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建筑
外国建筑史 文艺复兴建筑

布局特点: 佛罗伦萨主教堂在1296年动工,它所在 地段本是污秽不堪的垃圾场。它的形制 很有独创性,虽然大体还是拉丁十字式 的,但是突破了教会的禁制,把东部歌 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它内部空阔敞 朗,西半的大厅长近80m,只分为4间, 柱墩的间距在20m左右,中厅的跨度也 是20m。内部空间极为高敞。东部的平 面很特殊。歌坛是8边形的,对边的距 离和大厅的宽度相等,大约42m多一点。 在它的东、南、北三面各凸出大半个8 角形,明显呈现了以歌坛为中心的集中 式平面。
美狄奇府邸的外观细部
底层的窗台很高,勒脚前有一道凸台, 给亯兵们坐,反映着城市内部尖锐的 斗争。它高将近27米,檐口挑出1.85米。 它的内院底层的四周都是2开间的宽大 的连续券廊,以求与外立面相呼应。 院内正面柱廊的前立着雕刻家唐纳泰 罗做的尤迪斯像。
美狄奇府邸的中庭
美狄奇府邸的室内装修富丼堂皇
布局特点:
这座别墅最大的特点在绝对对称。从平面图来看, 围绕中央圆形大厅周围的房间是对称的,甚至希腊 十字型四臂端部的入口门厅也一模一样。这座建筑 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纯洁、端庄和高贵 的美感,也有诗情画意。 府邸主要特点是:
第一,平面大多是长方的或者正方的。按照传统,
以第二层为主,底层为杂务用房。稍大一点的, 将杂务用房设在离开主体的2个或者4个附属房屋 里,对称布局,用廊子同主体连接。
独特风格:
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 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 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圣彼 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 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 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 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 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 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画像 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工 程十分浩大。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四、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四、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1.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穹顶平面为八角形,外壳为双层,中空可上人。
其综合运用了哥特式骨架券结构、伊斯兰叠涩砌筑、古罗马集中式构图并加以创新,体现了独创的精神和技术的进步,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
2.佛罗伦萨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设计,育婴院是一座四合院,正面向安农齐阿广场的一侧展开长长的券廊,券廊开间宽阔,连续券直接架在科林斯柱式上,轻快明朗,廊子的结构是拜占庭式的,逐间用穹顶覆盖,下以帆拱承接。
第二层虽然窗子小墙面大,但线脚细巧,墙面平洁,同连续券风格很协调,虚实对比强,立面构图明确、简洁、比例匀称,尺度宜人。
3.巴齐礼拜堂:伯鲁乃列斯基设计,形式借鉴了拜占庭建筑,正面一个直径10.9m的帆拱式穹顶,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顶一起覆盖一间长方形的大厅。
正面是一进深5.3m的科林斯柱式门廊,正中跨度较宽,做成券状,上有一小穹顶。
4.吕卡第府邸:原来是市长美狄奇的府邸,有米开罗卓设计。
府邸围绕活泼的内院呈合院式布局,平面为长方形,由起居和对外两部分组成。
立面为“屏风式”,处理精致,分为三层,底层重块石,砌缝很宽,二层平整石块,砌缝较宽,三层严丝密缝,使整个建筑显的端庄稳重,但是这样的立面处理却不适合居住功能。
5.坦比哀多小教堂:伯拉孟特设计,集中式构图,纪念碑式造型,穹顶统率整体,平面为圆形,柱廊开敞,虚实对比强烈,体积感极强,整个教堂比例和谐,形象饱满,体现出雄伟壮观。
其极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对世界影响极大,例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法国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等。
6.手法主义:文艺复兴晚期建筑中出现的形式主义潮流。
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壁龛、雕塑、涡卷等,玩弄诡异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型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或错位,用毫无意义的壁柱、门窗、线脚等在立面上做出虚假的图案,檐部和山墙几经曲折,券顶龙门石意外地向外滑动,弧形的和三角形的山墙套叠在一起,等等,表现出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图解西方建筑-文艺复兴建筑-1

