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经典结论精编汇总
高中高考数学所有二级结论《[完整版]》
![高中高考数学所有二级结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d883e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6d.png)
高中高考数学所有二级结论《[完整版]》一、几何结论1、关于点1.1 同一直线上三点,若其中两点间距相等,则三点共线;1.2 直线平分线定理:若直线Ⅰ平分线段AB,则AM/MB=1;1.3 直线的垂直平分线定理:若直线Ⅰ对AB的垂直平分线,则M是A、B中点;1.4 同一直线出发点,夹萝卜角度相等,终足点也在同一直线上;1.5 同一直线上三点,至少有2点共线;1.6 若任意一点位于AB的延长线上,则距AB同侧的距离相等;2、关于直线2.1 齐次直线:若直线上所有点满足y=ax+b,则直线称为齐次直线;2.2 相交线定理: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的夹角一定是锐角;2.3 相等的夹角可以定位:若两条直线的夹角为有限尺寸夹角,则它们可以定位;2.4 两平行线定理: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过同一直线上的任意一点都相等;2.5 同一实轴向非相交点所在直线定理:由两条实轴向非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不规则四边形,相较相邻的两边的夹角度数之和为180°;3、关于三角形3.1 相等的边角定理:若两角的大小相等,则它们两理封闭的边也相等;3.2 对角线定理:若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相交,则其论线的和为360°;3.3 相等的三角形定理: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相等,则三角形中的任何一点到另外两点的距离也相等;3.4 含有相同角的三角形定理:若两个三角形包含有相同大小的角,则其面积之比,与相应边的比值的平方成正比;3.5 三角形角度和定理: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都不相等,那么它的三内角之和等于180°;3.6 斜边长度定理: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那么它们所构成的内角一定是锐角;4、关于圆4.1 直径定理:若任意直线与圆相交,则此直线必经过圆心;4.2 垂足定理:若圆上存在一点,使得其到圆心的距离(即圆上点P到垂足M)尽可能的小,则M为圆上某一点P的垂足;4.3 旋转定理:把椭圆上的任意一点A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椭圆上的点B,满足AB距离的平方等于AB分别到圆点的距离的积;二、代数结论1、关于一元二次方程1.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解是:x1=(-b+√(b2-4ac))/2a,x2=(-b-√(b2-4ac))/2a;1.2 求解实数解:若b2-4ac>0,那么它有实数解,若b2-4ac=0,那么它有重根,若b2-4ac<0,则无实数解;2、关于一元三次方程2.1 三次方程的解:一元三次方程ax3+bx2+cx+d=0(a ≠ 0)的三个实数解为:x1 = [-b + √(b2-3ac)]/3ax2 = [-b - √(b2-3ac)]/6a + i√3/6ax3 = [-b - √(b2-3ac)]/6a - i√3/6a;2.2 求解实数解:若b2-3ac>0,它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若b2-3ac=0,它有重根;若b2-3ac<0,它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3、关于系数代数方程3.1 二次代数方程:若一个二次代数方程ax2+bx+c=0有实数解,则它的解为x1=(-b+√(b2-4ac)/2a,x2=(-b-√(b2-4ac)/2a;3.2 三次代数方程:若一个三次代数方程ax3+bx2+cx+d=0有实数解,则它的解为x1=(-b+√(b2-3ac)/3a,x2=(-b-√(b2-3ac)/6a + i√3/6a,x3=(-b-√(b2-3ac)/6a - i√3/6a;4、关于函数4.1 闭区间:函数定义域上下端点其值皆有效,叫闭区间;4.2 周期:当变量满足周期函数关系,即变量与函数之间存在正反循环吻合关系时,称其为“周期函数”;4.3 偶函数:若变量x在定义域内变换了一倍角度,f(x)应等于自己,叫作偶函数;4.4 奇函数:若变量x在定义域内变换了一倍定义域,而f(x)值改变了符号,叫作奇函数;5、关于初等函数5.1 线性函数的定义:当关系式为y=ax+b,a、b为有理常数,b≠0时,它称为“线性函数”;5.2 二次曲线的定义:当关系式为y=ax2+bx+c(a≠0),a、b、c 为有理常数时,它称为“二次曲线”;5.3 对称性:定义域内一点同它的对称点在函数图像上所对应的点总是具有相同的函数值,称为函数具有“对称性”;5.4 反函数定义:当函数f(x)在它的定义域内是一一對應的,可以反求f(x)的值的函数,称为“反函数”;。
高考数学所有公式及结论速解大全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如果一个奇函数的定义域包括 0,则必有 f(0)=0;
若函数 y f (x) 是偶函数,则 f (x a) f (x a) ;若函数 y f (x a) 是偶函数,则
f (x a) f (x a) . 对于函数 y f (x) ( x R ), f (x a) f (b x) 恒成立,则函数 f (x) 的对称轴是函数
f (x, t)man 0(x L) .
