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用会意字辨认(可编辑修改word版)

常用会意字辨认:有趣的会意字 1出:出去一看,ft外有ft。
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ft尖。
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
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在一起,产生一个具有新意义的字。
下面举一些例字,让大家读一读,想一想。
尖,上小下大,形成尖形;尘,细小的土形成尘埃;劣,少出力,偷工造成劣品;夯,大力,打地基、筑堤坝夯土都要用大力气。
这些字的字义一想便知,很有道理。
吠,犬叫;咩,羊叫;鸣,鸟叫。
用“口”与不同的动物组合,以表示它们的叫声,多么巧妙。
岩,ft石;嵩,ft高;岐,ft的分支;岚,ft风、ft雾。
用“ft”与不同的字组合,构成不同意义的字。
仙,ft中隐居的人;佃,田中耕作的人;休,靠着树歇息的人;伐,拿斧头砍树的人;戎,扛着武器守卫边疆的人。
用“人”与其他字组合,构成字义比较抽象的字。
信,人言,一个人说话要讲诚信,不骗人;诬,巫言,巫婆说的话都是骗人的,怎么能相信呢?这些字都含有做人的道德规范。
最有趣的要推“忐忑”二字了,心上上下下,表示心神不定的意思,正像俗话所说:心里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
有趣的会意字 2汉字有四种造字方法。
一是象形,画出实物的形状,如“人”字和“木”字。
二是指事,少数指事字只用符号,如“一”字和“五”字。
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符号,如“本”字,是在“木”字下边加上符号“-”表示“根”的意思;“刃”字,是在“刀” 字上加一个“、”,表示刀“刃”的意思。
三是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合成一个新的意思。
四是形声,由“形旁”“声旁”构成。
如木材的“材”,“木” 是形旁,表示这个字和“木”字有关;“才”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黄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禹古钱币
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商鞅变法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扁鹊屈原孔子老子韩非孙武
秦始皇秦统一货币秦统一文字汉武帝汉代讲学图
汉代牛耕图耧车
丝绸之路班超蔡伦华佗张仲景诸葛亮三国鼎立形势图
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年代尺祖冲之贾思勰
《水经注》书影都江堰示意图
王羲之《兰亭序》(草本.局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马”字演变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对”字的比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发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张: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张“”。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张“”;②在教学中,孔子注重和文化知识教育,③发现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立统治。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4.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儒家:仁政,礼治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法家:依靠法令、权术、威视、使臣民慑服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知识梳理一、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图片兴十四镇中学张德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现代人头像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H-. T V Z:黄帝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立人像I•耳商鞅变法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扁鹊屈原-Fz.老孔子韩非孙武秦始皇秦统一货币秦沖出撕料1 赳罐汉武帝汉代讲学图汉代牛耕图丝绸之路班超蔡伦华佗张仲景诸葛亮三国鼎立形势图年代尺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贾思勰祖冲之K:I:il"-i■■■■丄『4亍冒牡観1吉-»£龙霜玄吟©门电其萃茶4<厲绘覇1t*c旳附奔«<空辛雄・<;H'l^^l<I4<F叫IK鼻样邸常一-知粘4'打囉^5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图片兴十四镇中学张德玉都江堰示意图〈〈兰亭序》(早本•局部)・如A ff 筍星齐*加-轉*雄,丘& **<--{l x .-r ...-X 二己茂中..电一•《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马”字演变《水经注》书影王羲之f ^-菽山常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图片兴十四镇中学张德玉馬3易馬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大篆小篆隸書“对”字的比较。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发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张: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张“”。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张“”;②在教学中,孔子注重和文化知识教育,③发现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2.内容:学派人物著作思想主张儒儒家家孟子《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荀子》“礼治”道家庄子《逍遥游》治国要顺应和墨家墨子《墨子》主张“”“”,提倡节俭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权威,建立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图片
兴十四镇中学张德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
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
-H-. T V Z:
黄帝
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商鞅变法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扁鹊屈原
-Fz.
老孔子
韩非孙武
秦齐楚哉 8 屯觀
秦始皇秦统一货币秦统一文字
汉代讲学图
汉代牛耕图
丝绸之路班超
蔡伦华佗张仲景
三国鼎立形势图
诸葛亮
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
址i馬
11 K
莅1 ri
li ■-'j t
鼻斗
c a
・■ J
i>(
ti
XlK
冬X
it0
*迂:免
1<:
K
*3|
«
J
[!
4M L
:F
{*
—
L -'.
rQl
<
■1
■
1L ”1
・
筒
吒
・
|
£
起
《水经注》书影都江堰示意图
用
沪
齐
年
旣
用
等
獻
拙
V
焦
也
垄
费
半
令
王羲之《兰亭序》(草本•局部)《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马”字演变
馬3易馬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大篆小篆隸書
“对”字的比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精选.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word.。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要图片识记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黄帝 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禹
古钱币
司母戊鼎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商鞅变法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扁鹊屈原
孔子老子
韩非孙武
秦始皇秦统一货币秦统一文字
汉武帝汉代讲学图
汉代牛耕图耧车
丝绸之路班超
蔡伦华佗张仲景
诸葛亮三国鼎立形势图
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年代尺
祖冲之
贾思勰
《水经注》书影都江堰示意图
王羲之《兰亭序》(草本.局部)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马”字演变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对”字的比较。