图解西方建筑-文艺复兴建筑-1••文艺复兴风格的出现在经历了中世纪狂热的宗教建筑时期以后,建筑史上另一个伟大的时期---文艺复兴(Renaissance)时期到来了。
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理性和人性的思想,并发展成为影响到文学、绘画、音乐以及建筑等广泛艺术领域的一次革新运动。
虽然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旗帜,但就其本质来说,它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进行的资本主义革命运动。
建筑领域所迎来的这场文艺复兴运动,无论从时间、影响范围还是影响程度上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与以往建筑运动不同的是,建筑界在文艺复兴运动期间虽然也建造了大量宏伟的教堂建筑,但更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则集中在各种宅邸和公共建筑上,同时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家,他们对以往建筑做了系统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还创立了很多新的规则,这些对后世和现代建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影响也最为深远。
•绕枝饰这是一种半圆形卷须环绕中心柱形成的绕枝线脚(Twisted stem molding) 和装饰花边,也是诺曼式建筑中最常用的一种装饰花边。
在文艺复兴时期,不仅仅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往流行过的一些建筑风格的细部在此时期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建筑上。
•文艺复兴时期圆窗圆窗作为一种形式活泼的窗形,也在此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当中。
此时的圆窗无论窗棂还是窗框的装饰都相对简单,这种简洁的装饰风格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装饰的一大特点。
•转角梁托位于转角处的梁托( Angle corbel) 可以利用巧妙的图案削弱拐角处的生硬感。
相同的叶形装饰与出挑的涡旋,因为处于不同平面而显得更富有立体感,而相同又对称的图案设置又使整个梁托具有很强的整体性。
•穹顶绘画穹顶采用了集中式的装饰图案,相同的区隔线脚围绕中心,呈发散状将整个穹顶分为大小格子相间的不同区域,并分别设置了宗教题材的画面。
图示位于罗马的圣玛丽亚人民教堂内穹顶装饰图案,由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兼建筑师拉斐尔绘制,并采用镶嵌方式完成。
第十章 欧洲文艺复兴建筑

府邸 Palazzo Medici-Riccardi
begun 1444 Michelozzo Di Bartolommeo
2.盛期
1),伯拉孟特 (Donato Bramante ,1444-1414) 意大利文 艺建筑师,从1480年起就呆在米兰,在米兰公爵旗下服务,在米兰 盖了好几间教堂,1499年法国入侵后,逃往罗马,在罗马为新的圣 比得教堂提出了希腊十子式的原始兴建计划。 作品:坦比哀多
四、代表性建筑师及建筑 1.早期
1),伯鲁乃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 意 大利建筑师,雕塑家与数学家,率先开创文艺复兴风格,并被视为 透视图法的发明人,精研古代与罗马式的风格典范,并将原始风格 转化为一系列的文艺复兴原型建筑,以优雅、简洁、比例完美而著 称。 作品(全部在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 佛罗伦萨育婴院 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
3 ),维尼奥拉(G.B.da Vignola,1507-1573)意大利文艺复兴 晚期主要建筑师之一。1562年发表了《五种柱式规范》,他对欧洲 建筑的影响较大。与帕拉第奥一起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 筑的肇始人。
作品:教皇尤利亚三世别墅
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 1552)平面正方形, 四面对称布置,四面有门廊,廊中有6颗爱奥尼 柱,前有大台阶,正中是一个有穹隆的圆形大 厅。是一种把集中式应用到住居建筑中的尝试, 其特点: A、外形由多种明确而简单的几何形体组成,互相 对比,变化丰富。 B、主次分明,垂直轴线显著,各部分构图联系密 切,位置肯定,整个形体统一完整。 C、四面的柱廊不仅增加了层次,丰富了阴影,而 且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产生了渗透。 D、虽构图严谨,但过于对称伤害了住宅的功能Roma, 15021510),文艺复兴进入盛期的标志。这 座小型建筑刻意模仿古罗马的灶神庙, 有韵律的圆形台阶收至一个圆形基座, 基座上一圈多立克柱托起以栏杆装饰的 鼓形环,鼓形环从中部升出一个浑圆的 穹顶,他的比例极为和谐。它的形体和 比例成为后来创做的母本,如罗马圣比 得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巴黎的万 神殿、华盛顿国会大厦。
第四章:文艺复兴建筑

坦比哀多对后世的影响
法尔尼斯府邸(palazzo farnese,1520~1580
法尔尼斯府邸门厅
