。

多读,使学生“沉浸在语文形象中,习见习闻,耳濡目染”,学生们的阅读面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抓好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学好课本,夯实语文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

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点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课本,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逐句翻译课文,通过练习检查督促。

我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

即便是现代文,每一篇课文我都依据高考考点设计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不但如此,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我都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第二个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教师来说,教读是手段,教写是目的;对学生来说,读就是学,写就是用,就是实际操作。

而技能必须经过实际操作才能获得的。

只有在写的反复实践中,才能够使学生学会写作,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基于此,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基本上是写。

两周一篇大作文,每周一篇周记或读书笔记。

另外,课堂上还临时设置一些片断作文。

我还尝试运用了一套二次作文的教学法,就是同一个题目学生做两次:第一次学生自由做,第二次在教师指点下修改再做,然后学生比较前后所做作文必将大有所获。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我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读讲活动”,由学生自行组织,或朗读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或演讲,或背诵一篇古诗文。

从本学期开始,我还要求学生每周抄写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并做点评。

天长日久,积少成多,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提高。

三、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

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麻烦,甚至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

学无定法,我经常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础训练,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

切忌好高骛远,前面的没有学会、弄懂,就急着去学后面的知识,基本的问题没有弄好,就一味地去钻偏题、怪题。

二是教育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

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防止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

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对问题的本身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可以举一反三。

三是教育学生必须一丝不苟。

学习切忌似懂非懂,猜哑谜,平时要注重思维训练的严谨性。

例如语句排列顺序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学生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这就要求学生首先通过初读,理清思路,然后对题中的每一步的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切忌胡乱猜测,我们课文中的写作顺序、作者的安排意图等就是解题的根据,必须牢记,且要理解它们,并且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四是引导学生学会总结。

学完一个单元,要回顾学了哪些知识点,作完一个题目,要理顺思路,在大脑中有一个完整的解题框架,还要善于给同类型的题目归类,发现、研究每一个题是课本中哪一个题的变式,或者是你做的哪一个题的变形。

若能做到这样,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培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

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

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教海无涯,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