(3)
f
(x)
ax4
bx2
c
0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a b c
0 a 0
0 0
或
b2
4ac
.
0
2
高考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200 条
简易逻辑
真值表 p q 非p 真真假 真假假 假真真 假假真
p或q 真 真 真 假
(4)
f
( x1
x2 )
f (x1) f (x2 ) 1 f (x1) f (x2 )
(3)对数函数 f (x) loga x , f (xy) f(x) f ( y), f (a) 1(a 0, a 1) . (4)幂函数 f (x) x , f (xy) f (x) f ( y), f ' (1) .
(5)余弦函数 f (x) cos x ,正弦函数 g(x) sin x , f (x y) f (x) f ( y) g(x)g( y) ,
(3)零点式 f (x) a(x x1)(x x2 )(a 0) . 解连不等式 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f (x) M][ f (x) N ] 0
高考数学必备的98个二级结论

,k N *
22 2
4 cos sin nA cos nB cos nC , n 4k 3 22 2
(2)若 A B C ,则
① sin 2 A sin 2B sin 2C 8sin A sin B sin C
sin A sin B sin C
222
② cos A cos B cosC 1 4sin A sinB sinC 222
③ tan 2 A tan 2 B tan 2 C 9 ④ cot2 A cot2 B cot2 C 1
39、帕斯卡定理:如果一个六边形内接于一条二次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那么 它的三对对边的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40、三余弦定理:设 A 为面上一点,过 A 的斜线 AO 在面上的射影为 AB,AC 为面上的一 条直线,那么∠OAC,∠BAC,∠OAB 三角的余弦关系为 cos∠OAC=cos∠BAC·cos∠OAB( ∠BAC 和∠OAB 只能是锐角)
an f an1,n 1,则 an p a an1 p ,即 a n p 是公比为 a 的等比数列。
定理
2:设
f
x
ax b cx d
c
0, ad
bc
0
, an 满足递推关系
an
f
an1,n 1初
值条件 a1 f a1
(1)若 f
x
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
p, q ,则
an an
a 双曲线第二定义:平面内,到给定一点及一直线的距离之比大于 1 且为常数 e 的点的
轨迹称为双曲线
29、反比例函数 y k (k 0) 为双曲线,其焦点为 x
2k,2k 和 2k,- 2k , k 0
30、到角公式:若把直线 l1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l2第一次重合时所转得角是 ,则
最新超全高中数学精彩结论汇总(复习必备)

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设、推矛、得果.
注意: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
8.充要条件
2.(1)映射是“‘全部射出’加‘一箭一雕’”;映射中第一个集合 中的元素必有像,但第二个集合 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像( 中元素的像有且仅有下一个,但 中元素的原像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函数是“非空数集上的映射”,其中“值域是映射中像集 的子集”.
(2)函数图像与 轴垂线至多一个公共点,但与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
).