法尔尼斯府邸内院券廊
雕刻家刚健的建筑
米开朗琪罗 设计的劳伦 齐阿娜 (Biblioteca Laurenziana) 图书馆
劳伦齐阿娜图书馆室内
劳伦齐阿娜图书馆室内楼梯
文特拉米尼府邸 (palazzo vendramini,1481年)建 筑师:彼得.龙巴都。 用柱式组织了整个立 面,柱式的部件相当 的严谨,标志着文艺 复兴建筑的一般特点, 也是古典柱式与哥特 式建筑特色的结合处 理方法。 立面轻快开朗、比例 和谐。
帕拉第奥母题:
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 而把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 上。小柱子距大柱子1m多,上 面架着额枋。于是,每个开间里 有了三个小开间,两个方的夹着 一个发券的。在小额枋之上,券 的两侧各开一个圆洞。 这个构图,虚实相生,有无相成, 实部和虚部均衡,彼此穿插,各 自形象完整,而以虚为主;方的, 圆的,对比丰富,整体上以方开 间为主,开间里以圆券为主,有 层次,有变化;小柱子和大柱子 也形成了尺度的对比,映照着里 面的雄伟。因为小柱子在进深方 向成双,所以同大柱子均衡,而 以大柱子为主。由于构思明确, 两套尺度并不引起紊乱。
坦比哀多 (Tempietto,(150 2~1510) 建筑师:伯拉孟特
坦比哀多是文艺 复兴盛期,纪念 性风格建筑的代 表作。
它是圆形平面的集中式布局,以古典围柱式神殿为蓝本, 上盖半球形圆形。 平面是柱廊和圣坛两个同心圆组成;立面由两个精细不 同的圆筒形构成。教堂下层的围柱廊采用多立克柱式。
维晋寨的巴西利卡, 建筑师:帕拉第奥。
圆厅别墅:在维晋寨的一小山丘上。建于1552年。建筑师帕拉第
文艺复兴建筑赏析

第16页/共31页
威 尼 斯 圣 马 可 广 场 鸟 瞰
第17页/共31页
1
威 尼 斯 圣 马 可 广 场
第18页/共31页
2
威 尼 斯 圣 马 可 广 场 的 透 视
第19页/共31页
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 图书馆立面局部
美第奇府邸
15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的经济开始衰落,银 行家美第奇(Medici)家族建立了独裁政权。 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转向书斋和宫廷。染了上贵 族色彩。大量的豪华府邸迅速建立起来。这些 府邸一反市民建筑的清新明快,而追求欺人的 威势。 美第奇府邸的墙垣,仿照中世纪一些寨堡的样 子,底层的大石块只略经粗凿,表面起伏20厘 米,砌缝很宽。二层的石块虽然平整,但砌缝 仍有8厘米宽。三层没有砌缝。它的形象很沉 重。为了追求壮观的形式,沿街立面是屏风式 的,同内部房间很不协调。底层的窗台很高, 勒脚前有一道凸台,给亲兵们坐,反映着城市 内部尖锐的斗争。它高将近27米,檐口挑出 1.85米。
两端宽度分别为90米和56米,周围 是下有券柱式回廊的房屋,是该城 的宗教,行政和商业中心
第15页/共31页
次广场------在教堂南面,开向亚德里亚海,南端的两根 柱子划出了广场与海面的界限,是该城的海 外贸易中心。
小广场------在教堂的北面,是主广场的一个分支,常 是市民游憩,约会与自由集会的场所。
第4页/共31页
佛罗伦萨 吕卡弟府邸的剖面
第5页/共31页
• 建筑平面长方形,有一个 围柱式内院、一个侧院和 一个后院,并不严格对称。
• 房间从内院和外立面两面 采光;立面构图统一;檐 部高度为立面总高度的 1/8,挑出2.5米,与整个 立面成柱式的比例关系。
十大文艺复兴建筑

十大文艺复兴建筑[类别:发展战略 | 时间:2008-03-16 04:10:30 | 文章编号:157602| 评论:0条| 字体:大中小]十大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的意思是“复活或者再创造”,象征着古代经典文化的复活,在十五世纪早期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随后几乎传遍整个意大利半岛。
截至十六世纪末,这种新兴的风格几乎传遍全欧洲,逐步取代了中世纪晚期的哥特式风格。
文艺复兴风格鼓励自然主义的复苏,这在十五世纪意大利的绘画、雕塑作品,以及建筑上的古典装饰就能寻到根迹。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丢弃中世纪的歌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物上重新采用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歌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
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的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且同人体美有相同之处,而这些思想正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虽然有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著作中制定出严格的规范。
然而,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内,并不受规范的束缚。
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在一起。
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和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了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
