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测试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水烧开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2、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AB段,冰仍然处于固态,一点点都没有熔化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3、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是38℃B.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C.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80℃4、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0CB、100CC、400CD、1000C5、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6、(2015株洲10题2分)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7、(2015·德州武城质检)生活中关于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B.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打开冰箱门,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8、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A.29℃B.32℃C.30℃D.35.5℃9、如图所描述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电熨斗冒出的白雾B.地上的冰雪消融C.树叶上露珠的形成D.寒冷空气中小草上的冰晶10、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主要原因是()A.风太大,将泥土刮到空中B.温室效应导致泥沙飘到空中C.植被破坏,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土地荒漠化D.以上说法都不对11、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A.B.C.D.12、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13、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14、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A.在t时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15、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16、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的附近会冒白气。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3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气温在0℃时(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室内,水所处的状态为()A.固态B.液态C.气态D.三态都有可能2.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词句,其中包含了一种物态变化,这一物态变化的图像是()A.B.C.D.3.某类物质的微观特性表现为分子间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宏观特性表现为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则该物质可能是()A.雾B.水蒸气C.水D.雪4.如图所示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

该残图物的主要成份是()A.乙烷乙烯B.丁烷丁烯C.戊烷戊烯D.丙烷丙烯5.小明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温度不变,但不吸热 B.冰熔化吸热,温度不变C.冰熔化、沸腾各用4min D.图中DE表示冰的熔化过程6.每年冬季,张家界核心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顶都会出现漫山遍野的雾凇景观,晶莹的雾凇一簇簇,美如仙境.雾淞是()现象.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熔化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A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B.A是非晶体,B是晶体C.物体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A加热7min时是固态8.崆峒山是我省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美丽,如图所示。

关羽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从崆峒山中冒出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9.泰州引凤路河边的树“生病”了,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树木输液,如图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药液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液体的蒸发,原因是()A.提高了地面上液体的温度 B.增大了液体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减少了液体在地面的表面积1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凝固点是45℃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11.我国黑龙江漠河地区冬季气温有时为零下四五十摄氏度,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C.酒精的密度比水银的密度小 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12.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13.天然气汽车储气罐内的天然气是经多级加压后变成液态的,燃烧前变为气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天然气汽车在行驶中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C.天然气从储气罐释放出来的过程中放出热量D.储气罐内天然气的压强大于大气压14.下列对生活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夏天,沿海地区的温度变化比城区小——水的比热容大B.灯泡用时间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现象C.夏天在屋子中放冰块后会感到凉爽——冰熔化和水汽化均吸热D.抛起的皮球会落向地面——皮球受到了重力的作用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中正确的是()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小水珠,是液化现象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C.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D.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16.下列现象中需要放热的一组为()A.冰变成水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碘变碘蒸汽C.雾的形成冬天人哈出白气 D.水结冰液态铁浇铸零件三、实验题17.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__.(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______m2(选填“>”、“<”或“=”).18.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ABCD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南极的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容易制造,价格低 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更低C.酒精温度计比水银温度计测量准确 D.酒精无毒,水银有毒2.夏天的早晨,无锡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0℃ B.15℃ C.25℃ D.40℃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下图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B.“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③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④读数时为看得清楚,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1/ 75.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6.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到晒得发烫的柏油马路上时,刚巧来了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爆晒,温度很高B.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了更多的热量C.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大,身上的汗较难蒸发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7.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舞台效果,这种雾实际上是(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而形成的气体D.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0~100℃B.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涨冷缩的原理制成的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9.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均属于晶体的是( )A.玻璃、铁 B.海波、蜂蜡 C.松香、玻璃 D.铝、萘10.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l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78℃、-183℃和-196℃,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物质,则首先液化而分离出 ( )A.氧 B.氮 C.二氧化碳 D.它们同时液化,无法分离11.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 )A.蒸发 B.沸腾 C.汽化 D.液化12.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也会变成水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3 / 7C .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13.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 .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C .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D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14.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的液面如图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A .表面积大小有关B .温度高低有关C .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D .种类有关15.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 .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形成的水D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夏天喝饮料时,常会在杯里加入冰块儿,冰块儿会变小,不久杯壁会出现小水珠,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A .升华B .熔化C .液化D .汽化17.近几年,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小明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写了一首题目为《莒州春晓》的小诗﹣﹣“朝登屋楼迎朱炎,俯瞰冰水舞彩练。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宿迁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3、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4、在下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5、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情况中正确的是()A.B.C.D.7、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8、炒菜时如果发生油锅起火现象,下列做法中最不应该的是()A.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来灭火B.立刻盖上锅盖C.加一些冷油,降低温度D.将蔬菜倒入油锅内9、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海波的熔化图象B.乙图可能是松香的凝固图象C.丙图可能是铜的熔化图象D.丁图可能是石英的凝固图象10、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