辅助角公式中辅助角的确定: (其中 角所在的象限由a,b的符号确定, 角的值由 确定)在求最值、化简时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两者系数绝对值之比为 的情形. 有实数解 .
(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
单调函数的反函数和原函数有相同的性;如果奇函数有反函数,那么其反函数一定还是奇函数.
注意:(1)确定函数的奇偶性,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图像法等等.
(9)有限等比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
(10)并非任何两数总有等比中项. 仅当实数 同号时,实数 存在等比中项.对同号两实数 的等比中项不仅存在,而且有一对 .也就是说,两实数要么没有等比中项(非同号时),如果有,必有一对(同号时).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优先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
高中高考数学所有二级结论《完整版》(经典实用)

高中高考数学所有二级结论《完整版》(经典实用)
一、绝对值的性质:
1、绝对值的值总是非负的,即
|a|≥0
2、绝对值的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绝对值,即
|-a|= |a|
3、如果a和b为两个实数,则
|a+b|≤|a|+|b|
4、绝对值的值等于双端括号内括号内的表达式的实部,即
|a+bi|=√(a^2+b^2)
若a≥0,则|a^n|=a^n
6、幂律性质:
若a≠0,则
|a^m/a^n|=|a|^m-n 或|a|^n-m
7、约分式的绝对值性质:对于幂的约定法则有
二、不等式的性质:
1、交换律:
若x>y,则y<x
2、累加律:
(1)、ax>ay,其中x>y
(1)、a mod b>0
6、乘方不等式:
若x≥0,n为奇数,则
(1)、x^n>0
若x>1,y>0,则
三、函数的性质:
1、一次函数的特点:
若f(x)为一次函数,则对于任意x1,x2∈D,都有:
f(x1)>f(x2),当且仅当x1>x2
2、函数的上下界:
设f(x)在[a,b]上存器,M为f(x)在[a,b]上的最⼤值,m为f(x)在[a,b]上的最⼤值,则称M为f(x)在[a,b]上的上⼤界,m为f(x)在[a,b]上的下⼤界
3、函数的最⼤值:
若f(x)在[a,b]上有最⼤值m,则在[a,b]上必存器⼤个使f(x)的导数为0的点x1,
满⼤f′(x1)=0。
高考数学常用结论集锦

y2 b2
1( a
0, b
0) 的准线方程为 x
a 2 双曲线 x 2
c
b2
y2 a2
1( a
0, b
0) 的准线方程为 y
a2 c
(2) 双曲线 x 2 y 2
a2 b2
(3) P 是双曲线 x 2 a2
1( a 0, b
y2 b2 1(a
0) 的渐近线方程为 x y 0 , 双曲线 x2 y2 1( a 0, b 0) 的的渐近线方程为 x y 0
22
2
四 . 平面向量
1.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C 2 2( A B ) .
dA ,B = | AB | AB AB
( x2 x1 )2 ( y 2 y1) 2 (A (x1, y1 ) , B ( x2 , y2 ) ).
2.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 a= ( x1 , y1 ) , b= ( x2 , y2 ) ,且 b 0,则
( 5)一般式 Ax By C 0 (其中 A 、B 不同时为 0).
x2 )).
2.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 1)若 l1 : y k1x b1 , l2 : y k2 x b2
① l1 l2 k1 k2 , b1 b2 ;② l1 l2 k1k2 1.