15世纪各先进城市培养的人才纷纷涌向罗马,罗马成了新的文化中心。
文艺复兴达到盛期,在建筑领域因历史原因,罗马柱式得到了更广泛、更严格的应用,建筑追求雄伟、刚健。
佛罗伦萨主教堂设计者:菲利普·伯鲁乃列斯基坐落地:意大利佛罗伦萨结构:混凝土、石料类型:教堂流派:文艺复兴建筑教堂又名圣玛利亚花神教堂,坐落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中心。
文艺复兴建筑

美第奇宫图片赏析:
这一时期的建筑特点是大量使用罗马式列柱作为 支撑、巨大的穹顶、复杂华丽的装饰和内部彩绘 等等,文艺复兴(14——17世纪)式建筑不断 华丽化、复杂化的产物是巴洛克风格建筑,这种 建筑以鲜明的色彩、华丽的装饰、宏大的气势闻 名,集成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特点,注重列柱 和穹顶的使用,内部采光条件也比中世纪的教堂 建筑有了提高。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成就
建筑:凡尔赛宫,佛罗伦萨美第奇官 邸,维琴察圆厅别墅,拉奇法奈塞建 筑,法国枫丹白露宫,马可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圣玛利亚教堂,美第 奇宫,圣马可学校梵蒂冈宫,亨利二 世之墓,莱顿市政厅,奥格斯堡市政 厅,芙朗城堡 。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欣赏:
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
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意义(同时也是开山 之作)的建筑是美第奇宫和圣母百花大教堂,这 两座建筑都有布伦涅斯基主持建造。它们颠覆了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建筑传统,特别是以哥特式的 高耸入云的尖塔为代表的建筑风格(可以对比巴 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美第奇宫是布伦涅斯 基在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的支持下建造的,当时 他的建筑理念得不到任何人的赞同,只有科西 莫· 德· 美第奇支持他独特的建筑风格。14世纪初, 美第奇宫建成,在这座建筑的庭院中,罗马式列 柱成为支撑房体的主要结构(而不仅仅像巴黎圣 母院那样是外观装饰的一部分),这在当时是一 种“复古的新理念”。
15世纪后期,美第奇家族成为控 制佛罗伦萨的巨头,他们资助艺 术家、修建教堂、收藏艺术品, 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展起着重 要的作用。 官邸是一座宏大的建筑,高 悬的飞檐悬挂在三层立面上,第 一层外墙用石块砌成,入口处模 仿罗马建筑。二至三层的每一个 窗户上都有石雕的美第奇家族徽 章。平面布局采用意大利传统的 内庭院式,最下层的中心是庭院, 两旁有立柱圆拱支撑的门廊。庭 院中有喷泉和无数的雕塑。 官邸的外观丝毫没有装饰, 与家族的昌盛相比显得不可思议 的朴素。家族中的一位统治者基 莫一世,曾经有一次被赶出了城, 在经历了这次体验后知道百姓的 忌恨比什么都可怕,因此建成了 这样朴素的宫殿。从1460年起约 100年时间都是美第奇家族的住 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建筑 著名实例有:罗马的坦比 哀多神堂(1502~1510), 设计人伯拉孟特 ;罗马圣 彼得大教堂(1506~1626), 设计人米开朗基罗;罗马的 法尔尼斯府邸(1515~ 1546),设计人小桑迦洛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建筑 典型实例有维琴察的巴西 利卡(1549)和圆厅别墅 (1552),两座建筑设计人 都是A.帕拉第奥。
圣彼得大教堂
建筑顶部
青铜华盖
米开朗基罗
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其标准 名为圣伯多禄大教堂。圣彼得为英语的俗译。由米开朗 基罗设计,是基督教大公教会(天主教会)的教堂,大 公教会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宗的教廷,是世界 五大教堂之首。 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 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 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 个拉丁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 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内部金碧辉煌, 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 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工程十分浩大, 不允许使用三脚架和闪光灯拍摄
从14世纪起,修建园林成了一时 的风尚。15世纪时,贵族富商的 园林别墅差不多遍布佛罗伦萨和 意大利北部各城市。16世纪时,园 林艺术収展到了高峰(见意大利园 林)。