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

这是因为A.沸腾时水不蒸发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C.停火后大量水蒸气液化的小水珠D.停火后水开始大量汽化的水蒸气11、下列事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初春,早晨出现浓雾B.夏天,洒在室内地上的水不见了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12、如图是我市新宁崀山八角寨美景:峰峦浓雾缭绕,若隐若现,令人心旷神怡。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3、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4、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5℃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镇江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镇江新区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5、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4题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关于纸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6、(2015湖北黄冈,第18题)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7、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D.由于水已经烧开,停止对水壶加热,壶嘴上方也会一直冒"白气"8、户外温泉游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下列对于冬季户外温泉的一些描述中正确的是()A.温泉泳池上方的大量"白气"是由于汽化形成的B.透过泳池上方的"白气"看远处的景物感觉在晃动,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缘故C.戴眼镜的人们在温泉池中镜片会变模糊是由于空气液化形成的D.泳池边的树枝上有大量"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9、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矮,这是由于(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2.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3.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4.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5.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7.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36.6℃B.39.6℃C.37℃D.76.2℃8.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9.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物质沸点/℃物质沸点/℃水100甘油290煤油150酒精78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0℃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10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D.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11.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装有热水的水瓶塞,在瓶口也会出现“白气”,下列关于这两个“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均为空气液化形成的B.两个“白气”的形成都需要吸热C.前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热水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前者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2.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

1、0℃的冰和0℃的水相比较()A.0℃的冰冷些B.0℃的水冷些C.两者的冷热程度相同D.二者的状态不同,无法比较2、小明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爸爸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爸爸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先熔化后凝固C.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 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4、下图中水的凝固图象是()。

5、在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6、下列实例中,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A.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B.蒸饭的锅口上方喷出“白气”C.喝开水时眼镜片模糊D.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外壁“出汗”7、以下关于蒸发与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要吸热,所以都有降温致冷作用B.都是将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C.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D.都在液体的表面发生8、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淞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9、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红同学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的洒落在实验桌上,此时你应该()A.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B.帮助小红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C.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D.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10、冰的熔化温度为0 ℃,则0 ℃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

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

这是因为……( )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
A.积雪融化。

B.雾、露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9.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10.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C.眼镜上有灰尘;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11.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
12.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13.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 D.无法比较
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14、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 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
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1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16、关于湖面上出现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B.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
C.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雾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人的正常体温是。

体温计上原来读数是38.5℃,忘记甩了,用它去测量38℃的病人体温,读数是℃。

2.如图4所示的温度计,它的量程是______ ___,分度值是_____℃。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3.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4.影响蒸发的因素有、、。

5.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6.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7.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

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在横线上填上所属的物态变化.
(1)烧开水时冒的“白气”(2)夏天湿衣服晾干
(3)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4)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5)钢水浇铸成火车轮(6)吃冰棒解热
(7) 北方冬天出现的雾凇(8)河面冰封了
(9)冬天,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10)冬天,玻璃窗上的水珠
以上现象中吸热的有(填序号)。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4分)
1.如图所示,小丽同学画出了某种晶体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象. (l)该晶体的熔点是;(2)该
晶体熔化用了分钟;(3)图象AB段物质处
于状态,BC段物质是状态,CD
段物质处于状态。

(4)从图中可看出晶体熔化时的特点
是,。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时的变化规律.
(2)图中所示的温度是℃.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请你在下面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像.(2分)
(4)从水的沸腾图像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但温度。

(5)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四.综合能力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清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2、市人民医院急诊室里,进来了一个因为发高烧而痛苦地哭叫着的幼儿,初诊后,护士遵照医嘱,先给幼儿输液,接着把那些紧紧裹着幼儿的厚厚的衣服解开,然后用纱垫醮着酒精在幼儿身体的不同部位小心地擦拭,一会儿,幼儿安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了。

请回答:上文中画了横线的操作应用了哪些物理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