(2)若 l1 : A1x B1y C1 0 , l2 : A2 x B 2 y C2 0 ,
k Z ,对称轴为 x k (k Z), 对称中心为
k
,0 (k Z )
2
10. y tan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k
,k 2
k 2
,对称中心为
Z
(k 2
,0)( k
Z)
11. 正弦定理
高考各科知识点重要结论

高考各科知识点重要结论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学生们对大学入学的期待和梦想。
而要顺利通过高考,熟练掌握各科知识点的重要结论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从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四个科目出发,介绍一些高考中的重要结论。
数学是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也是很多学生感到困扰的科目。
在数学中,重要的结论有很多,其中一项是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对于任意实数a、b和n,有(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同时在因式分解中,要熟悉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公式:a²+(b+c)a+bc=(a+r)(a+s),其中r、s是满足r+s=b+c的两个数;还有多项式乘法公式:(a+b)(c+d)=ac+ad+bc+bd。
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中,要掌握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P(A|B)=P(AB)/P(B),同时要理解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念。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
对于高考来说,重要的结论之一是质点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公式:S=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同样,物理中的牛顿第二定律也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即F=ma,其中F表示合外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此外,要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的大小等于分力的矢量和,合力的方向与最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同;还有要掌握势能和功的计算公式:势能E=pgh,功W=F·S。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以及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科学。
在高考中,化学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其中,重要的结论之一是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感兴趣的物质浓度的某个方幂成正比,该方幂为根据反应物摩尔系数来决定的;还有需要掌握置换反应的规律,如单置换反应和双置换反应;另外,在溶解度的知识点中,要了解溶液中饱和溶解度与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和生命现象的科学。
在生物学的高考中,有一些重要的结论是不可或缺的。
高考数学常用结论集锦

高考数学常用结论集锦1.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①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②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2a bx +=对称()()f a x f b x ⇔+=-()()f a b x f x ⇔+-=.③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点(,0)a 对称()(2)f x f a x ⇔=--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点(,)a b 对称()2(2)f x b f a x ⇔=--2.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①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②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m +=对称.特殊地: ()y f x a =-与函数()y f a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③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的解析式为(2)y f a x =-④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点(,0)a 对称的解析式为(2)y f a x =-- 3. 分数指数幂m na=0,,a m n N *>∈,且1n >).1m nmnaa -=(0,,a m n N *>∈,且1n >)4. 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 N a =.推论 log log m n a a nb bm =.对数恒等式log a N a N =(0,1a a >≠)5. 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N k ∈,那么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等差数列。
如下图所示:44444444444844444444444764434421Λ4434421Λ444344421Λk kk kk S S S k k S S k k k a a a a a a a a 3232k31221S 321-+-+++++++++++其前n 项和公式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5. 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12-n 项的和为12-n S ,等差数列{}n b 的前12-n 项的和为'12-n S ,则'1212--=n n n n S S b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和结构基础(细胞)。
0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0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04.生物体具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0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0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0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0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并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0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的基本元素为C、H、O,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的基本元素为C、H、O,包括脂肪、类脂(如磷脂)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其基本元素为C、H、O、N,基本单位是约20种氨基酸(2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从而依次连接为肽链)。
蛋白质分子结构上具有多样性(由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决定了其功能上的多样性(如:结构物质,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所以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的基本元素为C、H、O、N、P,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核酸分为2类:DNA(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和RNA(核糖核酸,主要在细胞质中)。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细胞膜外表还有糖被)和功能(物质交换,如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等;细胞识别;分泌,内吞和外排;排泄;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和选择透过性(功能特性)。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少量的DNA和RNA,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有双层膜,内部含由囊状结构堆叠成的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含光合作用的色素和光反应的酶系,基粒间的基质中含暗反应的酶系和少量的DNA和RNA),是绿色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增大了膜面积,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细胞板)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分裂间期)和染色体(分裂期)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核膜为双层膜,上有核孔)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保持完整性是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
27.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所有的细胞都来自细胞),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一般具有不可逆的特点。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只有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简式A-P~P~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主动运输)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多数生物)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多数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方式,酵母菌等)C6H12O6--→2C3H6O3+能量(动物、乳酸菌,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如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44.在未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注意:此方法仅对以果实作为收获对象的植物有效,对以种子为收获对象的植物,如水稻、小麦、油菜、大豆、向日葵等,则无效。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和内环境稳态(水盐平衡、体温平衡、血糖平衡)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和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释放递质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子叶)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为性成熟的个体。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