大致可分为以佛罗伦萨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早期(15 世纪),以罗马的建筑为代表的文艺复兴盛期(15世纪末 至16世纪上半叶)和文艺复兴晚期(16世纪中叶和末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建筑 著名 实例有:佛罗伦萨大教堂中央 穹窿顶(1420~1434),设计人是 F.勃鲁涅列斯基,大穹窿顶首次 采用古典建筑形式,打破中世纪 天主教教堂的构图手法;佛罗 伦萨的育婴院(1421~1424)也是 勃鲁涅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 的美第奇府邸(1444~1460),设 计人是米开罗佐;佛罗伦萨的鲁 奇兰府邸(1446~1451),设计人 是L.B.阿尔伯蒂。
S
W
建筑风格特点与艺术创造
one
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 常用穻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 间。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追求豪 华,大量采用圆柱、圆顶,外 加很多精美的饰物。文艺复兴 时期是意大利建筑最辉煌的时 期,这一时期的建筑収生了不 同于以往的新变化,
追求新奇。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 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 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 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 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 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觃律、 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 作实践中去。
伯拉孟特
盛期建筑:
设计人: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 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 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 芬奇幵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 "米开朗基罗"、"米高安哲罗"。他一 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 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 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 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 名来表达后人作为对他的尊敬。
two
three
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 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 建筑物底层多采用粗琢的石料, 故意留下粗糙的砍凿痕迹,有些 门窗也采用这种作法。文艺复兴 时期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是全 新的,突破了风格主义的常觃, 创造出—种新颖而生动的活力
喜好富丼的装饰,强烈的 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 画的界线,使其相互渗透
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是欧洲建筑史 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 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 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 区,形成带了有各自特点的各 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 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 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 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 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 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 府邸,维琴察圆厅别墅等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 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 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 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15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 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城市的改建往往追求庄严对称。典型的例子如 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等。文艺复兴晚期出 现一些理想城市的方案,最有代表性的是V.斯 卡莫齐的理想城。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 大的収展。按性质可分为集市活动广场、纪念 性广场、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按形式分, 有长方形广场、圆形或椭圆形广场,以及不觃 则形广场、复合式广场等。广场一般都有一个 主题,四周有附属建筑陪衬。早期广场周围布 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常在广场一侧; 后期广场较严整,周围常用柱廊,空间较开敞, 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four
利用了世俗建筑的成就,幵収 展了古典传统,造型更加富丼 堂皇。不过,往往由于设计上 局限于宗教要求,或是追求过 分的夸张,而失去应有的真实 性和尺度感。
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 大型建筑外墙用石材,内部用 砖,或者下层用石、上层用砖 砌筑;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 和圆顶;穹窿顶采用内外壳和 肋骨;这些,都反映出结构和 施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法尔尼斯府邸
法尔尼斯府邸,典型的盛期文艺复兴府邸,手法主义大师小桑迦洛 的杰作。平面有明显的主轴和次轴线,布局整齐,周围环有券柱式 围廊,内院的立面三层分别用不同形式的壁柱、窗裙墙和窗楣天花。 设计精到。 小桑迦洛特修建此作,但直到他去世,这座宏大的建筑也没能完成, 米开朗基罗着手幵完成了这一工程。法尔尼斯府邸是三层石结构。 它的中心有二个庭院、第一层采用“尼尔林万式窗户——米开朗基 罗创造的一种样式、烹层窗檐交替三角形与弧形,科林斯式立柱使 每扇窗户看起来都像是罗马时期建筑的大门。米开朗基罗为这座建 筑加上了气派的崖檐,改变了丙部的结构。重新设计的人口处加上 了一个观礼台,幵把法尔尼斯家族的盾形纹章置子观礼台之上,而 法尔尼斯府氏肠厚重的立面效果和冷峻庄严的人口,一直提示着法 尔尼斯家族显赫的地位,而今天它变成了法国大使馆的所在地.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建筑类型增加,在设计方面有许多创新。世俗建筑一般围绕院子 布置,有整齐庄严的临街立面。外部造型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収展出灵活多样的处理方 法,如立面分层,粗石与细石墙面的处理,叠柱的应用,券柱式、双柱、拱廊、粉刷、隅 石、装饰、山花的变化等,使文艺复兴建筑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世俗建筑的成就集中表现 在府邸建筑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建筑)。
盛期建筑:ຫໍສະໝຸດ 坦 比 哀 多 神 堂设计人: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1444年 - 1514 年3月11日,是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建筑 师。在建筑方面,与同时期 的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各领 风骚。曾参与设计圣彼得大 教堂。
坦比哀多礼拜堂: 坦比哀多礼拜堂是为纪念圣 彼得殉教所建,它是圆形平面的集中式布局, 以古典围柱式神殿为蓝本,上盖半球形圆形。 平面是柱廊和圣坛两个同心圆组成;立面由两个 精细不同的圆筒形构成。柱廊的宽度等于圣坛 的高度,这种造型是典型的早期基督教为殉教 者所建的圣祠的基本形式。教堂下层的围柱廊 采用多立克柱式,颇具英雄主义气质。坦比哀 多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盛期建筑的代表作。
盛期建筑:
设计人:小桑迦洛(1483~1546)是当时 最有影响的建筑师。20岁来到罗马,1513 年为法尼斯主教建造了一座住宅。主教升 为教皇保罗三世后,请他将住宅扩建,成 为罗马最主要的府邸。法尼斯府邸 (1534~1546)是一座16世纪佛罗伦萨城 堡式建筑,被奉为学院派风格的代表作, 对19世纪前的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他一生 为圣彼得大教堂贡献力量,开始时是布拉 孟特的助手,1520年任职总建筑师。他制 作的圣彼得大教堂模型(1539~1546)现 仍陈列在梵蒂冈博物馆中
建筑理论
这时期出现了不少建筑理论著作,大抵是 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基础収展而 成的。这些著作渊源于古典建筑理论。特 点之一是强调人体美,把柱式构图同人体 迚行比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 特点之二是用数学和几何学关系如黄金分 割(1.618∶1)、正方形等来确定美的比例和 协调的关系,这是受中世纪关于数字有神 秘象征说法的影响。意大利15世纪著名建 筑理论家和建筑师阿尔伯蒂所写的《论建 筑》(又称《建筑十篇》),最能体现上述特 点。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理论使古典形式 变为僵化的工具,定了许多清觃戒律和严 格的柱式觃范,成为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 筑的张本。晚期著名的建筑理论著作有帕 拉第奥的《建筑四论》(1570)和G.B.da维尼 奥拉的《五种柱式觃范》(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